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并未因初期的胜利而满足,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那些最初掀起风浪、企图以囤积居奇绑架国计的纲商巨头身上。对这些人,他从未想过妥协。
当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纲商,在山穷水尽、内外交困之下,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通过各种渠道隐秘地向东宫传递信息,表示愿意“遵照”官府定价,以平价出售手中堆积如山的食盐时,朱慈烺只是静静地听着属下的禀报,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他轻轻颔首,语气平和,“好啊,既然诸位有心为国分忧,孤自然欢迎。如今市面官盐平价,乃是 百斤六钱银子 。便按此价,运至官仓交割吧。孤,照单全收。”
此言一出,无异于在这些纲商心头插上了最后一刀!
六钱银子! 这远比他们当初收购的成本要低得多,甚至不及他们曾梦想的十两天价的零头!这根本不是收购,这是明抢,是太子殿下毫不掩饰的、最彻底的拒绝!他根本就没打算给他们一条活路,而是要将他们连根拔起!
拒绝了?他竟然拒绝了!
消息传回,那些纲商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陷入了一片死寂的绝望。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其手段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狠、更绝。
然而,朱慈烺的“惩罚”,远不止于此。
他随即便通过相关衙门,向这些纲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尔等皆是登记在册,享有‘纲籍’的官方盐商,深受国恩。既然盐暂时卖不出去,无妨,朝廷体谅你们的‘难处’。”
“但是,”
话锋一转,“朝廷的盐税,乃是国课正供,分文不可减免,更不可拖延! 往日的账目,正好可以仔细清算。该缴的税银,限期内必须足额入库!若是缴不出……”
太子没有把话说完,但那未尽的威胁,比任何明确的惩罚都更令人胆寒。缴不出税,对于这些早已资金枯竭的商人意味着什么?抄家、籍没、流放,甚至……问斩!
朱慈烺不仅要他们在商业上血本无归,更要利用他们“官方盐商”的身份,用他们自己曾赖以牟利的“游戏规则”,从法律和行政层面,给予他们最后一击。
他们要继续“为朝廷效力”不假,但效力的方式,便是用他们积累多年的家财,来填补他们自己挖下的坑,直至彻底覆灭。
那些在盐政风波中被朱慈烺彻底击垮、落得身败名裂、资不抵债下场的纲商巨贾及其利益关联者,内心的怨恨与不甘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终在绝望中酝酿出了最疯狂的毒计。
监国太子朱慈烺虽国事繁忙,但仍保持着每隔三四日便前往黄颖住处的习惯。
在那清雅小院中,与红颜知己品茗对弈、谈天说地,成了他紧绷政务中难得的慰藉。这般频繁且规律的出入宫禁,其行踪轨迹,终究被那些潜伏于暗处的有心人,一丝不苟地记录、分析,并等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机会。
朱慈烺此行依旧轻车简从,身边只带了岛津纲贵、毛利纲广、李溰、那莱以及老成持重的王承恩。这几人既是护卫,也与黄颖相熟,气氛更为融洽。
他们谁也未察觉,一张无形的杀网,已悄然在必经之路上张开。
车驾行至离黄颖住处不远的一条相对僻静的街巷时,始终按刀护卫在侧的岛津纲贵,那双锐利的眼睛猛地眯了起来。他停下脚步,手已然按上了刀柄,死死盯住前方巷口几个看似无所事事、目光却不断瞟向车驾的“路人”。
“你们是谁?” 岛津纲贵的声音打破了街巷的平静。
那几人显然没料到会被如此直接地喝问,其中一人强作镇定,含糊应道:“路……路过……”
“哼,”
岛津纲贵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你们,路过两回了。”
另一人见势不妙,急忙接口,试图搪塞:“这位爷,俺们……俺们是迷路了。”
“迷路?” 岛津纲贵向前踏出一步,“去哪?说!”
“………………”
面对这步步紧逼、逻辑清晰的质问,几人顿时语塞,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与凶戾的交织。
就是这瞬间的迟疑和眼神的变化,彻底点燃了岛津纲贵的警戒之心!
