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
朱由检端坐御榻,目光扫过肃立两侧的重臣。内阁九卿、六部堂官、各院司主事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朝鲜之事,诸卿想必都已知晓。朱由检的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格外清晰,李倧斩使明志,皇太极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要议定出兵方略。
他环视群臣,缓缓问道:是从北直隶调孙传庭部驰援,还是从江南调兵?或是从辽东、宣大等处调集边军?诸位但说无妨。
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出列:陛下,若从江南调兵,漕运压力甚大。今年夏税尚未入库,恐难支撑大军远征。
毕尚书过虑了。海关尚书杨嗣昌立即反驳,如今海关岁入已倍于漕运。臣可调集南洋商船百艘,足以运送五万大军及粮草辎重。
兵部尚书侯恂沉吟道:关宁铁骑虽精锐,但辽东防务重中之重。臣以为可调宣大边军三万,再辅以江南新练之师。
不可!兵部左侍郎卢象升朗声反对,宣大边军擅守不擅攻。建奴骑兵来去如风,当以精锐骑兵对之。臣愿亲率近卫军驰援朝鲜!
都察院左都御史瞿式耜微微蹙眉:卢侍郎勇武可嘉,然近卫军拱卫京畿,岂可轻动?
工部尚书孙元化适时建言:红衣大炮可沿水路运送,在朝鲜沿岸建立炮垒,足以遏制建奴攻势。
外事部尚书鹿善继补充道:臣已联络对马岛宗氏,可在倭国筹措粮草,以补军需。
嗯......
他目光扫过卢象升坚毅的面容,最终拍板:建斗,此次便由你挂帅。领近卫军两万,即刻开赴天津卫候命。让李牧他们调拨战马、驮马,务必保证骑兵机动力与粮草转运。
随着皇帝指尖在舆图上移动,一道道军令被下达:传旨孙传庭,抽调新军三万;陕西、河南各发精兵两万;关宁军拨铁骑一万。十万大军务必在天津完成集结。
朱由检略作停顿,看向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内帑拨银一百万两,作为军前专款。建斗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请旨。朱由检顿了顿,接着说道,“户部,即可准备粮草。走海运,漕运将粮草囤积于天津和通州。以供大军所用。”
接着转向工部尚书孙元化:孙卿,将新铸的虎蹲炮、弗朗机炮、将军炮优先配给建斗所部。特别是那些改良过的野战炮,要多带些。
随着圣旨八百里加急传至各处,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启动。
山海关城门洞开,关宁铁骑如黑色洪流奔涌而出。主将何可纲一马当先,身后是万名精锐骑兵他们是最熟悉建奴战法的边军劲旅。
陕西境内,周文郁、黄得功率领的两万秦军正浩浩荡荡开拔。这些西北儿郎带着特有的彪悍之气,队伍中夹杂着熟悉的关中乡音。
河南汝南卫的校场上,严毕将军正在点兵。其女严着一身戎装紧随父亲身侧,红袍银枪格外醒目。两万中原子弟步伐整齐,这支以纪律严明着称的部队,正在完成最后的集结。
罗伯特·肖恩与华莱士·格雷厄姆的三万新军全部装备燧发枪,二百余门野战炮正在等待主帅的到来。
在明发谕旨、调遣大军正面对抗的同时,他于更深人静的此刻,亲自提笔,写下了数封密信。火漆封缄后,交由最可靠的锦衣卫缇骑,分头星夜疾驰。
致大同总兵满桂:信中,朱由检并未苛求其出兵多少,而是明确指示:“卿处四战之地,虏之虚实,必了然于胸。若察漠南有隙,可率轻骑锐卒,效古人‘批亢捣虚’之策,深入草原,焚其积聚,扰其腹地,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致宣府总兵曹文诏:信中则更侧重于牵制与威慑:“宣府重镇,兵精将勇。卿可广布斥候,多张旌旗,佯作大举出塞之势。若能吸引虏骑分兵来防,使其不敢尽掠朝鲜,即为大功!”
