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情牵尘世缘(白于玉3)-《新聊斋今古异闻录》

  《白于玉》之四。

  吴青庵自仙境归来后,整日摩挲着那只金钏,心中一半是对紫衣姬的牵挂,一半是对葛家小姐的愧疚。

  转眼过了十个多月,这天午后,他在书房打盹,忽见紫衣姬推门而入,怀中抱着个襁褓,婴儿的小脸皱巴巴的,像只小猫。

  这是您的骨肉。

  紫衣姬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将婴儿放在床上,拉过薄被盖好。

  天上留不得凡胎,特意送来给您。

  吴青庵忙拉住她的手:你要走?

  紫衣姬眼中闪过一丝不舍,却用力挣开他的手:前次欢好是结发,这次便是永别了。

  百年夫妻缘,到此为止。

  她后退一步,身影渐渐变得透明。

  你若有向道之心,或许还有相见之日。

  吴青庵惊醒时,怀中竟真的抱着个婴儿,襁褓上还沾着根紫色的羽毛,正是紫衣姬裙角的装饰。

  婴儿地一声哭出来,声音响亮得很。

  他慌忙抱去给母亲看,老夫人见了婴儿眉眼酷似儿子,喜得合不拢嘴。

  当即雇了个奶妈,取名梦仙,说这孩子是梦中来的仙缘。

  吴青庵这才下定决心,派人告知葛太史:我已无意功名,更要断绝尘缘,烦请另择佳婿。

  葛太史哪肯答应,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使者往返三次,吴青庵始终坚持,葛太史只好把女儿叫来商议。

  女儿心意已决。

  阿秀红着眼圈,却语气坚定,

  远近都知道我许给了吴郎,如今改弦更张,便是失节。

  她托使者带话,

  吴郎若贫困,我甘愿吃粗茶淡饭;吴郎若要修行,我便侍奉他母亲,绝不改嫁。

  吴青庵听得心头一颤。

  他并非无情之人,只是仙境的诱惑与尘世的责任,让他左右为难。

  葛太史见女儿如此,索性选定吉日,备了车马嫁妆,将阿秀送到了吴家。

  新婚之夜,红烛摇曳,阿秀坐在床沿,穿着粗布嫁衣。

  她把金银首饰都换成了铜钱,说是给婆婆买补品。

  吴青庵望着她清秀的眉眼,忽然觉得,这尘世或许也有值得留恋的温暖。

  委屈你了。他轻声说。

  阿秀摇摇头,为他斟了杯热茶:夫妻本是同林鸟,苦乐都该一起担。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

  阿秀侍奉婆婆十分孝顺,每日天不亮就起来煮粥,夜里还为老夫人捶背。

  有次老夫人咳嗽,她竟跪在雪地里,求神拜佛,说愿折自己的寿数换婆婆安康。

  吴青庵看在眼里,对她愈发敬重,先前对紫衣姬的痴念,渐渐淡了许多。

  两年后,老夫人寿终正寝。

  阿秀变卖了所有嫁妆,为婆婆置办了体面的丧事,披麻戴孝,哭得肝肠寸断,比亲女儿还尽心。

  有你这样的贤妻,我再无牵挂。

  吴青庵在灵前对阿秀说,

  一人得道,可拔宅飞升。

  我要去寻我的道了。

  阿秀没有挽留,只是为他整理好行囊:路上保重,若有仙缘,别忘了家里还有梦仙。

  吴青庵走的那天,天刚亮,阿秀抱着梦仙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一滴泪都没掉。

  从此,阿秀独自抚养梦仙,白天纺线织布,夜里教儿子读书。

  梦仙聪慧得很,三岁就能背唐诗,五岁便会写文章,乡邻都说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

  十四岁那年,梦仙参加乡试,竟中了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十五岁进京赶考,又高中进士,入了翰林院。

  每次朝廷褒封,他都只写,因为他只知道母亲姓葛,却不知那位生身母亲的姓名。

  祭祀祖先时,梦仙总会问:我父亲到底在哪里?

  阿秀便把仙境奇遇、紫衣姬送子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

  梦仙听得入神,常常想弃官寻父,却总被母亲拦住:

  你父亲已修行十多年,想必已成仙,天下之大,何处去寻?

  直到梦仙奉旨祭祀南岳,途中遭遇贼寇。

  眼看就要丧命,忽有位道人仗剑而来,剑光如练,贼寇纷纷溃败。

  梦仙正要道谢,道人却递给他一封信:有位故人,与大人同乡,烦请代为问好。

  敢问故人姓名?

  王林。

  道人说完,转身要走,又从袖中摸出只金钏,

  这是贫道捡到的,留着无用,就当谢礼吧。

  梦仙回到府中,将金钏交给夫人。

  那金钏雕刻精美,上面的缠枝纹活灵活现,夫人爱不释手,让工匠仿制,却总差了几分神韵。

  梦仙遍查乡里,并无叫王林的人,心中疑惑,便私自拆开了信函。

  信上写道:三年夫妻,如今各在天涯;葬母教子,全靠你贤良淑德。

  无以为报,奉上丹药一丸,剖开服食,可登仙籍。

  落款是琳娘夫人妆次。

  琳娘?

  梦仙不解,拿着信去找母亲。

  阿秀读着信,忽然捂着脸哭起来:这是你父亲的笔迹!琳是我的小字啊。

  梦仙这才恍然大悟,

  王林琳字拆开来的谜语,父亲竟还记得她的小字。

  阿秀哭得更凶了,悔恨当初没有留住他,如今连丹药都错过了仙缘。

  梦仙又拿出金钏,阿秀一看,泪落得更急:

  这是你生身母亲的遗物。

  你父亲在家时,曾拿给我看过。

  谁知过了半年,都城突发大火,火势蔓延,烧了三天三夜。

  梦仙家的宅院也被火海包围,一家人站在庭院里,束手无策。

  忽然,夫人手臂上的金钏地一声,脱离手腕飞了起来,在空中越变越大,竟化作数亩大小的圆环,像轮明月罩在屋顶上。

  火舌舔到金钏边缘,便地缩了回去,只能绕着宅院燃烧。

  等大火熄灭,四周的民宅已烧成一片焦土。

  唯独吴家宅院安然无恙,只有东南角的小阁楼被烧毁,正是金钏圆环的缺口处。

  后来有人说,那金钏是紫衣姬的仙物,特意来护佑他们的孩子;

  也有人说,是吴青庵在云端施法,护着尘世的亲人。

  葛氏夫人活到五十多岁时,容貌仍如二十许人,头发乌黑,步履轻盈。

  梦仙常常望着母亲,想起父亲信中的丹药可成仙,忽然明白,或许最好的仙缘,从来都不在云端;

  而在这柴米油盐的尘世里,守着爱你的人,担起该担的责,便是最大的圆满。

  那只金钏,后来被梦仙传给了女儿,代代相传。

  有人说,在月圆之夜,还能看到钏上有个紫衣女子的影子,对着人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