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老家的电话-《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就算批下来了,一台空调的价格抵得上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

  关键是这时候的空调制冷效果还不好,吹出来的风忽冷忽热,噪音还大,晚上开着根本睡不着觉。

  “再等等吧。”

  林晚青对着自己小声嘀咕,指尖在图纸上轻轻划着。

  “等以后技术再进步一点,有舒适一些的空调了再说。”

  好在,顾家是不缺电风扇的。

  只要是住人的房间,都有一台。

  也正是因为如此,林晚青才觉得,自己还能再坚持坚持。

  这会儿办公室里的风扇正慢悠悠地转着,扇叶搅动着空气。

  虽然吹出来的还是热风,但总比闷着强。

  林晚青把椅子往风扇那边挪了挪,感受着那点微弱的凉意,心里稍微舒服了些。

  “再坚持坚持,等过了八月,一场秋雨下来,天就凉了。”

  可她一想到车间里的工人,心里又揪了起来。

  车间里却挤着那么多缝纫机,还有裁床、熨烫机,再加上那么多工人挤在一块儿,空气里的温度比外面还得高上好几度。

  前几天她去车间巡查,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工晕乎乎地差点栽倒在缝纫机上。

  这情形吓得她赶紧让人把人扶到阴凉处,灌了杯凉糖水才缓过来。

  当天下午,林晚青就把厂长苏知航叫到了办公室。

  她把手里的本子推过去,指着上面的采购预算说:“你去安排一下,厂里想办法再采购一批吊扇和落地扇,安装和放置在车间里。”

  苏知航愣了一下,赶紧点头:“老板,您放心,我明天一早就去办,保证把风扇买回来。”

  “别等明天了。”

  林晚青摆摆手,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喝了口茶。

  “今天就去,争取早点撞上,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苏知航不敢耽搁,马上去安排。

  三天后,吊扇和落地扇便到位了。

  工人们手里的活没停,眼睛却都瞟着车间里的风扇,脸上的汗还在淌,可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缝衣组的张大姐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跟旁边的李师傅小声说:“咱老板真是心善,这风扇可不便宜,一下子买这么多,换了别的老板,才舍不得呢。”

  李师傅点点头,手里的剪刀剪着布料,声音里满是感激:“可不是嘛,去年我儿子生病,家里没钱,老板还特批提前给我预支了工资。”

  “这样的老板,咱们得好好干活,可不能辜负她。”

  旁边的年轻女工小周也凑过来,笑着说:“我之前在别的服装厂干过,夏天车间里连个蒲扇都不给配,老板还天天催着赶工。”

  “哪像咱们这儿,老板不仅给装风扇,时不时还发一些绿豆和白糖,让咱们熬绿豆汤解暑。”

  这些话顺着风扇的风飘到了门口,正好被来巡查的林晚青听见。

  她站在门口,看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听着机器的运转声和风扇的呼呼声,心里一片平静。

  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人还是纯朴的。

  就像她手底下这些员工,只要你稍微对他们好一点,绝大部分人都很懂得感恩。

  这一天,顾明泽和林晚青都准点下班回到了家中。

  傍晚的风总算驱散了白日里黏腻的暑气。

  客厅里,风扇正慢悠悠地转着,把饭菜的香气吹得满屋子都是。

  一家人正吃着饭,客厅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顾明泽放下筷子站起来:“我去接。”

  他走到客厅拿起听筒,刚“喂”了一声,就听见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五弟,是我,你四哥。”

  顾明泽愣了一下,忙说:“四哥?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家里都挺好的吧?”

  “好着呢好着呢。”

  顾明涛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我今天打电话,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顾明泽看了一眼餐厅,林晚青正朝他这边望过来。

  他朝她摆了摆手,示意没事,然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四哥你说,什么事?”

  “是这么回事……”

  顾明涛的声音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

  “我在县里的十字街口瞅着一个店铺,挺大的,位置也挺好,旁边就是菜市场,来往的人多。”

  “我想着,现在政策不是松了嘛,包子铺的生意也稳定了,我就想把那店铺盘下来,再开个店。”

  顾明泽没想到四哥会跟他说这事,他脸上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追问道:“你想再开一个店?开什么店?”

  “嗨,这不看着晚青在京市把生意做得风风火火的嘛,我也想试试。”

  顾明涛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这不是想着,咱们老家农村里有不少好东西,家禽啊、鸡蛋啊、干货蔬菜,还有你弟妹腌的酱菜,都挺好吃的。”

  “我要是再开一个店,把这些东西收上放在店里来卖,应该能行吧?”

  “我就是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你,这想法可不可行。”

  顾明涛这也是从林晚青那里得来的启发。

  谁说一辈子只能做一门生意的?他们夫妻俩也完全不用守着那一家包子铺过一辈子。

  顾明泽直起身子,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他心里清楚,1982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处处都是机遇。

  后世那些做生意发家的人,大多都是在这个时候敢闯敢试,先迈出了第一步。

  四哥虽然开了一个包子铺,但包子铺的利润也就那么多,家里还有几个孩子要养,日子确实紧巴。

  要是能把这个新店开起来,说不定真能改变家里的境况。

  他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四哥,你跟我说说,那店铺多大?租金一个月多少钱?”

  “周边除了菜市场,还有别的吗?比如学校、医院什么的?”

  顾明涛听他问得详细,连忙回答:“店铺有四五十平吧,比咱们老家的堂屋还大。”

  “租金我问了,一个月十二块,房东说要是年付,还能便宜点。”

  “旁边除了菜市场,还有个小学,放学的时候人可多了。”

  “我看了两天,每天买菜的人都挤不动,要是在这儿卖农村的东西,应该能有人买。”

  “十二块的租金不算贵。”

  顾明泽点了点头,评价道:“位置也好,菜市场旁边人流量大,你卖的那些东西都是老百姓日常要用的,肯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