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婚房加班夜,林悦比对基地工程师档案,锁定1946年入职、有海外背景的张启明,其笔迹与“影子”密电高度吻合。
可张启明已失踪,案发现场只留一张画着分叉爪形的纸条,上面写着“游戏才刚刚开始”。)
北京西郊的风裹着黄土,卷过废弃厂房的断壁残垣。
锈迹斑斑的机床歪倒在墙角,金属外壳被岁月啃出斑驳孔洞。
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呻吟,混着远处隐约的鸽哨声。
陈宇踩着碎石子往前走,青砖地面的凉意透过鞋底往上渗。
他攥着那张分叉爪形纸条,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
眉峰微蹙,指腹能摸到纸条边缘的撕裂痕迹。
“老张,这厂房多久没人用了?”陈宇转头问身边的民警。
老张咂嘴摇头,手指着厂房大门的铁锁:“俺们1949年接管就弃用了。”
他掏出本地地图,在上面圈了个圈:“之前是修械所,民国藏过特务!”
林悦跟在后面,手里捧着张启明的档案册。
鼻尖萦绕着淡淡的煤烟味和机油味,呛得她轻咳了一声。
“张启明是独子,父亲金雕1948年失联。”
施尔昌走在最前面,左手下意识摸了摸左腿旧疤。
那是延边联防时留下的伤,每逢刮风就隐隐作痛。
他踹了踹虚掩的大门,门板“吱呀”一声扬起尘土。
“里面有人!”施尔昌低喝一声,瞬间抄起腰间警棍。
指节捏得发白,手臂肌肉紧绷,0.5秒内可格挡突袭。
脚步不停,已经朝着厂房深处冲去。
陈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众人放慢脚步。
沿着墙根往里挪,脚步声被碎石子掩盖。
阳光从屋顶破洞钻进来,照亮空中飞舞的尘埃。
转过一根水泥柱,终于看到蜷缩在墙角的身影。
正是失踪的张启明,穿着灰色工装,头发凌乱。
脸上沾着油污和泪痕,膝盖上死死护着个牛皮纸包。
“张启明!”陈宇喊了一声,声音不高却有穿透力。
张启明猛地抬头,瞳孔骤缩,身体瞬间绷紧。
像受惊的兔子,往后缩着抵住冰冷的墙壁。
“别…别抓我!”他嘴唇哆嗦着,眼泪突然涌出来。
嘴唇干裂起皮,手抖得拿不住怀里的纸包。
眼泪砸在工装裤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
陈宇往前走了两步停下,语气放缓:“说说吧,金雕在哪?”
“我爹被美军间谍抓了!”张启明哽咽着,声音发颤。
“不偷图纸,他们就杀我爹,我没办法啊!”
林悦立刻往前凑了凑,掏出笔记本。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响,眼神专注而锐利。
“美军间谍?哪个据点?怎么联系你的?”
“我不知道据点!”张启明摇头,泪水模糊视线。
“他们用匿名电话联系,让我把图纸放老槐树下。”
他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叠图纸复印件:“这是我留的副本!”
陈宇接过图纸,指尖划过上面的精密线条。
突然触到角落一个模糊的梅花纹,心头一动。
【闪回】1949年马汉三案的派克笔,正是同款花纹【闪回结束】。
“这些间谍常驻北平?”陈宇追问,眉峰拧得更紧。
张启明点头,抽噎着说:“他们提过‘联络处’在盯着我。”
“还说我爹跑不了,就在他们手里攥着。”
“联络处?”老张突然插话,拍了拍大腿。
“就是东交民巷那个美国驻北平联络处!”
“之前卖菜大妈上报过,说那儿的人总打听基地的事!”
陈宇眼神一凛,转头看向林悦:“联系林建军,查金雕下落。”
林悦早已掏出钢笔快速记录,闻言立刻点头。
“我这就发报,军区在附近有布防,查起来快!”
施尔昌蹲在张启明面前,语气严肃。
“你爹有没有专属暗号?联系时要确认身份。”
他的警棍始终握在手里,警惕地盯着对方动作。
张启明摸向脖子,掏出一枚挂着绳的老怀表。
外壳磨得发亮,背面刻着“金石不渝”四个字。
“我爹说,暗号是‘金石不渝,北平望月’。”
施尔昌接过怀表递给陈宇,表盖打开的瞬间。
里面的指针缓缓转动,滴答声微弱却清晰。
像是在诉说着父子俩的秘密约定。
“老张,你带两人留下做笔录,看好张启明。”
陈宇站起身,语气坚定地分配任务。
“施尔昌,跟我去厂房各处检查,打扫战场!”
