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两名小太监已拖着一个形容枯槁、发髻散乱的老者走了进来。
那老者身穿囚服,却依旧昂着头,正是原御医院提点,吴明远。
他被按跪在地,却梗着脖子,一双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堂上那尊青铜方鼎,嘴角扯出一丝轻蔑的冷笑。
“哼,香狱司?好大的名头!”吴明远啐了一口,声音嘶哑而尖利,“老夫行医四十年,救人无数,经手的药方典籍堆起来比这殿堂还高!如今竟要被一个黄毛丫头,用这虚无缥缈的‘香’来定罪?滑天下之大稽!”
沈流苏端坐于案后,神色不起半点波澜,仿佛没听见他的叫嚣。
她甚至没有看他一眼,只是伸出纤长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
冯承恩会意,立刻命人呈上三只一模一样的紫砂小香炉,分左、中、右依次排开。
“第一炉,”沈流苏的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回荡在空旷的大堂里,“是吴提点府上近半年来日日燃点的‘安神熏’。”
她话音刚落,便有宫人上前,用银箸夹起一小块香饼,放入左侧香炉的炭火之中。
一缕熟悉的、带着淡淡药草味的青烟袅袅升起。
吴明远冷哼一声,神色愈发不屑。
这是他亲自调配的香,用以安眠,再熟悉不过,能有什么花样?
沈流苏静静地看着那烟,不言不语。
一炷香的时间,悄然流逝。
大堂内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吴明远身上。
初时,他尚能保持镇定,可渐渐地,他的额角开始沁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他只觉得心口一阵莫名的烦躁,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血管里爬行,喉咙发干,眼前的景物也开始微微晃动。
“妖……妖法!”他惊恐地低吼,试图挣扎,却被身后的太监死死按住。
沈流苏这才将目光缓缓移到他脸上,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吴提点可知,您这‘安神熏’里,除了常用的茯神、远志,还被人悄悄加了一味‘迷心藤’?”
吴明远瞳孔骤然一缩!
迷心藤,他当然知道!
此物少量可活血,但久闻会扰乱心神,令人焦躁难抑,是大忌之物!
是谁……是谁在他的香里动了手脚?
“此物之毒,平日里并不显现。”沈流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站起身,缓步走到中间那只香炉前,“但它最忌与‘雪魄香’同处一室。”
她素手一扬,另一名宫人将一块晶莹如雪的香膏投入了中间的炉火。
“这第二炉,便是十年前,从我沈家查抄出的所谓‘毒香’——雪魄香。”
刹那间,一股清冽至极、宛若冰雪初融的绝尘香气弥漫开来。
这香气纯净无瑕,光是闻着,就让人心神一清。
可当这股香气与那“安神熏”的烟气在空中交汇的瞬间,异变陡生!
吴明远只觉一股难以言喻的燥热从丹田猛地窜起,眼前金星乱冒,心跳如擂鼓,他甚至看到了无数扭曲的鬼影在朝自己扑来!
“啊——!”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眼球暴突,状若疯魔。
“‘雪魄香’的君料,是极北之地特产的‘冰麝素’,其性至纯至净。”沈流苏的声音穿透了他的幻觉,字字清晰地砸进他的脑海,“而‘迷心藤’的挥发物,一旦与之相遇,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幻毒。吴提点,你方才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正是中毒的征兆。这,便是物证。”
她没有停顿,走到第三只空炉前,示意宫人取来一杯清水,又从证物袋中捻出一些淡黄色的粉末——正是从吴明远府上搜来的“宁神露”配方残渣。
粉末入水即溶。
“这是您三个月前,亲手调配了送去给丽贵妃安胎的‘宁神露’。”沈流苏说着,从发间抽出一根银簪,缓缓探入水中。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光洁如新的银簪尖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染上了一层漆黑!
“银针验毒,结果在此。”沈流苏将变黑的银簪举起,对着光亮处,那黑色显得格外刺眼。
“吴提点,你还说,这香气是虚无缥缈之物吗?”
