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主公,洛都急报!”斥侯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双手高高捧起一封密信。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蜡丸上。
洛都急报?在这个关键时刻?
如意眼中精光一闪,示意司飞飞接过密信。
司飞飞验看火漆印鉴无误后,迅速拆开,取出内里几张薄薄的纸张,恭敬地呈给如意。
帐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目光紧紧跟随着如意阅读信件的动作。
只见如意的目光在纸张上快速扫过,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转为惊讶,继而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丝难以抑制的、混合着兴奋与果决的笑容!
如意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帐中每一位翘首以盼的文武重臣,扬了扬手中的密信,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整个大帐:
“诸位!侯三密报!小皇帝梁锦,已予他密诏,让我等勤王!”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议论声!
“勤王诏书?!”
“小皇帝可算是圣明了一次!”
“天赐良机!主公,出师有名矣!”
…
如意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哗。
“原版圣旨在侯三手上,他怕路上出意外只是誊抄了一份送回来。”
说着,她拿出一张信纸,把内容展示给近前的核心幕僚。
信上是侯三那手只能算规整的字,但内容清晰:痛陈太师韩承嗣欺君罔上、把持朝政、祸乱江山之罪,言其“形同谋逆”,恳请宸王“念在江山社稷、天下苍生”,速发王师,“入京勤王,清君侧,靖国难”!
信中侯三还提及韩承嗣近日频繁调动兵马,更换宫禁守卫,陛下自身安危已悬于一线!
“此乃陛下泣血之求,亦是天赐我宸州靖难平乱、匡扶社稷之大义名分!”如意的声音带着磅礴的杀气,“韩承嗣倒行逆施,天人共愤!我等奉诏讨逆,名正言顺!”
她“啪”地一声,将密信拍在案上,霍然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斩钉截铁地下令:
“莫尘听令!”
“臣在!”莫尘立刻出列。
“即刻起草《奉诏讨逆檄文》!以陛下密诏为凭,历数韩承嗣十大罪状,公告天下!言明我宸州出兵,乃奉天子密诏,铲除国贼,还政于朝!檄文要快,要狠,要传遍天下!”
“铁牛!”
“末将在!”秦禹声若洪钟。
“点齐五万精锐,水陆并进,昼夜兼程,兵锋直指洛都!高擎‘清君侧,迎陛下’之大纛!沿途广布檄文,昭告大义!”
“司飞飞!”
“属下在!”
“全力策应侯三在洛都行动!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代价,确保他和他手中的东西的安全!”
“同时,将陛下密诏内容迅速散播于洛都内外,动摇韩贼军心,策反其党羽!”
“其余各部,按预定北伐方案,即刻动员!后勤粮秣,务必万全!”
“臣等遵命!”帐内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原本可能面临的“僭越”质疑,此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奉诏勤王”的堂堂正正之师!
士气瞬间高涨至顶点!
……
宸州这台机器高速的运转了起来。
莫尘执笔的《奉诏讨逆檄文》如雪片般飞向四方,字字铿锵,句句诛心,将韩承嗣的罪行公之于众,将宸州出兵定义为“奉天承运,讨逆安民”。
檄文所到之处,舆论哗然,天下士民对宸州的观感为之一变。
铁牛亲率精锐,水师战舰蔽江而下,陆军铁骑卷起烟尘,沿着官道浩荡而去。
大军所过之处,“清君侧,迎陛下”的旗帜迎风招展,檄文内容被广为传诵。
沿途州县,本就慑于宸军兵威,又见其出师有名,抵抗意志土崩瓦解,或开城迎降,或稍作抵抗便即溃散。
大军进展神速,势如破竹!
