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海空一体-《怒海争锋》

  随着“福建”号航母编队深入远海,其作战效能的核心——以空警-600舰载预警机为指挥中枢的“海空一体”作战体系全面启动。通过一场突发的高强度对抗演练,展现空警-600如何整合航母舰载机、护航舰艇乃至岸基火力,形成一张无死角的立体攻防网络,奠定战场绝对信息优势。

  一、大洋亮剑

  地点: “福建”舰编队巡航海域,晨间

  海天之间,“福建”舰巨大的飞行甲板上灯火通明。在蒸汽(电磁)弹射器巨大的推力下,一架外形独特的飞机呼啸升空——它背上驮着一个巨大的“圆盘”,这正是中国海军最先进的舰载预警机:空警-600。

  紧随其后,数架歼-35隐身战斗机和歼-15T“飞鲨”战斗机依次弹射升空,在空中完成编队。与此同时,一架直-20反潜直升机也从甲板起飞,前出至编队侧翼,投下声纳浮标,构建水下监听网。

  二、天眼巡弋

  空警-600机舱内,雷达操作员面前的巨大屏幕清晰地显示着以本机为中心、半径数百公里内的海空态势:

  空中目标: 我方的歼-35、歼-15T机群被标识为绿色友军光点,在预定空域巡逻。

  海面目标: 055型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等护航舰艇的图标在航母周围构成环形防御。

  远方“敌情”: 屏幕边缘,几个微弱的、时隐时现的红色光点正在逼近——这是由本土起飞的歼-20战机模拟的“敌方”高空高速突击机群,试图对“福建”舰发动“奇袭”。

  “发现不明空中目标,批次3,高度,速度1.8马赫,方位075,距离350公里!”雷达操作员迅速报告。

  任务指挥官沉着下令:“判定为高威胁目标。启动‘海天网’协同交战程序。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优先分配给我歼-35机群,并同步至护航舰艇‘延安’舰(055型)。”

  三、协同猎杀

  命令通过高速数据链瞬间下达。

  歼-35的“暗箭”: 正在巡逻的歼-35长机飞行员立刻在座舱显示屏上看到了空警-600传来的目标信息以及攻击指令。虽然敌机仍在歼-35机载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外,但在空警-600的引导下,歼-35无需开启雷达(保持电磁静默),即可悄然占据有利攻击阵位。长机下达指令:“雷公小队,接收目标数据,准备超视距攻击。1号、2号机,各锁定一个目标,齐射后脱离。”

  舰队的“坚盾”: 同一时间,055型驱逐舰“延安”舰的作战指挥中心也收到了空警-600共享的同一批目标信息。舰长命令:“标准-2防空导弹准备,接收外部目标指示,实施协同交战(NIFC-CA)。” 这意味着,即使敌机试图以超低空突防,处于地球曲率遮挡下的护航舰艇,也能在空警-600的引导下,发射导弹对地平线以下的目标进行超视距拦截。

  指挥官的“棋局”: 空警-600上的指挥官,如同一位棋手,俯瞰整个棋盘。他根据战场态势,动态分配打击任务:将两个目标优先分配给更具隐身优势的歼-35进行主动猎杀,将第三个目标分配给“延安”舰进行区域防空补射,并命令另一批歼-15T前出,警戒可能出现的后续目标。

  四、无形胜有形

  就在模拟的“敌”机群即将进入发射阵位的临界点,歼-35发射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模拟)和“延安”舰发射的标准-2导弹(模拟),已经在空警-600的持续中继制导下,飞向各自的目标。

  “敌”长机飞行员座舱内,雷达告警系统(RWR)突然尖啸,显示已被多枚导弹锁定,他试图进行大过载机动并释放干扰,但为时已晚。

  空警-600的屏幕显示,三个红色目标光点依次熄灭。

  “目标1,摧毁。”

  “目标2,摧毁。”

  “目标3,摧毁。”

  一场潜在的危机,在敌我双方尚未照面的情况下,已于数百公里外被化解。

  五、体系的胜利

  演练结束,各机、各舰恢复常态巡逻。空警-600继续在高空盘旋,如同永不疲倦的“天穹之脑”。

  信息主导: 空警-600凭借其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了整个编队的“力量倍增器”,实现了战场态势的单向透明。

  网络中心: 它成功地将航母、舰载机、护航舰艇等平台无缝链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发现即摧毁”的协同作战能力。

  战力跃升: 这套以空警-600为核心的海空一体作战体系,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真正具备了远海大洋的独立攻防能力,其作战半径和体系韧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章节结尾:

  夕阳将云海染成金色,空警-600仍在高空忠实地执行任务。它的身影,象征着中国海军已从平台中心战时代,迈入了以信息优势为主导的“网络中心战”新时代。在这张无形而强大的信息网络覆盖下,“福建”舰编队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西太平洋上一支无可撼动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