濑户海出口,
一艘特意选定的安宅船上,气氛凝重。幕府总大将松平信纲、长州藩主毛利秀就、萨摩藩主岛津光久,这三位足以影响日本局势的大名,终于坐在了同一张谈判桌前。三人身后,各自肃立着最为信赖的谱代家臣与精锐武士,眼神交错间,警惕与敌意并未因暂时的休战而消弭。
松平信纲强压下心中的焦躁,率先开口:“二位,事已至此,请坦诚相告。黑田忠之的信,我已看过。岛原城下的,当真……是天朝皇帝的亲军?”
岛津光久与毛利秀就交换了一个眼神。毛利秀就微微颔首:“信纲公,事到如今,也无须隐瞒。城中之军,确系大明皇帝亲卫,统帅乃近卫营将领乙邦才、孙开忠。彼等渡海,只为护卫汤若望与詹姆斯两位神父周全。”
“果真……果真是天兵……” 松平信纲喃喃道,最后一丝侥幸破灭,脸色又白了几分,“那……那天朝皇帝陛下,对此事是何态度?莫非……朝廷意欲对日本用兵?” 这是他最恐惧的问题。
岛津光久冷哼一声,接过话头:“信纲公,若陛下真有征伐之意,此刻到你江户城下的,就不会仅仅是几百亲卫,而是我身后鹿儿岛港内那些明国水师的如山舰影了!” 他的话带着萨摩人特有的直率,却也点明了关键。
毛利秀就补充道,语气更具深意:“陛下圣意,在于庇护臣属(指两位神父及其信众),维护纲常。松仓胜家无视警告,执意抓捕陛下看重之人,已犯天威。我两家受陛下册封,享通商厚利,承大明恩泽,自当维护陛下颜面,此乃臣子之本分。”
至此,松平信纲终于彻底明白了这场无妄之灾的根源——并非大明有意入侵,而是己方藩主愚蠢地挑衅了天朝的底线,继而引发了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毛利、岛津两家,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坚决站在大明一边,来巩固自身地位,打击幕府威信。
情报在此刻完成了交换。 松平信纲得到了他最害怕也最需要的答案——对手是大明,但尚未到全面开战的地步。而毛利和岛津,则通过对方的总大将,将“奉天子诏以讨不臣”的姿态,清晰地传递给了江户。
松平信纲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议题,将是如何收拾这个由松仓胜家一手酿成的、足以动摇国本的烂摊子,以及,该如何去平息那座遥远紫禁城可能升起的怒火。
三日后,岛原城下气氛凝重。松仓胜家被缚以粗绳,由两名武士押解,踉跄地跪在尘土中。黑田忠之身着正式礼服,作为松平信纲的全权代表,向城上守军郑重请求与“大明天兵”进行和谈。
乙邦才与孙开忠得报,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开启城门,将黑田忠之及其少数随从恭敬地迎入城内。
在简单布置的厅堂内,黑田忠之深深一揖,开门见山,指向城外被缚的身影,言辞恳切而沉重:“上国诸位将军,此次惊天误会,致使干戈相向,皆因此獠——松仓胜家,欺上瞒下,擅自抓捕上国所庇之神父,触怒天威,实乃祸乱之源!”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乙邦才、孙开忠以及在场的明军将领,语气无比郑重:“我幕府上下,乃至今日城外联军,绝无半分与大明开战之企图!此心,天地可鉴!望诸位将军明察,将此诚意上达天听。”
乙邦才与孙开忠闻言,神色稍缓。乙邦才上前一步,抱拳道:“黑田将军深明大义。我等奉皇命护卫神父,本无意占据贵国城池,实是松仓氏逼迫太甚,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孙开忠也接口道:“既然误会澄清,我等愿即日撤离岛原,率众退还萨摩。”
双方既已表明立场,和议便迅速达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木案上,一份简明扼要的和平条款被当场拟定、签署。核心只有两条:明军及愿意追随的教徒百姓安全撤至萨摩领地;沿途所需粮草,由幕府方面负责供应。
至于跪在一旁面如死灰的松仓胜家,乙邦才与孙开忠连看都懒得再看一眼。乙邦才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苍蝇:“此人乃贵国内部事务,如何处置,黑田将军自行决断便可,我等不便干涉。”
黑田忠之心领神会,深深一揖:“多谢上国将军体谅。此獠罪大恶极,必当严惩,以儆效尤,我必将此事原委及处置结果,详陈江户!”
