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这话说的没毛病-《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

  贾瑜道:“就是他了,从今天开始,他跟着方大人您一起点卯, 一起去太医院,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你的助理,你 们两个一起吃饭, 一起睡觉,你不要想着逃离他的视线!”

  “你的一切书信往来,全都要被他过目!”。

  “本王知道这种生活不爽,但是你要坚持一年, 一年之后,我会让他送你去辽东!”

  “这样,总比杀了你好吧?”

  “是!”方叔和只能被迫接受。

  当初从江南带着赵盼儿、孙三娘和北斋往京城走的时候,曾经在距离京城不远处,遇到了大雪而露宿在了一间寺庙 里。

  那里面全都是尼姑。

  这个寺庙的名字贾瑜已经忘了。

  但是没关系!

  地方他还是能找到的。

  提前派人过去,将寺庙里面的尼姑全部迁走,然后以一百禁军将这里给守住。

  这一百进军,自然也是贾瑜的大雪龙骑。

  没办法,只能从全国各地掌管生意的大雪龙骑里面抽调。

  这些人守着寺庙,那是再安全不过了。

  “到了!”

  前面的车夫停下马车。

  贾瑜拉开马车的窗帘往外看了一眼,果然那寺庙已经遥遥在目了。

  他从车上跳下来,身后晴雯、袭人两个也走了下来。

  “委屈一下你们两个!”贾瑜拉着二人的手,道:“在这里生活一年就行了……把人给我伺候好了,吃饭、穿衣还有以

  后有了孩子,都是你们两个亲自照顾,不允许任何人插手!”

  “记住了么?”

  “是,少爷!”二人点点头。

  虽然贾瑜是王爷了,但是二人仍旧保留着之前时候的称呼。

  晴雯的眼睛里,掠过一丝幽怨。

  作为贾瑜的同房丫头,和老板的通房计划几次三番的被打断,晴雯可以说欲哭无泪,如今又被发配到了这寺院之 中,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和主子通啊。

  真是恼人呢!

  “晴雯、袭人!”贾瑜柔声到:“你们这在里一年, 一年后回到王府,本王许你们两个妾室身份,到时候也是咱们王 府的主子了!”

  二人随即大喜。

  跟着贾瑜一起进入了寺院。

  寺院的名字不错,叫做:香椽庵。

  外747面驻守了一个百人的禁卫军营。

  里面清幽之极。

  一座大雄宝殿,旁边有厨房,有禅房十几间。

  贾瑜提前将这里给改造了一番,种花植树,摹景造奇。虽然跟皇宫的差别很大,和宁国府也有天壤之别,却也像个 富户人家的居所了。

  周围三里之内的土地,也都被贾瑜通过各种方式拿下来。

  所以这里, 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过来。

  院子里没有别的仆人,只有晴雯和袭人两个,为的就是怕人多泄露天机。

  至于一些普通的重活二人干不了的时候,则是可以喊完美的禁军帮忙。

  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全部控制欲贾瑜之手,做事全靠机械的本能。

  一切安排停当!

  贾瑜回到府里,开始准备另一件事情:大婚。

  没错!

  府里早就准备好了,到处张红挂彩, 一片喜庆洋洋的气氛。

  二日后,经过各种繁杂的礼仪,永嘉公主的銮驾和嫁装,在无数宫人的簇拥之下,穿过皇宫,从朱雀大街往宁国府 而来。

  一场盛大的婚礼举办,整个皇城位置震惊。

  拜过天地之后,小皇帝的圣旨直接下达。

  就一件事:册封永嘉公主,同时为北凉王王后。

  圣旨上还说了,按照一般的朝廷礼仪,北凉王不但能够拥有王后,还应该有王妃两个,侧妃四个!

  但是其余的王妃和侧妃名额,则是让北凉王自己选择之后,上报朝廷批准即可。

  也同样发有印玺、凤冠霞帔!

  公主府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正殿,直接命名为公主殿。

  其余另有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嘉荫堂、拢翠庵、潇湘馆、缀锦楼(紫菱洲)、暖香坞(蓼风轩)、秋爽斋、蘅芜 苑、稻香村、怡红院等多处建筑。

  这院子还保留着原来的名字,叫做会芳园。

  不过贾瑜后来给改了,改成了大观园。

  永嘉公主自然居住在最大的公主殿里面,母亲柳氏居住在嘉荫堂。

  而北斋、宋引章等则是住在第二大的稻香村里面。

  至于秦可卿,她死活不愿意住进大观园,贾瑜也随她,让她继续在天香楼那边了!

  夜色清冷!

  月圆如镜!

  贾瑜打开窗户,将月光引入了房间。

  兰儿恭立在旁边。

  公主殿下头上还带着红盖头。

  贾 瑜手中拿着一个秤杆,以民间习俗,将公主头上的盖头挑开。

  一张绝世容颜出现在了贾瑜面前。

  粉面含春,少女独有的潋滟突然就绽放开来。

  “夫君 … … ”

  “嗯!”贾瑜点点头:“兰儿,把交杯酒拿来!”

  号角声响起!

  又是一夜腥风血雨的大战。

  朔雪飘飘开雁门,

  平沙历乱卷蓬根。

  次日清晨大约七点钟,贾瑜起身!

  永嘉公主自然不能像秦可卿那样每日早起,因为昨夜初试风雨,花不堪折,所以这会儿正睡得熟呢。

  兰儿倒是起的很早,在她的帮助下,贾瑜穿上了朝服,稍微吃了个饭,然后就急匆匆的往皇宫御门走去。

  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朝会。

  “臣鸿胪寺卿刘知云,有本要奏!”

  太后和皇帝刚刚上朝,刘知云就走了出来:“太后,陛下,北凉王!”

  “昨日鲜丽国发来国书,再次敦促咱们早日出征,要求咱们调配辽东大军何为建虏,彻底消除边患!”

  “他们还质问,若是任由建虏南下洗掠鲜丽,将鲜丽国的百姓死活置之不顾,鲜丽国认大梁为宗主国的意义何在?” “若是鲜丽有亡国之危,他们也就不在顾忌与大梁的邦交了!”

  嘶嘶……

  此言一出,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一片激荡。

  这是要断交啊。

  特么的……还威胁我大梁?

  “大胆!”太后气的拍桌子:“小小鲜丽,安敢如此?”

  “要加强辽东防务以防有变!”

  刚刚说到这里,太后似乎想到了什么似得道:“对了,兵部尚书的职位一直由李靖担任,但是如今李靖远在甘凉, 无法估计朝廷军务,本宫觉得,应该另选一人,担任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务!”

  这话说的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