所有的伪装、所有的傲慢,在这一刻尽数崩塌。
吴明远看着那根黑色的银簪,又看看自己不住颤抖的双手,最后目光落在沈流苏那张平静无波的脸上,仿佛看到了索命的阎罗。
他双腿一软,彻底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我……我招……”
同一时刻,太极殿偏殿。
萧玦正摩挲着腰间那把龙纹玄铁佩刀的刀柄,听着影卫一字不漏的禀报。
当听到“迷心藤”、“冰麝素”这些名字时,他眉头微蹙,问向身旁的内侍总管。
“她说的这些东西,朕怎么从未在太医院的典籍上听过?”
总管躬身低头,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奴才斗胆猜想,这些恐怕都是民间草药的别称,或是某些偏门的叫法。其药性相生相克之理,唯有像沈家那般世代精通本草之人,方能知其凶险。”
萧玦沉默了。
良久,他那素来冷硬的唇角,忽然勾起一抹极深的弧度,似是了然,又带着几分玩味。
“所以,她不是在审案。”他淡淡道,声音里却透着一股洞悉一切的锐利,“她是在用这些案子,给满朝文武,立一门全新的学问。”
一门名为“香”的学问,一门足以颠覆现有刑侦体系的学问。
他松开刀柄,沉声下令:“传朕旨意。其一,准香狱司主审沈流苏,调阅太医院及皇家书库所有医药、草木相关典籍,任何人不得阻拦。其二,赐‘紫宸特使’印,持此印者,入宫禁,见宰相,皆不必跪。”
内侍总管心中剧震,连忙跪下领旨。
这第二道旨意,何止是恩宠,简直是将沈流苏的地位,直接拔高到了与朝中一品大员比肩的地步!
帝王,这是要为她手中那把无形的刀,配上一副足以斩断一切桎梏的锋刃!
旨意传到香狱司时,冯承恩正领着一队工匠,在旧刑部大牢的废墟上忙碌。
按照沈流苏的图纸,这里将被改建成一座全新的“香讯堂”。
十二间密不透风的审讯室,每一间的墙壁、地面、甚至顶梁,都用上了不同的材料。
其中一间,墙壁被涂上了一层浅绿色的漆。
“这是‘醒神漆’。”冯承根对身旁的工匠解释道,“用西域来的薄荷脑,混上鹰爪花的花汁,再调和石灰制成。人待在里面超过一个时辰,精神会高度集中,思维清晰,绝无可能说谎。”
另一间则截然相反,四壁空空,只在角落预留了一个小小的通风口。
“这间,是熏‘忘忧雾’的。雾气无色无味,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卸下心防,意志最顽固的嫌犯,也能被它软化。”
他指着墙角那些不起眼的雕花,低声道:“看这里,每一间的通风管道都由我亲自设计,彼此独立,又都连接到总控室。香气的浓度、种类、进退,皆可随心操控。这里,将是一座看不见、摸不着,却无人能够逃脱的牢笼。”
当夜,香讯堂最深处的一间密室里,灯火幽微。
彻底崩溃的吴明远,在“清心熏”那令人心神宁静的香气中,一五一十地招了。
当年,他确实是受了时任御史中丞周怀安的指使,篡改了沈家进贡香料的记录,并伪造了太监郑德全接触贡香的假证据。
但他,也只是一枚棋子。
“真正……真正下令要沈家满门性命的,不是周怀安!”吴明远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是……是内阁大学士,林崇昭!”
林崇昭!
这个名字一出,连一旁记录的冯承恩都手腕一僵。
此人乃三朝元老,掌理礼部二十余年,天下宗庙祭祀、典章礼仪皆出其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更重要的是,他曾是废太子萧临渊的授业恩师!
