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女子》终章。
原来这道士习得邪术,需用纯阴女子的心头血炼制傀儡,操纵魂魄行窃盗之事,已害了三条人命。
“冤情已雪,你该去往何处?”
张县令温声问慧娘魂魄。
慧娘望向县衙后宅,轻声道:“民女想随大人……”
张县令为难地说:“衙门不是久留之地,不如归家?”
慧娘摇头,身影渐渐淡去:“大人府上就是我家……”
当晚,张县令回到后宅,忽听夫人房中传来惊呼。
他急忙赶去,见夫人腹痛难忍,倒在榻上翻滚。
离产期尚有一月,这分明是早产之兆。
接生婆赶来,张县令在门外焦急等候。
不过半个时辰,便听屋内传来婴儿啼哭。
“恭喜大人,是位千金!”丫鬟开门报喜。
张县令进屋,见夫人虚弱地抱着女婴。
那婴儿粉雕玉琢,眉心上一点朱砂痣,位置形状,竟与白日里所见陈慧娘魂魄眉心的伤痕一模一样。
女婴忽然睁开双眼,直直看向张县令,眼神清亮,恍若故人。
窗外,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幽幽叹息,随风而散。
张县令为女婴取名张念慈,取念其前生慈心之意。
这朱砂痣一日日愈发鲜红,到念慈三岁时,已如一滴凝固的血珠嵌在眉间。
这年上元灯节,潞州新来的通判周世昌到县衙赴宴。
酒过三巡,他盯着奶娘怀中的念慈,忽然笑道:“听闻令千金眉间天生朱砂,今日一见,果然奇特。不知可否让下官细观?”
张明远心中不悦,却不好推辞。
周世昌凑近细看,手指似无意般拂过朱砂痣。
念慈突然放声大哭,那哭声凄厉得不似孩童。
当夜,念慈发起高烧,浑身滚烫,唯有眉间朱砂冰凉刺骨。
张夫人急得直掉眼泪:“这该如何是好?”
更深时分,一个黑衣老妪敲响县衙后门:“老身能治小姐的病。”
张明远见她眼生,正要拒绝,老妪却道:“小姐是不是眉间朱砂冰冷,浑身却滚烫如火?
这是中了‘锁魂咒’,若不及时解咒,三日之内,魂魄将被永远禁锢。”
“你如何得知?”
老妪叹息:“那害死陈慧娘的道士,是我师弟。
我们这一派修的本是正统傀儡术,他却走了邪路,专取少女心头血炼木人。
周通判是他同门。”
张明远大惊,忙请老妪入内。
她取出一枚银针,在念慈眉心轻轻一刺,一股黑血涌出,高烧立退。
“此咒虽解,危机未除。”
老妪神色凝重,“周世昌必已认出这是师弟炼制的本命傀儡转世。
这种转世傀儡若能养至七岁,取其心头血,可增一甲子功力。”
果然,次日周世昌便送来请帖,邀张明远三日后赴潞州法会。
这晚,张明远辗转难眠,忽听书房有动静。
推门一看,竟是三岁的念慈踮脚够着书架上的《洗冤录》。
她口齿清晰,“爹爹,周世昌要在法会上布‘七星锁魂阵’,千万不能去。”
张明远又惊又喜:“慧娘,你想起来了?”
念慈点头,泪珠滚落:“这些记忆时断时续。但那阵法我认得,是专门困杀转世魂魄的。”
三日后,张明远称病未去。当夜,县衙四周突然升起七盏绿灯,在空中排成北斗形状。
念慈从梦中惊醒,浑身抽搐:“爹爹,他们来了!”
老妪突然现身,抛出七枚铜钱。
铜钱飞上半空,与绿灯相撞,爆出团团火花。
老妪脸色苍白,“这只是试探,他们已知我在此处。
张大人,为今之计,只有带念慈上终南山找我师兄。
他是掌教,或能破解此劫。”
一行人连夜出发。终南山上,掌教玄诚道长见到念慈,长叹一声:
“果然是本命傀儡转世。要破此局,需找到当年那个桃木人偶。”
“那人偶在何处?”
“应在施术者手中。但人偶与转世者之间有感应,念慈或许能找到它。”
此时,周世昌已带人追至山下。
玄诚道长开启护山大阵,暂时阻住他们。
念慈闭目感应,突然指向东南:“在那边,一个很冷的地方。”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在后山寒潭底找到一个铁盒。
盒中正是那个三寸桃木人偶,眉心还残留着暗红血迹。
“毁掉它,念慈就能彻底自由吗?”
张明远问。
玄诚道长摇头:“人偶已与魂魄相连,强行毁去,念慈也会魂飞魄散。唯有以施术者的血,反向解咒。”
山下突然传来巨响,护山大阵被破了!
