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河营的生存基础初步稳固后,开拓者们便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发展——开荒种地,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移民中不乏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片新土地上施展拳脚。
首先需要清理出足够的土地。
营地周边主要是稀疏的桉树林和灌木丛。
当人们挥舞着斧头和砍刀开始伐木时,一个奇特的现象让他们大开眼界。
“快看!这树……这树在流水!”
一名移民砍倒一棵高大的桉树后,惊讶地发现断口处并非干燥的木质,而是源源不断地渗出清澈的、带有特殊气味的汁液,仿佛树木本身就是一个蓄水池。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一点。许多种类的桉树在被砍伐或甚至只是剥开部分树皮后,都会渗出这种树液。
有胆大的人尝了尝,味道清凉略带涩味,似乎并无毒性。
“老天爷,这地方的树都成精了?自己会产水?”人们啧啧称奇。
虽然这水不能完全替代饮用水,而且味道怪异又不知长期饮用是否有害,但在缺乏稳定水源的初期开拓中,这种意外的“馈赠”无疑提供了一种应急的选择,也让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神奇有了新的认识。
林中的生物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最多、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各种鹦鹉。
它们不像故乡的鸟儿那般羞怯,常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营地周围或林地上空,发出嘈杂而响亮的鸣叫。
其羽毛色彩之艳丽,超乎想象:有浑身赤红如火的,有披着钴蓝色与金黄色相间大氅的,有顶着雪白头冠、身着翠绿羽衣的……它们仿佛是将世间最鲜艳的颜料都泼洒在了自己身上,在苍翠的桉树林中穿梭飞舞,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充满异域风情的画卷。
移民们起初还试图捕捉,但这些家伙机警得很,难以得手,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群吵闹而美丽的邻居。
当然,还有那群让人哭笑不得的“拳击手”——大兔子。
它们依旧在营地外围活动,时常能看到它们用强健的后腿直立着,警惕地打量着这些闯入者,或者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有了上次的教训,现在没人敢轻易靠近这些大家伙,双方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互不侵犯的距离。
偶尔有落单的小兔子好奇地靠近,还会引起一阵善意的围观,但只要成年大兔子一出现,人们便会立刻谨慎地退开。
在初步熟悉了环境后,营地的建设规划也提上了日程。
严明、赵根生与几位管事商议后,决定全员出动,优先完成两件大事:开垦农田和加固营地。
开垦的重点,放在了那条危机四伏但又生命所系的河流沿岸。
选择这里是因为取水方便,而且冲积土壤通常比较肥沃。
尽管鳄鱼的威胁依然存在,但生存的压力压倒了对危险的恐惧。
移民们组成小组,在武装护卫的警戒下,奋力清理着河岸边的灌木和杂草,用简陋的工具翻垦着这片从未被耕种过的土地。
他们计划先开辟出两块试验田:一块尝试种植从陵水带来的耐热水稻品种,另一块则试种甘蔗——这是吴桥特别强调的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营地的加固工作也从未停止。
最初的木栅栏被进一步加高、加固,关键的拐角处开始用泥土和石头垒砌加固,并设置了突出的箭塔或炮位。
随船而来的几名水泥匠成为了香饽饽,他们带着徒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泥水活,而是开始四处勘探,寻找可用于烧制水泥的原材料。
“石灰石!必须找到足够的石灰石,或者贝壳烧灰也行!”
“还有黏土,要那种有黏性的!”
“如果能找到类似火山灰的东西就更好了!”
他们沿着河岸、深入附近的丘陵,敲敲打打,采集各种样本。
他们是水泥工厂中熟练的工匠,水泥的配方自然是熟得,但具体哪种本地材料最合适,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试验。
一个小型的试验窑已经在营地角落搭建起来,终日冒着烟雾,工匠们希望能尽快找到稳定的材料来源,为营地建设提供真正坚固的“胶水”。
每一天,德河营都在发生变化。
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锄头挖掘土地的声音、工匠敲打石头的声音、以及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艰苦创业的活力。
虽然环境陌生而艰苦,但希望的种子,已经随着开垦的步伐,埋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壤中。
全员投入的开荒行动,如同一次对这片陌生土地细致而深入的体检。
移民们挥汗如雨,一寸寸地清理着土地,不仅是为了获得耕地,也在不经意间揭露着这片大陆深藏的秘密。
河流沿岸的土地开垦颇为艰难。
土壤虽然因河流冲刷而相对肥沃,但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潜伏的虫蛇、以及始终需要警惕的鳄鱼威胁,都让进度快不起来。
但移民们坚韧不拔,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田地被开辟出来,垒起了田埂,引入了河水进行浸泡,准备播种。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向营地后方,那些地势稍高、植被相对稀疏的丘陵地带扩展。
这里的土地更为干旱,土壤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红褐色,并不太适合直接耕种,但木材资源和石料更为丰富,是获取建筑材料的理想场所。
就在人们砍伐灌木、挖掘树根、采集石块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轰动。
一名叫石老蔫的移民,祖上几代都是矿工,他自己也曾在矿上帮过工,对矿石有着天然的敏感。
他在用镐头刨挖一处红土坡,准备取土夯实营地围墙时,几块异常沉重的、颜色暗红并发黑、带有明显蜂窝状孔洞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捡起一块,掂量了一下,又用镐尖敲击,仔细观察断口。
只见断口处呈现出灰黑色的金属光泽,质地坚硬而细腻。
“这……这是……”石老蔫的心脏怦怦直跳,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又连忙扒开周围的浮土,发现下面裸露的岩层,大片大片都是这种暗红色的石头!
“铁矿!是富铁矿啊!”石老蔫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他举起手中的石头朝着不远处干活的人群大喊起来:“快来看!快来看!铁矿!好多好多的铁矿!”