当宸州大军临近、檄文传至洛都时,这座古老的帝都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韩承嗣闻讯,又惊又怒。
他们试图封锁消息,弹压舆论,但檄文内容和小皇帝密诏的传闻早已如同野火般在洛都内外蔓延开来。
军心浮动,人心离散。
许多原本依附于韩承嗣的官员和将领,见大势已去,又背负“从逆”恶名,纷纷开始自谋出路,或暗中与宸州联络,或称病不出,作壁上观。
宫中更是暗流汹涌。
小皇帝梁锦虽被严密看守,但“陛下密诏”的消息无疑给了一些尚有忠君之心或意图投机取巧之人一丝希望和勇气。
于是,如意的大军一路几无阻挡,迅速兵临洛都城下。
此时洛都城内,守军士气低落,将领各怀鬼胎,百姓惶恐不安。
韩承嗣虽欲负隅顽抗,但已指挥不灵。
在宸军强大的军事压力、精准的政治攻势和城内策反力量的里应外合下,洛都的防御体系迅速瓦解。
未等宸州发起总攻,城内部分守军将领便率先发动兵变,打开城门。
铁牛率军谨慎入城,直捣皇宫。
韩承嗣见大势已去,慌乱中试图挟持小皇帝逃亡,但被早有准备的宫中反戈侍卫和侯三安排的人手拦截。
一番短暂的交手后,韩承嗣及其核心党羽被一举成擒。
宸州王旗,终于插上了洛都的城头。
如意在大军护卫下,进入洛都,直入皇宫。
她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正殿接受了小皇帝梁锦的正式“迎接”和“恳请”。
在文武百官和万千军民的见证下,小皇帝宣布韩承嗣等逆贼的罪行,并为了安抚洛都百姓,让如意遵从“陛下旨意”,暂摄国政,以靖天下。
整个过程,迅速、高效,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破坏和杀戮。
宸州以“勤王靖难”的姿态入主洛都,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和法理优势。
随着洛都的克复和韩承嗣集团的覆灭,天下格局彻底明朗。
各地残余势力见大势已去,纷纷上表归顺。
如意挟克复京师、奉诏讨逆之威,正式走向权力巅峰,天下归心。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蜡丸上。
洛都急报?在这个关键时刻?
如意眼中精光一闪,示意司飞飞接过密信。
司飞飞验看火漆印鉴无误后,迅速拆开,取出内里几张薄薄的纸张,恭敬地呈给如意。
帐内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呼吸都屏住了,目光紧紧跟随着如意阅读信件的动作。
只见如意的目光在纸张上快速扫过,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平静,逐渐转为惊讶,继而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丝难以抑制的、混合着兴奋与果决的笑容!
如意猛地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帐中每一位翘首以盼的文武重臣,扬了扬手中的密信,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整个大帐:
“诸位!侯三密报!小皇帝梁锦,已予他密诏,让我等勤王!”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议论声!
“勤王诏书?!”
“小皇帝可算是圣明了一次!”
“天赐良机!主公,出师有名矣!”
…
如意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哗。
“原版圣旨在侯三手上,他怕路上出意外只是誊抄了一份送回来。”
说着,她拿出一张信纸,把内容展示给近前的核心幕僚。
信上是侯三那手只能算规整的字,但内容清晰:痛陈太师韩承嗣欺君罔上、把持朝政、祸乱江山之罪,言其“形同谋逆”,恳请宸王“念在江山社稷、天下苍生”,速发王师,“入京勤王,清君侧,靖国难”!
信中侯三还提及韩承嗣近日频繁调动兵马,更换宫禁守卫,陛下自身安危已悬于一线!
“此乃陛下泣血之求,亦是天赐我宸州靖难平乱、匡扶社稷之大义名分!”如意的声音带着磅礴的杀气,“韩承嗣倒行逆施,天人共愤!我等奉诏讨逆,名正言顺!”
她“啪”地一声,将密信拍在案上,霍然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斩钉截铁地下令:
“莫尘听令!”
