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前的死局破 —— 崇德元年冬】
崇德元年的北风裹着焦糊味,从山海关方向滚过来。王继祖站在张家口分号的门楼子上,望着关外的方向,指甲深深掐进了怀里的茶样包 —— 那是辽东最后一支茶队的遗物,现在只剩下点烧焦的碎末。
“东家,辽东那边的信鸽全没回来。” 账房先生抱着账本跑上来,棉袍下摆沾着雪,“刚收到宁远卫的急报,后金把山海关堵得跟铁桶似的,咱在沈阳的三个茶栈,昨天全被抄了。”
王继祖转身往院里走,青石地上的冰碴子被踩得咯吱响。分号正厅里,伙计们围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用朱砂画的商路像条流血的蛇,从张家口一直延伸到沈阳,可在山海关的位置,被块黑陶片死死压住 —— 那是后金的标记。
“三百块砖茶,就这么烧了?” 赵二的侄子赵小四蹲在沙盘边,手里捏着半截烧焦的茶砖,砖面上的双驼纹被烧得发黑,“我叔还在沈阳看栈呢,现在连个信儿都没有。”
王继祖没接话。他知道赵二的性子,去年在武夷山跟绿林社拼命时,这人把茶篓顶在头上当盾牌,绝不可能轻易让人抄了茶栈。可现在沙盘上的黑陶片压得那么死,连只苍蝇都飞不过去。
一、焦茶里的军报
未时的日头刚爬上房檐,分号的门被撞开了。一个浑身是伤的伙计跌进来,怀里抱着个油布包,血顺着布包往下滴:“东家!我从山海关逃出来的…… 茶队被后金骑兵截在乱石滩,他们把砖茶堆成垛,浇了桐油……”
油布包解开时,里面滚出块烧变形的铜令牌 —— 是明军的腰牌,边缘还沾着茶末。王继祖认出这令牌的样式,是宁远卫参将的信物。去年冬天,这位参将还带着亲兵来分号换过茶砖,说边关的士兵喝惯了晋商的茶,喝别的总觉得没力气。
“参将让我带话,” 伙计咳着血沫说,“宁远卫快没火药了,后金的攻城车就架在城外,再等不到补给……” 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账房先生赶紧翻出另一封密信,是从沈阳茶栈辗转送出来的,信纸被水泡得发皱,上面的字迹却很清楚:“范家掌柜在八旗兵营里喝酒,说要让晋商彻底滚出辽东。”
王继祖捏着信纸的手直抖。范家这是要借后金的刀,把晋商的北方商路全掐断。他走到沙盘前,把宁远卫的位置圈出来,那里离山海关只有百里地,现在成了座孤城。
“咱的茶砖里能藏东西。” 赵小四突然说,“去年在武夷山,不就把盐晶藏在砖缝里吗?要不……”
“藏啥?” 王继祖打断他,“现在是火药!后金的哨卡连茶砖都要劈开看,你往哪儿藏?”
二、老驼夫的怪话
酉时的雪下得紧了,分号的院子里突然传来驼铃响。王继祖扒着窗缝看,见老驼夫阿木尔牵着两峰骆驼站在雪地里,驼背上的毡毯裹得严严实实。这老汉在晋商驼队里干了三十年,从山西到蒙古,哪条路有坑都门儿清。
“阿木尔大叔,您咋来了?” 王继祖迎出去,见驼峰上的毡毯渗着油,“这是啥?”