协议既成,岛原城门大开。乙邦才与孙开忠整顿人马,护卫着汤若望、詹姆斯两位神父,以及数以万计扶老携幼、决心跟随的教徒百姓,踏上了前往萨摩的迁徙之路。幕府联军则依约让开道路,并提供粮秣,一场险些酿成巨祸的冲突,终于以此种方式暂告平息。
而松仓胜家的命运,在他被缚上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天津港内,郑芝凤一路风尘仆仆,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大哥郑芝龙的官署。
“大哥!出大事了!”他顾不得喘匀气,便将自己在岛原城的所见所闻——乙邦才、孙开忠如何占据城池,如何与幕府联军对峙,以及那面刺眼的日月旗如何飘扬在异国城头——一五一十,急切地禀报给正翘着腿、优哉游哉啃着甘蔗的郑芝龙。
郑芝龙起初还半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甚至觉得自家老六这副惊慌失措的模样有些好笑。
他吐掉一口甘蔗渣,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啧,我当是什么泼天的大事,不就是两个杀才在倭国地界上跟人动了手嘛?占了座小城?多大点事……至于把你吓成这副德行?”
他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边境摩擦。
然而,当郑芝凤提到“幕府调集十万大军,已兵围岛原,眼看就要与乙邦才、孙开忠麾下的几百明军见真章”时——
郑芝龙脸上的慵懒瞬间冻结,瞳孔骤然收缩。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手中那根啃了一半的甘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什么?!十万大军?!围剿我大明天兵?!”
刚才还甘甜可口的汁水此刻仿佛变得苦涩难咽,巨大的震惊让他甚至忘了去捡那根甘蔗。他死死盯着郑芝凤,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他娘的!你再说一遍?!这是好大的事情!!”
郑芝龙听完弟弟的叙述,直接从太师椅上弹起,额头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他再也坐不住,在厅堂内来回疾走,口中反复念叨着:“坏了坏了坏了……这下捅破天了!”
他猛地刹住脚步,目光死死钉在郑芝凤脸上:“陛下呢?!陛下可知此事?!”
郑芝凤被大哥的反应吓得缩了缩脖子:“应……应当不知……”
“不知?!”郑芝龙几乎要吼出来“如此泼天大事,涉及两国邦交,甚至可能引发战端,陛下怎会不知?!兵部、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
“小……小弟揣测,”郑芝凤咽了口唾沫,艰难道,“怕是乙邦才和孙开忠那两个杀才,知道自己闯下弥天大祸,擅自兴兵,占了倭城,怕掉脑袋……根本……根本不敢上报……”
郑芝龙气得眼前发黑,指着郑芝凤,手指都在发抖:“那你……那你不去南京面圣,跑来天津寻我作甚?!”
郑芝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带着哭腔道:“大哥!小弟……小弟只是一介白身啊!无官无职,连宫门都进不去,如何能见得着陛下天颜?就算拼死闯宫,只怕话未说完,就被侍卫当疯子乱棍打出来了!大哥,如今唯有您……唯有您能直达天听啊!”
郑芝龙看着跪在地上、惶恐无助的六弟,又想到那远在倭国、随时可能被十万大军碾碎的几百明军,以及此事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顿时感到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肩上。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
郑芝龙在朱由检麾下效力多年,出生入死,自认与天子有几分君臣相得的情谊,圣眷也算隆厚。可眼下这桩事……让他如何开口?
那乙邦才与孙开忠是卢象升的心腹爱将,而自己的六弟竟还糊涂地给他们运了粮草!这层层牵连下来,他郑家岂能轻易脱了干系?
