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九郎》之四。
何子萧端着茶壶的手,微微发颤。
眼角的余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三娘身上瞟去。
三娘端坐于凳上,淡紫色的裙裾轻轻垂落在青砖地上,宛如一朵静谧绽放的紫罗兰。
她露出的脚踝如同玉雕般莹润细腻,就连捏着茶杯的手指也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秀气。
九郎正与家母谈着家常,趁着这个间隙,何子萧趁机凑近三娘,压低声音道:
“九郎先前只说你貌美如花,却未曾提及你这般聪慧机敏。
方才听你劝九郎说话,句句在理,令人钦佩。”
三娘的脸颊瞬间腾起一抹红晕,睫毛轻轻垂下,犹如蝴蝶振翅欲飞的瞬间:“何公子谬赞了。”
“绝非谬赞。”
何子萧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热络与真诚。
“我方才见你,只觉就算此刻死了,也心甘情愿。”
这话刚说完,三娘猛地站起身,裙角不经意间扫过案几,带得茶杯叮当作响:“我们该走了,姑母还在等呢。”
何子萧心头一紧,生怕错失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连忙朝门外喊道:“驴子其亡!”
九郎正扶着老妇人起身,听到这话,眼神与何子萧一碰,立刻心领神会:“母亲稍等,我去看看驴子是不是脱缰了。”
说罢,他便大步流星地出了门,故意将院门关得“吱呀”作响,为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书斋里,只剩下了何子萧与三娘两人。
何子萧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一把攥住了三娘纤细的手腕。
那腕子纤细得仿佛一折就断,三娘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浑身一颤,用力想要挣脱:“何公子请自重!”
“三娘,我心悦你。”
何子萧的声音带着急不可耐的灼热,伸手便要去搂她的腰。
三娘又惊又怒,脸色涨得发紫,犹如熟透的桑葚,高声喊道:“九兄!九郎救我!”
院门外静悄悄的,哪有九郎的回应。
何子萧见状,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表明心意的决心。
“你放开我!”
三娘的发髻都挣散了,几缕青丝垂在颊边,为她平添了几分楚楚可怜的韵味。
“你既有家室,何必作践我这未嫁女子!”
“我没有妻室!”
何子萧急忙松开手,从怀里掏出太史府的文书。
“你看,我虽借了太史的身份,却从未娶妻,连妾室都没有。”
他指着窗外的日头,信誓旦旦。
“我对天发誓,若得三娘为妻,此生定当相待如初,绝不像秋扇般将你抛弃。
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三娘望着他眼底的恳切与真诚,又想起九郎临行前的嘱咐,挣扎的力气渐渐小了。
她垂着眼眸,声音细若蚊蚋:“既如此,你……你不可负我。”
何子萧闻言,喜得差点跳起来,忙点头如捣蒜:“自然,自然!
我定会好好珍惜你,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两人正相对无言时,院门突然被推开,九郎带着老妇人走了进来。
三娘一见九郎,眼泪顿时涌了上来,跺着脚道:“九兄你骗我!”
九郎笑着打圆场道:“三妹莫恼,子萧是我至交好友,人品绝对可靠。
他如今虽是太史身份,却无家室,你嫁给他,保管不受委屈。
回头我去跟舅母说,她定会应允。”
老妇人在一旁看得明白,笑着拍了拍三娘的手:“这孩子,九郎还能害你不成?你就放心吧。”
日头渐渐西斜,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何子萧死活不肯放他们走,非要留着一起吃晚饭。
三娘急得满脸通红:“姑母还在外祖家等我回话呢,再晚了要着急的。”
九郎拍着胸脯保证道:“三妹放心,我这就去外祖家说清此事,保准姑母不怪你。”
他扶着老妇人上了驴,又回头对何子萧挤了挤眼,“好好待我三妹啊。”
送走九郎后,何子萧转身见三娘还站在廊下,鬓发散乱,眼圈红红的。
他忙找了把梳子递过去:“快梳梳头发吧,我让馆童备了你爱吃的桂花糕。”
三娘接过梳子的手还在微微颤抖,却终究没有再拒绝。
当她坐在镜前,看着何子萧笨拙地为她拢发时,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个借尸还魂的书生,虽然有些冒失,但也不算讨厌。
三日后的午后,书斋门外传来环佩叮当声。
三娘正在厨下熬粥,听到动静探出头来,吓得手里的汤勺都掉了:“娘?您怎么来了?”
