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建国日守护天安门,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典结束后截获密电“磐石未碎,南华待命”。
1949年10月5日清晨,中央公安部密电科的灯泡昏黄,电流“滋滋”作响,王秀兰趴在桌前,手指捏着破译纸,眼睫上还沾着熬夜的红血丝——“磐石计划”的神秘面纱,即将被揭开。)
(上午8时·密电科——破译关键)
“陈部长!破译了!‘磐石计划’的核心内容出来了!”
王秀兰踉跄着跑出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破译稿,手抖得厉害,耳机线缠在手指上,“是国民党撤退前留下的潜伏计划,要在全国重点城市安插特务,伺机破坏交通、电力、兵工厂!”
陈宇快步迎上去,腰别手枪,接过破译稿——“东北兵工厂”五个字赫然在目,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潮气。
他的枪茧刚蹭过字迹,眼前突然一花——闪回炸开(眼尾发红,指尖微微发颤,按住桌沿稳住身形):
1948年沈阳,寒风裹着雪粒,他乔装成搬运工,蹲在兵工厂墙外,亲眼看见两个穿西装的特务举着相机侦察,相机外壳上刻着“磐石”二字,镜头对准了机床车间的核心设备!
“咳——”陈宇抹掉鼻尖的冷汗:“东北兵工厂绝对是‘磐石计划’的首要目标!国民党想炸了兵工厂,断了新中国的工业命脉!”
(上午8时15分·办公室——线索深挖)
“小李!立刻整理东北兵工厂的所有档案,重点查1948年国民党撤退后留下的人员名单。”
陈宇对着门外喊,声音带着急。
刚任秘书科科长的小李立刻抱来档案盒,指尖划过档案边缘(新岗位的细致习惯):“是!陈部长,档案都在这了,1948年到1949年的人员登记册全齐!”
林悦抱着文件包走进来,垂眼抿唇轻轻抓着帆布:“我查了华南潜伏网的旧案,‘磐石计划’的负责人,代号‘磐石’,之前和李修明有过联络,用的就是‘兵工厂’‘技术人员’这类暗语。”
她递过一份旧电报,“1948年有份密电提到‘沈阳技术队’,当时以为是普通技术人员,现在看来,就是潜伏特务!”
(上午8时25分·档案整理——支线突破)
“陈部长!有发现!”小李突然喊,指尖顿在一份泛黄的登记表上,“1948年10月,国民党撤退时,留下12名‘技术人员’,说是帮着维护兵工厂设备,身份档案都是伪造的,履历上的工厂根本不存在!”
陈宇凑过去,眼光盯在“技术人员”名单上,枪茧蹭过“张默”“李涛”两个名字:“这两个人,1948年沈阳侦察兵工厂的特务里,就有叫张默的。”
他抬头看向林悦,“这些人肯定是‘磐石计划’的潜伏特务,藏在兵工厂里,等着时机破坏!”
林悦立刻翻开地图,指在沈阳的位置:“东北兵工厂是新中国重要的武器生产基地,要是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让东北公安排查!”
(上午8时35分·紧急联络——部署任务)
“给东北公安发报,让刘勇立刻来见我!”陈宇对着电台喊。
小李立刻调试频率,天线绷得笔直:“是!陈部长,电台已接通东北公安,刘团长正在赶来的路上!”
没过十分钟,身着军装的刘勇大步走进来,军靴踩在地板上“咚咚”响,腰别手枪,肩上的军衔崭新——他刚调任东北公安警备团团长。
“陈部长!您找俺?” 刘勇立正敬礼,声音依旧带着军人的沉稳。
陈宇指着档案上的名单:“刘勇,你立刻带队去沈阳东北兵工厂,排查这12名‘技术人员’,他们是‘磐石计划’的潜伏特务,目标是破坏兵工厂!”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记住,要隐蔽排查,别打草惊蛇,特务可能藏了炸药,随时会动手!”
