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夜雨 —— 崇德元年春】
清明前的雨跟老天爷往下泼水似的,砸在茶寮的茅草顶上, 响得能盖过人说话。王继祖蹲在泥地上,盯着墙角那口醋缸,酸气混着霉味往鼻子里钻 —— 缸里泡着五件蓑衣,山西老陈醋漫过领口,泡得羊皮都发了胀。
东家,这法子真管用? 赵二捏着鼻子往缸里瞅,蓑衣上的桐油被醋泡得发白发软,蛇虫真能怕这酸味?
王继祖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块盐晶,碎得像白糖:去年在酿醋坊见的,醋泡过的工具,夏天都招不来苍蝇。 他抓起盐晶往羊皮斗笠的夹层里塞,再把这玩意儿缝进去,露水一沾就显白,丢了也能顺着白印找着。
斗笠是之前改的款,原是防沙的,现在缝了盐晶,倒成了雨天的宝贝。伙计们围着学样,指尖沾着醋液,搓得盐晶沙沙响,混着雨声像在磨算盘。
一、雨幕里的三指诀
三更的梆子敲到第二下时,雨突然下得更猛了。王继祖举着桐油伞,伞骨被风吹得 响,身后跟着八个伙计,蓑衣上的醋味在雨里飘出老远,把路边的萤火虫都熏跑了。
记住赵二的法子。 他压低声音,往茶园方向指,拇指捏芽,食指中指托叶,轻轻一旋就下来,别带老梗。 这 三指采茶法 是赵二琢磨的,比茶农大把抓快三倍,还不伤茶树。
茶园里的 状元芽 沾着雨珠,绿得发亮。伙计们猫着腰钻进茶树丛,手指在叶间翻飞,芽叶落进竹篓里,轻得像雪花。赵二最麻利,左手托着茶青,右手三指一捏一转,芽叶就乖乖进篓,嘴里还数着数:八十八,八十九......
突然,王继祖拽了他一把。雨幕里窜出条银环蛇,黑白相间的身子在茶根间游走,离赵二的脚脖子只有半步。可它刚闻到蓑衣上的醋味,突然打了个哆嗦,掉头钻进草丛,尾巴扫得茶叶沙沙响。
咋样? 王继祖低笑,范家的人只知咱要抢茶,哪懂这醋香里的门道。 他往远处的岩石后瞥了眼,那里影影绰绰有几个黑影 —— 绿林社的人在盯梢,白天被打怕了,不敢近前,只能远远看着。
二、漏雨的醋蓑衣
天快亮时,雨小了些,竹篓里的茶青已经冒了尖。王继祖打了个手势,伙计们开始往回撤,脚步踩在泥里, 声在雨里格外清楚。
快!范家的人好像要过来了! 有个伙计突然低喊。远处的火把晃了晃,绿林社的人举着锄头往这边赶,大概是听到了动静。
众人加快脚步,慌里慌张往茶寮跑。经过一片乱石滩时,赵二脚下一滑,怀里的竹篓撞在石头上,他慌忙去扶,身上的蓑衣被石棱勾住, 一声撕开个口子,掉在泥里也顾不上捡,跟着大部队钻进了密林。
躲在岩石后的茶帮喽啰见他们跑远,赶紧冲出来。领头的是个瘦脸汉子,捡起那件掉在泥里的蓑衣,凑鼻子前闻了闻,酸得直皱眉:这晋商用的啥邪门法子? 他抖了抖蓑衣上的泥,拿回去给范掌柜看看,说不定能学两手。
蓑衣上的醋水顺着石缝往下流,在地上积了个小水洼,里面混着些白色的粉末 —— 是斗笠夹层里掉出来的盐晶,被雨水泡得发涨,在晨光里闪着细光。瘦脸汉子没在意,卷着蓑衣往回跑,心里盘算着能得多少赏钱。
三、红泥窑的连夜火
茶寮里,王继祖正指挥伙计们炒茶。一口大铁锅架在火上,茶青倒进去, 冒起白汽,混着醋香和茶香,在雨雾里飘得老远。赵二光着膀子翻茶,汗珠混着雨水往下滴,落在锅里 响。
火再旺点! 王继祖往灶里添柴,这雨天生的芽子,得用武火炒,不然容易发霉。 他指的是武夷山特有的红泥窑,窑壁抹着红泥,烧起来比普通土窑温度高,能把茶里的潮气逼出来。
炒好的茶青倒进石碾,伙计们光着脚踩, 的脚步声跟打鼓似的。王继祖蹲在旁边看,时不时往茶里撒点东西 —— 是山西党参汁,去年在恰克图跟药商换的,掺进茶里能增香,还能让茶砖更紧实。
