“呵呵,义真兄乃国之肱骨,不必遮掩,只说便是。”
王允表面装的亲和,实则内心不屑,认为皇甫嵩这次除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在倚老卖老。
“敢问司徒大人,董家余孽如何处置?”
皇甫嵩放下酒樽,看向王允。
“自然是…我自有安排。”
王允被问住了,这两天光忙活庆贺,以及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没想这些事。
“李儒抓住了么?”
皇甫嵩继续问。
“这…”
王允尴尬,董卓一死,长安内,董家势力便全集中在其弟董旻和其婿李儒身上。
吕布曾建议尽快缉拿并击杀,董旻倒是抓住了,并当场处死。
可当他们到李府时,发现李儒已经不在。
把李儒府翻了一个底朝天,才发现府中竟然藏着暗道,直通城外。
“董家人不死,李儒不灭,西凉军便还有可能聚集,胡轸凭借威望能聚集几万羌兵。
牛辅自带五万西凉精骑,何况董卓给他配置的校尉,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如李傕郭汜等。
董越我不了解,段煨可能会保持中立。
这些,你们都了解嘛?
坐这里谈笑风生,可以喝退西凉十万精兵嘛?”
皇甫嵩气势全开,一拳捶碎眼前的桌子。
全场寂静,王允冷汗直流,他没想这么多,在他的认知里,除掉贼首,其余的泥腿子,一席圣旨可传檄而定。
“义真兄,这可如何是好?”
“李儒应该不会放弃董卓的家眷,他应该是回郿坞了,那里还有近万西凉军,其中还有两千飞熊军。
我建议,在各方敌援汇集前,先灭了郿坞!”
皇甫嵩闭眼说道。
“对,必须趁李儒还没联络四方时,永绝后患。
北苑还剩四校(原本五校,穆顺带走了一校,越骑营),加之也有五千人马,足否?”
王允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吕布想起身自告奋勇,被皇甫嵩一把按住,让他稍安勿躁。
“五千不够,各家私兵再凑五千,一万人,勉强可用。”
皇甫嵩看向王允,还不等对方回复,他又看向吕布。
“并州军不可轻动,重在守卫长安!
我见过吕将军麾下,有一个叫高顺的将领,其下八百陷阵营,很不错,借我一用!”
皇甫嵩微笑。
“可!”
吕布点头。
“行,我这就安排,义真兄,这次便全靠你了。”
王允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表情又恢复平静。
出了司徒府,吕布拉住皇甫嵩。
“皇甫大人,为何不让我去郿坞?”
吕布虚心问道,因为他觉得,皇甫嵩跟他说这么多,肯定是为了他好。
“唉,吕将军,还是在官场经历的太少了。
也不错,保持初心,不被这些权谋碍了眼。
现在你与王允,都是处董的功臣,他聚集文臣势力,你自然需要抓紧笼络军权。
长安内的武将世家也不少,你现在是朝廷的将军,只有并州这两万部众,自保有余,争权不足。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吧!”
皇甫嵩说完,摇头离去。
吕布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内心生出一种无力感。
以前,他上面有丁原,董卓,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现在不一样了,他现在不居人下,翻身做主人了,却发现,自己好像还没做好准备,有些无所适从。
“唉,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是时候寻找一个文士来辅佐我了,找谁呢?”
吕布在脑海里搜索一遍,一个人名,浮现出来。
……
再说回李儒这边,他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后,如坠冰窟。
这些日子,昏昏沉沉的头脑,瞬间清醒。
他很快便明白了这一环套一环的谋划,是怎么回事。
“唉,岳丈,如果你不自暴自弃,再难的局面,我都能帮你,奈何!
走吧!为人臣,当尽人事,回郿坞!”