致蓟辽督师袁崇焕:这封信的措辞最为凝重,也寄予了最高的期望:“辽东本固,然非偏安之所。建奴倾巢而出,其后必虚。卿当厉兵秣马,整饬关宁精锐。若辽阳、沈阳一线有机可乘,当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其巢!纵不能克复全辽,亦要使其后方震动,根基动摇!”
宣府镇,总兵府衙
曹文诏屏退左右,在灯下反复验看火漆封印后,才小心翼翼地拆开密信。阅毕,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此计,正合兵法虚实之要!”他立即召来副将,指着地图上的长城隘口下令:“即日起,各堡多备旌旗炊烟,骑兵分队巡边,每日往返数次。要做出我宣府大军即将倾巢出塞的架势!”
他捻须冷笑:“皇太极在朝鲜得知后院起火,看他还能否安坐。”
大同镇,校场点兵台
满桂读完密信,一拳砸在案上,震得兵器架嗡嗡作响。
“好!陛下圣明!终于轮到咱们出手了!”他声如洪钟,对着集结的部将吼道:“儿郎们,备足十日干粮,挑选五千轻骑!老子要带你们去草原上,把鞑子的帐篷烧个精光!”
当夜,大同军寨中马蹄声不绝,无数矫健的骑兵在月色下集结。满桂抚摸着心爱的战马,遥望北方:“这次定要让建奴知道,大明铁骑也能在他们的地盘上驰骋!”
山海关,督师府书房
袁崇焕的反应最为沉静。他仔细将密信焚毁,灰烬落入笔洗中丝丝作响。随后,他命人取来辽东精细舆图,在辽阳、沈阳等处反复比量。
“传令诸将,即日起加强操练,多派夜不收深入敌后探查。”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杀机,“告诉祖大寿,让他的人准备好,时机一到……我们要让皇太极无家可归。”
待众将退去,袁崇焕独坐书房,手指轻叩沈阳位置,喃喃自语:“陛下布局深远。皇太极,你既要贪功冒进,就休怪袁某断你归路了。”
朱由检端坐御榻,目光扫过肃立两侧的重臣。内阁九卿、六部堂官、各院司主事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朝鲜之事,诸卿想必都已知晓。朱由检的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格外清晰,李倧斩使明志,皇太极必不会善罢甘休。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要议定出兵方略。
他环视群臣,缓缓问道:是从北直隶调孙传庭部驰援,还是从江南调兵?或是从辽东、宣大等处调集边军?诸位但说无妨。
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出列:陛下,若从江南调兵,漕运压力甚大。今年夏税尚未入库,恐难支撑大军远征。
毕尚书过虑了。海关尚书杨嗣昌立即反驳,如今海关岁入已倍于漕运。臣可调集南洋商船百艘,足以运送五万大军及粮草辎重。
兵部尚书侯恂沉吟道:关宁铁骑虽精锐,但辽东防务重中之重。臣以为可调宣大边军三万,再辅以江南新练之师。
不可!兵部左侍郎卢象升朗声反对,宣大边军擅守不擅攻。建奴骑兵来去如风,当以精锐骑兵对之。臣愿亲率近卫军驰援朝鲜!
都察院左都御史瞿式耜微微蹙眉:卢侍郎勇武可嘉,然近卫军拱卫京畿,岂可轻动?
工部尚书孙元化适时建言:红衣大炮可沿水路运送,在朝鲜沿岸建立炮垒,足以遏制建奴攻势。
外事部尚书鹿善继补充道:臣已联络对马岛宗氏,可在倭国筹措粮草,以补军需。
嗯......