东家,范家的人会不会...... 有个伙计喘着气问。
王继祖往窑里看了眼,火苗舔着窑壁,红得像块烙铁:他们捡了件蓑衣就想偷师? 他冷笑,那醋里掺了盐晶,比例错一分,茶砖就发潮。范家那帮蠢货,学不去的。
正说着,外面传来狗叫。赵二扒着门缝看,见绿林社的人举着火把往红泥窑方向去,大概是想偷学烧窑的法子。王继祖却不慌,让伙计们把窑门封死,只留个小烟囱:让他们看,这窑火的门道,不是看就能学会的。
四、发霉的模仿品
天亮时,第一窑茶砖出窑了。砖面的双驼纹在晨光里发亮,用指甲刮一下,硬得像石头。王继祖拿起一块往地上磕, 一声,只掉了点渣,他满意地点点头:成了。
伙计们正忙着装箱,突然看见远处的山坡上冒起黑烟。赵二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突然笑出声:东家你看!范家的人在烧窑,烟都是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继祖也拿起望远镜,见绿林社的人围着个土窑忙乎,窑顶冒着黑烟,闻着就一股焦味。肯定是用了那件醋蓑衣的法子。 他放下望远镜,醋里的盐晶比例不对,茶青炒不透,一烧就发霉。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瘦脸汉子拎着几块黑乎乎的东西往范家茶寮跑,茶砖上长着绿毛,离老远都能看出是废砖。赵二笑得直拍大腿:让他们学!这晋商的门道,没那么好抄!
王继祖却没笑,盯着那些装茶砖的箱子:把这些砖分两批,一批走明路,一批藏进老窑。 他往赵二耳边凑了凑,范家吃了亏,肯定会来抢,咱得留一手。
五、雨停后的暗记号
雨过天晴,太阳把茶园晒得冒热气。王继祖站在红泥窑前,看着伙计们把茶砖往骡队上装,砖面的盐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撒了层碎钻。
东家,那蓑衣...... 赵二还有点担心。
故意让他们捡的。 王继祖拍了拍他的肩膀,范家越急着模仿,越容易出岔子。等他们的霉茶砖运到后金,有他们好受的。 他指了指砖面上的小刻痕,这是咱的记号,真砖假砖,一看就知。
远处的范家茶寮传来争吵声,大概是在为发霉的茶砖拌嘴。王继祖笑了笑,让伙计们出发。骡队踩着水洼往山下走,茶砖上的盐晶被阳光晒得发白,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串只有晋商才懂的密码。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范家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有后招。但他摸了摸怀里的茶砖,突然觉得踏实 —— 晋商的本事,不光在茶里,更在这些不起眼的小门道里,醋浸蓑衣、盐晶斗笠、三指采茶......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智慧,才是别人学不去的底气。
山脚下的溪水边,那件被丢弃的醋蓑衣还泡在水里,盐晶在阳光下慢慢融化,在石头上留下道白印,像个没写完的暗号。谁也不知道,这道白印会在不久后,引着绿林社的人钻进王继祖设下的另一个圈套。
清明前的雨跟老天爷往下泼水似的,砸在茶寮的茅草顶上, 响得能盖过人说话。王继祖蹲在泥地上,盯着墙角那口醋缸,酸气混着霉味往鼻子里钻 —— 缸里泡着五件蓑衣,山西老陈醋漫过领口,泡得羊皮都发了胀。
东家,这法子真管用? 赵二捏着鼻子往缸里瞅,蓑衣上的桐油被醋泡得发白发软,蛇虫真能怕这酸味?
