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郡门外的黑龙潭,是出了名的邪性地方。
潭水墨绿如漆,大旱三年不见浅,暴雨三月不涨水,潭边的老柳树歪歪扭扭,枝桠垂在水面上,像无数只勾人的手。
万历年间,青州出了伙悍匪,领头的叫“黑煞神”,抢官银、杀商旅,闹得百姓不得安宁。
新任知府花了三年功夫,才将这伙匪徒一网打尽,足足擒了三十五人。
按律当斩,行刑的地方,就选在了黑龙潭边。
行刑那日,潭边围满了百姓。
三十五颗人头落地时,血珠溅在潭水里,竟像活物般打着旋沉下去。
从那天起,黑龙潭就开始闹鬼。
先是挑货郎的王二,傍晚路过潭边,忽觉有人扯他的货担。
回头一看,只见个披发鬼穿着破烂囚服,脖子上还淌着血,正咧着嘴笑。
王二吓得魂飞魄散,连货担都扔了,连滚爬爬逃回城里,从此得了失心疯,见人就喊“鬼扯我”。
接着是打更的老李头,夜里敲着梆子经过,忽然听见潭里有人喊他名字。
他探头往潭边一瞧,黑压压的鬼影从水里冒出来,个个青面獠牙,伸手就要抓他。
老李头拼了老命跑回衙门,腿肚子都转了筋,再也不敢去潭边打更。
久而久之,郡门外那段路成了禁地。
白日里尚且没人敢走,到了黄昏,连飞鸟都绕着潭边飞。
官府派了捕快巡逻,却也只敢在远处张望。
有个捕快不信邪,提着刀往潭边凑,转眼就被拖进水里,第二天浮上来时,浑身青紫,眼珠子都瞪凸了。
这日午后,有个穿青布长衫的书生,背着书箧往潭边走来。
他叫石茂华,是青州府学的诸生,刚从乡下探亲回来。
路过潭边时,忽闻水里“哗啦”一声响,十几个鬼影冒了出来,个个披头散发,拖着带血的囚服,朝着他就扑过来。
“哪里来的狂生,敢闯爷爷们的地盘!”
为首的鬼影正是“黑煞神”,脖子上的伤口还在淌着黑血,指甲又尖又长,眼看就要抓到石茂华的衣襟。
石茂华却不退反进,抬手按住腰间的玉佩,那是他母亲求来的护身符。
他虽吓得手心冒汗,却朗声道:“尔等已是戴罪之鬼,为何还在此作祟?”
“黑煞神”愣了愣,似乎没想到这书生敢顶嘴,随即狞笑起来:
“小书生,少管闲事!当年知府斩我等于此,就是要我等永世不得超生,不如拉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也热闹些!”
说罢一挥手,群鬼顿时围了上来。
石茂华只觉一股寒气裹住全身,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
就在这时,群鬼忽然像见了猫的老鼠,纷纷往后缩,嘴里还嚷嚷着:“石尚书来了!快跑!”
石茂华正纳闷,就见个老农挑着柴担从远处走来,哪有什么尚书?
再回头看时,群鬼早已钻进潭水里,潭面只留下几个漩涡,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后生,你咋敢在这儿逗留?”老农放下柴担,一脸后怕,“方才我远远看见黑影幢幢,定是那些恶鬼又出来了!”
石茂华这才回过神,忙问老农:“老丈可知,这些鬼为何怕‘石尚书’?”
老农挠了挠头:“谁晓得呢?前几日有个货郎被鬼缠上,也是这么喊了声,鬼就跑了。许是哪个大官的名头能镇邪吧。”
石茂华望着潭水,若有所思。
他回到城里,先去探望了疯疯癫癫的王二,又找老李头打听了闹鬼的经过,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第二日一早,石茂华提着桶垩灰,带着支大笔,径直往黑龙潭走去。
捕快们在远处看见,都急得直跺脚:“石相公疯了不成?”
他走到潭边的石壁前,蘸了蘸垩灰,挥笔就写。字迹刚劲有力,在青灰色的石壁上格外醒目:
“石某为禁约事:照得厥念无良,致婴雷霆之怒;所谋不轨,遂遭铁钺之诛。”
刚写了两句,潭里就翻起黑浪,“黑煞神”的鬼影冒出来,厉声喝道:“小书生,敢管爷爷们的事?”
石茂华头也不抬,继续写道:“只宜返罔两之心,争相忏悔;庶几洗髑髅之血,脱此沈沦。”
“我们凭什么忏悔?”
群鬼纷纷冒出来,围着石壁叫嚣,“官府斩我等于此,就是要我等永世受苦,不如拉人垫背!”
石茂华放下笔,转身面对群鬼,朗声道:“尔等生前为匪,害人性命,已是大罪;死后不知悔改,仍在此作祟,难道要永世堕入阿鼻地狱,不得轮回吗?”
