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放弃国祚、放弃王位为代价,只求能保住社稷宗祠和百姓,只求能激发明朝皇帝和大臣最深的责任感和最快的行动力!
殿内一片死寂。
所有明朝大臣都被朝鲜王这决绝的姿态震惊了。
这不再是藩属国的求援,这几乎等同于托付国运和身后名!
纱帘后沉默了许久许久。
万历皇帝的声音终于再次传来,这一次,似乎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凝重和决断:
“朝鲜王,何至于此!”
“尔国世笃忠贞,朕素所知。祖宗所封之藩邦,朕岂能夺之?尔之心意,朕已深知。倭寇肆虐,岂独尔邦之患,实乃大明之边患!朕已决意兴师,焉能因区区钱粮琐事,而迟延天讨,坐视藩邦沦亡?”
他的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尔可安心回馆驿等候。朕即刻下旨,催促兵部、户部及辽东镇,克日发兵,不得再有延误!必使倭寇片甲不返,恢复尔邦全部疆土!天朝绝不会抛弃忠臣!”
得到了皇帝承诺,李昖心中巨石终于落下大半,再次泣拜于地:“陛下天恩浩荡!臣……臣代敝邦万千生灵,叩谢陛下再生之德!”
如果吴桥在这,哪怕是硬怼,也不会让这位败家子万历皇帝拒绝朝鲜的内附,就算朝鲜人战后不认账,没关系,兵马直接驻扎下不走了,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省的以后这帮子一直当孙子的,挖空心思编造历史幻想他是爹。
……
就在北方的朝鲜半岛战火纷飞、吴桥的“猎鲨”舰队肆虐日本九州之际。
遥远的南方,澳洲探索舰队的三艘船“泰兴号”、“信天翁号”、“兴隆号”,正拖着伤痕累累的船体,进行着一段无比艰难而又充满侥幸的归途。
自那次在万丹国邦巴扬小渔村惊险补充淡水食物后,王海和李闯便指挥舰队,紧贴着爪哇岛的海岸线,小心翼翼地向东航行。
他们不敢再轻易靠近任何可能有强大土邦,生怕再次遭遇万丹那样的敌意。
这段航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海图模糊不清,暗礁浅滩密布。
他们只能依靠老海员的经验,用铅锤不断测量水深,缓慢前行。
热带风暴仍不时来袭,每一次都让本就受损的船体雪上加霜。
“兴隆号”的主桅在一次狂风中被彻底吹断,不得不依靠临时修复的副桅和船首桅艰难航行,速度大减。
粮食和淡水再次变得紧张。
虽然他们在爪哇一些无人河口尽可能补充了淡水,并捕捞鱼类,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缺乏开始导致坏血病的迹象在一些水手身上出现。
士气一度低落到了极点。
“老王,再这么下去,没等回到陵水,咱们就得全交代在这片鬼海里了!”李闯望着甲板上几个牙龈肿胀、面色苍白的水手,忧心忡忡地对王海说。
王海面色凝重,目光却依旧坚定:“闯子,撑住!我们已经过了巽他海峡最窄处,只要绕过爪哇岛最东端的布顿岛,就能进入望加锡海峡,然后一路向北!东主一定在等我们的消息!我们带回来的消息,至关重要!”
在继续航行数天后,澳洲探索舰队在绕过布顿岛后,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一小股来自望加锡苏丹国的友好商船队。
通过有限的贸易和交流,用船上剩余的一些瓷器和小件物品,他们换取了急需的新鲜食物和少量药品,并得到了一位愿意引路的向导。
在这位向导的帮助下,他们较为顺利地通过了望加锡海峡,进入了相对熟悉的爪哇海。
然后转向西北,沿着婆罗洲西海岸北上。一路上,他们尽力避开所有可能的麻烦,日夜兼程。
当船上简陋的测量仪器显示纬度越来越低,海水颜色逐渐变得熟悉,甚至偶尔能看到来自大明方向的商船时,全船队的士气终于开始回升。
“是咱们的船!是咱们的船啊!”了望手指着远处一艘挂着广府商会旗帜的福船,激动得声音发颤。
经历了数月的海上漂泊、风暴、迷航、疾病和种种艰难险阻,就在万历二十年的六月末,三艘帆缆破烂、船底长满藤壶的探索船,终于看到了远方那熟悉的陵水附近海岸线的轮廓!