供词录毕,沈流苏接过那张写满罪证的薄纸,仔细看了一遍。
她没有如众人所料那般,立即上报天听,反而取来一个古朴的楠木香匣。
她将供词小心折好,放入匣中,又从袖囊里取出一枚深褐色的香丸,一同放了进去。
“这是‘延腐香’。”她对冯承恩解释道,“此香会缓慢释放一种湿气,令纸张在七日之内霉变腐朽,字迹尽毁。若想保全,须在七日之内,以特定的‘解忧草’熏蒸,方可化解。”
她合上香匣,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像是在为某人开启了死亡的倒计时。
是夜,月黑风高。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潜入守卫森严的香狱司,目标明确,直扑存放香匣的档案室。
然而,他刚一推开门,一股甜腻的暖雾便扑面而来。
黑衣人心中一凛,暗道不好,急忙屏住呼吸后退,可为时已晚。
他的手脚开始发软,眼皮愈发沉重,最终在无尽的困倦中,一头栽倒在地。
翌日清晨,沈流苏亲自走进了那间弥漫着“忘忧雾”的密室。
黑衣人悠悠醒转,看到眼前素衣而立的沈流苏,眼中满是惊恐。
“你是谁的人?”沈流苏淡淡地问。
在药力作用下,黑衣人意志薄弱,根本无法抗拒,恍惚地答道:“是……是林大学士府上的……书童……”
所有人都以为沈流苏会将其收押,作为指证林崇昭的铁证。
可她却出人意料地笑了笑,命人取来解药,为其解除了雾气。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沈流苏将一枚小小的香囊递到那书童手中,“香狱司不抓逃犯,只等自投罗网之人。”
书童惊惶失措,连滚带爬地逃离了香狱司。
沈流苏缓步走到窗前,窗外庭院中,她亲手种下的那株墨兰,经过悉心培育,已然在夜色中悄然绽放第一朵花苞。
幽香暗传,沁人心脾。
她望着那抹墨色,仿佛在透过它,看着遥远深宅中某个坐立不安的身影,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呢喃:
“林大人,您曾教导废太子‘君子慎独’。不知今夜,您这独处之时,心,还能安否?”
那老者身穿囚服,却依旧昂着头,正是原御医院提点,吴明远。
他被按跪在地,却梗着脖子,一双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堂上那尊青铜方鼎,嘴角扯出一丝轻蔑的冷笑。
“哼,香狱司?好大的名头!”吴明远啐了一口,声音嘶哑而尖利,“老夫行医四十年,救人无数,经手的药方典籍堆起来比这殿堂还高!如今竟要被一个黄毛丫头,用这虚无缥缈的‘香’来定罪?滑天下之大稽!”
沈流苏端坐于案后,神色不起半点波澜,仿佛没听见他的叫嚣。
她甚至没有看他一眼,只是伸出纤长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
冯承恩会意,立刻命人呈上三只一模一样的紫砂小香炉,分左、中、右依次排开。
“第一炉,”沈流苏的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回荡在空旷的大堂里,“是吴提点府上近半年来日日燃点的‘安神熏’。”
她话音刚落,便有宫人上前,用银箸夹起一小块香饼,放入左侧香炉的炭火之中。
一缕熟悉的、带着淡淡药草味的青烟袅袅升起。
吴明远冷哼一声,神色愈发不屑。
这是他亲自调配的香,用以安眠,再熟悉不过,能有什么花样?
沈流苏静静地看着那烟,不言不语。
一炷香的时间,悄然流逝。
大堂内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吴明远身上。
初时,他尚能保持镇定,可渐渐地,他的额角开始沁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他只觉得心口一阵莫名的烦躁,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血管里爬行,喉咙发干,眼前的景物也开始微微晃动。
“妖……妖法!”他惊恐地低吼,试图挣扎,却被身后的太监死死按住。
沈流苏这才将目光缓缓移到他脸上,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吴提点可知,您这‘安神熏’里,除了常用的茯神、远志,还被人悄悄加了一味‘迷心藤’?”
吴明远瞳孔骤然一缩!
迷心藤,他当然知道!