“你……你给他们运什么粮草!你这个……”
一股邪火猛地窜上心头,郑芝龙情急之下抬脚便想踹向跪在地上的弟弟。可目光触及郑芝凤那惶恐无助、面色苍白的可怜模样,抬起的脚终究是没能落下。他狠狠一跺脚,长叹一声,满腔怒火化作了一声疲惫的长叹。
“你这个……糊涂东西啊!” 他收回脚,烦躁地揉了揉额角,“罢了,事已至此,打死你也无用。”
他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决绝。此事瞒是瞒不住的,拖延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既然必须面圣,那么如何陈述,分寸如何拿捏,就成了关键。
“起来吧,” 郑芝龙声音低沉,“赶紧去准备一下,随我即刻进京。见了陛下,你需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据实奏报,不得有半分隐瞒,也不得添油加醋!至于为兄……”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自会替你,也替那两个杀才,寻个……相对稳妥的说法。”
郑芝龙正对着一纸奏本愁眉不展,笔尖悬在半空,迟迟无法落下——该如何将倭国那桩泼天祸事既说得清楚,又不至于引火烧身,实在令他绞尽脑汁。
便在此时,郑芝凤脚步匆匆地闯入书房,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激动:“大哥!日本来的最新消息!停了……两边停战了!”
“什么?!”
郑芝龙猛地抬头,眼中先是难以置信,随即那紧绷数日的面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弛下来。他长长地、彻底地呼出一口浊气,那声音里带着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虚脱。
“呼…………”
再没有任何犹豫,他一把抓起案几上那份写了一半、字字斟酌却仍觉凶险的奏本,双手用力,“嗤啦”几声,毫不犹豫地将它撕得粉碎。纸屑纷纷扬扬,洒落一地。
他拍了拍手,仿佛要将所有与此事相关的焦虑和风险一并拍散,对着弟弟,也像是告诉自己:“好了,此事已了。你我从不知情,也从未听过任何消息。”
这一刻,那位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天津水师都督,选择让这个秘密永远沉入心底。
江户,
德川家光端坐于上,紧握刀柄的手微微颤抖,暴露了他内心翻腾的怒火。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跪伏在地、浑身筛糠的松仓胜家身上。
“你这条欺上瞒下的野狗!”
压抑的低吼从家光齿缝间挤出。下一秒,这位征夷大将军竟猛地从座位上弹起,一个箭步冲到松仓胜家面前,完全不顾仪态,抬脚便狠狠踹了上去!
“蠢货!废物!”
伴随着怒骂,拳脚如同雨点般落在松仓胜家身上。
家光一边踢打,一边咆哮:“区区一揆?!睁大你的狗眼看看!你招惹来的是什么?!是明国的日月旗!是天兵!你差点……差点就把整个日本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打得气喘吁吁,被亲信家臣勉强拦住,却仍指着瘫软如泥的松仓胜家厉声痛斥:“西国的那两个狗东西正愁找不到借口撕咬幕府!你倒好,亲手把刀递到他们手里,还差点引来明国这头巨龙!你这蠢材,百死莫赎!”
在幕府事后的处置中,被认定为完全无辜且居城被焚的细川忠利,确实得到了相应的“补偿”——那座已然残破、几乎没了活气的岛原城,如今划归了他的名下。
尽管幕府的判决书上明明白白写着“加封八万石”的字样,可当细川忠利站在依旧飘散着焦糊气味的熊本城废墟上,眺望远方那片此刻名义上已属于他的新领地时,脸上却挤不出一丝笑意。
那岛原城,经过连番血战与迁徙,领民十不存一,田地荒芜,几乎成了一片空有石高数额的“鬼城”。而眼前,他世代经营的熊本城,昔日繁华已化作断壁残垣和缕缕不绝的黑烟。
“八万石……”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这看似丰厚的补偿,实则如同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票据,重建熊本与招徕领民恢复岛原生机,所需的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远非这纸面八万石可以弥补。
他苦着脸,望着自家依旧在冒烟的熊本城,内心充满了无处诉说的郁闷与无奈——这飞来横祸,岂是这虚有其名的“八万石”所能慰藉的?