“刚从归化城回来,带了点好东西。” 阿木尔掀开毡毯,下面竟是些桐油和柏木板,“听说辽东出事了?我那口子的侄子在宁远卫当差,托人带话要茶砖,说能提神。”
王继祖心里一动。老驼夫的侄子他认识,是宁远卫的火头军,哪用得着这么多桐油?他盯着柏木板上的榫卯,突然想起去年运茶砖时,阿木尔总说 “活人的路被堵了,就走死人的道”。
正琢磨着,赵小四慌慌张张跑出来:“东家!刚收到消息,赵二叔…… 在沈阳病逝了,范家的人说按当地规矩,得把骨灰送回山西。”
王继祖的脸唰地白了。赵二上个月还在信里说身子骨结实,怎么突然就病逝了?他瞥见阿木尔正用手指敲供桌,那桌面是块整料柏木,敲起来 “空空” 响 —— 这老汉年轻时在棺材铺当过学徒。
“小四,去给赵二叔准备棺木。” 王继祖突然说,“要最厚的柏木棺,用桐油刷三遍。”
阿木尔突然笑了,往供桌底下塞了块盐晶:“解县的老法子,棺木里塞这东西,能防潮。” 他凑近王继祖耳边,声音压得极低:“活人带不动的东西,死人能带。后金的哨卡再严,也不会翻死人的棺木。”
三、沙盘上的新道
三更的梆子响过,分号的灯还亮着。王继祖把阿木尔留下的柏木板摆在沙盘边,用尺子量来量去。老驼夫说得对,棺木是个好幌子 —— 范家刚说赵二病逝,现在运棺回籍,谁也挑不出错处。
“可棺木里藏火药,万一被搜出来……” 账房先生捏着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后金的人要是劈棺查验,咱全得掉脑袋。”
王继祖没说话,往棺木模型里塞了块茶砖。砖面的双驼纹突然让他想起件事 —— 去年在蒙古,看见牧民把贵重东西藏在骨灰罐的夹层里,谁也不会怀疑。他突然抓起笔,在沙盘上画了条新线,从张家口绕到喜峰口,再转道宁远卫。
“这条路走的是山区,后金的骑兵不好走。” 他指着线道上的几个红点,“这几处有咱晋商的老相识,都是看坟地的,他们能把棺木送过去。”
赵小四突然一拍大腿:“我叔最疼我,去年给我留了块贴身的玉佩,说万一他出事,就让我带着玉佩认亲。要是把火药藏在……”
话没说完,院外传来马蹄声。王继祖赶紧吹灭油灯,从门缝里看 —— 是后金的探子,正骑马在分号周围打转,火把照得 “王氏晋商” 的牌匾忽明忽暗。
“他们在盯咱。” 阿木尔不知啥时候站在门边,手里转着个铜烟袋,“现在连买口棺材都得被盘问,得想个更周全的法子。” 他往沙盘里撒了把盐,盐粒落在黑陶片周围,慢慢把那块陶片围了起来。
王继祖盯着那些盐粒,突然明白了。盐能化冰,也能找出路。他抓起块烧焦的茶砖,往盐粒堆里一插:“明天就去棺材铺订棺木,要大张旗鼓地订,让全城都知道咱要运赵二的骨灰回山西。”
四、棺木外的疑云
第二天一早,张家口最大的棺材铺就热闹起来。王继祖亲自去挑棺木,指着最厚实的柏木棺说:“就要这个,给我叔用的,得对得起他在辽东跑了三十年商。”
铺掌柜是个精瘦的老头,眯着眼打量他:“王掌柜最近胆子不小啊,这时候还敢提辽东?” 他往门外瞟了瞟,压低声音,“范家的人昨天来订了十口薄皮棺,说是要运药材去蒙古。”
王继祖心里一沉。范家订棺木干啥?运药材用得着薄皮棺?他突然想起赵二说过,范家有个掌柜是后金的细作,难不成他们也想走这条路?
回分号的路上,赵小四悄悄说:“我刚才看见棺材铺后院堆着不少火药桶,盖着油纸,看着像是宁远卫用的那种。”
王继祖突然勒住马。范家这是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明着订棺木运药材,实则想偷运火药,要是被后金发现,说不定会嫁祸给晋商。他摸了摸怀里的茶样包,焦糊味里似乎混着点别的味 —— 是桐油,跟阿木尔带来的柏木板一个味。
“去把阿木尔大叔请来。” 他对赵小四说,“这事得让他再把把关。”
回到分号时,阿木尔正在给骆驼喂盐。见王继祖回来,他把个油布包递过来:“这是我那口子连夜缝的,你看看能用不。”
打开一看,是块特制的毡布,上面绣着晋商的驼队图案,针脚里藏着极细的盐晶线。“这布裹在棺木外,遇潮就会显出咱晋商的记号。” 阿木尔指着图案里的骆驼眼睛,“这里面能藏东西,针脚是我那口子独创的,别人仿不来。”
王继祖突然想起赵二的 “病逝”。赵二身子骨硬朗,怎么会突然病逝?范家为啥要主动提运骨灰的事?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他摸着毡布上的盐晶线,心里越来越不安。
五、风雪里的驼铃
傍晚的风雪更大了。王继祖站在分号门口,看着伙计们把棺木往驼队上装。棺木上盖着那块绣着驼队的毡布,在风雪里显得格外扎眼。