“刷——!”
一道凛冽的寒光应声出鞘!岛津纲贵的太刀已如一道闪电般握在手中,刀尖直指前方,厉声暴喝:“藏头露尾,必是歹人!止步!”
几乎就在他拔刀示警的同一瞬间,那几名“路人”见伪装被彻底撕破,脸上伪装的和气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亡命徒的狰狞!
“动手!”
一声唿哨,前后巷口竟又涌出十数名手持利刃的蒙面汉子,显然早已埋伏多时!他们配合默契,不言不语,眼中只有冰冷的杀意,如群狼扑食般,向着太子车驾合围而来!
监国太子朱慈烺的每一次出行,在外人看来或许只是仪仗煊赫,实则其本人,便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
这并非他天性多疑,而是他那父皇朱由检以铁律形式定下的规矩:凡出宫门,必内衬柔韧棉甲,外罩环环相扣的精钢锁子甲,最外层再披挂上铁札甲。头戴缀有红缨的兜鍪钢盔,面部由雕饰着狻猊纹路的铁质面甲遮蔽。
这身重量惊人的甲胄,仅仅是防御。
在他的左腰,悬挂着一柄势大力沉、可斩马首的厚背长刀;
右腰则别着一支制作精良、已填药待发的甲申式骑兵铳。这还不够,其背后交叉负着的两把出鞘即可杀敌的百炼钢刀,更是将这位太子的武力值拉至满格。
这套被朱由检戏称为“出门标配”的行头,不穿戴整齐,便绝不可踏出宫门半步。
尽管那位操心过度的父皇早已北返京师,但这个用安全换舒适的习惯,朱慈烺却一丝不苟地保留了下来。
然而,这身令人望而生畏的装备,绝非虚张声势的摆设。
近五年来,朱慈烺几乎是与周遇吉、虎大威、杨国柱这些沙场宿将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亲身操练。他并非深宫中只读圣贤书的文弱太子,而是在名将指点下,真刀真枪磨砺出来的。
他的武艺,岂止是“不差”?
若单以勇武而论,披甲持刃、冲锋陷阵的朱慈烺,其展现出的爆发力与娴熟战技,完全堪称——万人敌!
“护驾!”
老太监王承恩尖利的示警声方才响起,朱慈烺的反应却比声音更快!他猛地一按车厢,沉重的身躯借着巧劲,迅捷而稳健地跃至车下。
“哚哚哚!”
几支意图射入车厢的弩箭,尽数钉在了他刚刚离开的车壁上。
朱慈烺右手已然按在了骑兵铳的握柄上,左手则反手抽出了背后的一把钢刀,目光扫视着合围而来的亡命之徒。
战斗,或者说屠杀,在电光火石间便已注定结局。
这群精心挑选的刺客或许悍不畏死,或许精通合击之术,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装备优势面前,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莱王子率先发难。面对一名持刀扑来的刺客,他不闪不避,身形矫健的侧身切入,一记刚猛暴烈的肘击,精准无比地轰在对方下颌。“咔嚓”一声令人牙酸的脆响,那刺客的下巴瞬间脱臼变形,哼都未哼一声便瘫软下去。
几乎是同一时刻,弓弦震响!李溰不知何时已跃上车顶,张弓搭箭,动作行云流水。
只见他指间三支雕翎箭如同拥有生命般激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三道致命的流光,精准地没入三名正欲从侧翼突袭的刺客咽喉!箭矢透颈而过,带出一蓬血雨,三人应声而倒。
“岛津家,参上!”
岛津纲贵更是如同猛虎出闸,嗷嗷叫着便扑入敌群。他的刀法毫无花巧,只有最纯粹、最直接的劈砍,每一刀都凝聚着以命相搏的狠厉。刀光闪处,断刃与残肢齐飞,鲜血染红了他狰狞的面甲。
“这个莽夫!”