来的正是三娘的母亲,身后跟着个拎着食盒的婢女。
妇人一见女儿,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你外祖家说你没回去,九郎那孩子又支支吾吾的,我就知道肯定有事。”
她走进书斋,目光扫过满桌的碗筷,又看了看迎出来的何子萧,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伯母安好。”
何子萧拱手行礼,脸上有些发烫,毕竟这是他与三娘母亲的第一次见面。
妇人没理他,拉着三娘的手上下打量:“你这孩子,亲事也不跟家里说一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娘的脸埋在母亲肩头,声音闷闷的:“是九郎安排的……”
“九郎那小猴崽子。”
妇人又气又笑,转头对何子萧道,“我家三娘自小娇惯,你既娶了她,就得拿出真心待她。
若敢欺负她,我这做娘的第一个不饶你。”
何子萧忙道:“伯母放心,我定会对三娘好的。”
三娘在厨下整治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母女俩说着体己话。
妇人见何子萧虽穿着太史官服,但吃起饭来却不挑剔,连三娘做糊了的饼子都吃得津津有味,心里的气渐渐消了。
临走时,她还塞给女儿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这是你爹给你备的嫁妆,收好了。”
送走岳母后,何子萧回到屋中,见三娘正对着荷包发呆。
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在想什么呢?”
“在想……”
三娘转过身来,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
“想你什么时候能把秦藩的事解决了。
看你这些天愁眉不展的,夜里都在叹气。”
何子萧的笑容淡了下去:“那秦藩贪得无厌,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三娘眼珠一转,忽然笑了:“我倒有个主意,只是要委屈九郎了。”
她附在何子萧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何子萧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拍着大腿道:“此计甚妙!只是九郎肯不肯……”
“他若不肯,我自有办法。”
三娘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毕竟,我的亲事是他促成的,他总得负责到底。
何子萧端着茶壶的手,微微发颤。
眼角的余光,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三娘身上瞟去。
三娘端坐于凳上,淡紫色的裙裾轻轻垂落在青砖地上,宛如一朵静谧绽放的紫罗兰。
她露出的脚踝如同玉雕般莹润细腻,就连捏着茶杯的手指也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秀气。
九郎正与家母谈着家常,趁着这个间隙,何子萧趁机凑近三娘,压低声音道:
“九郎先前只说你貌美如花,却未曾提及你这般聪慧机敏。
方才听你劝九郎说话,句句在理,令人钦佩。”
三娘的脸颊瞬间腾起一抹红晕,睫毛轻轻垂下,犹如蝴蝶振翅欲飞的瞬间:“何公子谬赞了。”
“绝非谬赞。”
何子萧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热络与真诚。
“我方才见你,只觉就算此刻死了,也心甘情愿。”
这话刚说完,三娘猛地站起身,裙角不经意间扫过案几,带得茶杯叮当作响:“我们该走了,姑母还在等呢。”
何子萧心头一紧,生怕错失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连忙朝门外喊道:“驴子其亡!”
九郎正扶着老妇人起身,听到这话,眼神与何子萧一碰,立刻心领神会:“母亲稍等,我去看看驴子是不是脱缰了。”
说罢,他便大步流星地出了门,故意将院门关得“吱呀”作响,为二人留下独处的空间。
书斋里,只剩下了何子萧与三娘两人。
何子萧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一把攥住了三娘纤细的手腕。
那腕子纤细得仿佛一折就断,三娘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浑身一颤,用力想要挣脱:“何公子请自重!”
“三娘,我心悦你。”
何子萧的声音带着急不可耐的灼热,伸手便要去搂她的腰。
三娘又惊又怒,脸色涨得发紫,犹如熟透的桑葚,高声喊道:“九兄!九郎救我!”
院门外静悄悄的,哪有九郎的回应。
何子萧见状,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表明心意的决心。
“你放开我!”
三娘的发髻都挣散了,几缕青丝垂在颊边,为她平添了几分楚楚可怜的韵味。
“你既有家室,何必作践我这未嫁女子!”