“东家,真要这么干?” 赵小四攥着那半块烧焦的茶砖,指节都发白了,“要是被发现……”
“没别的路了。” 王继祖往他手里塞了个小布包,里面是块盐晶,“这是解县的盐,遇水会发光,要是走散了,就往有光亮的地方去。”
阿木尔牵着骆驼走过来,驼铃在风雪里叮当作响。他拍了拍棺木:“放心,这棺木我加了夹层,外面看着普通,里面能藏不少东西。” 他凑近王继祖耳边,“赵二那小子机灵,他‘病逝’的事,说不定是缓兵之计。”
王继祖心里一动。赵二会不会是故意让范家传假消息,好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运棺木?他突然想起赵二去年说过,要是他出事,就看砖茶里的暗纹 —— 现在那块烧焦的茶砖上,似乎真有个模糊的记号,像个 “活” 字。
远处的城门突然传来吆喝声。后金的哨兵开始盘查进出城的人,火把在风雪里晃成一片。王继祖深吸一口气,对阿木尔说:“出发吧,按咱说好的路线走。”
驼队慢慢走出城门时,王继祖看见棺材铺的方向也出来一队车马,拉着几口薄皮棺,走的是另一个方向。他知道那是范家的人,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趟运棺之路,恐怕比想象中更凶险。
风雪里,驼铃越响越远。王继祖站在城门下,手里捏着那块烧焦的茶砖,砖缝里的盐晶在雪光下闪着微弱的光。他不知道这趟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赵二到底是生是死,只知道晋商的路,从来都是在绝处里蹚出来的。
分号的伙计突然跑来,递给他封信:“刚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没署名。”
信纸是普通的桑皮纸,上面只有一行字:“棺木要刷三层桐油,防雪水。” 字迹看着眼熟,像赵二的笔体,可末尾没盖任何印记。王继祖把信纸凑近鼻尖,闻到股淡淡的茶油味 —— 是晋商特有的记号。
他突然笑了,把信纸揣进怀里。不管赵二是生是死,这趟路必须走下去。只是他没注意,信纸背面沾着个极小的三铜钱印记,被雪水浸得快要模糊。
崇德元年的北风裹着焦糊味,从山海关方向滚过来。王继祖站在张家口分号的门楼子上,望着关外的方向,指甲深深掐进了怀里的茶样包 —— 那是辽东最后一支茶队的遗物,现在只剩下点烧焦的碎末。
“东家,辽东那边的信鸽全没回来。” 账房先生抱着账本跑上来,棉袍下摆沾着雪,“刚收到宁远卫的急报,后金把山海关堵得跟铁桶似的,咱在沈阳的三个茶栈,昨天全被抄了。”
王继祖转身往院里走,青石地上的冰碴子被踩得咯吱响。分号正厅里,伙计们围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用朱砂画的商路像条流血的蛇,从张家口一直延伸到沈阳,可在山海关的位置,被块黑陶片死死压住 —— 那是后金的标记。
“三百块砖茶,就这么烧了?” 赵二的侄子赵小四蹲在沙盘边,手里捏着半截烧焦的茶砖,砖面上的双驼纹被烧得发黑,“我叔还在沈阳看栈呢,现在连个信儿都没有。”
王继祖没接话。他知道赵二的性子,去年在武夷山跟绿林社拼命时,这人把茶篓顶在头上当盾牌,绝不可能轻易让人抄了茶栈。可现在沙盘上的黑陶片压得那么死,连只苍蝇都飞不过去。
一、焦茶里的军报
未时的日头刚爬上房檐,分号的门被撞开了。一个浑身是伤的伙计跌进来,怀里抱着个油布包,血顺着布包往下滴:“东家!我从山海关逃出来的…… 茶队被后金骑兵截在乱石滩,他们把砖茶堆成垛,浇了桐油……”
油布包解开时,里面滚出块烧变形的铜令牌 —— 是明军的腰牌,边缘还沾着茶末。王继祖认出这令牌的样式,是宁远卫参将的信物。去年冬天,这位参将还带着亲兵来分号换过茶砖,说边关的士兵喝惯了晋商的茶,喝别的总觉得没力气。
“参将让我带话,” 伙计咳着血沫说,“宁远卫快没火药了,后金的攻城车就架在城外,再等不到补给……” 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账房先生赶紧翻出另一封密信,是从沈阳茶栈辗转送出来的,信纸被水泡得发皱,上面的字迹却很清楚:“范家掌柜在八旗兵营里喝酒,说要让晋商彻底滚出辽东。”
王继祖捏着信纸的手直抖。范家这是要借后金的刀,把晋商的北方商路全掐断。他走到沙盘前,把宁远卫的位置圈出来,那里离山海关只有百里地,现在成了座孤城。
“咱的茶砖里能藏东西。” 赵小四突然说,“去年在武夷山,不就把盐晶藏在砖缝里吗?要不……”
“藏啥?” 王继祖打断他,“现在是火药!后金的哨卡连茶砖都要劈开看,你往哪儿藏?”
