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痴情才女张玉娘:三尺白绫殉情殇,千年诗魂留芳华-《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在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江南大地上,曾绽放过一朵短暂却璀璨的女性文学之花。她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颖,笔下诗文惊艳一时;她与青梅竹马的恋人倾心相守,却因世俗阻隔饱尝别离之苦;她以柔弱之躯坚守爱情誓言,最终在痛失挚爱后毅然殉情,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跨越千年的爱情绝唱。她,就是被后人誉为 “宋代四大女词人” 之一,却比李清照更添几分悲情色彩的张玉娘。

  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 1232 年),浙江兰溪的张家府邸传出一阵清脆的婴啼,吏部尚书张懋的第三个女儿呱呱坠地。张懋学识渊博、为官清廉,家中藏书万卷,夫人也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因女儿出生时恰逢庭院中玉兰花开得正盛,香气满溢,张懋便为她取名 “玉娘”,寄予了 “温润如玉、才情卓绝” 的美好期望。

  张玉娘自幼便显露出过人的天赋。三岁时,母亲教她背诵唐诗,她只需听两三遍便能完整复述;五岁时,父亲教她临摹书法,她笔下的字迹虽稚嫩却已有章法;到了七岁,她已能独立作诗,一首《咏梅》诗中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的句子,让张懋惊叹不已,连称 “吾家有女初长成,他日必成文坛佳话”。

  张家与当地的沈家是世交,沈家公子沈佺与张玉娘同年出生,只比她大三个月。两家住得近,孩子们从小便一起玩耍。沈佺性格沉稳,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才思,读书过目不忘,还写得一手好字。张玉娘活泼灵动,常常拉着沈佺在庭院里捉迷藏,或是一起在书房中读书写字。

  春日里,两人会在玉兰树下比赛背诗,谁输了就要为对方折一枝最娇艳的花;夏日的傍晚,他们坐在荷塘边的石阶上,听沈佺讲书中的历史故事,张玉娘则会即兴吟出几句描写荷塘景色的小诗;秋日的清晨,他们一起去郊外采摘枫叶,将红叶做成书签,在上面题上彼此的诗句;冬日里,雪花纷飞时,两人围坐在暖炉旁,沈佺练字,张玉娘作画,偶尔相视一笑,眼中满是纯真与欢喜。

  随着年岁渐长,这份孩童间的友谊渐渐升华为懵懂的爱慕。十三岁那年的元宵节,兰溪城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沈佺特意为张玉娘准备了一盏精致的兔子灯,灯身上还题着他亲手写的诗句:“华灯映月照娇容,恰似嫦娥下九重。” 张玉娘接过灯,脸颊绯红,低头轻声回道:“良夜花灯伴君侧,此心已许与君同。”

  那晚,两人并肩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被拉得很长。沈佺鼓起勇气,从怀中取出一枚用和田玉精心雕琢的玉佩,玉佩上刻着 “佺娘同心” 四个字。他将玉佩递到张玉娘手中,郑重地说:“玉娘,我此生定不负你,待我功成名就,便上门提亲,娶你为妻。” 张玉娘紧紧握着玉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用力点了点头。这枚玉佩,成了两人爱情的信物,也成了张玉娘日后漫长等待中唯一的慰藉。

  张懋与沈佺的父亲沈德符得知孩子们的心意后,都十分欣慰。两家本就有意结为秦晋之好,如今孩子们情投意合,便正式定下了婚约。一时间,兰溪城里人人都称赞这对青梅竹马的才子佳人,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张玉娘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中,她开始想象未来的生活:沈佺考取功名后,他们会有一个温馨的家,白天一起读书作诗,晚上一起看星星月亮,过上神仙眷侣般的日子。然而,她不曾想到,命运的齿轮早已悄然转动,一场巨大的风波即将打破这份宁静与美好。

  就在张玉娘与沈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憧憬着美好未来时,南宋朝廷的局势却日益动荡。蒙古大军不断南下,边境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内部,奸臣当道,吏治腐败,赋税日益繁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沈佺的父亲沈德符时任衢州通判,为人正直,因弹劾朝中奸臣贾似道的亲信,遭到报复。贾似道暗中指使手下诬陷沈德符贪赃枉法,将他革职查办,打入大牢。沈家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谷底,家中财产被查抄,昔日门庭若市的沈府变得冷冷清清。沈佺为了营救父亲,四处奔走,变卖了家中仅剩的一些值钱物品,却始终未能打动被贾似道操控的朝廷官员。

  沈德符在狱中受尽折磨,不到半年便含冤而死。父亲的离世让沈佺悲痛欲绝,他不仅失去了至亲,还背上了 “罪臣之子” 的骂名。昔日与沈家交好的亲友们,怕受到牵连,纷纷与沈家划清界限。沈佺带着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搬到了兰溪城郊的一处破旧小院中,靠给人抄书、代写书信勉强维持生计。

  家道中落的沈佺,成了众人避之不及的对象,而张家作为官宦世家,自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张懋的同僚们纷纷劝说他解除与沈家的婚约,免得被 “罪臣之子” 拖累,影响仕途。张懋的夫人也忧心忡忡,她心疼女儿,不愿张玉娘嫁给沈佺后受苦。

  张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看重与沈家的旧情,也欣赏沈佺的才华与品性,更不愿违背孩子们的心意;另一方面,他深知官场险恶,若坚持与沈家联姻,不仅自己的仕途会受到影响,整个张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张玉娘得知家中的困境和父母的顾虑后,心急如焚。她多次找到父母,哭着哀求道:“爹,娘,我与沈佺早已心意相通,定下同心之约。如今沈家遭难,我怎能在此时背弃他?无论他贫穷富贵,我都愿意跟着他,此生非他不嫁!”

