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咸鱼抄书与斯人考验-《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

  将李斯打发走后,燕丹独自在书房里踱步了许久,内心天人交战。

  理智告诉他,李斯确实是个人才,对嬴政现阶段巩固权力、推行法治有巨大帮助,引荐是必然的。

  但情感上,只要一想到历史上那辆散发着恶臭的咸鱼车,他就觉得胸口堵得慌,一股无名火蹭蹭往上冒。

  “不行!绝对不能这么便宜他!”燕丹咬牙切齿地想,“就算要引荐,也得先让他吃点苦头!替政儿…啊呸,是替另一个时空中的始皇帝陛下,收点利息!”

  打定主意,燕丹便寻了个机会入宫,向嬴政提起了李斯。

  “大王,日前丞相府门客李斯,曾来臣府上拜访。”燕丹斟酌着措辞。

  嬴政正在翻阅一卷关于边关军粮调配的竹简,闻言头也没抬,淡淡地“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

  对于吕不韦的门客,他本能地不太关心。

  “此人颇有才学,尤擅法家刑名之术,见解不凡。”燕丹先扬后抑,“他言及仰慕大王威仪,深感吕相门下虽显赫,却非久居之地,愿弃暗投明,转投大王麾下效力,恳请臣代为引荐。”

  听到这话,嬴政才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能看清吕不韦“非久居之地”,转而投向自己这个尚未亲政的君王,说明此人有眼光,也有胆魄。

  “法家刑名之术”更是他目前急需的人才。他放下竹简,问道:“此人现在何处?”

  “在客舍等候消息。”燕丹答道,见嬴政有立刻召见的意思,话锋突然一转,“不过大王,臣以为,召见之事,或可稍缓。”

  “哦?为何?”嬴政挑眉,有些不解。既然是有才之人,又主动来投,为何要拖延?

  燕丹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为国举贤、慎重负责的姿态,引经据典道:“大王,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李斯虽自诩有才,然其心志是否坚定?筋骨是否堪劳?是否真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皆未可知也。若其仅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之辈,贸然引入朝堂,恐非幸事。”

  他看向嬴政,语气诚恳:“故臣以为,不若先设一考验,观其行,察其心。若其能通过考验,证明其确为可造之材,再引荐于大王驾前,方为稳妥。大王以为如何?”

  嬴政听着燕丹这番“义正辞严”的论述,虽然觉得有些道理,但隐约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考验人才是应该的,可燕丹这语气……怎么透着一股子想要故意折腾人的味道?

  他狐疑地看了燕丹一眼,见对方一脸“全是为你着想”的正直表情,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既如此,便依你之意。如何考验,由你定夺。”

  “臣遵旨!”燕丹心中暗喜,脸上却不动声色。

  出了宫,燕丹立刻召来了忐忑等候的李斯。

  “李舍人,”燕丹端坐堂上,面色严肃,“本君已将你之意转呈大王。大王求贤若渴,闻你之名,亦有见你之意。”

  李斯闻言,面露喜色,正要拜谢。

  “且慢。”燕丹抬手制止了他,话锋一转,“然,大王亦言,大秦用人,首重其心志与耐力。空口白话,不足为凭。故,大王特设一考验于你。”

  李斯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请安秦君明示!斯必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期望!”

  “很好。”燕丹点了点头,慢条斯理地说道,“大王之意,欲委你以重任,须先明法度根基。商君变法,乃我大秦强盛之基石。其律令条文,字字珠玑,不可不精研熟读。”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弧度:“故,考验便是:请李舍人前往城西旧库房,那里存放有商君律令之完整竹简副本。你需亲手抄录全文,一字不差,一笔不苟。抄录完毕之日,便是大王召见你之时。”

  李斯先是一愣,抄书?这考验虽枯燥,却也在情理之中。

  商君律令他本就熟读,抄录一遍更能加深理解,并非难事。

  他正要答应,却听燕丹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如同惊雷:

  “哦,对了,那处库房临近渭水码头,常年用于临时堆放渔获,故而……库房之内,咸鱼之气,经年不散,浓郁非常。还望李舍人……克服一二。”

  咸……咸鱼库房?!

  李斯瞬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燕丹。

  在堆满咸鱼的库房里抄书?!

  还要抄完商君律令全文?!

  那得抄到猴年马月?!

  这……这真的是秦王的考验?

  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近乎幼稚的刁难意味?!

  他仔细回想自己入秦以来的言行,确信绝无得罪秦王或安秦君之处。

  为何要如此折磨于他?

  难道秦王有特殊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