李儒下令,立刻从密道潜出。
说来,李儒还得谢谢穆顺,这个府邸,原本就在,想要临时修建密道,太惹人注目。
那次赐婚圣旨的事,穆顺给李儒家拆了,重建时,他便想着顺水推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没曾想,这么快便用上了。
李儒带着几个心腹,一路急行,顺利的返回郿坞。
“坐以待毙,肯定不行,直接出逃,更是自寻死路。
杨定!”
李儒思考许久,写下几封书信,叫来留守郿坞的统军将领。
“去,安排可信之人,将这封信送到胡轸处,这封给牛辅。
还有这一封,给荀攸!”
李儒吩咐下去,然后长叹一声。
“穆顺啊!你会怎么选?”
……
当穆顺赶到长安时,已经是清晨,他没有回穆府,而是直接去了皇宫。
因为,这个时间,应该是有朝会,他要去掺和一手。
他知道,自己在长安的时间不会太多,必须抓紧一切机会,争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比如官职,爵位。
一路上,部分小贩已经准备出摊,人们言语中依旧在谈论着董卓被杀的事,表情都带着喜悦。
“唉,墙倒众人推,董卓,你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穆顺喃喃自语,走着走着,到了市集的中心,宣政台。
大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朝廷有什么决策或大动作,都会在这个台子上,大声宣读三遍,然后百姓们便会相互议论,以此来传达政令。
穆顺心情有些压抑,因为,董卓的尸首就挂在宣政台。
他曾经听董越说过很多董卓年轻时候的事,后来,又听荀攸讲了一些董卓的权臣之路。
“唉!”
穆顺摇摇头,他不是在可怜亦或是惋惜,因为董卓的行为,不值得洗白。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你年轻时行侠仗义的时候,会预想到今天的场景嘛?”
穆顺不再理会,拍马走进内城。
……
“国贼已除,应当论功行赏,宣旨!”
刘协坐在龙椅上,手指用力按住扶手,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吕布的势力不算强,与王允正好可以制衡。
不行,不能笑,要矜持,喜怒不形于色,是帝王的基本素养!
刘协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可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勾起,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发布,自己意愿为主导的圣旨。
王允表面装的亲和,实则内心不屑,认为皇甫嵩这次除贼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在倚老卖老。
“敢问司徒大人,董家余孽如何处置?”
皇甫嵩放下酒樽,看向王允。
“自然是…我自有安排。”
王允被问住了,这两天光忙活庆贺,以及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没想这些事。
“李儒抓住了么?”
皇甫嵩继续问。
“这…”
王允尴尬,董卓一死,长安内,董家势力便全集中在其弟董旻和其婿李儒身上。
吕布曾建议尽快缉拿并击杀,董旻倒是抓住了,并当场处死。
可当他们到李府时,发现李儒已经不在。
把李儒府翻了一个底朝天,才发现府中竟然藏着暗道,直通城外。
“董家人不死,李儒不灭,西凉军便还有可能聚集,胡轸凭借威望能聚集几万羌兵。
牛辅自带五万西凉精骑,何况董卓给他配置的校尉,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如李傕郭汜等。
董越我不了解,段煨可能会保持中立。
这些,你们都了解嘛?
坐这里谈笑风生,可以喝退西凉十万精兵嘛?”
皇甫嵩气势全开,一拳捶碎眼前的桌子。
全场寂静,王允冷汗直流,他没想这么多,在他的认知里,除掉贼首,其余的泥腿子,一席圣旨可传檄而定。
“义真兄,这可如何是好?”
“李儒应该不会放弃董卓的家眷,他应该是回郿坞了,那里还有近万西凉军,其中还有两千飞熊军。
我建议,在各方敌援汇集前,先灭了郿坞!”
皇甫嵩闭眼说道。
“对,必须趁李儒还没联络四方时,永绝后患。
北苑还剩四校(原本五校,穆顺带走了一校,越骑营),加之也有五千人马,足否?”
王允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吕布想起身自告奋勇,被皇甫嵩一把按住,让他稍安勿躁。
“五千不够,各家私兵再凑五千,一万人,勉强可用。”
皇甫嵩看向王允,还不等对方回复,他又看向吕布。
“并州军不可轻动,重在守卫长安!