  张懋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不忍,但他还是狠下心来,对张玉娘说:“玉娘,不是为父狠心,实在是如今局势凶险。沈佺是罪臣之子,你若嫁给他,不仅会一辈子受苦,还会连累整个张家。为了你的未来,也为了张家的安危,这门亲事必须解除!”

  随后,张懋开始为张玉娘另寻婆家,他看中了朝中一位高官的儿子。那位公子家世显赫,容貌俊朗,还考取了功名,无论是家世还是才貌,都远胜于如今的沈佺。张懋以为,只要张玉娘见到那位公子,就会改变主意。

  然而,张玉娘却丝毫不为所动。当那位公子带着厚礼上门拜访时,张玉娘躲在房中,不肯出来相见,还让丫鬟传话,表明自己早已心有所属,此生绝不会嫁给其他人。那位公子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离去。张懋气得浑身发抖,第一次动手打了张玉娘一巴掌,骂道:“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丫头!为了一个罪臣之子,你要毁了自己的一生吗?”

  张玉娘捂着火辣辣的脸颊,泪水直流,却依旧倔强地说:“爹,就算您打死我,我也不会改变心意。我与沈佺生死相随,绝不分离!”

  就在张家为解除婚约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时,沈佺得知了消息。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给不了张玉娘幸福,还可能连累她。他强忍着心中的痛苦,来到张家门外,却不敢进去见张玉娘,只是托人给她带了一封信和那枚当初定情的玉佩。

  信中,沈佺写道:“玉娘吾爱,如今沈家遭难,我已沦为罪臣之子,前途未卜,实不敢再耽误你的青春年华。此玉佩乃当初定情之物,今物归原主,望你能忘却过往,寻得良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沈佺绝笔。”

  张玉娘收到信和玉佩后,如遭雷击,她拿着信,泪水浸湿了信纸,一遍遍地念着 “沈佺绝笔” 四个字,心如刀绞。她知道沈佺是为了她好,才故意说出这样的话,但她怎能就此放弃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情?

  当晚,张玉娘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家门,来到沈佺居住的破旧小院。月光下,她看到沈佺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神情落寞地望着天空,手中还拿着一本破旧的书。张玉娘再也忍不住,冲上前去,从背后抱住沈佺,哽咽着说:“沈佺,你为何要如此对我?难道你忘了我们的约定吗?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都不会离开你!”

  沈佺回过头,看到张玉娘泪流满面的样子,心中既心疼又无奈。他擦去张玉娘脸上的泪水,轻声说:“玉娘,我怎会忘记我们的约定?可我如今一无所有,还背负着罪名,我不能让你跟着我受苦。你是张家的千金,本该拥有更好的生活,不要因为我,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不在乎富贵荣华,我只在乎你!” 张玉娘坚定地说,“沈佺,你放心,我会说服我的父母,让他们同意我们的婚事。你也要振作起来,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为你父亲洗刷冤屈。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的!”

  看着张玉娘眼中的坚定与信任,沈佺心中的绝望渐渐消散,他重重点了点头,将张玉娘紧紧拥入怀中。那晚,两人在小院中彻夜长谈,他们约定,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彼此的爱情,绝不放弃。

  然而,他们的坚守并没有换来转机。张懋得知张玉娘偷偷去见沈佺后,更加愤怒,他派人将张玉娘锁在房中,不许她再踏出房门一步,还加紧了为她寻找新婆家的脚步。沈佺则在母亲的劝说下,决定离开兰溪,前往临安求学,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外界的流言蜚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努力读书,争取早日考取功名,有能力回来保护张玉娘,为父亲洗刷冤屈。

  离别那天,沈佺没能见到张玉娘,只能托人给她带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玉娘吾爱,此去临安,路途遥远,我定会努力读书,待我金榜题名之日,便是回来娶你之时。你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切勿为我担忧。他日重逢,定不负你。”

  张玉娘收到信时,沈佺已经踏上了前往临安的路途。她站在窗前,望着沈佺离去的方向,泪水不停地流淌。她紧紧握着那枚玉佩,在心中默念:“沈佺,我等你,无论多久,我都会等你回来。”

  沈佺离开后,张玉娘被父亲锁在房中,失去了自由。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坚守,每天都在房中读书作诗,将对沈佺的思念都倾注在笔端。她的诗文中,充满了浓浓的相思之情,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情与期盼。

  春日里,庭院中的玉兰花再次绽放,张玉娘看着熟悉的景色,想起了往日与沈佺在玉兰树下嬉戏的时光,心中满是伤感,写下了《兰雪集》中的名篇《春晓》:“梦回隔竹漏声残,春起移灯看牡丹。无力东风暗吹醒,绿窗人静日初竿。” 诗中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孤独与思念。

  夏日的夜晚,荷塘中的荷花盛开,月色皎洁,张玉娘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荷塘,想起了沈佺曾为她讲过的故事,写下了《夏夜对月》:“月到中天夜气清,幽居独立赏瑶琼。银河耿耿疏星淡,玉露泠泠万籁生。” 诗中描绘了夏夜月色的美好,却也难掩心中的孤寂。

  秋日里,枫叶红了,张玉娘想起了往日与沈佺一起采摘枫叶的情景,写下了《秋夜》:“秋风扫落叶,明月照空庭。孤坐寒窗下,相思泪暗零。” 诗中直白地表达了她独自一人在寒窗下思念沈佺的愁苦之情。

  冬日里,雪花纷飞,张玉娘望着窗外的雪景,想起了沈佺曾为她描过的雪景图,写下了《冬雪》:“朔风卷地雪漫漫,万里江山一色寒。独倚寒窗思往事,何时重见故人还。” 诗中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阔,却也流露出对沈佺归来的期盼。

  除了写诗,张玉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