移民中不乏经验丰富的农民,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片新土地上施展拳脚。
首先需要清理出足够的土地。
营地周边主要是稀疏的桉树林和灌木丛。
当人们挥舞着斧头和砍刀开始伐木时,一个奇特的现象让他们大开眼界。
“快看!这树……这树在流水!”
一名移民砍倒一棵高大的桉树后,惊讶地发现断口处并非干燥的木质,而是源源不断地渗出清澈的、带有特殊气味的汁液,仿佛树木本身就是一个蓄水池。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一点。许多种类的桉树在被砍伐或甚至只是剥开部分树皮后,都会渗出这种树液。
有胆大的人尝了尝,味道清凉略带涩味,似乎并无毒性。
“老天爷,这地方的树都成精了?自己会产水?”人们啧啧称奇。
虽然这水不能完全替代饮用水,而且味道怪异又不知长期饮用是否有害,但在缺乏稳定水源的初期开拓中,这种意外的“馈赠”无疑提供了一种应急的选择,也让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神奇有了新的认识。
林中的生物同样让人目不暇接。
最多、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各种鹦鹉。
它们不像故乡的鸟儿那般羞怯,常常成群结队地出现在营地周围或林地上空,发出嘈杂而响亮的鸣叫。
其羽毛色彩之艳丽,超乎想象:有浑身赤红如火的,有披着钴蓝色与金黄色相间大氅的,有顶着雪白头冠、身着翠绿羽衣的……它们仿佛是将世间最鲜艳的颜料都泼洒在了自己身上,在苍翠的桉树林中穿梭飞舞,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充满异域风情的画卷。
移民们起初还试图捕捉,但这些家伙机警得很,难以得手,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群吵闹而美丽的邻居。
当然,还有那群让人哭笑不得的“拳击手”——大兔子。
它们依旧在营地外围活动,时常能看到它们用强健的后腿直立着,警惕地打量着这些闯入者,或者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有了上次的教训,现在没人敢轻易靠近这些大家伙,双方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互不侵犯的距离。
偶尔有落单的小兔子好奇地靠近,还会引起一阵善意的围观,但只要成年大兔子一出现,人们便会立刻谨慎地退开。
在初步熟悉了环境后,营地的建设规划也提上了日程。
严明、赵根生与几位管事商议后,决定全员出动,优先完成两件大事:开垦农田和加固营地。
开垦的重点,放在了那条危机四伏但又生命所系的河流沿岸。
选择这里是因为取水方便,而且冲积土壤通常比较肥沃。
尽管鳄鱼的威胁依然存在,但生存的压力压倒了对危险的恐惧。
移民们组成小组,在武装护卫的警戒下,奋力清理着河岸边的灌木和杂草,用简陋的工具翻垦着这片从未被耕种过的土地。
他们计划先开辟出两块试验田:一块尝试种植从陵水带来的耐热水稻品种,另一块则试种甘蔗——这是吴桥特别强调的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营地的加固工作也从未停止。
最初的木栅栏被进一步加高、加固,关键的拐角处开始用泥土和石头垒砌加固,并设置了突出的箭塔或炮位。
随船而来的几名水泥匠成为了香饽饽,他们带着徒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泥水活,而是开始四处勘探,寻找可用于烧制水泥的原材料。
“石灰石!必须找到足够的石灰石,或者贝壳烧灰也行!”
“还有黏土,要那种有黏性的!”
“如果能找到类似火山灰的东西就更好了!”
他们沿着河岸、深入附近的丘陵,敲敲打打,采集各种样本。
他们是水泥工厂中熟练的工匠,水泥的配方自然是熟得,但具体哪种本地材料最合适,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试验。
一个小型的试验窑已经在营地角落搭建起来,终日冒着烟雾,工匠们希望能尽快找到稳定的材料来源,为营地建设提供真正坚固的“胶水”。
每一天,德河营都在发生变化。
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锄头挖掘土地的声音、工匠敲打石头的声音、以及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艰苦创业的活力。
虽然环境陌生而艰苦,但希望的种子,已经随着开垦的步伐,埋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壤中。
全员投入的开荒行动,如同一次对这片陌生土地细致而深入的体检。
移民们挥汗如雨,一寸寸地清理着土地,不仅是为了获得耕地,也在不经意间揭露着这片大陆深藏的秘密。
河流沿岸的土地开垦颇为艰难。
土壤虽然因河流冲刷而相对肥沃,但盘根错节的植物根系、潜伏的虫蛇、以及始终需要警惕的鳄鱼威胁,都让进度快不起来。
但移民们坚韧不拔,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田地被开辟出来,垒起了田埂,引入了河水进行浸泡,准备播种。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则向营地后方,那些地势稍高、植被相对稀疏的丘陵地带扩展。
这里的土地更为干旱,土壤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红褐色,并不太适合直接耕种,但木材资源和石料更为丰富,是获取建筑材料的理想场所。
就在人们砍伐灌木、挖掘树根、采集石块的过程中,一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轰动。
一名叫石老蔫的移民,祖上几代都是矿工,他自己也曾在矿上帮过工,对矿石有着天然的敏感。
他在用镐头刨挖一处红土坡,准备取土夯实营地围墙时,几块异常沉重的、颜色暗红并发黑、带有明显蜂窝状孔洞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捡起一块,掂量了一下,又用镐尖敲击,仔细观察断口。
只见断口处呈现出灰黑色的金属光泽,质地坚硬而细腻。
“这……这是……”石老蔫的心脏怦怦直跳,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又连忙扒开周围的浮土,发现下面裸露的岩层,大片大片都是这种暗红色的石头!
“铁矿!是富铁矿啊!”石老蔫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他举起手中的石头朝着不远处干活的人群大喊起来:“快来看!快来看!铁矿!好多好多的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