(上午8时45分·细节部署——防患未然)
“俺明白!”刘勇接过名单,“俺带探测器和拆弹组过去,先查兵工厂的机床车间、弹药库这些关键位置,再逐个核实技术人员的身份。”
他的眉头皱成川字,“这些特务真阴险,藏在技术人员里,要是等他们动手,兵工厂就完了!”
“王秀兰,密电科继续监听沈阳、香港的频率。”陈宇看向电台旁的王秀兰,“‘磐石’要是给潜伏特务发指令,立刻破译上报。”
王秀兰点头,飞快地转动电台旋钮,电流“滋滋”响:“收到!陈部长,我已经把‘磐石计划’的加密方式记下来了,只要有信号,保证十分钟内破译!”
林悦递过一份兵工厂布局图,上面用红笔标着重点区域:“这是东北兵工厂的布局,机床车间在东侧,弹药库在西侧,都是特务可能破坏的重点。刘勇,你让队员重点盯这两个地方。”
(上午9时·——战友情深)
“刘勇,路上注意安全,东北已经开始下雪了,路况不好。”
林悦递过一件厚棉衣,“这是我找后勤科要的,你带上,别冻着。”
刘勇接过棉衣,咧嘴笑:“谢谢林科长,还是你细心!俺一定把特务全揪出来,守住兵工厂!”
陈宇走到刘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东北兵工厂的安危,就交给你了,遇到突发情况,随时联系,北平这边会全力支援你。”
他的语气沉稳,眼神里满是信任——从石家庄到北平,再到东北,他们始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刘勇立正敬礼:“请陈部长放心!俺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特务毁了兵工厂!” 他转身大步离开,军靴的“咚咚”声渐渐远去,带着奔赴战场的坚定。
(上午9时15分·密电科——再获线索)
“滴滴——”王秀兰的电台突然响起,信号灯急促闪烁。
她立刻戴上耳机,指尖飞快地在纸上记录,脸色渐渐变了:“陈部长!截获‘磐石’给沈阳潜伏特务的密电:‘10月12日,炸机床车间,断生产链’!”
陈宇的脸色瞬间沉下来:“10月12日!还有七天!刘勇必须在这之前找到潜伏特务,拆除炸药。”
他对着电台喊,“小李,给刘勇发报,让他加快速度,特务定在10月12日动手,目标是机床车间!”
小李立刻伏案发报,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是!陈部长,电报已经发出去了,刘团长那边很快就能收到。”
林悦凑过来:“这些特务真狠毒,选在兵工厂生产旺季动手,就是想让咱们的武器生产断档!”
(上午9时25分·档案深挖)
“陈部长!我在旧档案里找到更可怕的!”小李抱着一摞档案跑进来,额角沾着汗,“1948年留下的技术人员里,有3个人是国民党军工厂的爆破手,专门负责炸厂房!他们的假履历里,用米汤写了密信,刚才用碘酒涂了,显出来了!”
陈宇接过档案,碘酒的棕褐色字迹清晰可见:“10月12日,用定时炸弹炸机床主轴,让生产停三个月。”
他的好阴险的计划!炸了主轴,整个机床车间就瘫痪了,兵工厂的武器生产至少停三个月!”
林悦立刻调出兵工厂设备图:“机床主轴在车间中央,要是被炸,不仅设备报废,还会引发连环爆炸,波及弹药库!” 她的声音带着急,“必须让刘勇重点查主轴附近,看看有没有藏炸药!”
(上午9时35分·跨区域联动——多方协作)
“给沈阳兵工厂的工人师傅发报,让他们配合刘勇排查。”
陈宇对着小李说,“工人师傅熟悉设备,能帮着发现异常,比如松动的零件、陌生的痕迹,这些都是特务可能留下的线索。”
小李点头:“是!陈部长,已经联系上沈阳兵工厂的工会主席,他说会组织工人师傅配合排查,重点盯主轴和弹药库。”
王秀兰补充道:“香港那边的频率也有动静,‘南华商行’给‘磐石’发报,问‘沈阳的货准备好了吗’,应该是在问炸药!”