二、老驼夫的怪话
酉时的雪下得紧了,分号的院子里突然传来驼铃响。王继祖扒着窗缝看,见老驼夫阿木尔牵着两峰骆驼站在雪地里,驼背上的毡毯裹得严严实实。这老汉在晋商驼队里干了三十年,从山西到蒙古,哪条路有坑都门儿清。
“阿木尔大叔,您咋来了?” 王继祖迎出去,见驼峰上的毡毯渗着油,“这是啥?”
“刚从归化城回来,带了点好东西。” 阿木尔掀开毡毯,下面竟是些桐油和柏木板,“听说辽东出事了?我那口子的侄子在宁远卫当差,托人带话要茶砖,说能提神。”
王继祖心里一动。老驼夫的侄子他认识,是宁远卫的火头军,哪用得着这么多桐油?他盯着柏木板上的榫卯,突然想起去年运茶砖时,阿木尔总说 “活人的路被堵了,就走死人的道”。
正琢磨着,赵小四慌慌张张跑出来:“东家!刚收到消息,赵二叔…… 在沈阳病逝了,范家的人说按当地规矩,得把骨灰送回山西。”
王继祖的脸唰地白了。赵二上个月还在信里说身子骨结实,怎么突然就病逝了?他瞥见阿木尔正用手指敲供桌,那桌面是块整料柏木,敲起来 “空空” 响 —— 这老汉年轻时在棺材铺当过学徒。
“小四,去给赵二叔准备棺木。” 王继祖突然说,“要最厚的柏木棺,用桐油刷三遍。”
阿木尔突然笑了,往供桌底下塞了块盐晶:“解县的老法子,棺木里塞这东西,能防潮。” 他凑近王继祖耳边,声音压得极低:“活人带不动的东西,死人能带。后金的哨卡再严,也不会翻死人的棺木。”
三、沙盘上的新道
三更的梆子响过,分号的灯还亮着。王继祖把阿木尔留下的柏木板摆在沙盘边,用尺子量来量去。老驼夫说得对,棺木是个好幌子 —— 范家刚说赵二病逝,现在运棺回籍,谁也挑不出错处。
“可棺木里藏火药,万一被搜出来……” 账房先生捏着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后金的人要是劈棺查验,咱全得掉脑袋。”
王继祖没说话,往棺木模型里塞了块茶砖。砖面的双驼纹突然让他想起件事 —— 去年在蒙古,看见牧民把贵重东西藏在骨灰罐的夹层里,谁也不会怀疑。他突然抓起笔,在沙盘上画了条新线,从张家口绕到喜峰口,再转道宁远卫。
“这条路走的是山区,后金的骑兵不好走。” 他指着线道上的几个红点,“这几处有咱晋商的老相识,都是看坟地的,他们能把棺木送过去。”
赵小四突然一拍大腿:“我叔最疼我,去年给我留了块贴身的玉佩,说万一他出事,就让我带着玉佩认亲。要是把火药藏在……”
话没说完,院外传来马蹄声。王继祖赶紧吹灭油灯,从门缝里看 —— 是后金的探子,正骑马在分号周围打转,火把照得 “王氏晋商” 的牌匾忽明忽暗。
“他们在盯咱。” 阿木尔不知啥时候站在门边,手里转着个铜烟袋,“现在连买口棺材都得被盘问,得想个更周全的法子。” 他往沙盘里撒了把盐,盐粒落在黑陶片周围,慢慢把那块陶片围了起来。
王继祖盯着那些盐粒,突然明白了。盐能化冰,也能找出路。他抓起块烧焦的茶砖,往盐粒堆里一插:“明天就去棺材铺订棺木,要大张旗鼓地订,让全城都知道咱要运赵二的骨灰回山西。”
四、棺木外的疑云
第二天一早,张家口最大的棺材铺就热闹起来。王继祖亲自去挑棺木,指着最厚实的柏木棺说:“就要这个,给我叔用的,得对得起他在辽东跑了三十年商。”
铺掌柜是个精瘦的老头,眯着眼打量他:“王掌柜最近胆子不小啊,这时候还敢提辽东?” 他往门外瞟了瞟,压低声音,“范家的人昨天来订了十口薄皮棺,说是要运药材去蒙古。”
王继祖心里一沉。范家订棺木干啥?运药材用得着薄皮棺?他突然想起赵二说过,范家有个掌柜是后金的细作,难不成他们也想走这条路?