“回家了!我们回家了!”这一刻,所有幸存的水手,无论伤病,都挣扎着爬上甲板,望着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相拥而泣。
王海和李闯站在“泰兴号”的船头,两人都是胡子拉碴,面容黑瘦憔悴,但眼中却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芒。
他们成功了!他们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远航探索,并且活着回来了!
陵水的港口,一如既往地忙碌而有序。 码头旁,满载物资的运输船正在紧张地装卸;远处的海面上,进行日常巡逻的快艇帆影点点。
突然,港口了望塔上尖锐的警铃声打破了这固有的节奏,但并非敌袭警报,而是代表着“不明船只接近”的特定频率。
“西南方向!发现三艘大船!航向朝我港口!船型……船型疑似我方的斥候级,但……但状态极差!”了望手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响起,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
消息迅速传到了陵水大总管孙孟霖的耳中。
这位被吴桥委以重任、负责陵水日常运转和后勤的总管,立刻丢下手头事务,带着几名属官和护卫匆匆赶往码头,登上了了望塔。
透过单筒望远镜,孙孟霖看清了来船:有一艘确实是斥候级战船的轮廓,但那破败的模样让他心头一紧。
船帆破烂不堪,打着无数补丁,甚至有的桅杆光秃秃的,显然是折断后临时用副桅替代。
船体水线以下覆盖着厚厚的海洋生物,航速缓慢而艰难,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船上依稀可见人影晃动,但毫无生气。
“是……是他们!是澳洲探索舰队!”孙孟霖身边一位老船工失声叫道,“快一年了!他们竟然回来了!”
孙孟霖心中巨震,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快!派出引水船!命令港内所有医官立刻到码头集合!准备担架、热水、食物和干净衣物!立刻清理出一片泊位!快!”
整个港口瞬间被动员起来。
人们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失踪近一年的探索队竟然奇迹生还,紧张的是他们此刻的状态显然极差。
引水船小心地引导着三艘如同海上幽灵船般的探索船缓缓靠上码头。
当跳板搭上,第一个身影踉跄着走下船时,码头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下来的人个个骨瘦如柴,面色黝黑憔悴,眼窝深陷,许多人身上缠着肮脏的绷带,走路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但他们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光芒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完成了使命的骄傲。
殿内一片死寂。
所有明朝大臣都被朝鲜王这决绝的姿态震惊了。
这不再是藩属国的求援,这几乎等同于托付国运和身后名!
纱帘后沉默了许久许久。
万历皇帝的声音终于再次传来,这一次,似乎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凝重和决断:
“朝鲜王,何至于此!”
“尔国世笃忠贞,朕素所知。祖宗所封之藩邦,朕岂能夺之?尔之心意,朕已深知。倭寇肆虐,岂独尔邦之患,实乃大明之边患!朕已决意兴师,焉能因区区钱粮琐事,而迟延天讨,坐视藩邦沦亡?”
他的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尔可安心回馆驿等候。朕即刻下旨,催促兵部、户部及辽东镇,克日发兵,不得再有延误!必使倭寇片甲不返,恢复尔邦全部疆土!天朝绝不会抛弃忠臣!”
得到了皇帝承诺,李昖心中巨石终于落下大半,再次泣拜于地:“陛下天恩浩荡!臣……臣代敝邦万千生灵,叩谢陛下再生之德!”
如果吴桥在这,哪怕是硬怼,也不会让这位败家子万历皇帝拒绝朝鲜的内附,就算朝鲜人战后不认账,没关系,兵马直接驻扎下不走了,你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省的以后这帮子一直当孙子的,挖空心思编造历史幻想他是爹。
……
就在北方的朝鲜半岛战火纷飞、吴桥的“猎鲨”舰队肆虐日本九州之际。
遥远的南方,澳洲探索舰队的三艘船“泰兴号”、“信天翁号”、“兴隆号”,正拖着伤痕累累的船体,进行着一段无比艰难而又充满侥幸的归途。
自那次在万丹国邦巴扬小渔村惊险补充淡水食物后,王海和李闯便指挥舰队,紧贴着爪哇岛的海岸线,小心翼翼地向东航行。
他们不敢再轻易靠近任何可能有强大土邦,生怕再次遭遇万丹那样的敌意。
这段航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海图模糊不清,暗礁浅滩密布。
他们只能依靠老海员的经验,用铅锤不断测量水深,缓慢前行。
热带风暴仍不时来袭,每一次都让本就受损的船体雪上加霜。
“兴隆号”的主桅在一次狂风中被彻底吹断,不得不依靠临时修复的副桅和船首桅艰难航行,速度大减。
粮食和淡水再次变得紧张。
虽然他们在爪哇一些无人河口尽可能补充了淡水,并捕捞鱼类,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缺乏开始导致坏血病的迹象在一些水手身上出现。
士气一度低落到了极点。
“老王,再这么下去,没等回到陵水,咱们就得全交代在这片鬼海里了!”李闯望着甲板上几个牙龈肿胀、面色苍白的水手,忧心忡忡地对王海说。
王海面色凝重,目光却依旧坚定:“闯子,撑住!我们已经过了巽他海峡最窄处,只要绕过爪哇岛最东端的布顿岛,就能进入望加锡海峡,然后一路向北!东主一定在等我们的消息!我们带回来的消息,至关重要!”