至于我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完完全全的不知道这件事。他正忙着帮自家好大儿朱慈烺出主意如何让黄颖这丫头当太子妃呢。
一艘特意选定的安宅船上,气氛凝重。幕府总大将松平信纲、长州藩主毛利秀就、萨摩藩主岛津光久,这三位足以影响日本局势的大名,终于坐在了同一张谈判桌前。三人身后,各自肃立着最为信赖的谱代家臣与精锐武士,眼神交错间,警惕与敌意并未因暂时的休战而消弭。
松平信纲强压下心中的焦躁,率先开口:“二位,事已至此,请坦诚相告。黑田忠之的信,我已看过。岛原城下的,当真……是天朝皇帝的亲军?”
岛津光久与毛利秀就交换了一个眼神。毛利秀就微微颔首:“信纲公,事到如今,也无须隐瞒。城中之军,确系大明皇帝亲卫,统帅乃近卫营将领乙邦才、孙开忠。彼等渡海,只为护卫汤若望与詹姆斯两位神父周全。”
“果真……果真是天兵……” 松平信纲喃喃道,最后一丝侥幸破灭,脸色又白了几分,“那……那天朝皇帝陛下,对此事是何态度?莫非……朝廷意欲对日本用兵?” 这是他最恐惧的问题。
岛津光久冷哼一声,接过话头:“信纲公,若陛下真有征伐之意,此刻到你江户城下的,就不会仅仅是几百亲卫,而是我身后鹿儿岛港内那些明国水师的如山舰影了!” 他的话带着萨摩人特有的直率,却也点明了关键。
毛利秀就补充道,语气更具深意:“陛下圣意,在于庇护臣属(指两位神父及其信众),维护纲常。松仓胜家无视警告,执意抓捕陛下看重之人,已犯天威。我两家受陛下册封,享通商厚利,承大明恩泽,自当维护陛下颜面,此乃臣子之本分。”
至此,松平信纲终于彻底明白了这场无妄之灾的根源——并非大明有意入侵,而是己方藩主愚蠢地挑衅了天朝的底线,继而引发了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而毛利、岛津两家,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坚决站在大明一边,来巩固自身地位,打击幕府威信。
情报在此刻完成了交换。 松平信纲得到了他最害怕也最需要的答案——对手是大明,但尚未到全面开战的地步。而毛利和岛津,则通过对方的总大将,将“奉天子诏以讨不臣”的姿态,清晰地传递给了江户。
松平信纲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议题,将是如何收拾这个由松仓胜家一手酿成的、足以动摇国本的烂摊子,以及,该如何去平息那座遥远紫禁城可能升起的怒火。
三日后,岛原城下气氛凝重。松仓胜家被缚以粗绳,由两名武士押解,踉跄地跪在尘土中。黑田忠之身着正式礼服,作为松平信纲的全权代表,向城上守军郑重请求与“大明天兵”进行和谈。
乙邦才与孙开忠得报,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开启城门,将黑田忠之及其少数随从恭敬地迎入城内。
在简单布置的厅堂内,黑田忠之深深一揖,开门见山,指向城外被缚的身影,言辞恳切而沉重:“上国诸位将军,此次惊天误会,致使干戈相向,皆因此獠——松仓胜家,欺上瞒下,擅自抓捕上国所庇之神父,触怒天威,实乃祸乱之源!”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乙邦才、孙开忠以及在场的明军将领,语气无比郑重:“我幕府上下,乃至今日城外联军,绝无半分与大明开战之企图!此心,天地可鉴!望诸位将军明察,将此诚意上达天听。”
乙邦才与孙开忠闻言,神色稍缓。乙邦才上前一步,抱拳道:“黑田将军深明大义。我等奉皇命护卫神父,本无意占据贵国城池,实是松仓氏逼迫太甚,为求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孙开忠也接口道:“既然误会澄清,我等愿即日撤离岛原,率众退还萨摩。”
双方既已表明立场,和议便迅速达成。在一张临时搬来的木案上,一份简明扼要的和平条款被当场拟定、签署。核心只有两条:明军及愿意追随的教徒百姓安全撤至萨摩领地;沿途所需粮草,由幕府方面负责供应。
至于跪在一旁面如死灰的松仓胜家,乙邦才与孙开忠连看都懒得再看一眼。乙邦才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苍蝇:“此人乃贵国内部事务,如何处置,黑田将军自行决断便可,我等不便干涉。”
黑田忠之心领神会,深深一揖:“多谢上国将军体谅。此獠罪大恶极,必当严惩,以儆效尤,我必将此事原委及处置结果,详陈江户!”