“黑煞神”怒极反笑:“轮回?我等早已没了轮回的指望!”
“未必。”
石茂华指着石壁,“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尔等若能痛改前非,不再害人,或许还有超生之日。若执迷不悟,定遭天谴!”
说罢提笔继续书写:
“尔乃生已极刑,死犹聚恶。跳踉而至,披发成群;踯躅以前,搏膺作厉。黄泥塞耳,辄逞鬼子之凶;白昼为妖,几断行人之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群鬼见他笔尖锋利,字字如刀,竟有些害怕,渐渐往后退去。
石茂华的笔却不停,垩灰在石壁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宣读判词:
“彼丘陵三尺外,管辖由人;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谕后各宜潜踪,勿犹怙恶。无定河边之骨,静待轮回;金闺梦里之魂,还践乡土。”
写到最后一句,他笔锋一顿,声音陡然提高:“如蹈前愆,必贻后悔!”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潭里忽然掀起巨浪,群鬼在浪里翻滚哀嚎,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打。
“黑煞神”还想扑上来,刚靠近石壁,就被一道金光弹了回去。
原来石茂华写的字字句句,都带着浩然正气,正是恶鬼的克星。
“我们走!”
“黑煞神”捂着胸口,带着群鬼狼狈地钻进潭底,再也不敢露头。
石茂华放下笔,额上已布满汗珠。
他望着平静下来的潭水,又看了看石壁上的告示,轻轻舒了口气。
远处的捕快们见鬼影散尽,都跑过来,对着石茂华连连作揖:“石相公真是胆识过人!”
自那以后,黑龙潭再也没闹过鬼。
有胆大的百姓试着从潭边走过,安然无恙;到了夜里,也听不见鬼哭狼嚎了。
更奇的是,没过半年,那潭水竟渐渐干了,露出底下的黑泥,泥里还能看见些锈蚀的刀箭,想来是当年匪徒藏的兵器。
后来,石茂华果然官至尚书,成了青州的骄傲。
百姓们都说,当年群鬼喊的“石尚书”,原是天数注定。
《谕鬼》告示,被刻在了石碑上,立在原来的潭边,往来行人见了,无不赞叹石尚书年轻时的胆识与正气。
有老秀才曾指着石碑叹道:“鬼怕的哪里是‘尚书’二字?怕的是这字里行间的正气啊。”
潭水墨绿如漆,大旱三年不见浅,暴雨三月不涨水,潭边的老柳树歪歪扭扭,枝桠垂在水面上,像无数只勾人的手。
万历年间,青州出了伙悍匪,领头的叫“黑煞神”,抢官银、杀商旅,闹得百姓不得安宁。
新任知府花了三年功夫,才将这伙匪徒一网打尽,足足擒了三十五人。
按律当斩,行刑的地方,就选在了黑龙潭边。
行刑那日,潭边围满了百姓。
三十五颗人头落地时,血珠溅在潭水里,竟像活物般打着旋沉下去。
从那天起,黑龙潭就开始闹鬼。
先是挑货郎的王二,傍晚路过潭边,忽觉有人扯他的货担。
回头一看,只见个披发鬼穿着破烂囚服,脖子上还淌着血,正咧着嘴笑。
王二吓得魂飞魄散,连货担都扔了,连滚爬爬逃回城里,从此得了失心疯,见人就喊“鬼扯我”。
接着是打更的老李头,夜里敲着梆子经过,忽然听见潭里有人喊他名字。
他探头往潭边一瞧,黑压压的鬼影从水里冒出来,个个青面獠牙,伸手就要抓他。
老李头拼了老命跑回衙门,腿肚子都转了筋,再也不敢去潭边打更。
久而久之,郡门外那段路成了禁地。
白日里尚且没人敢走,到了黄昏,连飞鸟都绕着潭边飞。
官府派了捕快巡逻,却也只敢在远处张望。
有个捕快不信邪,提着刀往潭边凑,转眼就被拖进水里,第二天浮上来时,浑身青紫,眼珠子都瞪凸了。
这日午后,有个穿青布长衫的书生,背着书箧往潭边走来。
他叫石茂华,是青州府学的诸生,刚从乡下探亲回来。
路过潭边时,忽闻水里“哗啦”一声响,十几个鬼影冒了出来,个个披头散发,拖着带血的囚服,朝着他就扑过来。
“哪里来的狂生,敢闯爷爷们的地盘!”
为首的鬼影正是“黑煞神”,脖子上的伤口还在淌着黑血,指甲又尖又长,眼看就要抓到石茂华的衣襟。
石茂华却不退反进,抬手按住腰间的玉佩,那是他母亲求来的护身符。
他虽吓得手心冒汗,却朗声道:“尔等已是戴罪之鬼,为何还在此作祟?”