我见过吕将军麾下,有一个叫高顺的将领,其下八百陷阵营,很不错,借我一用!”
皇甫嵩微笑。
“可!”
吕布点头。
“行,我这就安排,义真兄,这次便全靠你了。”
王允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表情又恢复平静。
出了司徒府,吕布拉住皇甫嵩。
“皇甫大人,为何不让我去郿坞?”
吕布虚心问道,因为他觉得,皇甫嵩跟他说这么多,肯定是为了他好。
“唉,吕将军,还是在官场经历的太少了。
也不错,保持初心,不被这些权谋碍了眼。
现在你与王允,都是处董的功臣,他聚集文臣势力,你自然需要抓紧笼络军权。
长安内的武将世家也不少,你现在是朝廷的将军,只有并州这两万部众,自保有余,争权不足。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吧!”
皇甫嵩说完,摇头离去。
吕布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内心生出一种无力感。
以前,他上面有丁原,董卓,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
现在不一样了,他现在不居人下,翻身做主人了,却发现,自己好像还没做好准备,有些无所适从。
“唉,需要学的还有很多,是时候寻找一个文士来辅佐我了,找谁呢?”
吕布在脑海里搜索一遍,一个人名,浮现出来。
……
再说回李儒这边,他得知董卓已死的消息后,如坠冰窟。
这些日子,昏昏沉沉的头脑,瞬间清醒。
他很快便明白了这一环套一环的谋划,是怎么回事。
“唉,岳丈,如果你不自暴自弃,再难的局面,我都能帮你,奈何!
走吧!为人臣,当尽人事,回郿坞!”
李儒下令,立刻从密道潜出。
说来,李儒还得谢谢穆顺,这个府邸,原本就在,想要临时修建密道,太惹人注目。
那次赐婚圣旨的事,穆顺给李儒家拆了,重建时,他便想着顺水推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没曾想,这么快便用上了。
李儒带着几个心腹,一路急行,顺利的返回郿坞。
“坐以待毙,肯定不行,直接出逃,更是自寻死路。
杨定!”
李儒思考许久,写下几封书信,叫来留守郿坞的统军将领。
“去,安排可信之人,将这封信送到胡轸处,这封给牛辅。
还有这一封,给荀攸!”
李儒吩咐下去,然后长叹一声。
“穆顺啊!你会怎么选?”
……
当穆顺赶到长安时,已经是清晨,他没有回穆府,而是直接去了皇宫。
因为,这个时间,应该是有朝会,他要去掺和一手。
他知道,自己在长安的时间不会太多,必须抓紧一切机会,争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比如官职,爵位。
一路上,部分小贩已经准备出摊,人们言语中依旧在谈论着董卓被杀的事,表情都带着喜悦。
“唉,墙倒众人推,董卓,你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穆顺喃喃自语,走着走着,到了市集的中心,宣政台。
大汉很多百姓都不识字,朝廷有什么决策或大动作,都会在这个台子上,大声宣读三遍,然后百姓们便会相互议论,以此来传达政令。
穆顺心情有些压抑,因为,董卓的尸首就挂在宣政台。
他曾经听董越说过很多董卓年轻时候的事,后来,又听荀攸讲了一些董卓的权臣之路。
“唉!”
穆顺摇摇头,他不是在可怜亦或是惋惜,因为董卓的行为,不值得洗白。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你年轻时行侠仗义的时候,会预想到今天的场景嘛?”
穆顺不再理会,拍马走进内城。
……
“国贼已除,应当论功行赏,宣旨!”
刘协坐在龙椅上,手指用力按住扶手,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吕布的势力不算强,与王允正好可以制衡。
不行,不能笑,要矜持,喜怒不形于色,是帝王的基本素养!
刘协强压着自己的情绪,可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勾起,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发布,自己意愿为主导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