施尔昌立刻应声,转身朝着厂房深处走去。
左手依旧护着左腿旧疤,脚步沉稳有力。
“厂房这么大,得看看有没有残留的间谍痕迹。”
老张掏出笔录本,示意两名干警看住张启明。
“你慢慢说,别着急,把细节都讲清楚。”
他的钢笔在纸上待命,随时准备记录。
陈宇和施尔昌沿着厂房墙壁排查。
手指划过布满灰尘的机床,留下一道道痕迹。
煤烟味和机油味混合在一起,越发浓烈。
“陈部长,你看这儿!”施尔昌突然喊道。
在机床下方,发现一张揉皱的纸片。
上面有模糊的字迹,像是米汤密写的痕迹。
陈宇蹲下身,小心翼翼捡起纸片。
指尖能感觉到纸面的湿润感,还有淡淡的碘酒味。
“林悦,过来看看能不能显影。”
林悦快步走来,从包里掏出碘酒棉签。
轻轻擦拭在纸片上,原本模糊的字迹渐渐浮现。
“是几句残缺的指令,提到了‘发动机图纸’‘三号仓库’。”
“看来间谍之前在这儿待过,还留下了密信。”
陈宇将纸片收好,放进随身的档案袋里。
“这些都是关键证据,不能遗漏。”
施尔昌继续排查,在墙角发现半截美式香烟。
烟蒂还很新,显然是近期留下的。
“看来他们没走多久,说不定还在附近盯梢。”
陈宇点头,眉头紧锁:“让外围干警扩大警戒范围。”
“别让间谍察觉到我们已经找到张启明。”
“营救计划还没制定,不能打草惊蛇。”
就在这时,林悦的电报有了回应。
她举着电报纸,快步迎上来,瞳孔带着兴奋。
“查到了!金雕被关在联络处后院地下室!”
陈宇接过电报纸,上面标注着联络处布局。
守卫分三班倒,武器配备和换岗时间都写得清楚。
“好!现在想办法联系金雕,约定接应时间。”
林悦掏出美式发报机,放在平整的石头上。
快速调试频率,指尖灵活拨动按键。
按压力控制在3牛顿,避免频率出错。
发报机的“滴答”声在郊外响起,与鸽哨交织。
林悦下颌线绷紧,眼神专注地盯着设备。
每一次按键都精准有力,没有丝毫偏差。
风裹着黄土吹过来,迷得人睁不开眼。
陈宇站在林悦身边,替她挡住一部分风沙。
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发顶,1秒即收,眼底泛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施尔昌警惕地盯着四周。
警棍握得更紧了,指节泛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厂房外的风声,像是在掩盖着什么动静。
突然,发报机传来回应的“滴答”声。
林悦瞳孔微缩,立刻停下按键凝神倾听。
指尖飞快记录着电文,不敢有丝毫遗漏。
“是金雕的回应!”林悦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他说每晚11点换岗,后门小巷可以接应!”
“地下室守卫虽严,但换岗有3分钟空窗期!”
陈宇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就定在后天深夜11点,后门接应!”
“现在回部里制定详细营救计划。”
发报机又传来一段急促的电文,林悦脸色凝重。
快速翻译完,抬头看向陈宇,声音压低。
“金雕说,老鹰是美军间谍,是秃鹫的上级!”
“秃鹫?”施尔昌猛地抬头,攥紧警棍。
“1953年天津被捕的那个特务?”
“当时以为他是单独行动,没想到还有上级!”
陈宇眉峰拧成疙瘩,眼神沉凝。
“也就是说,还有更多漏网之鱼藏在暗处!”
“联络处里肯定有针对一五计划的破坏方案!”
林悦收好电文,补充道:“金雕说要设法拿到方案副本。”
“但联络处新增8名守卫,地下室铁门厚10c”
“炸药引线藏在暗格,稍有不慎就会引爆!”
陈宇转头看向厂房方向,张启明还在做笔录。
“老张,笔录做完后带张启明回公安部保护。”
“他知道的线索太多,不能出任何意外。”
风更大了,黄土漫天飞舞,机床的呻吟越发清晰。
陈宇攥着那枚老怀表,表壳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
这场营救,不仅关乎人命,更关乎国家安全。
施尔昌走到陈宇身边,语气坚定:“一切听从安排。”
“后天行动,我来负责突破后门守卫。”
“保证在3分钟空窗期内打开铁门!”