王继祖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块盐晶,碎得像白糖:去年在酿醋坊见的,醋泡过的工具,夏天都招不来苍蝇。 他抓起盐晶往羊皮斗笠的夹层里塞,再把这玩意儿缝进去,露水一沾就显白,丢了也能顺着白印找着。
斗笠是之前改的款,原是防沙的,现在缝了盐晶,倒成了雨天的宝贝。伙计们围着学样,指尖沾着醋液,搓得盐晶沙沙响,混着雨声像在磨算盘。
一、雨幕里的三指诀
三更的梆子敲到第二下时,雨突然下得更猛了。王继祖举着桐油伞,伞骨被风吹得 响,身后跟着八个伙计,蓑衣上的醋味在雨里飘出老远,把路边的萤火虫都熏跑了。
记住赵二的法子。 他压低声音,往茶园方向指,拇指捏芽,食指中指托叶,轻轻一旋就下来,别带老梗。 这 三指采茶法 是赵二琢磨的,比茶农大把抓快三倍,还不伤茶树。
茶园里的 状元芽 沾着雨珠,绿得发亮。伙计们猫着腰钻进茶树丛,手指在叶间翻飞,芽叶落进竹篓里,轻得像雪花。赵二最麻利,左手托着茶青,右手三指一捏一转,芽叶就乖乖进篓,嘴里还数着数:八十八,八十九......
突然,王继祖拽了他一把。雨幕里窜出条银环蛇,黑白相间的身子在茶根间游走,离赵二的脚脖子只有半步。可它刚闻到蓑衣上的醋味,突然打了个哆嗦,掉头钻进草丛,尾巴扫得茶叶沙沙响。
咋样? 王继祖低笑,范家的人只知咱要抢茶,哪懂这醋香里的门道。 他往远处的岩石后瞥了眼,那里影影绰绰有几个黑影 —— 绿林社的人在盯梢,白天被打怕了,不敢近前,只能远远看着。
二、漏雨的醋蓑衣
天快亮时,雨小了些,竹篓里的茶青已经冒了尖。王继祖打了个手势,伙计们开始往回撤,脚步踩在泥里, 声在雨里格外清楚。
快!范家的人好像要过来了! 有个伙计突然低喊。远处的火把晃了晃,绿林社的人举着锄头往这边赶,大概是听到了动静。
众人加快脚步,慌里慌张往茶寮跑。经过一片乱石滩时,赵二脚下一滑,怀里的竹篓撞在石头上,他慌忙去扶,身上的蓑衣被石棱勾住, 一声撕开个口子,掉在泥里也顾不上捡,跟着大部队钻进了密林。
躲在岩石后的茶帮喽啰见他们跑远,赶紧冲出来。领头的是个瘦脸汉子,捡起那件掉在泥里的蓑衣,凑鼻子前闻了闻,酸得直皱眉:这晋商用的啥邪门法子? 他抖了抖蓑衣上的泥,拿回去给范掌柜看看,说不定能学两手。
蓑衣上的醋水顺着石缝往下流,在地上积了个小水洼,里面混着些白色的粉末 —— 是斗笠夹层里掉出来的盐晶,被雨水泡得发涨,在晨光里闪着细光。瘦脸汉子没在意,卷着蓑衣往回跑,心里盘算着能得多少赏钱。
三、红泥窑的连夜火
茶寮里,王继祖正指挥伙计们炒茶。一口大铁锅架在火上,茶青倒进去, 冒起白汽,混着醋香和茶香,在雨雾里飘得老远。赵二光着膀子翻茶,汗珠混着雨水往下滴,落在锅里 响。
火再旺点! 王继祖往灶里添柴,这雨天生的芽子,得用武火炒,不然容易发霉。 他指的是武夷山特有的红泥窑,窑壁抹着红泥,烧起来比普通土窑温度高,能把茶里的潮气逼出来。
炒好的茶青倒进石碾,伙计们光着脚踩, 的脚步声跟打鼓似的。王继祖蹲在旁边看,时不时往茶里撒点东西 —— 是山西党参汁,去年在恰克图跟药商换的,掺进茶里能增香,还能让茶砖更紧实。
东家,范家的人会不会...... 有个伙计喘着气问。