周世昌带着十几个黑袍人冲上山来:“师兄,别来无恙?当年你把我逐出师门,可想过今日?”
玄诚道长拂尘一甩:“师弟,你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是你!”
周世昌冷笑,“守着这些清规戒律,哪知天地之大!把这女娃交给我,否则今日血洗终南山!”
双方斗法,光华四射。
周世昌突然甩出七面黑旗,插在念慈周围,正是七星锁魂阵!
念慈惨叫一声,眉间朱砂迸射出血光。
张明远不顾一切冲进阵中,抱住女儿。
“爹爹,”念慈气息微弱,“我好像看见娘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妪突然扑向周世昌。
周世昌反手一剑刺穿她胸膛,她却死死抱住他,咬破指尖在他额头上画了一个符咒。
“快!”老妪吐血大喊,“用他的血,滴在人偶上!”
玄诚道长制住周世昌,取血滴在桃木人偶眉心。
人偶突然剧烈抖动,念慈身上的血光渐渐消退。
周世昌狞笑:“就算解了傀儡术,她也活不过七岁!转世傀儡,天道不容!”
玄诚道长叹息:“你错了。天道容的是善心,不是术法。”
他挥手散去阵法,“念慈此生已得人身,便是真正的人。”
周世昌被押走后,玄诚道长对张明远说:“此劫已过,但念慈需在观中清修至七岁,稳固魂魄。”
三年后,七岁的念慈下山回家,眉间朱砂已淡如粉樱。
又十年,张明远告老还乡。
离任那日,潞州百姓夹道相送。
念慈扶着父母上车,回头望了一眼这座承载两世的城池。
马车行至郊外,一个青年拦路:“可是张大人?晚辈陈玉堂,受姑母陈慧娘托梦,特来相送。”
念慈掀开车帘,与青年四目相对的刹那,前尘往事如潮水涌来。
原来陈欢乐在慧娘死后,过继了远房侄儿延续香火。
陈玉堂递过一个包袱:“姑母遗物,理应交还姑娘。”
包袱里是慧娘未绣完的鞋面,一对鸳鸯才绣了一半。
念慈轻抚绣样,泪如雨下。
这一世,她终于可以绣完这对鸳鸯了。
终南山钟声遥遥传来,仿佛跨越两世的祝福。
原来这道士习得邪术,需用纯阴女子的心头血炼制傀儡,操纵魂魄行窃盗之事,已害了三条人命。
“冤情已雪,你该去往何处?”
张县令温声问慧娘魂魄。
慧娘望向县衙后宅,轻声道:“民女想随大人……”
张县令为难地说:“衙门不是久留之地,不如归家?”
慧娘摇头,身影渐渐淡去:“大人府上就是我家……”
当晚,张县令回到后宅,忽听夫人房中传来惊呼。
他急忙赶去,见夫人腹痛难忍,倒在榻上翻滚。
离产期尚有一月,这分明是早产之兆。
接生婆赶来,张县令在门外焦急等候。
不过半个时辰,便听屋内传来婴儿啼哭。
“恭喜大人,是位千金!”丫鬟开门报喜。
张县令进屋,见夫人虚弱地抱着女婴。
那婴儿粉雕玉琢,眉心上一点朱砂痣,位置形状,竟与白日里所见陈慧娘魂魄眉心的伤痕一模一样。
女婴忽然睁开双眼,直直看向张县令,眼神清亮,恍若故人。
窗外,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幽幽叹息,随风而散。
张县令为女婴取名张念慈,取念其前生慈心之意。
这朱砂痣一日日愈发鲜红,到念慈三岁时,已如一滴凝固的血珠嵌在眉间。
这年上元灯节,潞州新来的通判周世昌到县衙赴宴。
酒过三巡,他盯着奶娘怀中的念慈,忽然笑道:“听闻令千金眉间天生朱砂,今日一见,果然奇特。不知可否让下官细观?”
张明远心中不悦,却不好推辞。
周世昌凑近细看,手指似无意般拂过朱砂痣。
念慈突然放声大哭,那哭声凄厉得不似孩童。
当夜,念慈发起高烧,浑身滚烫,唯有眉间朱砂冰凉刺骨。
张夫人急得直掉眼泪:“这该如何是好?”
更深时分,一个黑衣老妪敲响县衙后门:“老身能治小姐的病。”
张明远见她眼生,正要拒绝,老妪却道:“小姐是不是眉间朱砂冰冷,浑身却滚烫如火?
这是中了‘锁魂咒’,若不及时解咒,三日之内,魂魄将被永远禁锢。”
“你如何得知?”