在继续航行数天后,澳洲探索舰队在绕过布顿岛后,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一小股来自望加锡苏丹国的友好商船队。
通过有限的贸易和交流,用船上剩余的一些瓷器和小件物品,他们换取了急需的新鲜食物和少量药品,并得到了一位愿意引路的向导。
在这位向导的帮助下,他们较为顺利地通过了望加锡海峡,进入了相对熟悉的爪哇海。
然后转向西北,沿着婆罗洲西海岸北上。一路上,他们尽力避开所有可能的麻烦,日夜兼程。
当船上简陋的测量仪器显示纬度越来越低,海水颜色逐渐变得熟悉,甚至偶尔能看到来自大明方向的商船时,全船队的士气终于开始回升。
“是咱们的船!是咱们的船啊!”了望手指着远处一艘挂着广府商会旗帜的福船,激动得声音发颤。
经历了数月的海上漂泊、风暴、迷航、疾病和种种艰难险阻,就在万历二十年的六月末,三艘帆缆破烂、船底长满藤壶的探索船,终于看到了远方那熟悉的陵水附近海岸线的轮廓!
“回家了!我们回家了!”这一刻,所有幸存的水手,无论伤病,都挣扎着爬上甲板,望着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相拥而泣。
王海和李闯站在“泰兴号”的船头,两人都是胡子拉碴,面容黑瘦憔悴,但眼中却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芒。
他们成功了!他们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远航探索,并且活着回来了!
陵水的港口,一如既往地忙碌而有序。 码头旁,满载物资的运输船正在紧张地装卸;远处的海面上,进行日常巡逻的快艇帆影点点。
突然,港口了望塔上尖锐的警铃声打破了这固有的节奏,但并非敌袭警报,而是代表着“不明船只接近”的特定频率。
“西南方向!发现三艘大船!航向朝我港口!船型……船型疑似我方的斥候级,但……但状态极差!”了望手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响起,带着难以置信的惊疑。
消息迅速传到了陵水大总管孙孟霖的耳中。
这位被吴桥委以重任、负责陵水日常运转和后勤的总管,立刻丢下手头事务,带着几名属官和护卫匆匆赶往码头,登上了了望塔。
透过单筒望远镜,孙孟霖看清了来船:有一艘确实是斥候级战船的轮廓,但那破败的模样让他心头一紧。
船帆破烂不堪,打着无数补丁,甚至有的桅杆光秃秃的,显然是折断后临时用副桅替代。
船体水线以下覆盖着厚厚的海洋生物,航速缓慢而艰难,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船上依稀可见人影晃动,但毫无生气。
“是……是他们!是澳洲探索舰队!”孙孟霖身边一位老船工失声叫道,“快一年了!他们竟然回来了!”
孙孟霖心中巨震,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快!派出引水船!命令港内所有医官立刻到码头集合!准备担架、热水、食物和干净衣物!立刻清理出一片泊位!快!”
整个港口瞬间被动员起来。
人们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失踪近一年的探索队竟然奇迹生还,紧张的是他们此刻的状态显然极差。
引水船小心地引导着三艘如同海上幽灵船般的探索船缓缓靠上码头。
当跳板搭上,第一个身影踉跄着走下船时,码头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下来的人个个骨瘦如柴,面色黝黑憔悴,眼窝深陷,许多人身上缠着肮脏的绷带,走路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但他们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光芒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完成了使命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