毛利纲广低骂一声,却毫不犹豫地移动步伐,手中长刀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精准地格开所有试图攻击岛津侧翼与后背的冷箭、暗器。他的刀法更为细腻、冷静,与岛津的狂猛形成了绝佳的互补。
而被重重护卫在中心的朱慈烺,更是展现出了与其身份截然不同的恐怖战力!
他甚至没有动用右腰的火铳,仅是左手反握的钢刀,沉重的甲胄赋予他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一个简单的踏步前冲,肩甲便直接将一名持弩的刺客撞得胸骨塌陷,倒飞出去。刀光随即扫过,一名试图从背后偷袭王承恩的刺客,连人带刀被斩成两段!
脚步不停,刀势不止!朱慈烺的招式融合了军中搏杀术的狠辣与名家指导的精准,
每一击都直奔要害,效率高得令人胆寒。顷刻之间,又有四名刺客在他刀下毙命,或被劈开头颅,或被刺穿心窝。
这场精心策划的伏击,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里,便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地面被鲜血浸透,横七竖八地躺着十余具刺客的尸体,仅存的几人也被这伙“怪物”杀得胆气尽丧,再无战意。
朱慈烺甩了甩刀锋上的血珠,面甲下传来他平稳的声音:“留活口。”
战斗迅速平息,然而,预期的审讯并未能展开。
残余的几名刺客眼见行动失败,逃生无望,竟无一丝犹豫,极其果决地横刀于颈,狠狠一拉!鲜血喷溅,几人当场气绝,动作干净利落得令人心惊。
瞬息之间,街巷重归死寂,只余满地狼藉与尸骸。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一幕,面甲下的眉头深深蹙起。这些死士的决绝,彻底断绝了追查的直接线索。此番袭击,除了留下一地尸体,他未能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供词或物证。
尽管他内心几乎可以肯定,幕后黑手必然是与他不死不休的那些盐业纲商及其利益同盟,但“认为”与“证实”是两回事。
在缺乏铁证的情况下,若贸然以此为由再兴大狱,无疑会引发江南官场与商界的全面恐慌,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指责他“构陷良商”。刚刚稳定的盐政大局,经不起又一次剧烈的动荡。
更何况……朱慈烺暗自权衡,他本人亦不愿将此事件公之于众。
一旦遇刺的消息传开,势必震惊朝野。届时,出于安全考量,周遇吉、史可法等人必定会以祖宗法度和储君安危为由,极力谏阻他再度轻易出宫。那宫墙,将真正成为禁锢他的牢笼,再想去见黄颖,怕是难如登天。
这是他绝不愿看到的。
他深吸一口带着浓重血腥气的空气,沉声下令:“王伴伴,传孤谕令,此地……按江湖仇杀处置。尸体交由应天府勘验,低调处理,严禁外传,尤其不得提及孤之身份。”
“老奴明白。” 王承恩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应命。
暖阁内,
朱由检逐字逐句地审阅着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呈上的密报,上面详实记录了太子朱慈烺在南京遇袭及反杀的整个过程。
当看到“太子殿下亲执利刃,手刃贼寇四五人,甲胄浴血,凛然若神”这一段时,他捏着纸张的手指顿住了,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下意识地吸了一口气,发出了一声充满困惑的低吟:“嘶………………”
随即,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奏报,直直地投向垂手侍立的李若涟,问出了一个让这位资深特务头子措手不及的问题:“慈烺……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打了?”
“………………”
一阵微妙的沉默在暖阁中弥漫开来。
能干的李指挥使此刻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罕见的挑战。
他预想了陛下所有可能的反应——震怒于刺杀本身,追问幕后主使,关切太子安危,甚至下令彻查——他都已打好了腹稿。
唯独没想到,陛下的关注点竟然如此清奇,直接跳过了所有阴谋与危险,精准地落在了太子殿下的个人武力值上。
这问题着实把李若涟给难住了。
他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这让他如何回答?难道要说“太子殿下天赋异禀,乃陛下神武遗传”?
