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华北公安部的新任命(1949.1.10,北平华北公安部)-《烽火神忆破敌》

  (上章回顾:陈宇西山清虚观活捉马汉三,截获天津港美式军火走私线索,林悦狙击制敌救下神父人质。

  1949年1月10日清晨,华北公安部的办公室里,煤炉“呼呼”烧得旺,烟味混着墨香,杨奇清部长的任命书就放在木桌上,封皮烫着“华北人民政府”的红字。)

  (上午8时·大会议室——表彰开场)

  “都坐!”杨奇清拍了拍木桌,声音不高却带着威严,“今天开个表彰会,也宣布个任命。” 他指了指台下的陈宇,“陈宇同志,上来!”

  陈宇站起来,手肘的护肘(林悦缝的)蹭过椅背“咯吱”响。他走到台前,指尖摩挲着枪茧——昨晚审马汉三时磨的。

  “陈宇同志在石家庄肃特,端了12人潜伏组;北平抓马汉三,破了‘华北反共救国军’。”杨奇清举起任命书,纸页“哗啦”响,“经华北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你为华北公安部侦察处处长,免去皋平公安局局长职务!”

  台下立刻响起掌声,赵刚攥着铁链拍得最响,链声混着粗喘:“陈局!不对,陈处长!该庆祝!”

  (上午8时10分·台中央——任命接印)

  陈宇接过任命书,指尖刚碰到烫金的“侦察处处长”,眼前突然一花——闪现炸开(第一次,眼尾发红):

  1946年的皋平公安局,钱建国递来工作证,笑着说“陈宇,以后皋平的肃特,就靠你了”,工作证边角磨出毛边,是钱建国用蓝布缝的。

  “咳——”陈宇扶着台沿晃了晃,杨奇清赶紧扶他:“又闪回了?歇会儿,别硬撑。”

  “没事,部长。”陈宇缓过劲,摸了摸任命书的折痕,“谢谢组织信任,我……早发现马汉三的走私线就好了,能少牺牲两个干警。”

  杨奇清拍他的肩,掌心的老茧蹭过他的胳膊:“别自责,你做得够好了。北平刚解放,肃特的硬仗还在后头。”

  (上午8时20分·台侧——林悦道贺)

  “恭喜陈处长!”林悦拎着个布包走过来,手指在包边缘多画了一道,递出时微抖,“这是情报科整理的北平旧警局人员名单,你看有没有眼熟的。”

  陈宇接过名单,见首页边缘画了个小太阳(她的标记),耳尖有点红:“以后还得你多帮衬,情报科的事,你比谁都熟。”

  “知道啦。”林悦笑着,脸暇红透像个熟透的小苹果,“对了,昨晚王婶托我给你带的热萝卜汤,在你办公室呢,还温着。”

  “谢了。”陈宇捏着名单,指着“北平市警察局”几个字,“你说,旧警局里会不会有马汉三的余党?”

  “肯定有,我查过,1947年马汉三在旧警局安插了5个侦缉队员,现在还没找到下落。”

  (上午8时30分·会议室角落——干警祝贺)

  “陈处长!俺敬你一碗!”刘勇扛着晋造步枪跑过来,枪托砸在地上“咚”响,手里举着个粗瓷碗,“这是俺从石家庄带来的高粱酒,庆祝你升职!”

  陈宇接过碗,刚要喝——赵刚攥着铁链冲过来,链声“哗啦”响:“刘勇你咋回事!上班喝啥酒!” 他转头对陈宇笑,嗓门震得木桌晃,“陈处长,俺给你备了旧警局的钥匙,铜的,比铁的结实!”

  施尔昌戴着毡帽走过来,手插棉裤兜捏着暗号条:“陈处长,俺去旧警局踩过点,档案库的门是老式的,俺能开。” 他顿了顿,肋骨处的绷带硌得他皱眉,“里面积尘厚,你闪回时别碰档案,容易呛着。”

  (上午9时·陈宇办公室——热汤暖情)

  “陈处长,您的汤。”老周端着保温桶走进来,揉了揉冻红的鼻尖,“王婶今早天没亮就熬了,说你抓特务辛苦,得补补。”

  保温桶打开,萝卜汤的香味飘出来,混着煤炉的热气。陈宇舀了一勺,烫得直哈气:“老周,石家庄的户籍岗咋样了?小李能盯好吗?”