林悦将发报机收好,眼神里满是决心。
“我会提前调试好通讯设备,随时接应。”
“也会准备好破拆工具,应对突发情况。”
陈宇点点头,转身朝着厂房外走去。
阳光刺眼,却照不进间谍隐藏的黑暗角落。
老鹰背后的间谍网络,究竟还藏着多少阴谋?
众人陆续走出厂房,身后的废弃建筑在风中矗立。
打扫战场收获的密信和烟蒂,都是关键线索。
后天深夜的联络处营救,注定是一场硬仗。
历史档案:1954年,美国与新中国尚未建交,“美国驻北平联络处”实为间谍据点,常通过米汤密写、匿名电话传递情报。
国民党军工署退役人员因掌握专业技术,易成为间谍胁迫目标。
当时的群众联防制度发挥重要作用,街头摊贩、普通市民都是情报来源,卖菜大妈上报可疑情况是真实写照。
密电翻译需精准控制发报力度,避免频率泄露,3分钟换岗空窗期是营救的关键窗口期。
【线索查明】
1. 张启明=影子(基地工程师,1946年入职 海外背景)【线索查明】
2. 爪形纸条=张启明求救信号(暗示被胁迫,非主动作恶)【线索查明】
3. 金雕=张启明父亲(1948年军工署退役,被美军间谍控制)【线索查明】
4. 厂房密信=间谍残留线索(米汤密写,关联破坏计划)【线索查明】
【线索待查】
1. 美国驻北平联络处=美军间谍据点(藏有“一五计划”破坏方案,新增8名守卫)【待侦查】
2. 老鹰=秃鹫上级(美军间谍,间谍网络核心人物)【待侦查】
3. 暗号接应=后天深夜11点(3分钟换岗空窗期,铁门厚10c【待侦查】
(下章预告:联络处营救进入倒计时48小时,陈宇带队勘察地形时发现,间谍已在后门小巷布下暗哨,炸药暗格位置不明,3分钟空窗期内既要破拆铁门又要排除炸药,危机一触即发!)
可张启明已失踪,案发现场只留一张画着分叉爪形的纸条,上面写着“游戏才刚刚开始”。)
北京西郊的风裹着黄土,卷过废弃厂房的断壁残垣。
锈迹斑斑的机床歪倒在墙角,金属外壳被岁月啃出斑驳孔洞。
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呻吟,混着远处隐约的鸽哨声。
陈宇踩着碎石子往前走,青砖地面的凉意透过鞋底往上渗。
他攥着那张分叉爪形纸条,指尖摩挲着粗糙的纸面。
眉峰微蹙,指腹能摸到纸条边缘的撕裂痕迹。
“老张,这厂房多久没人用了?”陈宇转头问身边的民警。
老张咂嘴摇头,手指着厂房大门的铁锁:“俺们1949年接管就弃用了。”
他掏出本地地图,在上面圈了个圈:“之前是修械所,民国藏过特务!”
林悦跟在后面,手里捧着张启明的档案册。
鼻尖萦绕着淡淡的煤烟味和机油味,呛得她轻咳了一声。
“张启明是独子,父亲金雕1948年失联。”
施尔昌走在最前面,左手下意识摸了摸左腿旧疤。
那是延边联防时留下的伤,每逢刮风就隐隐作痛。
他踹了踹虚掩的大门,门板“吱呀”一声扬起尘土。
“里面有人!”施尔昌低喝一声,瞬间抄起腰间警棍。
指节捏得发白,手臂肌肉紧绷,0.5秒内可格挡突袭。
脚步不停,已经朝着厂房深处冲去。
陈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众人放慢脚步。
沿着墙根往里挪,脚步声被碎石子掩盖。
阳光从屋顶破洞钻进来,照亮空中飞舞的尘埃。
转过一根水泥柱,终于看到蜷缩在墙角的身影。
正是失踪的张启明,穿着灰色工装,头发凌乱。
脸上沾着油污和泪痕,膝盖上死死护着个牛皮纸包。
“张启明!”陈宇喊了一声,声音不高却有穿透力。
张启明猛地抬头,瞳孔骤缩,身体瞬间绷紧。
像受惊的兔子,往后缩着抵住冰冷的墙壁。
“别…别抓我!”他嘴唇哆嗦着,眼泪突然涌出来。
嘴唇干裂起皮,手抖得拿不住怀里的纸包。
眼泪砸在工装裤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
陈宇往前走了两步停下,语气放缓:“说说吧,金雕在哪?”