“不对啊……”
朱由检像是要确认什么似的,低声念叨着,“那小子,以前胆子可没这么大……夜里走过宫里的长巷,还得紧紧攥着朕的衣角,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往朕身后缩,一口一个‘父皇、父皇’地喊着,生怕角落里跳出什么妖魔鬼怪来……”
那些遥远而清晰的画面一幕幕浮现,与密报中那个甲胄浴血、手刃数敌的悍勇太子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欣慰,有感慨,也有一丝被时代悄然抛下的落寞。
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饱含着一位父亲见证儿子飞速成长的万千感慨:“唉……儿子,到底是长大咯……翅膀硬了,能独当一面了……”
随即,他语气一转,带着点半真半假的调侃,却又透出几分真实的怅然:“老子我……看来是真不中用了啊……”
“陛下……”
侍立一旁的李若涟眼见皇帝陛下的思绪越跑越偏,从遇刺案直接滑向了亲子关系与人生感慨的深沟,不得不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出声,试图将这位思维跳脱的君主拉回正轨。
他躬着身子,声音恭敬:“那个……陛下感怀父子情深,臣亦为之动容。然则……当下是否……先行商议一下,关于那些胆大包天的刺客及其幕后主使之事?此事关乎国本,关乎储君安危,亟待圣断啊。”
“啊……对对对。”
被李若涟这么一提醒,朱由检才猛地从那股“老父亲”的感慨情绪中抽离出来,略显尴尬地轻咳一声。
他看了一眼这位最能体会圣意、办事也最是干净利落的臣子,手指在密报上轻轻点了点。
“嗯……”
略作沉吟,“既然那小子自己不想声张,觉着麻烦,那咱们就依他,不声张了。”
“但是,有些人,既然把手伸出来了,就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你去办,做得干净点………”
朱由检微微停顿,“一个不留。”
“臣,遵旨。”
没有再多言,李若涟保持着躬身的姿态,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暖阁,去执行那道来自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冷酷无情的清洗令。
当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纲商,在山穷水尽、内外交困之下,终于低下高傲的头颅,通过各种渠道隐秘地向东宫传递信息,表示愿意“遵照”官府定价,以平价出售手中堆积如山的食盐时,朱慈烺只是静静地听着属下的禀报,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他轻轻颔首,语气平和,“好啊,既然诸位有心为国分忧,孤自然欢迎。如今市面官盐平价,乃是 百斤六钱银子 。便按此价,运至官仓交割吧。孤,照单全收。”
此言一出,无异于在这些纲商心头插上了最后一刀!
六钱银子! 这远比他们当初收购的成本要低得多,甚至不及他们曾梦想的十两天价的零头!这根本不是收购,这是明抢,是太子殿下毫不掩饰的、最彻底的拒绝!他根本就没打算给他们一条活路,而是要将他们连根拔起!
拒绝了?他竟然拒绝了!
消息传回,那些纲商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陷入了一片死寂的绝望。
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其手段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狠、更绝。
然而,朱慈烺的“惩罚”,远不止于此。
他随即便通过相关衙门,向这些纲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尔等皆是登记在册,享有‘纲籍’的官方盐商,深受国恩。既然盐暂时卖不出去,无妨,朝廷体谅你们的‘难处’。”
“但是,”
话锋一转,“朝廷的盐税,乃是国课正供,分文不可减免,更不可拖延! 往日的账目,正好可以仔细清算。该缴的税银,限期内必须足额入库!若是缴不出……”
太子没有把话说完,但那未尽的威胁,比任何明确的惩罚都更令人胆寒。缴不出税,对于这些早已资金枯竭的商人意味着什么?抄家、籍没、流放,甚至……问斩!
