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的秋意比往年更显浓重,金黄的稻田刚刚收割完毕,田埂上还残留着稻穗的清香,新一轮的农业变革已在这片土地上悄然酝酿。
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智能大棚里,全年无休的蔬菜依旧长势喜人,而基地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南岭乃至全县农业未来的研讨会正热烈进行。
林雨潇站在投影幕前,指尖轻点,一幅色彩斑斓的县域农业规划图缓缓展开。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清晰标注着粮食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特色果林区,还有串联其间的灌溉管网、物流通道和加工园区,像一张精密的神经网络,覆盖了全县的田间地头。
“各位领导、乡亲们,”林雨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座的县领导、乡镇干部和村民代表,“绿源基地的成功,证明了科技兴农的可行性,但这只是第一步。现在全县农民都主动学科技、用科技,可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就像散落在田里的碎玉,再好也难成大器。”
他伸手指向规划图上那些零散分布的小块农田:“大家看,东村适合种蔬菜,却有几户种了水稻;西村的土壤适合种果树,偏偏有人硬要种小麦。更关键的是,单家独户买不起大型农机,用不好智能设备,就算掌握了技术,也难发挥最大效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碎玉’串成‘项链’,实现规模化经营、合作化发展!”
台下的王大爷听得频频点头,手里的旱烟袋忘了点燃。他想起自家那三亩薄田,以前种水稻,产量不高还累人,后来跟着基地种蔬菜,收入翻了番,但每次买肥料、卖蔬菜,都得自己跑,费时费力。
“林县长,你说的规模化,是不是把我们的地都收走啊?”有村民忍不住发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林雨潇笑着摇头:“不是收走,是自愿流转、合作经营。大家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由专业团队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年底除了土地分红,大家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拿工资,闲下来的劳动力还能去农产品加工厂上班,一举多得!”
“那我们自己说了还算不算数啊?”另一位村民追问。
“当然算数!”
林雨潇语气坚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大家都是股东,重大决策要集体投票。我们只是提供技术和管理,真正的主人还是乡亲们。而且不同的土地种不同的作物,行家管行活,比如王大爷擅长蔬菜管理,以后就负责蔬菜种植区的日常照料;张强懂农机,就能牵头农机服务队,这样人尽其才,地尽其利!”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村民们脸上的担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县农业局雷震山局长站起身,高声说道:“林县长的方案,县常委会已经全票通过了!我们决定,先在南岭搞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县推广。这是继分田到户之后,我县农业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大爷猛地站起身,烟袋锅在鞋底磕得清脆:“我同意!林县长从来没骗过我们,跟着他干,准没错!我那三亩地,全入股!”
张强也举手附和:“我也入!以后能用大型农机种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村民们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试点工作很快在南岭全面铺开。林雨潇带领绿源团队,首先对南岭的土地进行了全面普查。
技术人员带着土壤检测仪、无人机,走遍了每个村落的田间地头,详细记录土壤肥力、酸碱度、水源条件等数据,然后输入智能系统,生成了精准的土地规划方案。
“这块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种高品质蔬菜,划入蔬菜种植区;
那块地土层深厚,光照好,适合种苹果,纳入特色果林区;
还有这片平原,地势平坦,适合规模化种植水稻,作为粮食主产区。”林雨潇指着电脑上的分析结果,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讲解道。
土地流转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几位老村民心里还是犯嘀咕,担心入股后没保障。林雨潇就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分红机制,还拿出绿源基地的财务报表,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张大叔,您看,这是基地去年的分红记录,每亩地的分红比您自己种地多三成还多。而且合作社有保险,就算遇到天灾,也能保障大家的基本收入。”林雨潇坐在张家的炕头上,诚恳地说道。
张大叔看着报表上的数字,又看了看窗外绿源基地里长势喜人的蔬菜,终于松了口:“行,林县长,我信你一次。希望你能带领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南岭九成以上的农户都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共整合土地十万多亩。合作社随即成立了种植管理部、农机服务部、市场销售部和农产品加工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种植管理部根据规划,开始统一播种。
蔬菜种植区里,大型播种机来回穿梭,精准地将种子播入土壤;
特色果林区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栽种优质苹果树苗;
粮食主产区里,无人机正在进行精准施肥,场面壮观。
王大爷被任命为蔬菜种植区的小组长,每天带着十几位村民查看菜苗长势,按时通风、浇水、防治病虫害。
他手里的技术手册已经翻得卷了边,嘴里还经常念叨着技术口诀:“温度二十度,湿度六十五,通风要及时,病害无处躲。”看着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他感慨道:“以前种三亩地都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管一百亩,反而更轻松了,这就是规模化的好处啊!”
