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风流书生(瞳人语)-《新聊斋今古异闻录》

  《瞳人语》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东家有女初长成,

  恰似天仙落九重!

  长安才子方栋,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人却浪荡不羁。

  春日街头见了美貌女子,总要摇头晃脑,吟几句酸诗,涎着脸跟出二里地。

  旁人骂他登徒子,他却摇着折扇大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清明前一日,方栋骑马晃悠到城郊。

  忽闻金铃叮咚,一辆朱红雕花马车缓缓驶来,车旁跟着四个青衣丫鬟,步态婀娜。

  车辕边,骑着匹银鬃小马的丫鬟,柳眉杏眼。

  方栋刚咽了咽口水,就见车帘无风自动,露出半张艳若桃李的脸。

  那二八少女,鬓边斜插着赤金步摇,眼角泪痣,在春光里泛着胭脂红,分明是画里走出来的仙子!

  方栋出口成章,来了首开篇诗句。

  还鬼迷心窍,驱马忽前忽后地窥探。

  少女突然轻笑一声,声音如碎玉投壶:“碧桃,把帘子放下来。

  也不知哪来的登徒子,当街做贼?”

  碧桃丫鬟地甩下绣帘,杏眼圆睁:

  “这是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妇归宁!

  岂是你这酸秀才随便打量的?”

  说罢抓起车辙旁的尘土,扬手洒来。

  方栋惨叫着捂住眼睛,再睁眼时,马车早已没了踪影。

  当晚他眼睛剧痛难忍,次日晨起,白眼球上,竟长出蛛网状的翳膜。

  名医开的药方,吃下去如石沉大海,没几日,右眼彻底扭曲成螺旋状,看东西像隔着毛玻璃。

  方栋摔了一地药碗,对着铜镜捶胸顿足:“悔不该!悔不该!”

  绝望之际,他听闻《光明经》能消灾解难,便颤巍巍捧起经卷。

  起初念得磕磕巴巴,暴躁得摔书砸凳。

  日夜焚香诵读,心竟渐渐静了下来。

  某日打坐时,忽听左眼里传来蚊蝇般的声音:“黑黢黢的,闷煞我也!”

  右眼竟回应道:“不如出去逛逛?”

  方栋惊得跳起来,就见两股痒意从鼻孔钻出来。

  恍惚间,两个米粒大小的小人,从鼻孔跃出,手拉着手在院子里转圈。

  接下来几日,小人频繁出入。

  方栋偷听到它们抱怨:“走鼻孔太绕路,不如开个新门!”

  话音刚落,左眼传来撕裂般的剧痛。

  等血痕消退,他惊喜地发现左眼重生出一颗瞳孔!

  只是两颗瞳仁,挤在一个眼眶里,倒像是重瞳现世。

  神奇的是,独眼视物比之前双目更清晰。

  百米外,柳叶上的露水,他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下意识问妻子:“咱们的珍珠兰,是不是死了?”

  妻子惊得手中茶盏落地,三日前兰花突然枯萎,她怕刺激丈夫,一直没敢说。

  经此一劫,方栋脱胎换骨。

  他焚毁从前轻薄的诗词,在书院设棚施粥,见了女子便垂首避让。

  后来科举高中,长安百姓都说,是芙蓉城仙子惩戒有方,才让这浪子,修得这般好结果。

  而每当夜深人静,方栋抚着左眼,还能听见两个小人在窃窃私语,讨论着明日该去哪行善呢。……

  看完这篇文章后,巫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

  她不禁感叹道:“这篇文章中的主角,比起那个尸变故事里的李三多,实在是要好太多了!

  文中的主角,能够及时醒悟并悬崖勒马。

  李三多则截然不同,他不仅不知悔改,还妄图蒙混过关。

  最终,李三多的结局可想而知,他只能被关进班房,吃着牢饭度过余生。

  这样的结果,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接着她又问蒲松龄:“先生,那芙蓉城和芙蓉仙子,是怎么回事?”

  蒲松龄回答很爽快,他说,是这样。

  长安百姓皆知,芙蓉城乃云雾深处的仙境,满城芙蓉花永不凋零,由芙蓉仙子执掌。

  仙子貌美非凡,却最厌尘世男子轻薄之举,常化形游历人间,惩戒心怀不轨之徒。

  那日方栋窥探的马车,正是芙蓉仙子归宁的仪仗。

  她本是芙蓉花修炼成精,得天地灵气化为人形,嫁与仙界七郎子为妻。

  仙子生性高洁,见方栋一路纠缠,心中怒意顿生,便命丫鬟以尘土惩戒。

  方栋眼生翳膜,求医无果,却不知这正是仙子的惩戒。

  仙子见他每日诵读《光明经》,诚心悔过,便动了恻隐之心。

  她以仙法,在方栋眼中种下灵魄,化作两个小人。

  这灵魄能洞察细微,还能感知他人隐瞒之事,珍珠兰枯死便是它们探知的结果。

  而左眼重生双瞳,更是仙子的恩赐。

  重瞳现世,不仅让方栋视物如鹰,更赋予他能力,可看透人心善恶。

  方栋自此洗心革面,行善积德,亦是仙子有意引导。

  后来方栋科举高中,前程似锦。

  长安百姓不知,这一切,皆因芙蓉仙子的惩戒与点化。

  仙子见他真心悔改,便暗中相助,让他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两个常在他眼中私语的小人,正是仙子留下的灵魄。

  时刻提醒他莫再重蹈覆辙,要一心向善。

  还有这样一件事,乡间有个读书人,与两位友人一同赶路。

  远远瞧见前方有个少妇,骑着毛驴前行。

  这读书人一时兴起,戏谑地吟道:“有美人兮!”

  接着回头对两位友人说:“咱们追上去!”

  说罢,三人相视而笑,纵马驰骋。

  不一会儿,他们就追上了少妇,定睛一看,竟然是读书人的儿媳妇。

  这读书人顿时满脸羞愧,垂头丧气,默默地不再言语。

  两位友人佯装不知情,依旧口无遮拦,对少妇评头论足,言语十分轻佻猥亵。

  读书人忸忸怩怩,结结巴巴地说道:“这是我大儿子的媳妇啊。”

  两位友人听闻,这才各自暗暗偷笑,停止了调笑。

  由此可见,那些言行轻薄的人,常常会自取其辱,实在是可笑至极。

  而像方栋那样,因轻薄之举而遭眯目失明的报应,这便是仙神给予的严厉惩罚了。

  不过,那从方栋鼻孔钻出的小人儿,为他开辟新的眼瞳。

  由此看来,即便仙神厌恶轻薄之人,却也并非不允许人改过自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