“我没有妻室!”
何子萧急忙松开手,从怀里掏出太史府的文书。
“你看,我虽借了太史的身份,却从未娶妻,连妾室都没有。”
他指着窗外的日头,信誓旦旦。
“我对天发誓,若得三娘为妻,此生定当相待如初,绝不像秋扇般将你抛弃。
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三娘望着他眼底的恳切与真诚,又想起九郎临行前的嘱咐,挣扎的力气渐渐小了。
她垂着眼眸,声音细若蚊蚋:“既如此,你……你不可负我。”
何子萧闻言,喜得差点跳起来,忙点头如捣蒜:“自然,自然!
我定会好好珍惜你,不让你受半点委屈。”
两人正相对无言时,院门突然被推开,九郎带着老妇人走了进来。
三娘一见九郎,眼泪顿时涌了上来,跺着脚道:“九兄你骗我!”
九郎笑着打圆场道:“三妹莫恼,子萧是我至交好友,人品绝对可靠。
他如今虽是太史身份,却无家室,你嫁给他,保管不受委屈。
回头我去跟舅母说,她定会应允。”
老妇人在一旁看得明白,笑着拍了拍三娘的手:“这孩子,九郎还能害你不成?你就放心吧。”
日头渐渐西斜,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何子萧死活不肯放他们走,非要留着一起吃晚饭。
三娘急得满脸通红:“姑母还在外祖家等我回话呢,再晚了要着急的。”
九郎拍着胸脯保证道:“三妹放心,我这就去外祖家说清此事,保准姑母不怪你。”
他扶着老妇人上了驴,又回头对何子萧挤了挤眼,“好好待我三妹啊。”
送走九郎后,何子萧转身见三娘还站在廊下,鬓发散乱,眼圈红红的。
他忙找了把梳子递过去:“快梳梳头发吧,我让馆童备了你爱吃的桂花糕。”
三娘接过梳子的手还在微微颤抖,却终究没有再拒绝。
当她坐在镜前,看着何子萧笨拙地为她拢发时,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个借尸还魂的书生,虽然有些冒失,但也不算讨厌。
三日后的午后,书斋门外传来环佩叮当声。
三娘正在厨下熬粥,听到动静探出头来,吓得手里的汤勺都掉了:“娘?您怎么来了?”
来的正是三娘的母亲,身后跟着个拎着食盒的婢女。
妇人一见女儿,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你外祖家说你没回去,九郎那孩子又支支吾吾的,我就知道肯定有事。”
她走进书斋,目光扫过满桌的碗筷,又看了看迎出来的何子萧,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伯母安好。”
何子萧拱手行礼,脸上有些发烫,毕竟这是他与三娘母亲的第一次见面。
妇人没理他,拉着三娘的手上下打量:“你这孩子,亲事也不跟家里说一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娘的脸埋在母亲肩头,声音闷闷的:“是九郎安排的……”
“九郎那小猴崽子。”
妇人又气又笑,转头对何子萧道,“我家三娘自小娇惯,你既娶了她,就得拿出真心待她。
若敢欺负她,我这做娘的第一个不饶你。”
何子萧忙道:“伯母放心,我定会对三娘好的。”
三娘在厨下整治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母女俩说着体己话。
妇人见何子萧虽穿着太史官服,但吃起饭来却不挑剔,连三娘做糊了的饼子都吃得津津有味,心里的气渐渐消了。
临走时,她还塞给女儿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这是你爹给你备的嫁妆,收好了。”
送走岳母后,何子萧回到屋中,见三娘正对着荷包发呆。
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在想什么呢?”
“在想……”
三娘转过身来,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
“想你什么时候能把秦藩的事解决了。
看你这些天愁眉不展的,夜里都在叹气。”
何子萧的笑容淡了下去:“那秦藩贪得无厌,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三娘眼珠一转,忽然笑了:“我倒有个主意,只是要委屈九郎了。”
她附在何子萧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何子萧听得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拍着大腿道:“此计甚妙!只是九郎肯不肯……”
“他若不肯,我自有办法。”
三娘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毕竟,我的亲事是他促成的,他总得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