张强则成了农机服务部的负责人,手里握着好几台大型农机的钥匙。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一应俱全。他每天调度农机,在各个种植区之间奔波,脸上满是自豪:“以前做梦都想有自己的农机,现在不仅有了,还能管这么多先进设备,这日子太有奔头了!”
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以前单家独户买化肥,价格高还容易买到假货;现在合作社统一采购,直接从厂家拿货,成本降低了三成。
以前收割水稻,十几户人家要忙半个月;现在几台联合收割机一起上,几天就能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而且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田间情况,精准控制水肥,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
三个月后,南岭的田野上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蔬菜种植区里,圣女果、彩椒、黄瓜挂满枝头,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五成;
特色果林区里,虽然树苗还小,但长势旺盛,技术人员预测明年就能挂果;
粮食主产区里,水稻亩产达到了1100公斤,再创南岭新高。
合作社的销售部早已提前布局,与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和农产品加工厂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丰收的蔬菜和水稻刚一收割,就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根本不愁销路。年底分红时,村民们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王大爷拿着分红单,激动地说:“我这三亩地,以前自己种,一年也就赚几千块。现在入股合作社,分红就有一万多,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工资,一年收入快三万了!”张强更是喜不自胜:“我不仅拿分红和工资,农机服务部还有提成,今年能攒下不少钱,准备再添几台新设备!”
南岭的成功试点,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周边乡镇的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都希望能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县领导也多次到南岭调研,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南岭模式。
然而,林雨潇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知道,规模化经营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十倍、几十倍增长,还需要打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这天,他召集绿源团队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新的研讨会。
“现在我们的农产品虽然卖得好,但附加值太低。一斤蔬菜卖几块钱,要是加工成泡菜、果汁,价格就能翻好几倍;一斤大米卖两三块,要是加工成免洗米、自熟米、米粉、糕点,利润就能大幅提升。”林雨潇的目光里充满了期待,“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加工能力来消化农产品,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张研究员点点头:“没错,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几种蔬菜深加工的配方,比如圣女果果酱、彩椒泡菜,口感都很不错,市场前景应该很好。”
柳婉叶也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几家食品加工企业,他们都有合作意向,但我们自己建加工厂,会不会投入太大?”
林雨潇沉吟片刻:“投入是大,但回报也大。我们可以采用‘合作社 企业’的模式,合作社出土地和原料,引进企业投资建厂,利润分成。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实现互利共赢。”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张天乐匆匆走进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林总,县外贸局刚才发来消息,有一家国外的农产品采购商,想大量采购我们的有机蔬菜和优质大米,但是要求我们提供国际有机认证,而且交货时间很紧迫!”
