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大营的校场上,新一轮的操练正如火如荼。
周遇吉按刀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方阵。与月前相比,这支新军已少了许多散漫,多了几分被强行捶打出的肃整。
但周遇吉知道,这远远不够。表面的服从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参将,”孙铁柱趁着操练间隙,凑近低语,“按您的吩咐,暗中查访了。营里识文断字、背景相对清白的,拢共找出七人,多是些年轻士卒或是低级文书。那个陈五,底子最干净,人也机灵,就是……太年轻,怕压不住场子。”
周遇吉目光投向正在火铳队中认真练习装填的陈五,那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神专注。“压不压得住场子,不是看年纪,是看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人撑腰。”他淡淡说道,“去,把陈五叫来。另外,让辎重营把上月所有物资出入的流水账册,都搬到我的中军帐去。”
孙铁柱愣了一下:“参将,那账册堆得像小山,而且乱七八糟……”
“就是要看它怎么个乱法。”周遇吉打断他,“快去。”
中军帐内,很快就被十几箱散发着霉味和灰尘的账册填满。陈五被带进来时,看着这阵仗,有些手足无措。
“陈五,”周遇吉指着那些账册,“本将给你三天时间,不用你做别的,就把这里面关于箭矢、弓弦、火绳、铅子这几项的领取和耗用,给本将理清楚。就用你会的法子记,要让我能看懂,哪一天,谁领的,领了多少,用在哪里,还剩下多少,有没有多领冒领。能做到吗?”
陈五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账册,喉咙滚动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畏难,但触及周遇吉那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目光,他猛地挺直了瘦弱的胸膛:“能!小的……小的尽力!”
“不是尽力,是必须。”周遇吉看着他,“需要人手,去找孙副将调配。需要算盘、纸笔,直接去领。三天后,我要看到结果。”
没有多余的鼓励,也没有解释缘由,周遇吉下达了命令,便将陈五独自留在了那散发着陈腐气味的账册堆里。
接下来的三天,中军帐旁边的一顶小帐篷里,灯火几乎彻夜不熄。
算盘声噼啪作响,陈五带着两名孙铁柱派来的、勉强识字的辅兵,埋首在故纸堆中。他按照在店铺学来的法子,自己设计了简单的表格,将纷乱如麻的记录一条条誊抄、归类、核算。遇到模糊不清或明显矛盾的记录,他就标记出来。
那两个辅兵起初还不甚情愿,但在陈五清晰的指令和近乎固执的认真下,也渐渐投入进去。
营中很快有了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参将让个火铳队的小子去查账了!”
“查账?哼,我看是瞎折腾!那些老账,连原来的书吏都说不清道不明,他一个毛头小子能弄明白?”
“怕不是参将想找由头,再收拾一批人吧?”
流言也传到了火铳队队正刘坤的耳中,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眼神却阴沉了许多,私下里与几个老弟兄喝酒时,言语间满是不屑与隐隐的不安。
第三天傍晚,陈五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捧着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走进了周遇吉的大帐。
他的衣衫沾着墨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参将,小的……小的理出来了。”他将那叠纸呈上。
周遇吉接过,仔细翻阅。
纸张上的字迹算不上好看,表格画得也有些歪斜,但条目清晰,时间、事项、领取人、数量、用途(或标注存疑)、结余,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在最后几页,陈五还用炭笔简单画了几个对比图,清晰地显示出近几个月来,某些物资的消耗速度异常,与操练强度明显不符,而某些人的领取频率和数量,也远超常规。
周遇吉的目光在其中一页上停留许久,那里记录着刘坤多次以“演练损耗”为名,超额领取火绳和铅子,而同期火铳队的实弹训练记录,却对不上数目。
“这些标记‘存疑’的,是怎么回事?”周遇吉指着几处问道。
陈五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回道:“回参将,这几笔账,记录模糊,没有经手人画押,或者与前后记录对不上,小的……小的不敢妄下结论,只能标出来。”
“嗯,做得不错。”周遇吉合上那叠被称为“陈五账本”的纸张,看向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心中第一次有了些不一样的考量。
这不只是查出了贪墨的线索,更展现了一种将混乱梳理清晰的能力,一种基于事实、谨慎求证的品质。
“从明天起,你不用回火铳队了。”周遇吉道,“本将新设一个‘核算处’,你就暂时负责,再给你配两个人,先把营里所有的物资账目,都按这个法子,给本将理清楚,立下新规矩。”
陈五愣住了,随即脸上涌起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红晕:“参将……小的……小的只怕能力不足……”
“能力是练出来的。”周遇吉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记住,你背后站着的是军法,是本将。你只管对着账本说话,其他的,不用你管。”
当陈五晕乎乎地走出大帐时,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
寒风拂面,他却觉得浑身滚烫。他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中军帐,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不同。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那份简陋的账本,即将在京西大营,掀起一场远比操练场上的汗水更残酷的风暴。
周遇吉按刀而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方阵。与月前相比,这支新军已少了许多散漫,多了几分被强行捶打出的肃整。
但周遇吉知道,这远远不够。表面的服从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参将,”孙铁柱趁着操练间隙,凑近低语,“按您的吩咐,暗中查访了。营里识文断字、背景相对清白的,拢共找出七人,多是些年轻士卒或是低级文书。那个陈五,底子最干净,人也机灵,就是……太年轻,怕压不住场子。”
周遇吉目光投向正在火铳队中认真练习装填的陈五,那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神专注。“压不压得住场子,不是看年纪,是看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人撑腰。”他淡淡说道,“去,把陈五叫来。另外,让辎重营把上月所有物资出入的流水账册,都搬到我的中军帐去。”
孙铁柱愣了一下:“参将,那账册堆得像小山,而且乱七八糟……”
“就是要看它怎么个乱法。”周遇吉打断他,“快去。”
中军帐内,很快就被十几箱散发着霉味和灰尘的账册填满。陈五被带进来时,看着这阵仗,有些手足无措。
“陈五,”周遇吉指着那些账册,“本将给你三天时间,不用你做别的,就把这里面关于箭矢、弓弦、火绳、铅子这几项的领取和耗用,给本将理清楚。就用你会的法子记,要让我能看懂,哪一天,谁领的,领了多少,用在哪里,还剩下多少,有没有多领冒领。能做到吗?”
