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齐永明七年(489 年),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城南的贫民巷内,一阵微弱的婴儿啼哭划破了潮湿的空气。俞宝庆佝偻着身子,看着襁褓中瘦弱的女儿,眉头拧成了疙瘩。彼时的南齐,虽承永明之治的余韵,江南地区歌舞升平,但底层百姓的生计,依旧如风中残烛。俞宝庆靠帮人搬运货物为生,妻子李氏在家缝补浆洗,一家三口挤在不足十平米的茅草屋内,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这个女婴,便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潘玉儿,此时的她,还只有一个俗气的小名 —— 俞尼子。“尼子” 之名,并非指她与佛教有关,而是当时江南市井对贫苦人家女儿的泛称,带着几分卑微与随意。俞尼子的童年,是在泥泞与喧嚣中度过的。她记事起,看到的便是父亲被汗水浸透的脊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以及巷口小贩嘶哑的叫卖声。贫民巷外,便是建康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那里有达官贵人的马车疾驰而过,有绸缎庄里流光溢彩的锦缎,有酒楼中飘出的诱人香气,可这一切,都与巷内的俞家无关。
俞尼子长到五岁时,已显露出惊人的容貌天赋。她的皮肤白皙得像初春的梨花,眼睛大而明亮,笑起来时,眼尾微微上挑,带着一股未经雕琢的灵气。更特别的是她的双脚,比同龄女孩小巧许多,脚踝纤细,脚趾圆润,仿佛天生便是为精致而生。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这双 “美足” 并无用处,反而因脚型偏小,让她跑跳时比别的孩子更费力。
永明十一年(493 年),南齐政局骤变。齐武帝萧赜病逝,皇太孙萧昭业继位,却因荒淫无道,仅一年便被西昌侯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废杀。萧鸾篡位后,大肆诛杀宗室诸王,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民间赋税也陡然加重。俞宝庆的搬运活计日渐减少,家里常常断粮。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俞宝庆狠下心,托人打听能否将俞尼子送到富贵人家做丫鬟,至少能让她有口饭吃。
转机在隆昌元年(494 年)到来。时任大司马的王敬则,因助萧鸾登基有功,权势滔天。王敬则出身行伍,虽身居高位,却偏爱市井娱乐,府中豢养了不少乐伎、舞姬,时常在家中设宴取乐。这一年,王敬则府中要挑选一批年幼的乐伎培养,俞宝庆通过同乡的关系,将六岁的俞尼子送到了王府。
当俞尼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怯生生地站在王敬则府的庭院中时,负责挑选的管家一眼便注意到了她。那双眼眸里的清澈与灵动,是府中其他孩子所没有的,而那双小巧的脚,更是让管家暗自惊叹 —— 这般天生的 “贵相”,或许能成为府中一绝。就这样,俞尼子成了王敬则府中的一名乐伎学徒,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乐伎的训练远比想象中残酷。每日天不亮,俞尼子就要跟着师傅练习基本功:压腿、下腰、练声、学乐器。她的脚型偏小,练习舞步时常常磨出血泡,夜里躺在床上,疼得睡不着觉,只能偷偷抹眼泪。但她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生路,便咬着牙坚持。王府中的乐伎多是贫苦人家出身,彼此间既有扶持,也有竞争。有年长的乐伎嫉妒俞尼子的容貌,故意在她的舞鞋里放小石子,可俞尼子发现后,只是默默倒掉石子,依旧笑着向对方问好。久而久之,府中之人虽嫉妒她的天赋,却也佩服她的隐忍。
王敬则对俞尼子颇为关注。这位武将出身的权臣,虽不懂音律,却
这个女婴,便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潘玉儿,此时的她,还只有一个俗气的小名 —— 俞尼子。“尼子” 之名,并非指她与佛教有关,而是当时江南市井对贫苦人家女儿的泛称,带着几分卑微与随意。俞尼子的童年,是在泥泞与喧嚣中度过的。她记事起,看到的便是父亲被汗水浸透的脊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以及巷口小贩嘶哑的叫卖声。贫民巷外,便是建康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那里有达官贵人的马车疾驰而过,有绸缎庄里流光溢彩的锦缎,有酒楼中飘出的诱人香气,可这一切,都与巷内的俞家无关。
俞尼子长到五岁时,已显露出惊人的容貌天赋。她的皮肤白皙得像初春的梨花,眼睛大而明亮,笑起来时,眼尾微微上挑,带着一股未经雕琢的灵气。更特别的是她的双脚,比同龄女孩小巧许多,脚踝纤细,脚趾圆润,仿佛天生便是为精致而生。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这双 “美足” 并无用处,反而因脚型偏小,让她跑跳时比别的孩子更费力。
永明十一年(493 年),南齐政局骤变。齐武帝萧赜病逝,皇太孙萧昭业继位,却因荒淫无道,仅一年便被西昌侯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废杀。萧鸾篡位后,大肆诛杀宗室诸王,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民间赋税也陡然加重。俞宝庆的搬运活计日渐减少,家里常常断粮。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俞宝庆狠下心,托人打听能否将俞尼子送到富贵人家做丫鬟,至少能让她有口饭吃。
转机在隆昌元年(494 年)到来。时任大司马的王敬则,因助萧鸾登基有功,权势滔天。王敬则出身行伍,虽身居高位,却偏爱市井娱乐,府中豢养了不少乐伎、舞姬,时常在家中设宴取乐。这一年,王敬则府中要挑选一批年幼的乐伎培养,俞宝庆通过同乡的关系,将六岁的俞尼子送到了王府。
当俞尼子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怯生生地站在王敬则府的庭院中时,负责挑选的管家一眼便注意到了她。那双眼眸里的清澈与灵动,是府中其他孩子所没有的,而那双小巧的脚,更是让管家暗自惊叹 —— 这般天生的 “贵相”,或许能成为府中一绝。就这样,俞尼子成了王敬则府中的一名乐伎学徒,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乐伎的训练远比想象中残酷。每日天不亮,俞尼子就要跟着师傅练习基本功:压腿、下腰、练声、学乐器。她的脚型偏小,练习舞步时常常磨出血泡,夜里躺在床上,疼得睡不着觉,只能偷偷抹眼泪。但她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生路,便咬着牙坚持。王府中的乐伎多是贫苦人家出身,彼此间既有扶持,也有竞争。有年长的乐伎嫉妒俞尼子的容貌,故意在她的舞鞋里放小石子,可俞尼子发现后,只是默默倒掉石子,依旧笑着向对方问好。久而久之,府中之人虽嫉妒她的天赋,却也佩服她的隐忍。
王敬则对俞尼子颇为关注。这位武将出身的权臣,虽不懂音律,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