“我爹被美军间谍抓了!”张启明哽咽着,声音发颤。
“不偷图纸,他们就杀我爹,我没办法啊!”
林悦立刻往前凑了凑,掏出笔记本。
笔尖划过纸面“沙沙”响,眼神专注而锐利。
“美军间谍?哪个据点?怎么联系你的?”
“我不知道据点!”张启明摇头,泪水模糊视线。
“他们用匿名电话联系,让我把图纸放老槐树下。”
他打开纸包,里面是一叠图纸复印件:“这是我留的副本!”
陈宇接过图纸,指尖划过上面的精密线条。
突然触到角落一个模糊的梅花纹,心头一动。
【闪回】1949年马汉三案的派克笔,正是同款花纹【闪回结束】。
“这些间谍常驻北平?”陈宇追问,眉峰拧得更紧。
张启明点头,抽噎着说:“他们提过‘联络处’在盯着我。”
“还说我爹跑不了,就在他们手里攥着。”
“联络处?”老张突然插话,拍了拍大腿。
“就是东交民巷那个美国驻北平联络处!”
“之前卖菜大妈上报过,说那儿的人总打听基地的事!”
陈宇眼神一凛,转头看向林悦:“联系林建军,查金雕下落。”
林悦早已掏出钢笔快速记录,闻言立刻点头。
“我这就发报,军区在附近有布防,查起来快!”
施尔昌蹲在张启明面前,语气严肃。
“你爹有没有专属暗号?联系时要确认身份。”
他的警棍始终握在手里,警惕地盯着对方动作。
张启明摸向脖子,掏出一枚挂着绳的老怀表。
外壳磨得发亮,背面刻着“金石不渝”四个字。
“我爹说,暗号是‘金石不渝,北平望月’。”
施尔昌接过怀表递给陈宇,表盖打开的瞬间。
里面的指针缓缓转动,滴答声微弱却清晰。
像是在诉说着父子俩的秘密约定。
“老张,你带两人留下做笔录,看好张启明。”
陈宇站起身,语气坚定地分配任务。
“施尔昌,跟我去厂房各处检查,打扫战场!”
施尔昌立刻应声,转身朝着厂房深处走去。
左手依旧护着左腿旧疤,脚步沉稳有力。
“厂房这么大,得看看有没有残留的间谍痕迹。”
老张掏出笔录本,示意两名干警看住张启明。
“你慢慢说,别着急,把细节都讲清楚。”
他的钢笔在纸上待命,随时准备记录。
陈宇和施尔昌沿着厂房墙壁排查。
手指划过布满灰尘的机床,留下一道道痕迹。
煤烟味和机油味混合在一起,越发浓烈。
“陈部长,你看这儿!”施尔昌突然喊道。
在机床下方,发现一张揉皱的纸片。
上面有模糊的字迹,像是米汤密写的痕迹。
陈宇蹲下身,小心翼翼捡起纸片。
指尖能感觉到纸面的湿润感,还有淡淡的碘酒味。
“林悦,过来看看能不能显影。”
林悦快步走来,从包里掏出碘酒棉签。
轻轻擦拭在纸片上,原本模糊的字迹渐渐浮现。
“是几句残缺的指令,提到了‘发动机图纸’‘三号仓库’。”
“看来间谍之前在这儿待过,还留下了密信。”
陈宇将纸片收好,放进随身的档案袋里。
“这些都是关键证据,不能遗漏。”
施尔昌继续排查,在墙角发现半截美式香烟。
烟蒂还很新,显然是近期留下的。
“看来他们没走多久,说不定还在附近盯梢。”
陈宇点头,眉头紧锁:“让外围干警扩大警戒范围。”
“别让间谍察觉到我们已经找到张启明。”
“营救计划还没制定,不能打草惊蛇。”
就在这时,林悦的电报有了回应。
她举着电报纸,快步迎上来,瞳孔带着兴奋。
“查到了!金雕被关在联络处后院地下室!”