此物少量可活血,但久闻会扰乱心神,令人焦躁难抑,是大忌之物!
是谁……是谁在他的香里动了手脚?
“此物之毒,平日里并不显现。”沈流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站起身,缓步走到中间那只香炉前,“但它最忌与‘雪魄香’同处一室。”
她素手一扬,另一名宫人将一块晶莹如雪的香膏投入了中间的炉火。
“这第二炉,便是十年前,从我沈家查抄出的所谓‘毒香’——雪魄香。”
刹那间,一股清冽至极、宛若冰雪初融的绝尘香气弥漫开来。
这香气纯净无瑕,光是闻着,就让人心神一清。
可当这股香气与那“安神熏”的烟气在空中交汇的瞬间,异变陡生!
吴明远只觉一股难以言喻的燥热从丹田猛地窜起,眼前金星乱冒,心跳如擂鼓,他甚至看到了无数扭曲的鬼影在朝自己扑来!
“啊——!”他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眼球暴突,状若疯魔。
“‘雪魄香’的君料,是极北之地特产的‘冰麝素’,其性至纯至净。”沈流苏的声音穿透了他的幻觉,字字清晰地砸进他的脑海,“而‘迷心藤’的挥发物,一旦与之相遇,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幻毒。吴提点,你方才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正是中毒的征兆。这,便是物证。”
她没有停顿,走到第三只空炉前,示意宫人取来一杯清水,又从证物袋中捻出一些淡黄色的粉末——正是从吴明远府上搜来的“宁神露”配方残渣。
粉末入水即溶。
“这是您三个月前,亲手调配了送去给丽贵妃安胎的‘宁神露’。”沈流苏说着,从发间抽出一根银簪,缓缓探入水中。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光洁如新的银簪尖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染上了一层漆黑!
“银针验毒,结果在此。”沈流苏将变黑的银簪举起,对着光亮处,那黑色显得格外刺眼。
“吴提点,你还说,这香气是虚无缥缈之物吗?”
所有的伪装、所有的傲慢,在这一刻尽数崩塌。
吴明远看着那根黑色的银簪,又看看自己不住颤抖的双手,最后目光落在沈流苏那张平静无波的脸上,仿佛看到了索命的阎罗。
他双腿一软,彻底瘫坐在地,面如死灰。
“我……我招……”
同一时刻,太极殿偏殿。
萧玦正摩挲着腰间那把龙纹玄铁佩刀的刀柄,听着影卫一字不漏的禀报。
当听到“迷心藤”、“冰麝素”这些名字时,他眉头微蹙,问向身旁的内侍总管。
“她说的这些东西,朕怎么从未在太医院的典籍上听过?”
总管躬身低头,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奴才斗胆猜想,这些恐怕都是民间草药的别称,或是某些偏门的叫法。其药性相生相克之理,唯有像沈家那般世代精通本草之人,方能知其凶险。”
萧玦沉默了。
良久,他那素来冷硬的唇角,忽然勾起一抹极深的弧度,似是了然,又带着几分玩味。
“所以,她不是在审案。”他淡淡道,声音里却透着一股洞悉一切的锐利,“她是在用这些案子,给满朝文武,立一门全新的学问。”
一门名为“香”的学问,一门足以颠覆现有刑侦体系的学问。
他松开刀柄,沉声下令:“传朕旨意。其一,准香狱司主审沈流苏,调阅太医院及皇家书库所有医药、草木相关典籍,任何人不得阻拦。其二,赐‘紫宸特使’印,持此印者,入宫禁,见宰相,皆不必跪。”
内侍总管心中剧震,连忙跪下领旨。
这第二道旨意,何止是恩宠,简直是将沈流苏的地位,直接拔高到了与朝中一品大员比肩的地步!
帝王,这是要为她手中那把无形的刀,配上一副足以斩断一切桎梏的锋刃!