协议既成,岛原城门大开。乙邦才与孙开忠整顿人马,护卫着汤若望、詹姆斯两位神父,以及数以万计扶老携幼、决心跟随的教徒百姓,踏上了前往萨摩的迁徙之路。幕府联军则依约让开道路,并提供粮秣,一场险些酿成巨祸的冲突,终于以此种方式暂告平息。
而松仓胜家的命运,在他被缚上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天津港内,郑芝凤一路风尘仆仆,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了大哥郑芝龙的官署。
“大哥!出大事了!”他顾不得喘匀气,便将自己在岛原城的所见所闻——乙邦才、孙开忠如何占据城池,如何与幕府联军对峙,以及那面刺眼的日月旗如何飘扬在异国城头——一五一十,急切地禀报给正翘着腿、优哉游哉啃着甘蔗的郑芝龙。
郑芝龙起初还半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甚至觉得自家老六这副惊慌失措的模样有些好笑。
他吐掉一口甘蔗渣,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啧,我当是什么泼天的大事,不就是两个杀才在倭国地界上跟人动了手嘛?占了座小城?多大点事……至于把你吓成这副德行?”
他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边境摩擦。
然而,当郑芝凤提到“幕府调集十万大军,已兵围岛原,眼看就要与乙邦才、孙开忠麾下的几百明军见真章”时——
郑芝龙脸上的慵懒瞬间冻结,瞳孔骤然收缩。他猛地坐直了身体,手中那根啃了一半的甘蔗“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什么?!十万大军?!围剿我大明天兵?!”
刚才还甘甜可口的汁水此刻仿佛变得苦涩难咽,巨大的震惊让他甚至忘了去捡那根甘蔗。他死死盯着郑芝凤,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怒:“他娘的!你再说一遍?!这是好大的事情!!”
郑芝龙听完弟弟的叙述,直接从太师椅上弹起,额头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他再也坐不住,在厅堂内来回疾走,口中反复念叨着:“坏了坏了坏了……这下捅破天了!”
他猛地刹住脚步,目光死死钉在郑芝凤脸上:“陛下呢?!陛下可知此事?!”
郑芝凤被大哥的反应吓得缩了缩脖子:“应……应当不知……”
“不知?!”郑芝龙几乎要吼出来“如此泼天大事,涉及两国邦交,甚至可能引发战端,陛下怎会不知?!兵部、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
“小……小弟揣测,”郑芝凤咽了口唾沫,艰难道,“怕是乙邦才和孙开忠那两个杀才,知道自己闯下弥天大祸,擅自兴兵,占了倭城,怕掉脑袋……根本……根本不敢上报……”
郑芝龙气得眼前发黑,指着郑芝凤,手指都在发抖:“那你……那你不去南京面圣,跑来天津寻我作甚?!”
郑芝凤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带着哭腔道:“大哥!小弟……小弟只是一介白身啊!无官无职,连宫门都进不去,如何能见得着陛下天颜?就算拼死闯宫,只怕话未说完,就被侍卫当疯子乱棍打出来了!大哥,如今唯有您……唯有您能直达天听啊!”
郑芝龙看着跪在地上、惶恐无助的六弟,又想到那远在倭国、随时可能被十万大军碾碎的几百明军,以及此事可能引发的可怕后果,顿时感到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肩上。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
郑芝龙在朱由检麾下效力多年,出生入死,自认与天子有几分君臣相得的情谊,圣眷也算隆厚。可眼下这桩事……让他如何开口?
那乙邦才与孙开忠是卢象升的心腹爱将,而自己的六弟竟还糊涂地给他们运了粮草!这层层牵连下来,他郑家岂能轻易脱了干系?
