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顾父顾母-《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晚青呐,平日里注意着点哈,还有,记得提前去医院。”

  离开前,袁芳还有些不放心地嘱咐道。

  “我知道了,芳姨放心。”

  时间确实不早了,张临和袁芳再怎么不放心还是离开回家了。

  将该寄的年礼寄出去后,算是了却了一件大事。

  顾明泽和林晚青也算是闲了下来。

  两人除了上班,一有时间就进空间别墅里做各种各样的饭菜。

  外面的厨房偶尔也开开伙,不做饭的时候就装一锅水烧烧,让人看到烟囱里有烟就行。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空间别墅里做饭比较方便是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做的很多都是各种各样的肉类。

  别人家一个月难得吃一次肉,你家顿顿有肉香飘出来。

  这不明摆着告诉别人有问题嘛。

  在这年代,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万一运动开始后有人一举报,那就遭了。

  与其埋下这样的安全隐患,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留下任何隐患。

  这是林晚青和顾明泽经过商量后决定采取的策略。

  他们两人的工作都不错,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低调才是王道。

  用心工作用心养娃,完成系统任务的同时积累一些资金。

  等这个特殊时期过去,就能撸起袖子放开干了。

  在那个到处都是机会,只要胆子大就能赚到钱的年代,他们想要积累财富简直不要太容易。

  毕竟,他们可是要养至少五个孩子的家庭啊。

  三天后,缙山县,榆树大队。

  收到包裹单的顾正福让大儿子顾明海去公社取包裹。

  自己则是跟老伴儿一起满怀期待地开始看小儿子寄来的信。

  郑小莲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急切,她无比盼望着能从信中得知远方小儿子的近况。

  顾正福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有15块钱,几张票和一封信。

  他先将钱和票递给身旁的老伴儿,然后才展开信纸,准备阅读上面的文字。

  也幸亏小时候做了几年富家少爷的小厮,少爷读书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学了几年。

  虽然所学有限,但好歹认识了不少字,否则今天这封信他怕是只能干瞪眼了。

  “老头子,老五说什么了?”

  一旁不识字的郑小莲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顾正福抬起头,看着老伴儿回答道:“老五说,他媳妇肚子大了,今年过年就不回来了。”

  不回来了呀,听到这话的郑小莲神色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抹失落之色。

  毕竟过年本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如今二儿子没有假期不回家,小儿子也不能回家,她这当娘的心里自然会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然而,这种失落仅仅持续了片刻,很快她就又兴奋起来。

  因为她想到了小儿媳妇肚子里正在孕育着的新生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过不久家里就要添丁进口了!

  他们家几个孩子里,也就最小的老五没有孩子了。

  这次儿媳妇怀孕,可真是让老两口高兴坏了。

  尤其是郑小莲,整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就盼着能再抱上个大胖孙子。

  要是小儿媳这回真能如她所愿,生下个男娃,那她和老头子也算是对得起顾家的列祖列宗了!

  这时,顾正福已经读到了后面的内容:“老五还说,他媳妇3月份就要生了,到时候他接你过去照顾她媳妇月子。”

  “什么?老五要接我去京市?”

  听到这话的郑小莲惊讶得差点跳起来。

  我的那个老天爷哟,没想到她郑小莲这辈子竟然有一天能去京市。

  郑小莲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那是京市啊,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中国的首都,主席和大领导们在的地方。

  以后,她老婆子可就是榆树大队除了大队长、书记和老五以外第四个到过京市的人了。

  这份荣耀,足以让她在乡亲们面前昂首挺胸、扬眉吐气好一阵子呢。

  此时的顾正福望着情绪如此激动的老伴儿,不禁感到有些无奈和好笑。

  他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孩他娘,你先别这么激动,听我把话说完。”

  郑小莲闻言立马凑过去问道:“信里还说什么了?”

  顾正福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信里还问我要不要一起去,若是想去的话就接我一起过去。”

  “老头子,那……你要一起去吗?”

  顾正福瞥了老伴儿一眼,说道:“我去干什么,吃白饭不说,还少挣多少工分。”

  话虽这么说,但只有顾正福自己心里清楚,他又何尝不想去见识一下京市的风光呢?

  那可是京市啊,谁不想去?

  可老伴儿去那是有事的,他要过去,要儿子养着,还挣不了工分,到时候得少分多少粮食。

  怎么看都不划算啊!

  郑小莲闻言也冷静了下来,老头子说得也对。

  儿子儿媳妇虽然都有工作,但那城里买根葱都要钱,花费可大着呢。

  两人每个月给家里寄15块钱已经够多了,以后还要养孩子,压力也是不小的。

  他们俩老的帮不上忙也就罢了,可不能再给孩子们添麻烦。

  “咱儿子还说,这次给我们寄了布料和棉花,给咱俩做衣服的,儿媳妇还给买了棉鞋……”

  “老五还说,给咱们买了个手电筒,晚上上厕所就能看见路了……”

  听到这些,郑莲花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角。

  “买这些做什么,浪费钱。”

  待听到后面说的一长串年礼,郑小莲有点替儿子心疼钱了。

  这么多好东西,这得多少钱啊。

  不过儿子儿媳妇孝顺,老两口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他们家因为老头子在大户人家做过小厮的缘故,孩子多少都送去读过几年书。

  顾正福其实也没想太多,他跟着少爷认识了不少字,就想着家里孩子多少也要识得几个字,至少不做睁眼瞎。

  哪怕家里多么困难,他都坚持送孩子去读个几年。

  那时候家里确实是难啊,他们夫妻俩也是咬着牙将孩子送去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