“黑煞神”愣了愣,似乎没想到这书生敢顶嘴,随即狞笑起来:
“小书生,少管闲事!当年知府斩我等于此,就是要我等永世不得超生,不如拉个垫背的,黄泉路上也热闹些!”
说罢一挥手,群鬼顿时围了上来。
石茂华只觉一股寒气裹住全身,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
就在这时,群鬼忽然像见了猫的老鼠,纷纷往后缩,嘴里还嚷嚷着:“石尚书来了!快跑!”
石茂华正纳闷,就见个老农挑着柴担从远处走来,哪有什么尚书?
再回头看时,群鬼早已钻进潭水里,潭面只留下几个漩涡,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后生,你咋敢在这儿逗留?”老农放下柴担,一脸后怕,“方才我远远看见黑影幢幢,定是那些恶鬼又出来了!”
石茂华这才回过神,忙问老农:“老丈可知,这些鬼为何怕‘石尚书’?”
老农挠了挠头:“谁晓得呢?前几日有个货郎被鬼缠上,也是这么喊了声,鬼就跑了。许是哪个大官的名头能镇邪吧。”
石茂华望着潭水,若有所思。
他回到城里,先去探望了疯疯癫癫的王二,又找老李头打听了闹鬼的经过,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第二日一早,石茂华提着桶垩灰,带着支大笔,径直往黑龙潭走去。
捕快们在远处看见,都急得直跺脚:“石相公疯了不成?”
他走到潭边的石壁前,蘸了蘸垩灰,挥笔就写。字迹刚劲有力,在青灰色的石壁上格外醒目:
“石某为禁约事:照得厥念无良,致婴雷霆之怒;所谋不轨,遂遭铁钺之诛。”
刚写了两句,潭里就翻起黑浪,“黑煞神”的鬼影冒出来,厉声喝道:“小书生,敢管爷爷们的事?”
石茂华头也不抬,继续写道:“只宜返罔两之心,争相忏悔;庶几洗髑髅之血,脱此沈沦。”
“我们凭什么忏悔?”
群鬼纷纷冒出来,围着石壁叫嚣,“官府斩我等于此,就是要我等永世受苦,不如拉人垫背!”
石茂华放下笔,转身面对群鬼,朗声道:“尔等生前为匪,害人性命,已是大罪;死后不知悔改,仍在此作祟,难道要永世堕入阿鼻地狱,不得轮回吗?”
“黑煞神”怒极反笑:“轮回?我等早已没了轮回的指望!”
“未必。”
石茂华指着石壁,“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尔等若能痛改前非,不再害人,或许还有超生之日。若执迷不悟,定遭天谴!”
说罢提笔继续书写:
“尔乃生已极刑,死犹聚恶。跳踉而至,披发成群;踯躅以前,搏膺作厉。黄泥塞耳,辄逞鬼子之凶;白昼为妖,几断行人之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群鬼见他笔尖锋利,字字如刀,竟有些害怕,渐渐往后退去。
石茂华的笔却不停,垩灰在石壁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宣读判词:
“彼丘陵三尺外,管辖由人;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谕后各宜潜踪,勿犹怙恶。无定河边之骨,静待轮回;金闺梦里之魂,还践乡土。”
写到最后一句,他笔锋一顿,声音陡然提高:“如蹈前愆,必贻后悔!”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潭里忽然掀起巨浪,群鬼在浪里翻滚哀嚎,像是被无形的鞭子抽打。
“黑煞神”还想扑上来,刚靠近石壁,就被一道金光弹了回去。
原来石茂华写的字字句句,都带着浩然正气,正是恶鬼的克星。
“我们走!”
“黑煞神”捂着胸口,带着群鬼狼狈地钻进潭底,再也不敢露头。
石茂华放下笔,额上已布满汗珠。
他望着平静下来的潭水,又看了看石壁上的告示,轻轻舒了口气。
远处的捕快们见鬼影散尽,都跑过来,对着石茂华连连作揖:“石相公真是胆识过人!”
自那以后,黑龙潭再也没闹过鬼。
有胆大的百姓试着从潭边走过,安然无恙;到了夜里,也听不见鬼哭狼嚎了。
更奇的是,没过半年,那潭水竟渐渐干了,露出底下的黑泥,泥里还能看见些锈蚀的刀箭,想来是当年匪徒藏的兵器。
后来,石茂华果然官至尚书,成了青州的骄傲。
百姓们都说,当年群鬼喊的“石尚书”,原是天数注定。
《谕鬼》告示,被刻在了石碑上,立在原来的潭边,往来行人见了,无不赞叹石尚书年轻时的胆识与正气。
有老秀才曾指着石碑叹道:“鬼怕的哪里是‘尚书’二字?怕的是这字里行间的正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