回分号的路上,赵小四悄悄说:“我刚才看见棺材铺后院堆着不少火药桶,盖着油纸,看着像是宁远卫用的那种。”
王继祖突然勒住马。范家这是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明着订棺木运药材,实则想偷运火药,要是被后金发现,说不定会嫁祸给晋商。他摸了摸怀里的茶样包,焦糊味里似乎混着点别的味 —— 是桐油,跟阿木尔带来的柏木板一个味。
“去把阿木尔大叔请来。” 他对赵小四说,“这事得让他再把把关。”
回到分号时,阿木尔正在给骆驼喂盐。见王继祖回来,他把个油布包递过来:“这是我那口子连夜缝的,你看看能用不。”
打开一看,是块特制的毡布,上面绣着晋商的驼队图案,针脚里藏着极细的盐晶线。“这布裹在棺木外,遇潮就会显出咱晋商的记号。” 阿木尔指着图案里的骆驼眼睛,“这里面能藏东西,针脚是我那口子独创的,别人仿不来。”
王继祖突然想起赵二的 “病逝”。赵二身子骨硬朗,怎么会突然病逝?范家为啥要主动提运骨灰的事?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他摸着毡布上的盐晶线,心里越来越不安。
五、风雪里的驼铃
傍晚的风雪更大了。王继祖站在分号门口,看着伙计们把棺木往驼队上装。棺木上盖着那块绣着驼队的毡布,在风雪里显得格外扎眼。
“东家,真要这么干?” 赵小四攥着那半块烧焦的茶砖,指节都发白了,“要是被发现……”
“没别的路了。” 王继祖往他手里塞了个小布包,里面是块盐晶,“这是解县的盐,遇水会发光,要是走散了,就往有光亮的地方去。”
阿木尔牵着骆驼走过来,驼铃在风雪里叮当作响。他拍了拍棺木:“放心,这棺木我加了夹层,外面看着普通,里面能藏不少东西。” 他凑近王继祖耳边,“赵二那小子机灵,他‘病逝’的事,说不定是缓兵之计。”
王继祖心里一动。赵二会不会是故意让范家传假消息,好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运棺木?他突然想起赵二去年说过,要是他出事,就看砖茶里的暗纹 —— 现在那块烧焦的茶砖上,似乎真有个模糊的记号,像个 “活” 字。
远处的城门突然传来吆喝声。后金的哨兵开始盘查进出城的人,火把在风雪里晃成一片。王继祖深吸一口气,对阿木尔说:“出发吧,按咱说好的路线走。”
驼队慢慢走出城门时,王继祖看见棺材铺的方向也出来一队车马,拉着几口薄皮棺,走的是另一个方向。他知道那是范家的人,心里突然冒出个念头:这趟运棺之路,恐怕比想象中更凶险。
风雪里,驼铃越响越远。王继祖站在城门下,手里捏着那块烧焦的茶砖,砖缝里的盐晶在雪光下闪着微弱的光。他不知道这趟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赵二到底是生是死,只知道晋商的路,从来都是在绝处里蹚出来的。
分号的伙计突然跑来,递给他封信:“刚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没署名。”
信纸是普通的桑皮纸,上面只有一行字:“棺木要刷三层桐油,防雪水。” 字迹看着眼熟,像赵二的笔体,可末尾没盖任何印记。王继祖把信纸凑近鼻尖,闻到股淡淡的茶油味 —— 是晋商特有的记号。
他突然笑了,把信纸揣进怀里。不管赵二是生是死,这趟路必须走下去。只是他没注意,信纸背面沾着个极小的三铜钱印记,被雪水浸得快要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