陈宇走到地图前,指尖在沈阳、香港之间画了条线:“‘南华商行’是‘磐石计划’的后勤基地,负责给潜伏特务提供炸药、武器。
林悦,你整理南华商行的线索,联系广州公安,摸清商行的底细,等沈阳的事结束,咱们就端了它!”
(上午9时45分·办公室——责任担当)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举着电台,声音带着兴奋,“他已经到沈阳兵工厂,和工人师傅汇合了,正在排查机床车间,探测器有微弱信号,怀疑主轴附近有炸药!”
陈宇松了口气:“让他别慌,慢慢排查,老郑的拆弹经验丰富,让老郑指导他,别碰错引线。” 他看向林悦,“你也累了一上午,喝口水歇会儿,别熬坏了身子。”
林悦接过水杯,抿了一口:“你也一样,从清晨忙到现在,一直盯着密电和档案,也没歇着。”
她的目光落在陈宇的眼底,满是心疼——建国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却依旧事事亲力亲为。
“陈部长!又截获密电!”王秀兰突然喊,脸色发白,“‘磐石’给潜伏特务发的:‘备用计划,炸弹药库,鱼死网破’!”
她的指尖发抖,“这些特务疯了!炸弹药库会引发大爆炸,整个兵工厂都会被炸平!”
陈宇的脸色瞬间凝重:“给刘勇发报,立刻排查弹药库,让他分两组,一组查机床车间,一组查弹药库,必须同时盯着,不能顾此失彼。”
他的声音带着急,腰间的手枪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特务狗急跳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林悦立刻翻开弹药库的资料:“东北兵工厂的弹药库存放着大量炮弹和炸药,要是被炸,不仅兵工厂毁了,周围的居民区也会受波及。”
她的目光在资料上飞快地划过,“刘勇必须在弹药库周围布防,防止特务靠近!”
(上午10时15分·沈阳连线——排查进展)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举着电台,声音带着紧张,“机床车间的主轴附近,发现微型炸药,是美式定时炸弹,定在10月12日上午9点爆炸!拆弹组已经开始拆了,老郑说有把握!”
“弹药库那边呢?”陈宇追问。小李接着说:“弹药库外围发现两个可疑人员,穿着工人服,却不认识设备,被刘勇的人控制了,正在盘问!他们身上搜出了弹药库的图纸,是特务!”
陈宇松了口气,用手按在太阳穴上深呼吸:“好!让刘勇审仔细,问出其他潜伏特务的位置,别漏了一个!告诉老郑,拆弹小心,安全第一。”
(上午10时25分·办公室——局势可控)
“陈部长,老郑来电!机床车间的定时炸弹拆下来了!”小李的声音带着兴奋,“是美式M2定时炸弹,和上海百货大楼的一样,幸好发现得早,没来得及接引线!”
“被控制的特务也招了!”王秀兰跟着汇报,“他们交代,12名潜伏特务里,有5人藏在机床车间,3人藏在弹药库,剩下的4人在兵工厂外围,负责接应!刘勇已经带队去抓了!”
陈宇走到窗前,望着北平的天空,阳光正好,云层稀薄——从建国日的天安门到东北兵工厂,从“磐石计划”的密电到潜伏特务的排查,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也走得坚定。
林悦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守住了兵工厂,就守住了新中国的工业命脉,你做得很好。”
(上午10时35分·下章铺垫)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突然喊,声音带着急,“刚抓的特务说,‘磐石’还有后手,在兵工厂的锅炉车间藏了更大的炸药,是连环炸弹,炸了锅炉,整个兵工厂的动力系统就会瘫痪,而且,炸药上装了遥感引信,一靠近就炸!”
