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谢谢姑父大人-《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陛下,我观穆顺此人,无心政治,也不贪恋权柄。

  来京都也有一旬,却在朝堂上没甚动作。”

  伏完点到为止。

  “我明白,但我担心,咱们一旦把所有的筹码都压下去,他会变成第二个董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董卓还要看在钱粮上,很多事做出让步,穆顺这人,一人就是一军,谁也制衡不了他啊!”

  刘协性格就是如此,患得患失,做大事惜身,因小事色厉。

  “荀攸,陛下可还有印象?”

  “嗯,好像是之前的黄门侍郎,因伍孚事件,牵连入狱。”

  “现在他在穆顺手底下做事,我看穆顺很多事都听他的,很信任他。”

  伏完深谙与皇帝的说话方式,什么话都说到点上,让刘协自己去下定论,这样能充分的满足刘协对皇权的虚荣心。

  “嗯,可以,找个人,举荐他为议郎吧,参与朝会议政。

  还有,穆顺的事,再等等,看看情况,如果真到了孤注一掷的那一步,我也不会吝啬!”

  刘协冲着伏完说道,但后半句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

  “辛苦嫣儿了!”

  穆顺坐在特制超大号浴桶里,什么也不用干,就看着红嫣一人忙活,这已经是换的第三桶水了。

  不是他不想干,是红嫣倔犟的要求他别动,这都是一个妾室应该做的。

  “要不,我给你找几个丫鬟吧,也能减轻你的压力。”

  穆顺有些心疼的看着红嫣,汗水豆大的不停滴落。

  “不用,能够这样服侍夫君,我感觉很幸福,真的。”

  红嫣莞尔一笑,继续忙活着换水。

  唉,古代的女子,真是温柔贤惠啊!

  不跟你吵架,不怨这怨那,不要车不要房,甚至不要彩礼。

  彩礼?古代要不要彩礼啊?如果有这习俗,我还是补给红嫣一份儿吧,毕竟她也不容易。

  “嫣儿,问你个事!”

  “嗯?夫君您说。”

  红嫣放下手里的活计。

  “我从小就生活在边陲之地,不懂礼仪,也没娶过妻纳过妾,你们这京都,娶妻纳妾都是什么流程啊?”

  “这,夫君,妾身的父母只是普通佃农,入了司徒府上后,学的也是歌舞类的技艺,你问的这些,妾身也不太懂。”

  红嫣顿了顿。

  “但我看过司徒府大公子娶妻,流程很繁琐,需要提前几个月布置准备,可能是大家族吧,礼仪比较多。”

  “好吧,那纳妾呢?需不需要聘礼?”

  “这个妾身不太清楚,可能需要看女方的家世吧?

  我看大公子纳了我的一个姐妹,也没什么聘礼,嫁妆还是我们几个姐妹凑的首饰。”

  红嫣回忆着以前的事。

  “还有嫁妆啊?”

  穆顺刮了刮下巴。

  回头问问荀攸,具体都什么礼仪,给红嫣补一个流程,这小妮子,绝对开心。

  “咳咳…那个,嫣儿啊,你看这个浴桶太大了,你这忙活一身汗的,要不一起洗洗?”

  穆顺在浴桶里往后靠了靠,空出了一半的地方。

  “这…我…”

  红嫣抿着嘴唇,羞红了脸。

  “为夫再教你一个道理,温故和知新,是相辅相成,交替往复的。

  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你不知道哪个要先开始。

  所以,你不知新,又何来的温故?”

  穆顺兴奋的招了招手,满眼期待。

  “可是…我今天早上发现,到日子了,这几天不太方便。”

  红嫣扭捏的解释道。

  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穆顺像被封住嘴的充气蛤蟆,憋的难受。

  “没事,反正我这身上也有未擦净的血迹,再加点血,也无伤大雅!”

  穆顺执拗的坚持,红嫣也没办法,只好下场加料,像满足一个孩子想要的愿望一样,百依百顺。

  9350→8415!

  ……

  另一边,李儒和吕布带着残兵出了城。

  李儒让吕布去后面收拢逃兵,自己则眼神锐利的盯着董白,对方向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沉默不语。

  “阿白,你为什么要去主动招惹穆顺?你不知道你祖父和他的纠葛嘛!”

  李儒质问道,他毕竟是董白的长辈兼姑父。

  “我…我不知道。”

  董白不知道如何开口。

  “因为你这次胡闹,咱们损失了两百多飞熊军,你知道一名飞熊军的价值嘛?”

  李儒气不打一处来,他不想承认是自己的决策失误。

  “我…”

  “我带你回去,穆顺离开长安前,你不能再出来!”

  李儒言辞凿凿的说道。

  “我只是想,让穆顺他知道,我改过自新了,我不是以前那个我了。”

  董白越说声音越小。

  “李叔,姑父大人,我求你,跟祖父说说情,我要出来,我还答应穆顺要救济灾民。

  你教我的,做人要言而有信。”

  董白恳切的央求道,眼泪不争气的流出来,真是我见犹怜。

  这是她第一次叫李儒姑父,而且还加了大人,这让李儒有些受宠若惊,诧异的看着董白。

  “你……”

  李儒没有把自己的推测说出口,长叹一口气,摇摇头。

  “唉,我尽量吧!”

  “谢谢姑父大人,我就知道你疼我!”

  董白转泣为喜,拽着李儒的袖口。

  ……

  并州上党,长子县,贾府。

  这里已经变成了上党郡政令颁发的源头。

  与黑山军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四面也没有战乱和异族入侵,上党郡迎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

  “伯槐,今年这雪下的很大啊,这是好事,开春的准备如何了?”

  贾诩看着旁边还在低头记账的常林。

  这小子足够聪慧,做事灵活不死板,统筹方面很有天赋,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太认真,他如果进入工作状态,是真的忘我。

  “伯槐!”

  贾诩又加大了声音,这才让常林回过神来。

  “嗯?怎么了?老师。”

  自从贾诩之前稳控上党,一石好几只鸟,常林复盘后,头皮发麻,对贾诩的敬佩无以复加。

  后来拜贾诩为师,跟在他身边从一名小吏做起。

  “我问你,开春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贾诩无奈的摇摇头,表示已经习惯了。

  “粮食种子,我已经派人南下荆襄和巴蜀购买了,每个方向派了五队。”

  常林顿了顿,继续汇报道。

  “只是……百姓手里的农具和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