朱慈烺不仅要他们在商业上血本无归,更要利用他们“官方盐商”的身份,用他们自己曾赖以牟利的“游戏规则”,从法律和行政层面,给予他们最后一击。
他们要继续“为朝廷效力”不假,但效力的方式,便是用他们积累多年的家财,来填补他们自己挖下的坑,直至彻底覆灭。
那些在盐政风波中被朱慈烺彻底击垮、落得身败名裂、资不抵债下场的纲商巨贾及其利益关联者,内心的怨恨与不甘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终在绝望中酝酿出了最疯狂的毒计。
监国太子朱慈烺虽国事繁忙,但仍保持着每隔三四日便前往黄颖住处的习惯。
在那清雅小院中,与红颜知己品茗对弈、谈天说地,成了他紧绷政务中难得的慰藉。这般频繁且规律的出入宫禁,其行踪轨迹,终究被那些潜伏于暗处的有心人,一丝不苟地记录、分析,并等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机会。
朱慈烺此行依旧轻车简从,身边只带了岛津纲贵、毛利纲广、李溰、那莱以及老成持重的王承恩。这几人既是护卫,也与黄颖相熟,气氛更为融洽。
他们谁也未察觉,一张无形的杀网,已悄然在必经之路上张开。
车驾行至离黄颖住处不远的一条相对僻静的街巷时,始终按刀护卫在侧的岛津纲贵,那双锐利的眼睛猛地眯了起来。他停下脚步,手已然按上了刀柄,死死盯住前方巷口几个看似无所事事、目光却不断瞟向车驾的“路人”。
“你们是谁?” 岛津纲贵的声音打破了街巷的平静。
那几人显然没料到会被如此直接地喝问,其中一人强作镇定,含糊应道:“路……路过……”
“哼,”
岛津纲贵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你们,路过两回了。”
另一人见势不妙,急忙接口,试图搪塞:“这位爷,俺们……俺们是迷路了。”
“迷路?” 岛津纲贵向前踏出一步,“去哪?说!”
“………………”
面对这步步紧逼、逻辑清晰的质问,几人顿时语塞,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与凶戾的交织。
就是这瞬间的迟疑和眼神的变化,彻底点燃了岛津纲贵的警戒之心!
“刷——!”
一道凛冽的寒光应声出鞘!岛津纲贵的太刀已如一道闪电般握在手中,刀尖直指前方,厉声暴喝:“藏头露尾,必是歹人!止步!”
几乎就在他拔刀示警的同一瞬间,那几名“路人”见伪装被彻底撕破,脸上伪装的和气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亡命徒的狰狞!
“动手!”
一声唿哨,前后巷口竟又涌出十数名手持利刃的蒙面汉子,显然早已埋伏多时!他们配合默契,不言不语,眼中只有冰冷的杀意,如群狼扑食般,向着太子车驾合围而来!
监国太子朱慈烺的每一次出行,在外人看来或许只是仪仗煊赫,实则其本人,便是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
这并非他天性多疑,而是他那父皇朱由检以铁律形式定下的规矩:凡出宫门,必内衬柔韧棉甲,外罩环环相扣的精钢锁子甲,最外层再披挂上铁札甲。头戴缀有红缨的兜鍪钢盔,面部由雕饰着狻猊纹路的铁质面甲遮蔽。
这身重量惊人的甲胄,仅仅是防御。
在他的左腰,悬挂着一柄势大力沉、可斩马首的厚背长刀;
右腰则别着一支制作精良、已填药待发的甲申式骑兵铳。这还不够,其背后交叉负着的两把出鞘即可杀敌的百炼钢刀,更是将这位太子的武力值拉至满格。
这套被朱由检戏称为“出门标配”的行头,不穿戴整齐,便绝不可踏出宫门半步。
尽管那位操心过度的父皇早已北返京师,但这个用安全换舒适的习惯,朱慈烺却一丝不苟地保留了下来。
然而,这身令人望而生畏的装备,绝非虚张声势的摆设。
近五年来,朱慈烺几乎是与周遇吉、虎大威、杨国柱这些沙场宿将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亲身操练。他并非深宫中只读圣贤书的文弱太子,而是在名将指点下,真刀真枪磨砺出来的。
他的武艺,岂止是“不差”?