陈宇的脸色瞬间变了:“让刘勇别轻举妄动,我立刻联系老郑,让他带着遥感探测器过去,锅炉车间是兵工厂的心脏,绝不能被炸。”
他看向林悦,“准备一下,我要去沈阳!‘磐石计划’的核心阴谋,必须亲自盯着才能放心。”
林悦立刻点头,抱起文件包:“好!我这就整理兵工厂的资料,联系飞机,咱们现在就出发。”
小李也立刻收拾电台:“陈部长,移动电台我也带上,保证路上通讯畅通!”
一行人快步走向门外,车轮碾过公安部门前的石板路——东北兵工厂的危机还未解除,“磐石计划”的终极阴谋,正等着他们去粉碎。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装备——美式M1942军用密写药水(1942年版) ,国民党潜伏特务传递情报的核心工具:
- 基本参数:透明液体,容量50,装在钢笔式容器中(便于隐蔽携带);需用米汤作为底液书写,干燥后字迹消失,用碘酒、氨水等试剂可显影,显影后字迹呈棕褐色,清晰可辨。
- 性能特点:隐蔽性极强,可写在报纸、档案、履历表等日常纸张上,不易被发现;稳定性高,书写后可保存6个月以上,即使遇水也不会模糊;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适合潜伏特务秘密传递情报。
- 实战用途:本章中,国民党潜伏特务用该药水在“技术人员”假履历上书写密信,标注炸药位置和爆炸时间;小李用碘酒显影后,成功获取关键线索,为东北兵工厂的排查争取了时间;建国后成为公安反间谍工作中重点排查的特务装备之一。
【追更引导】
速追更订阅!下章精彩预告:东北兵工厂的爆炸案(1949.10.12,沈阳东北兵工厂)高能炸裂!
陈宇抵达沈阳,刚进锅炉车间就触发遥感警报,炸药引信“滴滴”倒计时!更惊险的是,“磐石”亲自带队潜伏在兵工厂,手持虎头匕首悄悄靠近刘勇,想灭口毁证。
点击“追更订阅”,解锁陈宇如何破解遥感炸弹,揪出“磐石”真面目,守护东北兵工厂的动力命脉。
1949年10月5日清晨,中央公安部密电科的灯泡昏黄,电流“滋滋”作响,王秀兰趴在桌前,手指捏着破译纸,眼睫上还沾着熬夜的红血丝——“磐石计划”的神秘面纱,即将被揭开。)
(上午8时·密电科——破译关键)
“陈部长!破译了!‘磐石计划’的核心内容出来了!”
王秀兰踉跄着跑出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破译稿,手抖得厉害,耳机线缠在手指上,“是国民党撤退前留下的潜伏计划,要在全国重点城市安插特务,伺机破坏交通、电力、兵工厂!”
陈宇快步迎上去,腰别手枪,接过破译稿——“东北兵工厂”五个字赫然在目,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潮气。
他的枪茧刚蹭过字迹,眼前突然一花——闪回炸开(眼尾发红,指尖微微发颤,按住桌沿稳住身形):
1948年沈阳,寒风裹着雪粒,他乔装成搬运工,蹲在兵工厂墙外,亲眼看见两个穿西装的特务举着相机侦察,相机外壳上刻着“磐石”二字,镜头对准了机床车间的核心设备!
“咳——”陈宇抹掉鼻尖的冷汗:“东北兵工厂绝对是‘磐石计划’的首要目标!国民党想炸了兵工厂,断了新中国的工业命脉!”
(上午8时15分·办公室——线索深挖)
“小李!立刻整理东北兵工厂的所有档案,重点查1948年国民党撤退后留下的人员名单。”
陈宇对着门外喊,声音带着急。
刚任秘书科科长的小李立刻抱来档案盒,指尖划过档案边缘(新岗位的细致习惯):“是!陈部长,档案都在这了,1948年到1949年的人员登记册全齐!”
林悦抱着文件包走进来,垂眼抿唇轻轻抓着帆布:“我查了华南潜伏网的旧案,‘磐石计划’的负责人,代号‘磐石’,之前和李修明有过联络,用的就是‘兵工厂’‘技术人员’这类暗语。”
她递过一份旧电报,“1948年有份密电提到‘沈阳技术队’,当时以为是普通技术人员,现在看来,就是潜伏特务!”