陈宇接过电报纸,上面标注着联络处布局。
守卫分三班倒,武器配备和换岗时间都写得清楚。
“好!现在想办法联系金雕,约定接应时间。”
林悦掏出美式发报机,放在平整的石头上。
快速调试频率,指尖灵活拨动按键。
按压力控制在3牛顿,避免频率出错。
发报机的“滴答”声在郊外响起,与鸽哨交织。
林悦下颌线绷紧,眼神专注地盯着设备。
每一次按键都精准有力,没有丝毫偏差。
风裹着黄土吹过来,迷得人睁不开眼。
陈宇站在林悦身边,替她挡住一部分风沙。
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发顶,1秒即收,眼底泛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施尔昌警惕地盯着四周。
警棍握得更紧了,指节泛白,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厂房外的风声,像是在掩盖着什么动静。
突然,发报机传来回应的“滴答”声。
林悦瞳孔微缩,立刻停下按键凝神倾听。
指尖飞快记录着电文,不敢有丝毫遗漏。
“是金雕的回应!”林悦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他说每晚11点换岗,后门小巷可以接应!”
“地下室守卫虽严,但换岗有3分钟空窗期!”
陈宇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就定在后天深夜11点,后门接应!”
“现在回部里制定详细营救计划。”
发报机又传来一段急促的电文,林悦脸色凝重。
快速翻译完,抬头看向陈宇,声音压低。
“金雕说,老鹰是美军间谍,是秃鹫的上级!”
“秃鹫?”施尔昌猛地抬头,攥紧警棍。
“1953年天津被捕的那个特务?”
“当时以为他是单独行动,没想到还有上级!”
陈宇眉峰拧成疙瘩,眼神沉凝。
“也就是说,还有更多漏网之鱼藏在暗处!”
“联络处里肯定有针对一五计划的破坏方案!”
林悦收好电文,补充道:“金雕说要设法拿到方案副本。”
“但联络处新增8名守卫,地下室铁门厚10c”
“炸药引线藏在暗格,稍有不慎就会引爆!”
陈宇转头看向厂房方向,张启明还在做笔录。
“老张,笔录做完后带张启明回公安部保护。”
“他知道的线索太多,不能出任何意外。”
风更大了,黄土漫天飞舞,机床的呻吟越发清晰。
陈宇攥着那枚老怀表,表壳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
这场营救,不仅关乎人命,更关乎国家安全。
施尔昌走到陈宇身边,语气坚定:“一切听从安排。”
“后天行动,我来负责突破后门守卫。”
“保证在3分钟空窗期内打开铁门!”
林悦将发报机收好,眼神里满是决心。
“我会提前调试好通讯设备,随时接应。”
“也会准备好破拆工具,应对突发情况。”
陈宇点点头,转身朝着厂房外走去。
阳光刺眼,却照不进间谍隐藏的黑暗角落。
老鹰背后的间谍网络,究竟还藏着多少阴谋?
众人陆续走出厂房,身后的废弃建筑在风中矗立。
打扫战场收获的密信和烟蒂,都是关键线索。
后天深夜的联络处营救,注定是一场硬仗。
历史档案:1954年,美国与新中国尚未建交,“美国驻北平联络处”实为间谍据点,常通过米汤密写、匿名电话传递情报。
国民党军工署退役人员因掌握专业技术,易成为间谍胁迫目标。
当时的群众联防制度发挥重要作用,街头摊贩、普通市民都是情报来源,卖菜大妈上报可疑情况是真实写照。
密电翻译需精准控制发报力度,避免频率泄露,3分钟换岗空窗期是营救的关键窗口期。
【线索查明】
1. 张启明=影子(基地工程师,1946年入职 海外背景)【线索查明】
2. 爪形纸条=张启明求救信号(暗示被胁迫,非主动作恶)【线索查明】
3. 金雕=张启明父亲(1948年军工署退役,被美军间谍控制)【线索查明】
4. 厂房密信=间谍残留线索(米汤密写,关联破坏计划)【线索查明】
【线索待查】
1. 美国驻北平联络处=美军间谍据点(藏有“一五计划”破坏方案,新增8名守卫)【待侦查】
2. 老鹰=秃鹫上级(美军间谍,间谍网络核心人物)【待侦查】
3. 暗号接应=后天深夜11点(3分钟换岗空窗期,铁门厚10c【待侦查】
(下章预告:联络处营救进入倒计时48小时,陈宇带队勘察地形时发现,间谍已在后门小巷布下暗哨,炸药暗格位置不明,3分钟空窗期内既要破拆铁门又要排除炸药,危机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