若单以勇武而论,披甲持刃、冲锋陷阵的朱慈烺,其展现出的爆发力与娴熟战技,完全堪称——万人敌!
“护驾!”
老太监王承恩尖利的示警声方才响起,朱慈烺的反应却比声音更快!他猛地一按车厢,沉重的身躯借着巧劲,迅捷而稳健地跃至车下。
“哚哚哚!”
几支意图射入车厢的弩箭,尽数钉在了他刚刚离开的车壁上。
朱慈烺右手已然按在了骑兵铳的握柄上,左手则反手抽出了背后的一把钢刀,目光扫视着合围而来的亡命之徒。
战斗,或者说屠杀,在电光火石间便已注定结局。
这群精心挑选的刺客或许悍不畏死,或许精通合击之术,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装备优势面前,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莱王子率先发难。面对一名持刀扑来的刺客,他不闪不避,身形矫健的侧身切入,一记刚猛暴烈的肘击,精准无比地轰在对方下颌。“咔嚓”一声令人牙酸的脆响,那刺客的下巴瞬间脱臼变形,哼都未哼一声便瘫软下去。
几乎是同一时刻,弓弦震响!李溰不知何时已跃上车顶,张弓搭箭,动作行云流水。
只见他指间三支雕翎箭如同拥有生命般激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三道致命的流光,精准地没入三名正欲从侧翼突袭的刺客咽喉!箭矢透颈而过,带出一蓬血雨,三人应声而倒。
“岛津家,参上!”
岛津纲贵更是如同猛虎出闸,嗷嗷叫着便扑入敌群。他的刀法毫无花巧,只有最纯粹、最直接的劈砍,每一刀都凝聚着以命相搏的狠厉。刀光闪处,断刃与残肢齐飞,鲜血染红了他狰狞的面甲。
“这个莽夫!”
毛利纲广低骂一声,却毫不犹豫地移动步伐,手中长刀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精准地格开所有试图攻击岛津侧翼与后背的冷箭、暗器。他的刀法更为细腻、冷静,与岛津的狂猛形成了绝佳的互补。
而被重重护卫在中心的朱慈烺,更是展现出了与其身份截然不同的恐怖战力!
他甚至没有动用右腰的火铳,仅是左手反握的钢刀,沉重的甲胄赋予他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一个简单的踏步前冲,肩甲便直接将一名持弩的刺客撞得胸骨塌陷,倒飞出去。刀光随即扫过,一名试图从背后偷袭王承恩的刺客,连人带刀被斩成两段!
脚步不停,刀势不止!朱慈烺的招式融合了军中搏杀术的狠辣与名家指导的精准,
每一击都直奔要害,效率高得令人胆寒。顷刻之间,又有四名刺客在他刀下毙命,或被劈开头颅,或被刺穿心窝。
这场精心策划的伏击,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里,便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地面被鲜血浸透,横七竖八地躺着十余具刺客的尸体,仅存的几人也被这伙“怪物”杀得胆气尽丧,再无战意。
朱慈烺甩了甩刀锋上的血珠,面甲下传来他平稳的声音:“留活口。”
战斗迅速平息,然而,预期的审讯并未能展开。
残余的几名刺客眼见行动失败,逃生无望,竟无一丝犹豫,极其果决地横刀于颈,狠狠一拉!鲜血喷溅,几人当场气绝,动作干净利落得令人心惊。
瞬息之间,街巷重归死寂,只余满地狼藉与尸骸。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一幕,面甲下的眉头深深蹙起。这些死士的决绝,彻底断绝了追查的直接线索。此番袭击,除了留下一地尸体,他未能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供词或物证。
尽管他内心几乎可以肯定,幕后黑手必然是与他不死不休的那些盐业纲商及其利益同盟,但“认为”与“证实”是两回事。
在缺乏铁证的情况下,若贸然以此为由再兴大狱,无疑会引发江南官场与商界的全面恐慌,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指责他“构陷良商”。刚刚稳定的盐政大局,经不起又一次剧烈的动荡。
更何况……朱慈烺暗自权衡,他本人亦不愿将此事件公之于众。
一旦遇刺的消息传开,势必震惊朝野。届时,出于安全考量,周遇吉、史可法等人必定会以祖宗法度和储君安危为由,极力谏阻他再度轻易出宫。那宫墙,将真正成为禁锢他的牢笼,再想去见黄颖,怕是难如登天。