(上午8时25分·档案整理——支线突破)
“陈部长!有发现!”小李突然喊,指尖顿在一份泛黄的登记表上,“1948年10月,国民党撤退时,留下12名‘技术人员’,说是帮着维护兵工厂设备,身份档案都是伪造的,履历上的工厂根本不存在!”
陈宇凑过去,眼光盯在“技术人员”名单上,枪茧蹭过“张默”“李涛”两个名字:“这两个人,1948年沈阳侦察兵工厂的特务里,就有叫张默的。”
他抬头看向林悦,“这些人肯定是‘磐石计划’的潜伏特务,藏在兵工厂里,等着时机破坏!”
林悦立刻翻开地图,指在沈阳的位置:“东北兵工厂是新中国重要的武器生产基地,要是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让东北公安排查!”
(上午8时35分·紧急联络——部署任务)
“给东北公安发报,让刘勇立刻来见我!”陈宇对着电台喊。
小李立刻调试频率,天线绷得笔直:“是!陈部长,电台已接通东北公安,刘团长正在赶来的路上!”
没过十分钟,身着军装的刘勇大步走进来,军靴踩在地板上“咚咚”响,腰别手枪,肩上的军衔崭新——他刚调任东北公安警备团团长。
“陈部长!您找俺?” 刘勇立正敬礼,声音依旧带着军人的沉稳。
陈宇指着档案上的名单:“刘勇,你立刻带队去沈阳东北兵工厂,排查这12名‘技术人员’,他们是‘磐石计划’的潜伏特务,目标是破坏兵工厂!”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记住,要隐蔽排查,别打草惊蛇,特务可能藏了炸药,随时会动手!”
(上午8时45分·细节部署——防患未然)
“俺明白!”刘勇接过名单,“俺带探测器和拆弹组过去,先查兵工厂的机床车间、弹药库这些关键位置,再逐个核实技术人员的身份。”
他的眉头皱成川字,“这些特务真阴险,藏在技术人员里,要是等他们动手,兵工厂就完了!”
“王秀兰,密电科继续监听沈阳、香港的频率。”陈宇看向电台旁的王秀兰,“‘磐石’要是给潜伏特务发指令,立刻破译上报。”
王秀兰点头,飞快地转动电台旋钮,电流“滋滋”响:“收到!陈部长,我已经把‘磐石计划’的加密方式记下来了,只要有信号,保证十分钟内破译!”
林悦递过一份兵工厂布局图,上面用红笔标着重点区域:“这是东北兵工厂的布局,机床车间在东侧,弹药库在西侧,都是特务可能破坏的重点。刘勇,你让队员重点盯这两个地方。”
(上午9时·——战友情深)
“刘勇,路上注意安全,东北已经开始下雪了,路况不好。”
林悦递过一件厚棉衣,“这是我找后勤科要的,你带上,别冻着。”
刘勇接过棉衣,咧嘴笑:“谢谢林科长,还是你细心!俺一定把特务全揪出来,守住兵工厂!”
陈宇走到刘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东北兵工厂的安危,就交给你了,遇到突发情况,随时联系,北平这边会全力支援你。”
他的语气沉稳,眼神里满是信任——从石家庄到北平,再到东北,他们始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刘勇立正敬礼:“请陈部长放心!俺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特务毁了兵工厂!” 他转身大步离开,军靴的“咚咚”声渐渐远去,带着奔赴战场的坚定。
(上午9时15分·密电科——再获线索)
“滴滴——”王秀兰的电台突然响起,信号灯急促闪烁。
她立刻戴上耳机,指尖飞快地在纸上记录,脸色渐渐变了:“陈部长!截获‘磐石’给沈阳潜伏特务的密电:‘10月12日,炸机床车间,断生产链’!”