林雨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国际有机认证程序复杂,耗时较长,而交货时间只有三个月,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打开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一旦成功,南岭的农产品就能走向世界,利润将不可估量。
“这个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林雨潇语气坚定,“张天乐,你负责对接县外贸局,了解国际有机认证的具体要求;
张研究员,你带领技术团队,确保我们的农产品完全符合有机标准;
柳婉叶,你负责与采购商沟通,争取宽限一点认证时间。我们一定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认证,拿下这个订单!”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南岭的田野上,规模化种植的热潮还在持续,而一场关于农产品深加工和国际市场开拓的新战役,已经悄然打响。
林雨潇站在办公楼的窗前,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前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实现农业振兴的梦想。
\\
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智能大棚里,全年无休的蔬菜依旧长势喜人,而基地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乎南岭乃至全县农业未来的研讨会正热烈进行。
林雨潇站在投影幕前,指尖轻点,一幅色彩斑斓的县域农业规划图缓缓展开。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清晰标注着粮食种植区、蔬菜种植区、特色果林区,还有串联其间的灌溉管网、物流通道和加工园区,像一张精密的神经网络,覆盖了全县的田间地头。
“各位领导、乡亲们,”林雨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座的县领导、乡镇干部和村民代表,“绿源基地的成功,证明了科技兴农的可行性,但这只是第一步。现在全县农民都主动学科技、用科技,可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就像散落在田里的碎玉,再好也难成大器。”
他伸手指向规划图上那些零散分布的小块农田:“大家看,东村适合种蔬菜,却有几户种了水稻;西村的土壤适合种果树,偏偏有人硬要种小麦。更关键的是,单家独户买不起大型农机,用不好智能设备,就算掌握了技术,也难发挥最大效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碎玉’串成‘项链’,实现规模化经营、合作化发展!”
台下的王大爷听得频频点头,手里的旱烟袋忘了点燃。他想起自家那三亩薄田,以前种水稻,产量不高还累人,后来跟着基地种蔬菜,收入翻了番,但每次买肥料、卖蔬菜,都得自己跑,费时费力。
“林县长,你说的规模化,是不是把我们的地都收走啊?”有村民忍不住发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林雨潇笑着摇头:“不是收走,是自愿流转、合作经营。大家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由专业团队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年底除了土地分红,大家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拿工资,闲下来的劳动力还能去农产品加工厂上班,一举多得!”
“那我们自己说了还算不算数啊?”另一位村民追问。
“当然算数!”
林雨潇语气坚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大家都是股东,重大决策要集体投票。我们只是提供技术和管理,真正的主人还是乡亲们。而且不同的土地种不同的作物,行家管行活,比如王大爷擅长蔬菜管理,以后就负责蔬菜种植区的日常照料;张强懂农机,就能牵头农机服务队,这样人尽其才,地尽其利!”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村民们脸上的担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县农业局雷震山局长站起身,高声说道:“林县长的方案,县常委会已经全票通过了!我们决定,先在南岭搞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县推广。这是继分田到户之后,我县农业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大爷猛地站起身,烟袋锅在鞋底磕得清脆:“我同意!林县长从来没骗过我们,跟着他干,准没错!我那三亩地,全入股!”
张强也举手附和:“我也入!以后能用大型农机种地,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村民们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试点工作很快在南岭全面铺开。林雨潇带领绿源团队,首先对南岭的土地进行了全面普查。
技术人员带着土壤检测仪、无人机,走遍了每个村落的田间地头,详细记录土壤肥力、酸碱度、水源条件等数据,然后输入智能系统,生成了精准的土地规划方案。
“这块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种高品质蔬菜,划入蔬菜种植区;
那块地土层深厚,光照好,适合种苹果,纳入特色果林区;
还有这片平原,地势平坦,适合规模化种植水稻,作为粮食主产区。”林雨潇指着电脑上的分析结果,向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讲解道。
土地流转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几位老村民心里还是犯嘀咕,担心入股后没保障。林雨潇就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分红机制,还拿出绿源基地的财务报表,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张大叔,您看,这是基地去年的分红记录,每亩地的分红比您自己种地多三成还多。而且合作社有保险,就算遇到天灾,也能保障大家的基本收入。”林雨潇坐在张家的炕头上,诚恳地说道。
张大叔看着报表上的数字,又看了看窗外绿源基地里长势喜人的蔬菜,终于松了口:“行,林县长,我信你一次。希望你能带领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南岭九成以上的农户都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共整合土地十万多亩。合作社随即成立了种植管理部、农机服务部、市场销售部和农产品加工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种植管理部根据规划,开始统一播种。
蔬菜种植区里,大型播种机来回穿梭,精准地将种子播入土壤;
特色果林区里,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栽种优质苹果树苗;
粮食主产区里,无人机正在进行精准施肥,场面壮观。
王大爷被任命为蔬菜种植区的小组长,每天带着十几位村民查看菜苗长势,按时通风、浇水、防治病虫害。
他手里的技术手册已经翻得卷了边,嘴里还经常念叨着技术口诀:“温度二十度,湿度六十五,通风要及时,病害无处躲。”看着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他感慨道:“以前种三亩地都忙得脚不沾地,现在管一百亩,反而更轻松了,这就是规模化的好处啊!”