这是他绝不愿看到的。
他深吸一口带着浓重血腥气的空气,沉声下令:“王伴伴,传孤谕令,此地……按江湖仇杀处置。尸体交由应天府勘验,低调处理,严禁外传,尤其不得提及孤之身份。”
“老奴明白。” 王承恩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应命。
暖阁内,
朱由检逐字逐句地审阅着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呈上的密报,上面详实记录了太子朱慈烺在南京遇袭及反杀的整个过程。
当看到“太子殿下亲执利刃,手刃贼寇四五人,甲胄浴血,凛然若神”这一段时,他捏着纸张的手指顿住了,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下意识地吸了一口气,发出了一声充满困惑的低吟:“嘶………………”
随即,他抬起头,目光越过奏报,直直地投向垂手侍立的李若涟,问出了一个让这位资深特务头子措手不及的问题:“慈烺……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打了?”
“………………”
一阵微妙的沉默在暖阁中弥漫开来。
能干的李指挥使此刻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罕见的挑战。
他预想了陛下所有可能的反应——震怒于刺杀本身,追问幕后主使,关切太子安危,甚至下令彻查——他都已打好了腹稿。
唯独没想到,陛下的关注点竟然如此清奇,直接跳过了所有阴谋与危险,精准地落在了太子殿下的个人武力值上。
这问题着实把李若涟给难住了。
他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这让他如何回答?难道要说“太子殿下天赋异禀,乃陛下神武遗传”?
“不对啊……”
朱由检像是要确认什么似的,低声念叨着,“那小子,以前胆子可没这么大……夜里走过宫里的长巷,还得紧紧攥着朕的衣角,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往朕身后缩,一口一个‘父皇、父皇’地喊着,生怕角落里跳出什么妖魔鬼怪来……”
那些遥远而清晰的画面一幕幕浮现,与密报中那个甲胄浴血、手刃数敌的悍勇太子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欣慰,有感慨,也有一丝被时代悄然抛下的落寞。
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饱含着一位父亲见证儿子飞速成长的万千感慨:“唉……儿子,到底是长大咯……翅膀硬了,能独当一面了……”
随即,他语气一转,带着点半真半假的调侃,却又透出几分真实的怅然:“老子我……看来是真不中用了啊……”
“陛下……”
侍立一旁的李若涟眼见皇帝陛下的思绪越跑越偏,从遇刺案直接滑向了亲子关系与人生感慨的深沟,不得不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出声,试图将这位思维跳脱的君主拉回正轨。
他躬着身子,声音恭敬:“那个……陛下感怀父子情深,臣亦为之动容。然则……当下是否……先行商议一下,关于那些胆大包天的刺客及其幕后主使之事?此事关乎国本,关乎储君安危,亟待圣断啊。”
“啊……对对对。”
被李若涟这么一提醒,朱由检才猛地从那股“老父亲”的感慨情绪中抽离出来,略显尴尬地轻咳一声。
他看了一眼这位最能体会圣意、办事也最是干净利落的臣子,手指在密报上轻轻点了点。
“嗯……”
略作沉吟,“既然那小子自己不想声张,觉着麻烦,那咱们就依他,不声张了。”
“但是,有些人,既然把手伸出来了,就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你去办,做得干净点………”
朱由检微微停顿,“一个不留。”
“臣,遵旨。”
没有再多言,李若涟保持着躬身的姿态,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暖阁,去执行那道来自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冷酷无情的清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