陈宇的脸色瞬间沉下来:“10月12日!还有七天!刘勇必须在这之前找到潜伏特务,拆除炸药。”
他对着电台喊,“小李,给刘勇发报,让他加快速度,特务定在10月12日动手,目标是机床车间!”
小李立刻伏案发报,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是!陈部长,电报已经发出去了,刘团长那边很快就能收到。”
林悦凑过来:“这些特务真狠毒,选在兵工厂生产旺季动手,就是想让咱们的武器生产断档!”
(上午9时25分·档案深挖)
“陈部长!我在旧档案里找到更可怕的!”小李抱着一摞档案跑进来,额角沾着汗,“1948年留下的技术人员里,有3个人是国民党军工厂的爆破手,专门负责炸厂房!他们的假履历里,用米汤写了密信,刚才用碘酒涂了,显出来了!”
陈宇接过档案,碘酒的棕褐色字迹清晰可见:“10月12日,用定时炸弹炸机床主轴,让生产停三个月。”
他的好阴险的计划!炸了主轴,整个机床车间就瘫痪了,兵工厂的武器生产至少停三个月!”
林悦立刻调出兵工厂设备图:“机床主轴在车间中央,要是被炸,不仅设备报废,还会引发连环爆炸,波及弹药库!” 她的声音带着急,“必须让刘勇重点查主轴附近,看看有没有藏炸药!”
(上午9时35分·跨区域联动——多方协作)
“给沈阳兵工厂的工人师傅发报,让他们配合刘勇排查。”
陈宇对着小李说,“工人师傅熟悉设备,能帮着发现异常,比如松动的零件、陌生的痕迹,这些都是特务可能留下的线索。”
小李点头:“是!陈部长,已经联系上沈阳兵工厂的工会主席,他说会组织工人师傅配合排查,重点盯主轴和弹药库。”
王秀兰补充道:“香港那边的频率也有动静,‘南华商行’给‘磐石’发报,问‘沈阳的货准备好了吗’,应该是在问炸药!”
陈宇走到地图前,指尖在沈阳、香港之间画了条线:“‘南华商行’是‘磐石计划’的后勤基地,负责给潜伏特务提供炸药、武器。
林悦,你整理南华商行的线索,联系广州公安,摸清商行的底细,等沈阳的事结束,咱们就端了它!”
(上午9时45分·办公室——责任担当)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举着电台,声音带着兴奋,“他已经到沈阳兵工厂,和工人师傅汇合了,正在排查机床车间,探测器有微弱信号,怀疑主轴附近有炸药!”
陈宇松了口气:“让他别慌,慢慢排查,老郑的拆弹经验丰富,让老郑指导他,别碰错引线。” 他看向林悦,“你也累了一上午,喝口水歇会儿,别熬坏了身子。”
林悦接过水杯,抿了一口:“你也一样,从清晨忙到现在,一直盯着密电和档案,也没歇着。”
她的目光落在陈宇的眼底,满是心疼——建国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却依旧事事亲力亲为。
“陈部长!又截获密电!”王秀兰突然喊,脸色发白,“‘磐石’给潜伏特务发的:‘备用计划,炸弹药库,鱼死网破’!”
她的指尖发抖,“这些特务疯了!炸弹药库会引发大爆炸,整个兵工厂都会被炸平!”
陈宇的脸色瞬间凝重:“给刘勇发报,立刻排查弹药库,让他分两组,一组查机床车间,一组查弹药库,必须同时盯着,不能顾此失彼。”
他的声音带着急,腰间的手枪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特务狗急跳墙,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林悦立刻翻开弹药库的资料:“东北兵工厂的弹药库存放着大量炮弹和炸药,要是被炸,不仅兵工厂毁了,周围的居民区也会受波及。”
她的目光在资料上飞快地划过,“刘勇必须在弹药库周围布防,防止特务靠近!”