“臣在!”莫尘立刻出列。
“即刻起草《奉诏讨逆檄文》!以陛下密诏为凭,历数韩承嗣十大罪状,公告天下!言明我宸州出兵,乃奉天子密诏,铲除国贼,还政于朝!檄文要快,要狠,要传遍天下!”
“铁牛!”
“末将在!”秦禹声若洪钟。
“点齐五万精锐,水陆并进,昼夜兼程,兵锋直指洛都!高擎‘清君侧,迎陛下’之大纛!沿途广布檄文,昭告大义!”
“司飞飞!”
“属下在!”
“全力策应侯三在洛都行动!动用一切力量,不惜代价,确保他和他手中的东西的安全!”
“同时,将陛下密诏内容迅速散播于洛都内外,动摇韩贼军心,策反其党羽!”
“其余各部,按预定北伐方案,即刻动员!后勤粮秣,务必万全!”
“臣等遵命!”帐内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原本可能面临的“僭越”质疑,此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奉诏勤王”的堂堂正正之师!
士气瞬间高涨至顶点!
……
宸州这台机器高速的运转了起来。
莫尘执笔的《奉诏讨逆檄文》如雪片般飞向四方,字字铿锵,句句诛心,将韩承嗣的罪行公之于众,将宸州出兵定义为“奉天承运,讨逆安民”。
檄文所到之处,舆论哗然,天下士民对宸州的观感为之一变。
铁牛亲率精锐,水师战舰蔽江而下,陆军铁骑卷起烟尘,沿着官道浩荡而去。
大军所过之处,“清君侧,迎陛下”的旗帜迎风招展,檄文内容被广为传诵。
沿途州县,本就慑于宸军兵威,又见其出师有名,抵抗意志土崩瓦解,或开城迎降,或稍作抵抗便即溃散。
大军进展神速,势如破竹!
当宸州大军临近、檄文传至洛都时,这座古老的帝都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韩承嗣闻讯,又惊又怒。
他们试图封锁消息,弹压舆论,但檄文内容和小皇帝密诏的传闻早已如同野火般在洛都内外蔓延开来。
军心浮动,人心离散。
许多原本依附于韩承嗣的官员和将领,见大势已去,又背负“从逆”恶名,纷纷开始自谋出路,或暗中与宸州联络,或称病不出,作壁上观。
宫中更是暗流汹涌。
小皇帝梁锦虽被严密看守,但“陛下密诏”的消息无疑给了一些尚有忠君之心或意图投机取巧之人一丝希望和勇气。
于是,如意的大军一路几无阻挡,迅速兵临洛都城下。
此时洛都城内,守军士气低落,将领各怀鬼胎,百姓惶恐不安。
韩承嗣虽欲负隅顽抗,但已指挥不灵。
在宸军强大的军事压力、精准的政治攻势和城内策反力量的里应外合下,洛都的防御体系迅速瓦解。
未等宸州发起总攻,城内部分守军将领便率先发动兵变,打开城门。
铁牛率军谨慎入城,直捣皇宫。
韩承嗣见大势已去,慌乱中试图挟持小皇帝逃亡,但被早有准备的宫中反戈侍卫和侯三安排的人手拦截。
一番短暂的交手后,韩承嗣及其核心党羽被一举成擒。
宸州王旗,终于插上了洛都的城头。
如意在大军护卫下,进入洛都,直入皇宫。
她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正殿接受了小皇帝梁锦的正式“迎接”和“恳请”。
在文武百官和万千军民的见证下,小皇帝宣布韩承嗣等逆贼的罪行,并为了安抚洛都百姓,让如意遵从“陛下旨意”,暂摄国政,以靖天下。
整个过程,迅速、高效,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破坏和杀戮。
宸州以“勤王靖难”的姿态入主洛都,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制高点和法理优势。
随着洛都的克复和韩承嗣集团的覆灭,天下格局彻底明朗。
各地残余势力见大势已去,纷纷上表归顺。
如意挟克复京师、奉诏讨逆之威,正式走向权力巅峰,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