张强则成了农机服务部的负责人,手里握着好几台大型农机的钥匙。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一应俱全。他每天调度农机,在各个种植区之间奔波,脸上满是自豪:“以前做梦都想有自己的农机,现在不仅有了,还能管这么多先进设备,这日子太有奔头了!”
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以前单家独户买化肥,价格高还容易买到假货;现在合作社统一采购,直接从厂家拿货,成本降低了三成。
以前收割水稻,十几户人家要忙半个月;现在几台联合收割机一起上,几天就能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而且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田间情况,精准控制水肥,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升。
三个月后,南岭的田野上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蔬菜种植区里,圣女果、彩椒、黄瓜挂满枝头,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五成;
特色果林区里,虽然树苗还小,但长势旺盛,技术人员预测明年就能挂果;
粮食主产区里,水稻亩产达到了1100公斤,再创南岭新高。
合作社的销售部早已提前布局,与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和农产品加工厂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丰收的蔬菜和水稻刚一收割,就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根本不愁销路。年底分红时,村民们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
王大爷拿着分红单,激动地说:“我这三亩地,以前自己种,一年也就赚几千块。现在入股合作社,分红就有一万多,加上在合作社务工的工资,一年收入快三万了!”张强更是喜不自胜:“我不仅拿分红和工资,农机服务部还有提成,今年能攒下不少钱,准备再添几台新设备!”
南岭的成功试点,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周边乡镇的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都希望能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县领导也多次到南岭调研,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南岭模式。
然而,林雨潇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知道,规模化经营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十倍、几十倍增长,还需要打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这天,他召集绿源团队和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新的研讨会。
“现在我们的农产品虽然卖得好,但附加值太低。一斤蔬菜卖几块钱,要是加工成泡菜、果汁,价格就能翻好几倍;一斤大米卖两三块,要是加工成免洗米、自熟米、米粉、糕点,利润就能大幅提升。”林雨潇的目光里充满了期待,“而且,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加工能力来消化农产品,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张研究员点点头:“没错,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几种蔬菜深加工的配方,比如圣女果果酱、彩椒泡菜,口感都很不错,市场前景应该很好。”
柳婉叶也补充道:“我已经联系了几家食品加工企业,他们都有合作意向,但我们自己建加工厂,会不会投入太大?”
林雨潇沉吟片刻:“投入是大,但回报也大。我们可以采用‘合作社 企业’的模式,合作社出土地和原料,引进企业投资建厂,利润分成。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实现互利共赢。”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张天乐匆匆走进会议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林总,县外贸局刚才发来消息,有一家国外的农产品采购商,想大量采购我们的有机蔬菜和优质大米,但是要求我们提供国际有机认证,而且交货时间很紧迫!”
林雨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国际有机认证程序复杂,耗时较长,而交货时间只有三个月,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打开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一旦成功,南岭的农产品就能走向世界,利润将不可估量。
“这个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林雨潇语气坚定,“张天乐,你负责对接县外贸局,了解国际有机认证的具体要求;
张研究员,你带领技术团队,确保我们的农产品完全符合有机标准;
柳婉叶,你负责与采购商沟通,争取宽限一点认证时间。我们一定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认证,拿下这个订单!”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南岭的田野上,规模化种植的热潮还在持续,而一场关于农产品深加工和国际市场开拓的新战役,已经悄然打响。
林雨潇站在办公楼的窗前,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前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实现农业振兴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