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出去拜年-《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将来小两口少拌嘴,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我就放心了。”

  顾父听了这话,彻底放下了心。

  他夹了口青菜,慢悠悠地说:“说得对,景川这孩子,条件摆在这儿,还怕找不到好姑娘?”

  他看向顾景川,眼神里满是信任。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爷爷不催你,但是遇到合适的,也别错过了。”

  顾景川听着长辈们的话,用力点了点头:“爷爷,我知道了。”

  长辈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顾景晖连呼吸都放轻了一些,生怕这话题会转移到自己身上。

  毕竟,他也只比景川堂哥小了一岁而已。

  爷爷这要是在这时候想起他来,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因此,他只能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很快,桌上的气氛又热闹起来。

  孩子们吵着要吃甜汤,刘英连忙去厨房端刚煮好的银耳莲子羹。

  阳光透过窗户,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暖洋洋的,满屋子的饭菜香、说笑声,裹着浓浓的年味,成了这个正月初二最温馨的画面。

  初三这天,是林晚青一家约好去张临家拜年的日子。

  这次,顾明泽和林晚青只准备带最小的双胞胎顾景睿和林景轩一起去。

  主要是他们家孩子太多了,要真全都过去的话自己家就能单开一桌了。

  这么一大家子实在是不好意思全都过去打扰,给人家添麻烦。

  一大早,林晚青踩着院里的青砖往正屋走,皮靴底子碾过地上的红纸屑,发出细碎的声响。

  “睿睿、轩轩,把衣服的扣子扣好,别敞着怀跑。”

  她回头喊了声,两个孩子赶紧听妈妈的话把外套的扣子扣整齐。

  顾明泽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两个鼓囊囊的网兜。

  网兜里装着两条前门烟、两瓶红星二锅头,一些点心糖果,还有林晚青昨天特意从自家卤味店卤好的猪蹄和鸡爪子,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

  “东西都齐了,咱别让张叔芳姨等急了。”

  顾明泽一手牵着一个孩子,林晚青跟在后面,一家人出了院门。

  胡同里不时有人打招呼,“顾工,带着媳妇孩子串门去啊?”

  “晚青这衣服真好看,是不是你自己店里的?”

  林晚青都笑着应下,偶尔停下来跟相熟的邻居聊两句。

  他们住的这片胡同离张临家不算远,步行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远远看见张家那座带小院的青砖瓦房,院门口挂着的红灯笼还亮着,袁芳正站在门口张望。

  “你们可算是来了!”

  袁芳一见他们,立马笑着迎上来,伸手就拍了拍两孩子的肩膀。

  “哎哟,睿睿和轩轩都长这么高了呀。”

  顾景睿和林景轩倒是大方,仰着小脸喊:“袁奶奶好!”

  张临也从屋里走出来,穿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他拍了拍顾明泽的肩膀:“明泽,快进屋,外头风大。”

  进了客厅,烧着煤炉的一股暖气扑面而来,几人瞬间感觉暖和不少。

  客厅正中间摆着一张红木方桌,桌上放着瓜子、花生和水果糖。

  旁边的煤炉上坐着一把铜壶,正滋滋地冒着热气。

  “快坐,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袁芳忙着给他们倒茶,又抓了把奶糖塞进两个孩子手里。

  “你们今天没把其他几个孩子带来?”

  林晚青接过茶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搪瓷杯壁。

  “要都带来,你这客厅都得坐满了。这次就带两个小的,省得给您添麻烦。”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孩子们多热闹。”

  张临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摆手。

  “你跟明泽这些年不容易,拉扯六个孩子,还把生意做得这么大。”

  “上次我去东单,看见你开的那个服装店,人多得都挤不进去。”

  提到生意,林晚青眼里亮了亮:“这时候无论做什么生意,只要用点心,都差不到哪里去。”

  这可是一个只要敢想敢拼,就商机无限的时代啊。

  正说着,里屋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的男人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个穿碎花棉袄的女人,手里还牵着两个小男孩。

  “爸,妈,客人来了?”

  男人笑着打招呼,看向顾明泽和林晚青。

  “晚青姐,姐夫,好久不见!”

  林晚青赶紧站起来:“建华,好久不见,你可比上次见的时候胖了点。”

  张建华挠了挠头,笑着说:“天天在林业局坐着,活动少,可不就胖了。”

  他身边的女人也跟着打招呼,声音细细的:“晚青姐,姐夫。”

  这是张建华的媳妇刘红玉,顾明泽和林晚青自然是认识的。

  张建华之前刚好赶上下乡的政策,被张临跑关系安排到了顾明泽的老家榆树大队。

  他媳妇刘红玉跟他一样都是榆树大队的知青。

  高考恢复后两人一起参加高考考上了大专,毕业后一个进了林业局工作,一个当了老师。

  如今,两人都有两个儿子了,也算是比较圆满了。

  林晚青看着刘红玉身边的两个孩子,笑着说道:“这是你们那两儿子?真可爱,多大了?”

  “大的今年六岁,小的也快四岁了。”

  刘红玉拉过两个孩子:“快叫叔叔阿姨。”

  两个孩子怯生生地喊了声“叔叔阿姨”,就跑到煤炉边看铜壶去了。

  顾景睿和林景轩见有小伙伴,也跟着跑过去。

  四个孩子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客厅里顿时热闹起来。

  顾明泽跟张建华聊起了榆树大队的事:“我上次回去,大队部盖了新瓦房,村口的路也修宽了。你当年在那儿插队的时候,住的还是土坯房吧?”

  “可不是嘛。”

  张建华叹了口气:“那时候条件是真差,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多亏了爸当年把我安排到榆树大队,大队长和顾叔都没少照顾我,那儿的老乡都实在,不会随便欺负人。”

  张临摆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提它干嘛。”

  “你们现在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他看向顾明泽:“明泽,你们机械厂今年效益怎么样?”

  “我听人说,现在不少工厂都在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