陈五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账册,喉咙滚动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畏难,但触及周遇吉那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目光,他猛地挺直了瘦弱的胸膛:“能!小的……小的尽力!”
“不是尽力,是必须。”周遇吉看着他,“需要人手,去找孙副将调配。需要算盘、纸笔,直接去领。三天后,我要看到结果。”
没有多余的鼓励,也没有解释缘由,周遇吉下达了命令,便将陈五独自留在了那散发着陈腐气味的账册堆里。
接下来的三天,中军帐旁边的一顶小帐篷里,灯火几乎彻夜不熄。
算盘声噼啪作响,陈五带着两名孙铁柱派来的、勉强识字的辅兵,埋首在故纸堆中。他按照在店铺学来的法子,自己设计了简单的表格,将纷乱如麻的记录一条条誊抄、归类、核算。遇到模糊不清或明显矛盾的记录,他就标记出来。
那两个辅兵起初还不甚情愿,但在陈五清晰的指令和近乎固执的认真下,也渐渐投入进去。
营中很快有了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参将让个火铳队的小子去查账了!”
“查账?哼,我看是瞎折腾!那些老账,连原来的书吏都说不清道不明,他一个毛头小子能弄明白?”
“怕不是参将想找由头,再收拾一批人吧?”
流言也传到了火铳队队正刘坤的耳中,他表面上不动声色,眼神却阴沉了许多,私下里与几个老弟兄喝酒时,言语间满是不屑与隐隐的不安。
第三天傍晚,陈五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捧着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走进了周遇吉的大帐。
他的衣衫沾着墨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参将,小的……小的理出来了。”他将那叠纸呈上。
周遇吉接过,仔细翻阅。
纸张上的字迹算不上好看,表格画得也有些歪斜,但条目清晰,时间、事项、领取人、数量、用途(或标注存疑)、结余,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在最后几页,陈五还用炭笔简单画了几个对比图,清晰地显示出近几个月来,某些物资的消耗速度异常,与操练强度明显不符,而某些人的领取频率和数量,也远超常规。
周遇吉的目光在其中一页上停留许久,那里记录着刘坤多次以“演练损耗”为名,超额领取火绳和铅子,而同期火铳队的实弹训练记录,却对不上数目。
“这些标记‘存疑’的,是怎么回事?”周遇吉指着几处问道。
陈五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回道:“回参将,这几笔账,记录模糊,没有经手人画押,或者与前后记录对不上,小的……小的不敢妄下结论,只能标出来。”
“嗯,做得不错。”周遇吉合上那叠被称为“陈五账本”的纸张,看向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心中第一次有了些不一样的考量。
这不只是查出了贪墨的线索,更展现了一种将混乱梳理清晰的能力,一种基于事实、谨慎求证的品质。
“从明天起,你不用回火铳队了。”周遇吉道,“本将新设一个‘核算处’,你就暂时负责,再给你配两个人,先把营里所有的物资账目,都按这个法子,给本将理清楚,立下新规矩。”
陈五愣住了,随即脸上涌起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红晕:“参将……小的……小的只怕能力不足……”
“能力是练出来的。”周遇吉站起身,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瘦削的肩膀,“记住,你背后站着的是军法,是本将。你只管对着账本说话,其他的,不用你管。”
当陈五晕乎乎地走出大帐时,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
寒风拂面,他却觉得浑身滚烫。他回头望了一眼灯火通明的中军帐,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不同。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那份简陋的账本,即将在京西大营,掀起一场远比操练场上的汗水更残酷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