“你……你给他们运什么粮草!你这个……”
一股邪火猛地窜上心头,郑芝龙情急之下抬脚便想踹向跪在地上的弟弟。可目光触及郑芝凤那惶恐无助、面色苍白的可怜模样,抬起的脚终究是没能落下。他狠狠一跺脚,长叹一声,满腔怒火化作了一声疲惫的长叹。
“你这个……糊涂东西啊!” 他收回脚,烦躁地揉了揉额角,“罢了,事已至此,打死你也无用。”
他沉吟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决绝。此事瞒是瞒不住的,拖延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既然必须面圣,那么如何陈述,分寸如何拿捏,就成了关键。
“起来吧,” 郑芝龙声音低沉,“赶紧去准备一下,随我即刻进京。见了陛下,你需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据实奏报,不得有半分隐瞒,也不得添油加醋!至于为兄……”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自会替你,也替那两个杀才,寻个……相对稳妥的说法。”
郑芝龙正对着一纸奏本愁眉不展,笔尖悬在半空,迟迟无法落下——该如何将倭国那桩泼天祸事既说得清楚,又不至于引火烧身,实在令他绞尽脑汁。
便在此时,郑芝凤脚步匆匆地闯入书房,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激动:“大哥!日本来的最新消息!停了……两边停战了!”
“什么?!”
郑芝龙猛地抬头,眼中先是难以置信,随即那紧绷数日的面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松弛下来。他长长地、彻底地呼出一口浊气,那声音里带着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虚脱。
“呼…………”
再没有任何犹豫,他一把抓起案几上那份写了一半、字字斟酌却仍觉凶险的奏本,双手用力,“嗤啦”几声,毫不犹豫地将它撕得粉碎。纸屑纷纷扬扬,洒落一地。
他拍了拍手,仿佛要将所有与此事相关的焦虑和风险一并拍散,对着弟弟,也像是告诉自己:“好了,此事已了。你我从不知情,也从未听过任何消息。”
这一刻,那位深谙官场生存之道的天津水师都督,选择让这个秘密永远沉入心底。
江户,
德川家光端坐于上,紧握刀柄的手微微颤抖,暴露了他内心翻腾的怒火。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跪伏在地、浑身筛糠的松仓胜家身上。
“你这条欺上瞒下的野狗!”
压抑的低吼从家光齿缝间挤出。下一秒,这位征夷大将军竟猛地从座位上弹起,一个箭步冲到松仓胜家面前,完全不顾仪态,抬脚便狠狠踹了上去!
“蠢货!废物!”
伴随着怒骂,拳脚如同雨点般落在松仓胜家身上。
家光一边踢打,一边咆哮:“区区一揆?!睁大你的狗眼看看!你招惹来的是什么?!是明国的日月旗!是天兵!你差点……差点就把整个日本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打得气喘吁吁,被亲信家臣勉强拦住,却仍指着瘫软如泥的松仓胜家厉声痛斥:“西国的那两个狗东西正愁找不到借口撕咬幕府!你倒好,亲手把刀递到他们手里,还差点引来明国这头巨龙!你这蠢材,百死莫赎!”
在幕府事后的处置中,被认定为完全无辜且居城被焚的细川忠利,确实得到了相应的“补偿”——那座已然残破、几乎没了活气的岛原城,如今划归了他的名下。
尽管幕府的判决书上明明白白写着“加封八万石”的字样,可当细川忠利站在依旧飘散着焦糊气味的熊本城废墟上,眺望远方那片此刻名义上已属于他的新领地时,脸上却挤不出一丝笑意。
那岛原城,经过连番血战与迁徙,领民十不存一,田地荒芜,几乎成了一片空有石高数额的“鬼城”。而眼前,他世代经营的熊本城,昔日繁华已化作断壁残垣和缕缕不绝的黑烟。
“八万石……”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这看似丰厚的补偿,实则如同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票据,重建熊本与招徕领民恢复岛原生机,所需的投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远非这纸面八万石可以弥补。
他苦着脸,望着自家依旧在冒烟的熊本城,内心充满了无处诉说的郁闷与无奈——这飞来横祸,岂是这虚有其名的“八万石”所能慰藉的?
至于我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完完全全的不知道这件事。他正忙着帮自家好大儿朱慈烺出主意如何让黄颖这丫头当太子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