王继祖往窑里看了眼,火苗舔着窑壁,红得像块烙铁:他们捡了件蓑衣就想偷师? 他冷笑,那醋里掺了盐晶,比例错一分,茶砖就发潮。范家那帮蠢货,学不去的。
正说着,外面传来狗叫。赵二扒着门缝看,见绿林社的人举着火把往红泥窑方向去,大概是想偷学烧窑的法子。王继祖却不慌,让伙计们把窑门封死,只留个小烟囱:让他们看,这窑火的门道,不是看就能学会的。
四、发霉的模仿品
天亮时,第一窑茶砖出窑了。砖面的双驼纹在晨光里发亮,用指甲刮一下,硬得像石头。王继祖拿起一块往地上磕, 一声,只掉了点渣,他满意地点点头:成了。
伙计们正忙着装箱,突然看见远处的山坡上冒起黑烟。赵二举起望远镜看了看,突然笑出声:东家你看!范家的人在烧窑,烟都是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继祖也拿起望远镜,见绿林社的人围着个土窑忙乎,窑顶冒着黑烟,闻着就一股焦味。肯定是用了那件醋蓑衣的法子。 他放下望远镜,醋里的盐晶比例不对,茶青炒不透,一烧就发霉。
果然,没过多久,就见瘦脸汉子拎着几块黑乎乎的东西往范家茶寮跑,茶砖上长着绿毛,离老远都能看出是废砖。赵二笑得直拍大腿:让他们学!这晋商的门道,没那么好抄!
王继祖却没笑,盯着那些装茶砖的箱子:把这些砖分两批,一批走明路,一批藏进老窑。 他往赵二耳边凑了凑,范家吃了亏,肯定会来抢,咱得留一手。
五、雨停后的暗记号
雨过天晴,太阳把茶园晒得冒热气。王继祖站在红泥窑前,看着伙计们把茶砖往骡队上装,砖面的盐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撒了层碎钻。
东家,那蓑衣...... 赵二还有点担心。
故意让他们捡的。 王继祖拍了拍他的肩膀,范家越急着模仿,越容易出岔子。等他们的霉茶砖运到后金,有他们好受的。 他指了指砖面上的小刻痕,这是咱的记号,真砖假砖,一看就知。
远处的范家茶寮传来争吵声,大概是在为发霉的茶砖拌嘴。王继祖笑了笑,让伙计们出发。骡队踩着水洼往山下走,茶砖上的盐晶被阳光晒得发白,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串只有晋商才懂的密码。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范家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有后招。但他摸了摸怀里的茶砖,突然觉得踏实 —— 晋商的本事,不光在茶里,更在这些不起眼的小门道里,醋浸蓑衣、盐晶斗笠、三指采茶......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智慧,才是别人学不去的底气。
山脚下的溪水边,那件被丢弃的醋蓑衣还泡在水里,盐晶在阳光下慢慢融化,在石头上留下道白印,像个没写完的暗号。谁也不知道,这道白印会在不久后,引着绿林社的人钻进王继祖设下的另一个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