旨意传到香狱司时,冯承恩正领着一队工匠,在旧刑部大牢的废墟上忙碌。
按照沈流苏的图纸,这里将被改建成一座全新的“香讯堂”。
十二间密不透风的审讯室,每一间的墙壁、地面、甚至顶梁,都用上了不同的材料。
其中一间,墙壁被涂上了一层浅绿色的漆。
“这是‘醒神漆’。”冯承根对身旁的工匠解释道,“用西域来的薄荷脑,混上鹰爪花的花汁,再调和石灰制成。人待在里面超过一个时辰,精神会高度集中,思维清晰,绝无可能说谎。”
另一间则截然相反,四壁空空,只在角落预留了一个小小的通风口。
“这间,是熏‘忘忧雾’的。雾气无色无味,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卸下心防,意志最顽固的嫌犯,也能被它软化。”
他指着墙角那些不起眼的雕花,低声道:“看这里,每一间的通风管道都由我亲自设计,彼此独立,又都连接到总控室。香气的浓度、种类、进退,皆可随心操控。这里,将是一座看不见、摸不着,却无人能够逃脱的牢笼。”
当夜,香讯堂最深处的一间密室里,灯火幽微。
彻底崩溃的吴明远,在“清心熏”那令人心神宁静的香气中,一五一十地招了。
当年,他确实是受了时任御史中丞周怀安的指使,篡改了沈家进贡香料的记录,并伪造了太监郑德全接触贡香的假证据。
但他,也只是一枚棋子。
“真正……真正下令要沈家满门性命的,不是周怀安!”吴明远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是……是内阁大学士,林崇昭!”
林崇昭!
这个名字一出,连一旁记录的冯承恩都手腕一僵。
此人乃三朝元老,掌理礼部二十余年,天下宗庙祭祀、典章礼仪皆出其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更重要的是,他曾是废太子萧临渊的授业恩师!
供词录毕,沈流苏接过那张写满罪证的薄纸,仔细看了一遍。
她没有如众人所料那般,立即上报天听,反而取来一个古朴的楠木香匣。
她将供词小心折好,放入匣中,又从袖囊里取出一枚深褐色的香丸,一同放了进去。
“这是‘延腐香’。”她对冯承恩解释道,“此香会缓慢释放一种湿气,令纸张在七日之内霉变腐朽,字迹尽毁。若想保全,须在七日之内,以特定的‘解忧草’熏蒸,方可化解。”
她合上香匣,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像是在为某人开启了死亡的倒计时。
是夜,月黑风高。
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潜入守卫森严的香狱司,目标明确,直扑存放香匣的档案室。
然而,他刚一推开门,一股甜腻的暖雾便扑面而来。
黑衣人心中一凛,暗道不好,急忙屏住呼吸后退,可为时已晚。
他的手脚开始发软,眼皮愈发沉重,最终在无尽的困倦中,一头栽倒在地。
翌日清晨,沈流苏亲自走进了那间弥漫着“忘忧雾”的密室。
黑衣人悠悠醒转,看到眼前素衣而立的沈流苏,眼中满是惊恐。
“你是谁的人?”沈流苏淡淡地问。
在药力作用下,黑衣人意志薄弱,根本无法抗拒,恍惚地答道:“是……是林大学士府上的……书童……”
所有人都以为沈流苏会将其收押,作为指证林崇昭的铁证。
可她却出人意料地笑了笑,命人取来解药,为其解除了雾气。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沈流苏将一枚小小的香囊递到那书童手中,“香狱司不抓逃犯,只等自投罗网之人。”
书童惊惶失措,连滚带爬地逃离了香狱司。
沈流苏缓步走到窗前,窗外庭院中,她亲手种下的那株墨兰,经过悉心培育,已然在夜色中悄然绽放第一朵花苞。
幽香暗传,沁人心脾。
她望着那抹墨色,仿佛在透过它,看着遥远深宅中某个坐立不安的身影,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呢喃:
“林大人,您曾教导废太子‘君子慎独’。不知今夜,您这独处之时,心,还能安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