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二年,腊月二十。
紫禁城的琉璃瓦被皑皑白雪覆盖,檐下挂起了喜庆的宫灯,虽离新年尚有旬日,但节日的氛围已悄然弥漫开来。
坤宁宫的地龙烧得极旺,暖意如春,与外间的冰天雪地恍若两个世界。
夏望舒身着宽松舒适的杏子黄缠枝莲纹暗花缎面对襟袄裙,斜倚在窗下的暖榻上,腹部隆起已十分明显。
她手中拿着一本刚刚由西苑刊印、还带着墨香的《基础算学启蒙(初编)》,封皮是普通的蓝布,内容却颇为新颖。
梁正(朱厚照)则坐在榻边的一张绣墩上,就着窗外雪光与宫内明亮的烛火,用一支炭笔,在草稿纸上写画着,耐心地向她解释“天竺数字”的便利以及那些简易图表如何直观地显示数据对比。
“……你看,若将去岁与今岁后宫各局司的用度,以此法列出,”梁正在纸上画出简单的表格,填入假设的数字,“何处增减,何处靡费,便一目了然。远比那流水账似的册子要清晰得多。”
夏望舒听得认真,不时颔首。她的气色极好,因孕期而更显丰腴的脸庞上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放下书册,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有力的胎动,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的笑意:“陛下,这数字看着起初是古怪,用惯了,倒真觉得方便。臣妾近日试着按您所教之法,核对了坤宁宫近两月的用度明细,发现若将胭脂水粉、时鲜果品、器物损耗等分门别类记录,不仅账目清晰,还能省去不少重复采买和不必要的开销呢。”
梁正闻言,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他放下炭笔,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温软与踏实:“皇后果然聪慧,能举一反三。这便是数据管理之妙用,其理相通,不仅可用于国政,亦可用于齐家,乃至治理这偌大的宫闱。”
他鼓励道,“你不妨就在坤宁宫和你的几个直属局司小范围内试行,若确有成效,积累了经验,日后或可在整个宫中推广,也能为内帑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更能树立节俭务实之风。”
帝后之间的相处,褪去了最初的政治联姻的疏离与礼节,愈发有了寻常夫妻探讨家事、分享新知、共同期待骨肉诞生的温情脉脉。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梁正所乐见并精心呵护的。
他将手轻轻覆在夏望舒的腹部,感受着那奇妙的生命力,脸上流露出属于人父的、纯粹而温和的笑容:“待他(她)出世,长大些,这些新学知识,或许已是他们眼中的寻常之物了。”
然而,帝王家的温情,总如琉璃般易碎,其下是深不见底的暗涌。
张永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待到梁正目光投来,才趋前几步,低声禀报:“皇爷,京营那边,员额核验已初步完成,汰换的兵员名册已整理出来,约有四千余人。这些人及其背后关联的军头、府上,怨气不小,近日在市面上及各营旧识间,颇多牢骚怪话,需防微杜渐。”
梁正听罢,脸上温情未消,眼神却已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冷静。
他沉吟片刻,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知道了。此事关乎京城稳定,不可轻忽。着兵部、工部会同顺天府,立即核实这些汰换兵员的籍贯、家境、劳动能力。凡有劳动能力、愿意务工者,可优先招募,参与京城官道冬季维护、沟渠疏浚清淤、以及西山至京城官道拓宽等工程,按日计工,按劳给付现银,由内帑特拨一笔款子专项用于此,务必足额发放,不得经手克扣。既给其一条实实在在的生路,免其冻饿之苦,亦化解其聚众闹事之风险,顺便也为京城做了实事。对于其中老弱残疾、确实无力者,由顺天府核实后,给予一次性抚恤,遣返原籍,由地方官府按孤寡政策酌情安置。”
他处理得举重若轻,既考虑了社会稳定和人道主义,又顺势推动了一些基础建设,还将可能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这背后,体现的是他作为现代主官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作为帝王对权术的娴熟运用。
张永一一记下,又道:“还有……刘瑾那边,近日表面上安静得很,但据下面的小子们留意,他与都察院几个不得志的御史,以及部分因漕运、京营事利益受损的官员府上,往来似乎比往常密切了些,虽都是私下饮宴,但……不可不防。”
梁正目光微凝,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跳梁小丑,终究是按捺不住了。无妨,继续盯着,弄清楚他们接触的具体是哪些人,谈了些什么。但要把握分寸,不必打草惊蛇。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对于身边的暗流,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但更相信自身逐渐掌握的军权、正在革新的情报系统以及不断推进的各类新政,足以掌控大局,碾碎任何螳臂当车之举。
张永领命,躬身退了出去。
梁正转回头,对上夏望舒略带担忧的眼眸,他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重新变得温和:“无事,些微风浪而已。年终岁末,望舒安心静养,勿要劳神。” 他重新拿起那本《算学启蒙》,转移了话题,“来,我们刚才讲到何处了?是这九九乘法表与珠算口诀的对应之处吧?”