老妪叹息:“那害死陈慧娘的道士,是我师弟。
我们这一派修的本是正统傀儡术,他却走了邪路,专取少女心头血炼木人。
周通判是他同门。”
张明远大惊,忙请老妪入内。
她取出一枚银针,在念慈眉心轻轻一刺,一股黑血涌出,高烧立退。
“此咒虽解,危机未除。”
老妪神色凝重,“周世昌必已认出这是师弟炼制的本命傀儡转世。
这种转世傀儡若能养至七岁,取其心头血,可增一甲子功力。”
果然,次日周世昌便送来请帖,邀张明远三日后赴潞州法会。
这晚,张明远辗转难眠,忽听书房有动静。
推门一看,竟是三岁的念慈踮脚够着书架上的《洗冤录》。
她口齿清晰,“爹爹,周世昌要在法会上布‘七星锁魂阵’,千万不能去。”
张明远又惊又喜:“慧娘,你想起来了?”
念慈点头,泪珠滚落:“这些记忆时断时续。但那阵法我认得,是专门困杀转世魂魄的。”
三日后,张明远称病未去。当夜,县衙四周突然升起七盏绿灯,在空中排成北斗形状。
念慈从梦中惊醒,浑身抽搐:“爹爹,他们来了!”
老妪突然现身,抛出七枚铜钱。
铜钱飞上半空,与绿灯相撞,爆出团团火花。
老妪脸色苍白,“这只是试探,他们已知我在此处。
张大人,为今之计,只有带念慈上终南山找我师兄。
他是掌教,或能破解此劫。”
一行人连夜出发。终南山上,掌教玄诚道长见到念慈,长叹一声:
“果然是本命傀儡转世。要破此局,需找到当年那个桃木人偶。”
“那人偶在何处?”
“应在施术者手中。但人偶与转世者之间有感应,念慈或许能找到它。”
此时,周世昌已带人追至山下。
玄诚道长开启护山大阵,暂时阻住他们。
念慈闭目感应,突然指向东南:“在那边,一个很冷的地方。”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在后山寒潭底找到一个铁盒。
盒中正是那个三寸桃木人偶,眉心还残留着暗红血迹。
“毁掉它,念慈就能彻底自由吗?”
张明远问。
玄诚道长摇头:“人偶已与魂魄相连,强行毁去,念慈也会魂飞魄散。唯有以施术者的血,反向解咒。”
山下突然传来巨响,护山大阵被破了!
周世昌带着十几个黑袍人冲上山来:“师兄,别来无恙?当年你把我逐出师门,可想过今日?”
玄诚道长拂尘一甩:“师弟,你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是你!”
周世昌冷笑,“守着这些清规戒律,哪知天地之大!把这女娃交给我,否则今日血洗终南山!”
双方斗法,光华四射。
周世昌突然甩出七面黑旗,插在念慈周围,正是七星锁魂阵!
念慈惨叫一声,眉间朱砂迸射出血光。
张明远不顾一切冲进阵中,抱住女儿。
“爹爹,”念慈气息微弱,“我好像看见娘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妪突然扑向周世昌。
周世昌反手一剑刺穿她胸膛,她却死死抱住他,咬破指尖在他额头上画了一个符咒。
“快!”老妪吐血大喊,“用他的血,滴在人偶上!”
玄诚道长制住周世昌,取血滴在桃木人偶眉心。
人偶突然剧烈抖动,念慈身上的血光渐渐消退。
周世昌狞笑:“就算解了傀儡术,她也活不过七岁!转世傀儡,天道不容!”
玄诚道长叹息:“你错了。天道容的是善心,不是术法。”
他挥手散去阵法,“念慈此生已得人身,便是真正的人。”
周世昌被押走后,玄诚道长对张明远说:“此劫已过,但念慈需在观中清修至七岁,稳固魂魄。”
三年后,七岁的念慈下山回家,眉间朱砂已淡如粉樱。
又十年,张明远告老还乡。
离任那日,潞州百姓夹道相送。
念慈扶着父母上车,回头望了一眼这座承载两世的城池。
马车行至郊外,一个青年拦路:“可是张大人?晚辈陈玉堂,受姑母陈慧娘托梦,特来相送。”
念慈掀开车帘,与青年四目相对的刹那,前尘往事如潮水涌来。
原来陈欢乐在慧娘死后,过继了远房侄儿延续香火。
陈玉堂递过一个包袱:“姑母遗物,理应交还姑娘。”
包袱里是慧娘未绣完的鞋面,一对鸳鸯才绣了一半。
念慈轻抚绣样,泪如雨下。
这一世,她终于可以绣完这对鸳鸯了。
终南山钟声遥遥传来,仿佛跨越两世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