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幽冥奇缘(3)-《新聊斋今古异闻录》

  《龙飞相公》:幽冥奇缘。

  言罢,众鬼皆低声哀泣起来,声音凄楚,令人鼻酸。

  那鬼魂接着恳求道:

  “先生……观你言行,似与寻常人不同。

  若……若你他日能有幸重返人间,万望念在我等可怜,将我们的残骸捞取,葬于一处义冢。

  让我等孤魂野鬼有个归宿,免受这寒水浸骨之苦。

  如此恩德,我等在九泉之下亦感念不尽!”

  戴梓闻此言,想起自身难保的处境,不由得苦笑道:

  “诸位之苦,戴某感同身受。

  若能真有那万分之一的侥幸,重回人世,帮你们迁葬不过是举手之劳,义不容辞。

  只怕我如今深陷这九地之下,自身难保,重见天日,无异于痴人说梦啊!”

  他见众鬼可怜,同病相怜之下,便教他们一同诵念佛号,称念阿弥陀佛,称念佛号可消业障,或得接引。

  又因没有念珠,便捻了小块硬土代替,每念一声,便移动一块,以此记录诵念的次数。

  在这绝对的黑暗与寂静中,他完全失去了时间概念,不知日月。

  倦极了便昏睡过去,醒来了便呆坐念佛,唯有那低沉而持续的诵经声,带来一丝微弱的心灵的慰藉和支撑。

  忽然有一天,或许是数月之后,或许是更久,戴梓要彻底迷失在永恒黑暗中的时候;

  洞穴深处,那通往更幽邃之地的方向,竟隐隐出现了一盏灯笼的光亮!

  那光晕温暖,虽不强烈,在此地却宛如旭日东升。

  众鬼魂顿时欢喜雀跃,阴郁之气一扫而空,纷纷叫道:“是龙飞相公来施舍食物了!”

  “相公慈悲!”

  他们热情地邀请戴梓同去。

  戴梓看着脚下幽深冰冷的水面,面露难色,他乃血肉之躯,如何涉水?

  众鬼便道无妨,一左一右搀扶着他,踏上水面。

  说来也怪,戴梓只觉得身体骤然轻盈如燕,双足点在水上,竟飘飘然如履平地,丝毫不沉。

  他心中惊异,知是鬼魂之力,亦感幽冥之事果然玄妙。

  他们沿着曲折的水路走了约半里地,水质由漆黑渐渐变得清澈,水中竟有点点微光闪烁。

  来到一处所在,众鬼让戴梓自己行走。

  他感觉脚下不再是水,而是坚实的台阶,步步登高,如同攀爬数丈高的阶梯,周围雾气氤氲。

  台阶尽头,豁然开朗,雾气散去,只见回廊房舍,青砖灰瓦,俨然一处清雅幽静的宅院。

  虽无奢华装饰,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

  大堂之上,点燃着一支粗如手臂的明烛,烛光稳定而温暖,将四周照得亮如白昼。

  戴梓许久未见如此光亮,尤其是温暖的火光,此刻见到,喜极而泣,如同归家的游子,急步上前。

  却见堂上正中端坐着一位老翁,身穿洁净儒服,头戴方巾,面容清癯,目光深邃,三缕长须,气度不凡,不怒自威。

  戴梓心生敬畏,不敢再冒然向前。

  那老翁已然看见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开口问道,声音洪亮而沉稳:

  “汝乃生人,身带阳气,如何能来到我这幽冥之地?”

  戴梓闻言,连忙整了整破烂的衣衫,上前几步,跪伏在地。

  将自己的身世、如何改过、如何被邻人陷害坠井、如何遇众鬼魂等遭遇,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禀明。

  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恳请老翁指引迷津。

  老翁听罢,捻须沉吟片刻,缓缓道:“按族谱辈分推算,你当是我的耳孙(远代孙)。老夫乃戴潜,字龙飞。”

  戴梓一听,猛然想起众鬼魂所言,顿时明白眼前便是那位法力高深的龙飞相公,连忙再次叩首:

  “不肖子孙戴梓,拜见老祖宗!”

  龙飞相公让他起身,赐座于旁。

  随后,老翁自我介绍道:

  “老夫乃是前朝嘉靖年间生人,一生醉心诗书,未曾出仕。

  昔日因我那不肖子孙戴堂,利欲熏心,勾结地方恶霸,竟在我墓旁开挖煤井。

  搅得老夫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书香之地沦为喧嚣矿场。

  一怒之下,才略施小惩,引冥海之水淹了煤井,以示惩戒。

  却不知后来情形如何了?你可知晓?”

  原来,戴梓家族近支共有五房,戴堂是长房。

  当年,本地有个姓赵的大户人家贿赂戴堂,许以重利,在他家祖坟旁边开采煤炭。

  其他几房族人畏惧戴堂的强势和赵家的财势,敢怒不敢言。

  不料煤井开挖不久,便惊动了龙飞相公的陵寝,突然地下水汹涌而出。

  其势猛恶,将井下采煤的数十名工人全部淹死,无一幸免。

  死者家属联合起来告官,打了多年官司,戴堂和那赵大户人家因此倾家荡产赔偿,声名狼藉。

  戴堂的子孙后代更是穷困潦倒,至戴梓这一代,已是无立锥之地。

  戴梓属于戴堂弟弟的那一支裔孙,家境本就平常,曾听父辈提起过此事,便原原本本,将所知后续告诉了老翁。

  龙飞相公听罢,沉默良久,长叹一声:

  “唉!此等不肖子孙,为了钱财,连祖宗陵寝、他人性命都可不顾,德行有亏,后代岂能兴旺发达?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啊!”

  他看了看戴梓,语气转为温和:“你虽往日有失检点,但能迷途知返,诚心悔过,又遭此大难,亦是宿缘。

  你既有机缘来到此地,便是天意,不可虚度光阴,学业断不可荒废。

  地狱之中,亦能修行;方寸之间,亦可悟道。”

  于是命鬼仆摆上酒菜招待戴梓。

  那酒食看似与阳世无异,食之却觉清淡,仅能果腹,并无太多滋味。

  随后,老翁又在案头放上数卷书籍,戴梓一看,都是明朝成化、洪武年间的八股文集,版本古旧。

  龙飞公督促他刻苦研读,道:“时文虽是小道,亦是敲门之砖,能磨砺心性,通达圣贤之理。”

  不仅如此,老翁还时常出题考他,或经义,或策论,批改文章,圈点批注,细致入微,如同严师教授徒弟一般。

  堂上那支巨烛长明不熄,光芒恒定,不用修剪也不会熄灭。

  戴梓困了就依在案边小睡,醒了便读书作文,完全分辨不出是白天还是黑夜,岁月在此仿佛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