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学生有感-《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嘘!”

  这突如其来的话,吓了杨修一跳,他赶忙捂住穆顺的嘴,左右查看。

  幸好刚才穆顺嘴里塞着糕点,吐字不清晰,加之周围没人,这才让杨修松了一口气。

  只见伏颐不理会周围的公子哥们,径直朝穆顺这边走来。

  “是穆将军嘛?”

  伏颐款款一礼,仪态从容。

  后面跟着的一群人,下巴都掉地上了。什么情况,伏小姐竟认识这等粗鄙武夫?还主动上前?

  “莫叫将军,今日是文会,我也是读书人而已,请叫我穆公子。”

  穆顺摸了摸嘴角的残渣。

  伏颐怔在原地,心中强压反感,要不是父亲大人特意嘱咐,交好穆顺,她才不想看到这等没有礼数之人。

  后方的才子更是愤愤不平,你一个武夫穿儒袍就敢自称读书人?你还要脸嘛?

  气氛此时有些尴尬,他们这些人也就只敢心里吐槽两句,表面不动声色。

  “呵呵,穆将…”

  “嗯?”

  穆顺一声疑问,气场十足。

  “公子,穆公子,今日有所雅致,参加伏府文会,我代表父亲大人欢迎之至。”

  伏颐嘴角抽搐了一下,表面功夫还得照做。

  “嗯,这个桂花糕挺好吃,你家厨人的手艺,真不错。”

  “回头我让后厨再做一些,公子走时打包带走。您先稍待,我去招呼下别的客人。”

  伏颐感觉自己每说一次公子,都是对自己底线的考验,赶快找个借口离开。

  “这小丫头,挺懂事,德祖,别忘了走的时候去取糕点。”

  穆顺看着伏颐远去的背影,虽然长相一般,但身材着实不错,这屁股大的肯定能生男孩。

  这时,门口又是一阵骚动,进来一位气宇轩昂的中年人,看着30岁左右的样子。

  “那是谁啊?怎么男的也这么受欢迎?这些才子的口味未免太包容了。”

  穆顺好奇的问道。

  “那是钟繇,钟大家,说到他,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蔡邕。

  两人都是以书法着称,闻名于世,但风格却大相径庭。

  早年钟繇拜在蔡邕门下学习书法,后来其笔锋方正简洁,自成一派。

  因为从隶书中化繁为简,脱颖而出,被士人称为简隶。

  而蔡大家也有所触动,自觉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便不再与他师徒相称。

  为了区别于钟繇的方正字体,蔡大家后来研究篆书,行笔飘逸,丝丝露白,自创飞白书,引起士人们的追捧。

  这两位从师徒转变为书法竞争者,又变成知己好友,这一系列故事也算是一段佳话。

  不得不说,两人为后世留下的墨迹,都足以载入史册。”

  杨修侃侃而谈,一脸崇敬之色。

  “这评价很高啊?那他的字值不值钱?”

  穆顺的想法更为直接,能赚钱的墨宝,才是好墨宝。

  “低俗,钟大家的字怎可…吼吼,老大,你从商吧,太有头脑了。”

  杨修兴奋的说道。

  “我怎么了?”

  穆顺摸不着头脑,这小子又想到哪儿去了?

  “老大你手里不是有一个蔡大家的新作嘛?如果你再能求来钟大家的作品,那这两幅一起拍卖,那价值何止是翻倍。

  两人的书法追捧者,会无限的抬高这两个作品的价值,你太精明了,果然,无奸不商。”

  杨修越说越激动。

  “我…”

  穆顺有些语塞,我真的想了这么多?额,但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走,让我会会咱们的金主。”

  穆顺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残渣,然后抹了抹杨修的衣服,干净了。

  杨修石化,你干什么呢?拿我衣服擦手?我不要面子的嘛?

  众人簇拥着钟繇来到湖心亭,等待着钟大家的问询。

  好的书法当然配上好的诗词文章,才会相得益彰。

  “钟大家,不如您出个题,我们即兴诗赋,您有满意的,就下笔?”

  伏颐先开了口,一众才子应和。

  “哎呦,谁敲我头?”

  “哎呦,你?”

  人群后方,一个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大家朝后面看,近两米高的穆顺,朝这边走来,挡住路的人都被他那一卷书简敲打。

  众人惊愕,却也不敢阻拦,纷纷让开道路,杨修跟在后面,洋洋得意的样子很欠揍。

  “您是,穆将军?”

  钟繇看着穆顺近前,微弯腰进入亭子。

  “非也非也,我怎么会是粗鄙的武夫,学生穆顺,见过钟大家。”

  穆顺罕见的行礼,模仿一个读书人的作揖。

  “哦,哈哈,早就听说穆侯,是个妙人,今此一见,确是不凡。”

  钟繇赶快转变称呼,他当然清楚如今穆顺的实力和地位,三公九卿在他面前都得陪笑。

  “听说钟大家,书法一流?我前些日子偶得蔡大家的手书,不知先生能否写上一幅?”

  穆顺直奔主题,同样的诗赋,风格迥异的笔体,可成套售卖,也可分开拍卖。

  “可能要让先生失望了,书法之道在于随心,不可攀比,不可较真,我与蔡公是至交好友,更不会同写一幅字。”

  钟繇委婉的拒绝,这也是他和蔡邕之间的默契,就好比王不见王,两人不会传出同样内容的书作。

  “此事不宜现在说,等回头私下沟通。”

  杨修拽了穆顺袖口,低声说道。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钟繇不会松口的,换了蔡邕,也不会,这事只能私下说。

  “哦,那你们继续。”

  穆顺不太懂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杨修给提示了,他也愿意再等等。

  “那我就出题了。”

  钟繇回望亭外景色,心有所感,长叹一声。

  “以雪为题,以悲凉为意境。”

  仅写雪过于宽泛和简单,如果限制意境,则需要好好构思一番。

  众人也是皱眉苦思,一段时间后,有个别才子尝试吟诵。

  但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生硬拗口。

  “学生有感!”

  杨修此时站了出来,骚包的颠了颠手中的《诗经》,这还是他从穆顺书房拿的。

  “寒云漠漠,碎玉纷扬。

  旷野凝寂,孤枝冷僵。

  风衔残梦,影伴离殇。

  万里皑皑,愁思未央”

  杨修吟诵完,全场寂静,这是迄今为止对仗最工整,意境也颇为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