坤宁宫内,烛火摇曳,温情复燃,将窗外的风雪与暗涌暂时隔绝。
但这个腊月,京城在表面的节庆气氛下,改革的阵痛与新旧势力的博弈仍在持续发酵。
梁正很清楚,经过近一年艰难而坚定的布局,军队、漕运、情报、朝堂,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已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并初见成效。
来年,将是以此为基础,巩固成果、深化制度,并将改革推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一年。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他手中的舵盘,已愈发稳健。
紫禁城的琉璃瓦被皑皑白雪覆盖,檐下挂起了喜庆的宫灯,虽离新年尚有旬日,但节日的氛围已悄然弥漫开来。
坤宁宫的地龙烧得极旺,暖意如春,与外间的冰天雪地恍若两个世界。
夏望舒身着宽松舒适的杏子黄缠枝莲纹暗花缎面对襟袄裙,斜倚在窗下的暖榻上,腹部隆起已十分明显。
她手中拿着一本刚刚由西苑刊印、还带着墨香的《基础算学启蒙(初编)》,封皮是普通的蓝布,内容却颇为新颖。
梁正(朱厚照)则坐在榻边的一张绣墩上,就着窗外雪光与宫内明亮的烛火,用一支炭笔,在草稿纸上写画着,耐心地向她解释“天竺数字”的便利以及那些简易图表如何直观地显示数据对比。
“……你看,若将去岁与今岁后宫各局司的用度,以此法列出,”梁正在纸上画出简单的表格,填入假设的数字,“何处增减,何处靡费,便一目了然。远比那流水账似的册子要清晰得多。”
夏望舒听得认真,不时颔首。她的气色极好,因孕期而更显丰腴的脸庞上泛着柔和的光泽。
她放下书册,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有力的胎动,嘴角噙着一丝温柔的笑意:“陛下,这数字看着起初是古怪,用惯了,倒真觉得方便。臣妾近日试着按您所教之法,核对了坤宁宫近两月的用度明细,发现若将胭脂水粉、时鲜果品、器物损耗等分门别类记录,不仅账目清晰,还能省去不少重复采买和不必要的开销呢。”
梁正闻言,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他放下炭笔,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温软与踏实:“皇后果然聪慧,能举一反三。这便是数据管理之妙用,其理相通,不仅可用于国政,亦可用于齐家,乃至治理这偌大的宫闱。”
他鼓励道,“你不妨就在坤宁宫和你的几个直属局司小范围内试行,若确有成效,积累了经验,日后或可在整个宫中推广,也能为内帑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更能树立节俭务实之风。”
帝后之间的相处,褪去了最初的政治联姻的疏离与礼节,愈发有了寻常夫妻探讨家事、分享新知、共同期待骨肉诞生的温情脉脉。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梁正所乐见并精心呵护的。
他将手轻轻覆在夏望舒的腹部,感受着那奇妙的生命力,脸上流露出属于人父的、纯粹而温和的笑容:“待他(她)出世,长大些,这些新学知识,或许已是他们眼中的寻常之物了。”
然而,帝王家的温情,总如琉璃般易碎,其下是深不见底的暗涌。
张永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待到梁正目光投来,才趋前几步,低声禀报:“皇爷,京营那边,员额核验已初步完成,汰换的兵员名册已整理出来,约有四千余人。这些人及其背后关联的军头、府上,怨气不小,近日在市面上及各营旧识间,颇多牢骚怪话,需防微杜渐。”
梁正听罢,脸上温情未消,眼神却已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冷静。
他沉吟片刻,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知道了。此事关乎京城稳定,不可轻忽。着兵部、工部会同顺天府,立即核实这些汰换兵员的籍贯、家境、劳动能力。凡有劳动能力、愿意务工者,可优先招募,参与京城官道冬季维护、沟渠疏浚清淤、以及西山至京城官道拓宽等工程,按日计工,按劳给付现银,由内帑特拨一笔款子专项用于此,务必足额发放,不得经手克扣。既给其一条实实在在的生路,免其冻饿之苦,亦化解其聚众闹事之风险,顺便也为京城做了实事。对于其中老弱残疾、确实无力者,由顺天府核实后,给予一次性抚恤,遣返原籍,由地方官府按孤寡政策酌情安置。”
他处理得举重若轻,既考虑了社会稳定和人道主义,又顺势推动了一些基础建设,还将可能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这背后,体现的是他作为现代主官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作为帝王对权术的娴熟运用。
张永一一记下,又道:“还有……刘瑾那边,近日表面上安静得很,但据下面的小子们留意,他与都察院几个不得志的御史,以及部分因漕运、京营事利益受损的官员府上,往来似乎比往常密切了些,虽都是私下饮宴,但……不可不防。”
梁正目光微凝,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跳梁小丑,终究是按捺不住了。无妨,继续盯着,弄清楚他们接触的具体是哪些人,谈了些什么。但要把握分寸,不必打草惊蛇。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对于身边的暗流,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但更相信自身逐渐掌握的军权、正在革新的情报系统以及不断推进的各类新政,足以掌控大局,碾碎任何螳臂当车之举。
张永领命,躬身退了出去。
梁正转回头,对上夏望舒略带担忧的眼眸,他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重新变得温和:“无事,些微风浪而已。年终岁末,望舒安心静养,勿要劳神。” 他重新拿起那本《算学启蒙》,转移了话题,“来,我们刚才讲到何处了?是这九九乘法表与珠算口诀的对应之处吧?”
坤宁宫内,烛火摇曳,温情复燃,将窗外的风雪与暗涌暂时隔绝。
但这个腊月,京城在表面的节庆气氛下,改革的阵痛与新旧势力的博弈仍在持续发酵。
梁正很清楚,经过近一年艰难而坚定的布局,军队、漕运、情报、朝堂,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已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并初见成效。
来年,将是以此为基础,巩固成果、深化制度,并将改革推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一年。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他手中的舵盘,已愈发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