他目光扫过卢象升坚毅的面容,最终拍板:建斗,此次便由你挂帅。领近卫军两万,即刻开赴天津卫候命。让李牧他们调拨战马、驮马,务必保证骑兵机动力与粮草转运。
随着皇帝指尖在舆图上移动,一道道军令被下达:传旨孙传庭,抽调新军三万;陕西、河南各发精兵两万;关宁军拨铁骑一万。十万大军务必在天津完成集结。
朱由检略作停顿,看向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内帑拨银一百万两,作为军前专款。建斗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请旨。朱由检顿了顿,接着说道,“户部,即可准备粮草。走海运,漕运将粮草囤积于天津和通州。以供大军所用。”
接着转向工部尚书孙元化:孙卿,将新铸的虎蹲炮、弗朗机炮、将军炮优先配给建斗所部。特别是那些改良过的野战炮,要多带些。
随着圣旨八百里加急传至各处,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启动。
山海关城门洞开,关宁铁骑如黑色洪流奔涌而出。主将何可纲一马当先,身后是万名精锐骑兵他们是最熟悉建奴战法的边军劲旅。
陕西境内,周文郁、黄得功率领的两万秦军正浩浩荡荡开拔。这些西北儿郎带着特有的彪悍之气,队伍中夹杂着熟悉的关中乡音。
河南汝南卫的校场上,严毕将军正在点兵。其女严着一身戎装紧随父亲身侧,红袍银枪格外醒目。两万中原子弟步伐整齐,这支以纪律严明着称的部队,正在完成最后的集结。
罗伯特·肖恩与华莱士·格雷厄姆的三万新军全部装备燧发枪,二百余门野战炮正在等待主帅的到来。
在明发谕旨、调遣大军正面对抗的同时,他于更深人静的此刻,亲自提笔,写下了数封密信。火漆封缄后,交由最可靠的锦衣卫缇骑,分头星夜疾驰。
致大同总兵满桂:信中,朱由检并未苛求其出兵多少,而是明确指示:“卿处四战之地,虏之虚实,必了然于胸。若察漠南有隙,可率轻骑锐卒,效古人‘批亢捣虚’之策,深入草原,焚其积聚,扰其腹地,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致宣府总兵曹文诏:信中则更侧重于牵制与威慑:“宣府重镇,兵精将勇。卿可广布斥候,多张旌旗,佯作大举出塞之势。若能吸引虏骑分兵来防,使其不敢尽掠朝鲜,即为大功!”
致蓟辽督师袁崇焕:这封信的措辞最为凝重,也寄予了最高的期望:“辽东本固,然非偏安之所。建奴倾巢而出,其后必虚。卿当厉兵秣马,整饬关宁精锐。若辽阳、沈阳一线有机可乘,当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其巢!纵不能克复全辽,亦要使其后方震动,根基动摇!”
宣府镇,总兵府衙
曹文诏屏退左右,在灯下反复验看火漆封印后,才小心翼翼地拆开密信。阅毕,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眼中精光一闪。
“陛下此计,正合兵法虚实之要!”他立即召来副将,指着地图上的长城隘口下令:“即日起,各堡多备旌旗炊烟,骑兵分队巡边,每日往返数次。要做出我宣府大军即将倾巢出塞的架势!”
他捻须冷笑:“皇太极在朝鲜得知后院起火,看他还能否安坐。”
大同镇,校场点兵台
满桂读完密信,一拳砸在案上,震得兵器架嗡嗡作响。
“好!陛下圣明!终于轮到咱们出手了!”他声如洪钟,对着集结的部将吼道:“儿郎们,备足十日干粮,挑选五千轻骑!老子要带你们去草原上,把鞑子的帐篷烧个精光!”
当夜,大同军寨中马蹄声不绝,无数矫健的骑兵在月色下集结。满桂抚摸着心爱的战马,遥望北方:“这次定要让建奴知道,大明铁骑也能在他们的地盘上驰骋!”
山海关,督师府书房
袁崇焕的反应最为沉静。他仔细将密信焚毁,灰烬落入笔洗中丝丝作响。随后,他命人取来辽东精细舆图,在辽阳、沈阳等处反复比量。
“传令诸将,即日起加强操练,多派夜不收深入敌后探查。”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杀机,“告诉祖大寿,让他的人准备好,时机一到……我们要让皇太极无家可归。”
待众将退去,袁崇焕独坐书房,手指轻叩沈阳位置,喃喃自语:“陛下布局深远。皇太极,你既要贪功冒进,就休怪袁某断你归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