(上午10时15分·沈阳连线——排查进展)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举着电台,声音带着紧张,“机床车间的主轴附近,发现微型炸药,是美式定时炸弹,定在10月12日上午9点爆炸!拆弹组已经开始拆了,老郑说有把握!”
“弹药库那边呢?”陈宇追问。小李接着说:“弹药库外围发现两个可疑人员,穿着工人服,却不认识设备,被刘勇的人控制了,正在盘问!他们身上搜出了弹药库的图纸,是特务!”
陈宇松了口气,用手按在太阳穴上深呼吸:“好!让刘勇审仔细,问出其他潜伏特务的位置,别漏了一个!告诉老郑,拆弹小心,安全第一。”
(上午10时25分·办公室——局势可控)
“陈部长,老郑来电!机床车间的定时炸弹拆下来了!”小李的声音带着兴奋,“是美式M2定时炸弹,和上海百货大楼的一样,幸好发现得早,没来得及接引线!”
“被控制的特务也招了!”王秀兰跟着汇报,“他们交代,12名潜伏特务里,有5人藏在机床车间,3人藏在弹药库,剩下的4人在兵工厂外围,负责接应!刘勇已经带队去抓了!”
陈宇走到窗前,望着北平的天空,阳光正好,云层稀薄——从建国日的天安门到东北兵工厂,从“磐石计划”的密电到潜伏特务的排查,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也走得坚定。
林悦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守住了兵工厂,就守住了新中国的工业命脉,你做得很好。”
(上午10时35分·下章铺垫)
“陈部长!刘勇来电!”小李突然喊,声音带着急,“刚抓的特务说,‘磐石’还有后手,在兵工厂的锅炉车间藏了更大的炸药,是连环炸弹,炸了锅炉,整个兵工厂的动力系统就会瘫痪,而且,炸药上装了遥感引信,一靠近就炸!”
陈宇的脸色瞬间变了:“让刘勇别轻举妄动,我立刻联系老郑,让他带着遥感探测器过去,锅炉车间是兵工厂的心脏,绝不能被炸。”
他看向林悦,“准备一下,我要去沈阳!‘磐石计划’的核心阴谋,必须亲自盯着才能放心。”
林悦立刻点头,抱起文件包:“好!我这就整理兵工厂的资料,联系飞机,咱们现在就出发。”
小李也立刻收拾电台:“陈部长,移动电台我也带上,保证路上通讯畅通!”
一行人快步走向门外,车轮碾过公安部门前的石板路——东北兵工厂的危机还未解除,“磐石计划”的终极阴谋,正等着他们去粉碎。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装备——美式M1942军用密写药水(1942年版) ,国民党潜伏特务传递情报的核心工具:
- 基本参数:透明液体,容量50,装在钢笔式容器中(便于隐蔽携带);需用米汤作为底液书写,干燥后字迹消失,用碘酒、氨水等试剂可显影,显影后字迹呈棕褐色,清晰可辨。
- 性能特点:隐蔽性极强,可写在报纸、档案、履历表等日常纸张上,不易被发现;稳定性高,书写后可保存6个月以上,即使遇水也不会模糊;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适合潜伏特务秘密传递情报。
- 实战用途:本章中,国民党潜伏特务用该药水在“技术人员”假履历上书写密信,标注炸药位置和爆炸时间;小李用碘酒显影后,成功获取关键线索,为东北兵工厂的排查争取了时间;建国后成为公安反间谍工作中重点排查的特务装备之一。
【追更引导】
速追更订阅!下章精彩预告:东北兵工厂的爆炸案(1949.10.12,沈阳东北兵工厂)高能炸裂!
陈宇抵达沈阳,刚进锅炉车间就触发遥感警报,炸药引信“滴滴”倒计时!更惊险的是,“磐石”亲自带队潜伏在兵工厂,手持虎头匕首悄悄靠近刘勇,想灭口毁证。
点击“追更订阅”,解锁陈宇如何破解遥感炸弹,揪出“磐石”真面目,守护东北兵工厂的动力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