  “放心!”老周笑了,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小李每周给俺发密信,说重复户籍都查完了,没漏一个。他还说,想跟你去北平查旧档案呢。”

  陈宇点头,摸出任命书放在桌上:“等接管了旧警局,就调他来。小李心细,查重复地址有经验,能帮上忙。”

  (上午9时20分·部长办公室——接管任务)

  “陈宇,来一下。”杨奇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手里拿着张地图,“下一步,要接管北平市警察局,你任接管委员会副主任。”

  地图铺在桌上,“北平市警察局”几个字用红笔圈着,旁边标着“档案库/治安科/电讯室”。“旧警局里藏着不少问题。”杨奇清指尖点着档案库,“1945年日军撤退时,留下了一批军火档案,马汉三可能动过手脚。”

  陈宇摩挲着地图边缘:“我带林悦、施尔昌先去查档案库?赵刚守外围,刘勇盯电讯室,防止他们销毁密电。”

  “好主意。”杨奇清点头,递过一把铜钥匙,“这是旧警局大门的钥匙,你拿着。记住,接管要稳,别惊动潜伏的余党,先摸清情况再动手。”

  (上午9时30分·办公室门口——旧档顾虑)

  “陈处长,俺跟你去旧警局!”赵刚攥着铁链跑过来,链声混着粗喘,“旧警局的治安科科长是马汉三的拜把子兄弟,俺怕他给你使绊子!”

  “不用。”陈宇拍他的肩,“你守好华北公安部的大门,防止特务趁虚而入。马汉三虽然被抓了,但他的华南潜伏网还在,说不定会来搞破坏。”

  刘勇突然插话,嗓门大得震耳朵:“俺带5名干警去旧警局外围巡逻!枪都上膛了,谁敢动就开枪!”

  “别开枪。”陈宇摇头,“先抓活的,审出华南潜伏网的线索比啥都重要。”

  (上午10时·大会议室——接管部署)

  “林悦,你带情报科3人,查旧警局的人员档案。”陈宇蹲在地上划路线,枪茧磨得地面发白,“重点查1947年入职的侦缉队员,名字和马汉三的书信比对。”

  “收到。”林悦点头,笔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档案库的标记,“我让小苏带碘酒,查密写档案。”

  “施尔昌,你带技术岗的老郑,修旧警局的电讯设备。”陈宇继续安排,“别碰他们的电台,先监听,看看有没有和华南的联系。”

  施尔昌拽了拽毡帽:“放心,俺带了修电台的工具,烙铁‘滋滋’烫焊锡的声音小,不会惊动他们。”

  赵刚蹲在旁边,木棍划地面说:“俺在旧警局对面的胡同设个岗,大刘带捕兽夹守着,见陌生人翻墙头就夹!”

  “好。”陈宇站起来,手肘旧伤扯得生疼,“明天一早行动,今天大家先准备,别出纰漏。”

  (上午10时30分·走廊里——闪回预警)

  “陈宇,你看这份旧档案。”林悦追上来,递过一张泛黄的纸,“1946年旧警局的侦缉队名单,有个叫‘李默’的,和你说的1946年张家口见过的人同名。”

  陈宇接过档案,指尖刚碰到“李默”的名字——闪现炸开(第二次,扶墙晃了晃):

  1946年的张家口,一个穿黑褂子的男人和马汉三说话,手里拿着份“华南潜伏网名单”,马汉三喊他“李默”,他的右耳有颗痣!

  “陈宇!你没事吧?”林悦赶紧扶他,指尖碰到他发烫的额头,“又闪回了?看到啥了?”

  “李默右耳有颗痣!”陈宇抹掉额头的汗,“旧警局的名单里,标没标‘右耳有痣’?”

  林悦翻档案,指尖飞快划过纸页:“标了!在备注栏,写着‘右耳痣,1947年调北平’!”

  (上午11时·技术岗办公室——密电追踪)

  “陈处长!有发现!”王秀兰拎着电台跑进来,声音带着气音,“旧警局的电讯室还在发信号!频率和马汉三的一样,3秒跳一次!”

  陈宇戴上耳机,里面传来模糊的声音:“李默,马哥被抓了,华南的货啥时候送北平?” 另一个声音(像李默)压着嗓子:“等接管委员会进旧警局,就送,趁乱藏档案库。”

  “关掉监听!别让他们发现!”陈宇摘下耳机,眼尾发红,“施尔昌,明天修电讯设备时,把他们的电台线剪了!林悦,查李默的住址,看看他住哪!”

  施尔昌手插棉裤兜捏着剪刀:“放心,俺剪线的技术,在沈阳边境时就练过,不会被发现。”

  林悦点头,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房子的标记:“我这就去查,旧警局的户籍册里肯定有他的地址!”

  (中午12时·食堂——窝头暖肚)

  “陈处长,吃窝头!”小李端着两个窝头跑过来,弯腰递时头微低,“俺从石家庄来的,老周让俺给你带的,里面夹了咸菜。”

  陈宇接过窝头,咬了一口——是石家庄的味道,咸香带点辣。“你咋来了?”

