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神经脉冲-《怒海争锋》

  关岛 · 安德森空军基地地下指挥中心

  2025年11月17日凌晨2时30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地下80米的指挥中心内,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上将正在主持紧急作战会议。巨大的电子作战图上,代表中国军队的红色箭头正在快速推进。

  我们必须立即启动核威慑预案......米利的话音未落,指挥中心突然被一种诡异的低频声波笼罩。

  无形攻击

  中国最新研发的神经脉冲武器系统悄然启动:

  攻击方式:

  通过卫星投射定向神经脉冲波

  利用地下光缆传导次声波攻击

  伪装成通讯信号的神经干扰波

  饮用水系统注入神经抑制剂

  攻击效果:

  02:35:初级症状

  指挥中心人员开始出现头晕、恶心症状,操作员手指颤抖无法准确操作控制台。

  02:40:中级症状

  高级军官出现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作战命令开始出现逻辑混乱。

  02:45:高级症状

  部分人员出现短暂昏迷,关键岗位人员失去工作能力。

  02:50:全面瘫痪

  指挥系统完全崩溃,所有人员丧失作战指挥能力。

  技术原理

  这种被命名为脑控终结的神经武器采用多重攻击模式:

  电磁脉冲攻击:

  频率:0.1-30Hz(与脑波共振)

  功率:兆瓦级定向发射

  穿透:可穿透80米岩层

  定位:误差小于0.5米

  次声波攻击:

  频率:7Hz(与器官共振)

  强度:130分贝(足以造成生理伤害)

  传导:通过地下管线增强效果

  持续时间:可控制发作间隔

  生化制剂:

  类型:神经抑制剂(无味无色)

  投放:通过通风系统和供水系统

  生效:15分钟内起效

  持续时间:6-8小时

  攻击过程

  02:30:攻击启动

  神经脉冲卫星定位系统锁定指挥中心坐标,开始蓄能。

  02:32:首波攻击

  定向电磁脉冲穿透岩层,指挥中心人员开始出现不适。

  02:35:次波攻击

  次声波通过地下光缆传导,增强攻击效果。

  02:38:生化攻击

  神经抑制剂通过通风系统扩散,加速瘫痪过程。

  02:45:效果确认

  无人机红外扫描确认指挥中心人员全部丧失行动能力。

  瘫痪效果

  指挥系统:

  作战命令系统崩溃

  通讯联络全部中断

  情报处理完全停滞

  决策机制彻底瘫痪

  人员状态:

  85%人员失去意识

  10%人员意识模糊

  5%人员基本清醒但无法行动

  全部人员丧失作战能力

  装备状态:

  所有电子设备受干扰

  通讯设备无法使用

  控制系统全部失效

  安保系统被突破

  应急响应

  03:00:备用指挥中心试图接管

  但同样遭到神经武器攻击,接管失败。

  03:30:医疗队试图救援

  救援人员进入后同样出现症状,救援行动失败。

  04:00:外部支援尝试

  从夏威夷派出的支援部队需要8小时才能到达。

  战略影响

  这场攻击造成严重后果:

  立即影响:

  太平洋战区指挥系统瘫痪24小时

  所有作战行动被迫中止

  核武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防护状态

  盟友军队失去指挥协调

  长期影响:

  美军指挥体系可信度受到质疑

  军事基地防护标准需要重新制定

  神经武器成为新的战略威慑手段

  战争伦理面临新的挑战

  技术突破

  脑控终结系统展现多项突破:

  精确打击:能够精确打击特定目标,避免 coteral dage

  非致命性:造成暂时性瘫痪而非永久伤害

  难以防御:现有防护措施无法有效应对

  效果可控:能够控制攻击强度和持续时间

  国际反应

  《自然》杂志评论:这标志着战争进入神经科学时代,传统防护手段面临彻底失效。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神经武器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北京表态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始终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相关技术仅用于自卫目的。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规范新型武器使用。

  在指挥中心的日志记录仪上,最后一条完整记录是:

  我们就像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大脑......

  这场持续90分钟的神经攻击,不仅瘫痪了美军的指挥系统,更开启了战争的新维度。一位神经科学家警告:当战争进入人脑层面,所有的战争规则都需要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