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贵妃 27-《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

  消息一传播开,那些早已对萧国公府跋扈行径不满、或曾受其欺压的朝臣,以及敏锐嗅到政治风向变化的投机者,立刻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上!

  弹劾萧国公府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乾清宫:

  有御史弹劾萧国公府侵占民田、纵奴行凶、草菅人命;

  有言官揭露萧国公府子弟在地方上横行不法、贪赃枉法;

  更有甚者,翻出陈年旧案,指证萧国公府在先帝朝时曾对宠妃儿子示好,想要两头下注。并且曾经参与夺嫡之争,有“不臣之心”!

  墙倒众人推!曾经煊赫一时的萧国公府,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和默许下,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皇帝龙颜震怒!他下旨严查!三司会审!

  一时间,萧国公府被查抄,府中男丁悉数下狱,女眷被圈禁府中听候发落。

  一桩桩、一件件罪证被罗列出来,触目惊心!

  最终,萧国公被削去爵位,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永不叙用!

  萧国公府一脉,彻底在京城中销声匿迹。

  消息传到慈宁宫,太后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瞬间瘫软在地!

  她最后的依仗,她娘家的荣耀和根基,就这样被皇帝亲手摧毁了!

  她发出凄厉绝望的哀嚎,却再也无人理会。厚重的宫门隔绝了内外,也隔绝了她所有的希望。

  她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在慈宁宫那方寸之地,咀嚼着无尽的悔恨和怨毒,日渐枯萎。

  随着萧国公府的倒台和太后的彻底沉寂,后宫权力格局彻底明朗。

  沈贵妃代掌宫务,行事公允,赏罚分明,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不少低位妃嫔和宫人的敬服。

  皇帝对景阳宫的“恩宠”依旧细水长流,态度也日渐温和。

  朝野上下,立后的呼声渐起。

  皇长子周明年岁渐长,聪慧仁孝,深得皇帝喜爱。其生母沈氏,出身虽非顶级世家(其父沈从简已逝,沈家孤儿寡母),但因其父救驾之功,家世清白,且如今贵为贵妃,代掌六宫,贤名在外。

  更重要的是,她是皇帝唯一的皇子生母!立她为后,名正言顺,有利于稳固国本!

  皇帝对此,心知肚明。

  他需要一位皇后,一位能稳定后宫、教养储君、并且…能被他牢牢掌控的皇后。

  沈如意,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在周明刚过完七岁生日的那个秋天,天朗气清的好日子。

  大朝会,金銮殿上,庄严肃穆。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声音沉稳而威严:

  “朕惟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治道莫先于正始,王化必本于宫闱。”

  “咨尔贵妃沈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毓秀名门,夙娴内则。佐朕宫闱,克襄内治。”

  “诞育皇长子,功在社稷。温恭懋着,慈惠性成。允协母仪于天下。兹仰承慈命,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苹,益表徽音于四海。荣昭玺绂,永期福履于万年。钦哉!”

  圣旨宣读完毕,满殿寂静,随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恭贺之声: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皇后娘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如意身着华美繁复的皇后朝服,头戴九翚四凤冠,在宫人的搀扶下,缓缓走上丹陛,接受百官朝拜。

  她容颜依旧美丽,眉宇间却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沉静与威仪。她微微抬眸,望向高坐龙椅的皇帝。

  皇帝的目光也落在她身上,眼神复杂,有审视,有利用,或许…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如意收回目光,垂下眼帘,心中一片平静。

  她知道,这后位,是皇帝在太后倒台后,为了稳定后宫、巩固皇权、尤其是为了给唯一的继承人周明一个更尊贵身份而做出的选择。

  是权衡,是交易,是利用。但,那又如何?她不在乎皇帝是否真心。

  她只要这后位带来的权力和地位,能让她和周明更好地生活下去!能让她在这深宫之中,真正站稳脚跟!

  如意封后大典后不久,又一道震动朝野的圣旨颁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皇长子周明,天资粹美,日表英奇。孝悌着于宫闱,仁爱闻于中外。兹恪遵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册立太子的典礼,比封后大典更加隆重庄严。太庙祭祖,告慰天地社稷。

  周明身着明黄太子常服,在礼官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上高台,从皇帝手中接过象征储君之位的金册金宝。

  他小小的身姿挺拔,神情庄重,虽显稚嫩,却已隐隐透露出未来君王的威仪。

  皇帝看着眼前的儿子,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是他的儿子,他唯一的儿子,也是大周未来的希望。

  他拍了拍周明的肩膀,沉声道:“明儿,记住,你肩上的担子,是大周的江山社稷,是黎民百姓的福祉。望你勤学修德,不负朕望!”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勤勉克己,不负江山社稷!”周明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的稚气,却异常坚定。

  如意站在皇帝身侧,看着儿子接过金册金宝,成为大周名正言顺的储君,心中欣慰不已。

  这一切,可都是她的功劳!

  册封大典后,如意并未搬入皇后专属的坤宁宫。她以“不想打扰先皇后且早已习惯景阳宫环境”为由,奏请皇帝,依旧留在景阳宫居住。

  皇帝沉吟片刻,准了。

  景阳宫,这座曾经承载着失宠、屈辱和挣扎的宫殿,如今已是中宫所在,气象一新。

  宫人们行走间带着前所未有的恭敬与底气。

  如意坐在正殿主位,看着下方恭敬行礼的春兰、夏荷等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都起来吧。本宫既居后位,自当为陛下分忧,统领六宫。往后,景阳宫上下,更要谨言慎行,克己奉公,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和本宫的期望。”

  “奴婢(奴才)谨遵皇后娘娘懿旨!”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

  如意挥挥手,屏退众人。殿内只剩下她一人。

  她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正在打拳的周明。小家伙穿着崭新的太子常服,小脸红扑扑的。阳光洒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

  “明儿。”如意轻声唤道。

  周明闻声跑过来,扑进她怀里:“母后!”

  如意蹲下身,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亲了亲他的额头:“嗯,是母后。但明儿记住,无论叫什么,娘永远都是你的娘。”

  周明用力点头:“嗯!明儿知道!娘最好了!”

  如意看着他纯真的笑脸,心中也满是开心。

  太后被圈禁在慈宁宫那华丽的囚笼里,如同枯木朽株,再难掀起风浪。

  萧国公府已成过往云烟。皇帝利用她制衡太后,她也借皇帝之手登上了后位,为儿子铺平了通往帝位的道路。

  这深宫的棋局,她终于从一枚棋子,成为了执棋者之一。

  窗外,春光正好。

  景阳宫内,一片生机盎然。属于沈如意和周明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她将牵着儿子的手,以皇后的身份,在这权力的巅峰,继续走下去,守护他们母子的未来,守护这大周的万里河山。

  她知道前路依旧有荆棘,但此刻,她心中只有一片澄澈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