  “老周说你要接管旧警局,缺个查档案的。”小李笑了,耳朵冻红,“俺连夜从石家庄赶来的,坐的驴车,颠了12个小时。”

  赵刚端着菜碗走过来,铁链“哗啦”响:“小李来了好!你查重复户籍的本事,在北平也能用!旧警局的档案库,肯定有重复地址的特务!”

  刘勇拍着小李的肩,嗓门大:“以后跟俺混!俺教你打枪,保准你能抓特务!”

  (下午1时·陈宇办公室——地址锁定)

  “陈处长!找到了!”林悦拎着户籍册跑进来,指尖抠着册页边缘发白,“李默住在东交民巷胡同3号,和一个叫‘张婶’的老太太同住,张婶是他的眼线!”

  户籍册上标着“东交民巷3号,租住户,1947年入住”,备注栏写着“无业,靠房租生活”。陈宇摸向腰间的勃朗宁手枪:“施尔昌,你带两人去东交民巷盯梢,别惊动他们。”

  施尔昌戴毡帽压帽檐:“放心,俺扮成修鞋的,蹲在胡同口,他一出门就报信。”

  杨奇清突然走进来,手里拿着份文件:“陈宇,接管委员会的名单定了,你任副主任,林悦任情报组组长,赵刚任治安组组长。明天上午9点,正式进驻旧警局。”

  (下午2时·东交民巷胡同口——盯梢部署)

  “施尔昌,把毡帽再压低点。”陈宇帮他拽了拽帽檐,“修鞋的摊子摆得离3号门远点,别让张婶起疑。”

  施尔昌手插棉裤兜捏着暗号条:“放心陈局!俺修鞋的工具都备好了,锥子、线轴都有,保准像。”

  大刘拎着晋造步枪蹲在雪堆后:“施科长,俺在胡同口的雪堆里埋了捕兽夹,要是李默跑,就夹他的脚踝!”

  “别埋太深。”施尔昌摇头,“雪化了会露出来,用雪盖薄点就行。” 他顿了顿,指了指3号门,“你看,张婶在门口扫雪,正瞟咱们呢。”

  (下午2时30分·胡同口修鞋摊——初遇眼线)

  “修鞋不?”张婶拎着扫帚走过来,扫雪时“沙沙”响,眼神却盯着施尔昌的修鞋摊,“小伙子,从哪来的?以前没见过你。”

  施尔昌头也不抬,手里拿着锥子扎鞋帮:“从石家庄来的,投奔亲戚,没事干就修修鞋。” 他故意拽了拽毡帽,露出点额角的疤(伪装的),“婶子,您家鞋坏了不?俺修得好,还便宜。”

  张婶笑了笑,眼神却没离开他的手:“不用了,俺家鞋都好着。” 她转身往回走,施尔昌立刻摸出暗号条,塞进棉裤兜——条上画了个“痣”,意思是“李默在家,右耳有痣”。

  【互动投票】

  北平市警察局的潜伏特务李默,最可能把华南潜伏网的档案藏在哪个地方?

  A. 档案库的旧日军军火档案夹里

  B. 治安科的户籍册夹层中

  C. 电讯室的电台机箱底部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装备——华北人民政府公安任命书(1949年式) ,肃特时期关键文书:

  - 基本参数:尺寸38c26c宣纸材质,正上方印“华北人民政府”烫金大字,下方盖红色公章;正文用毛笔书写,字迹工整,末尾标注任命日期和编号(如“华北公字第105号”)。

  - 性能特点:宣纸耐潮耐霉,适合长期保存;公章采用朱砂印泥,不易褪色;边缘用蓝布包边,防止磨损(与石家庄时期的工作证包边工艺一致)。

  - 实战用途:陈宇的这份任命书是北平接管的重要凭证,后续进入北平市警察局时,需出示该文书证明身份;文书背面空白处,被陈宇用来记录李默的特征(“右耳痣,东交民巷3号”)。

  【追更引导】

  速追更订阅:北平市警局的旧档案(1949.2.5,北平市警察局档案库)高能炸裂。

  陈宇率接管组进驻旧警局,刚打开档案库就发现3份日军军火档案被篡改——李默竟把华南潜伏网名单密写在档案页背面。

  更刺激的是,电讯室突然传来爆炸声,施尔昌修电台时触发了李默设的诡雷。

  林悦在治安科抓获张婶,审出“李默要趁乱炸档案库,销毁证据”!点击“追更订阅”,解锁陈宇如何在爆炸前抢出密写档案、施尔昌如何拆诡雷,晚了就错过北平接管的生死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