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数省联辖,势力跃升-《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南京总统府内的议事厅,檀香袅袅,气氛庄重。国民政府的核心要员与北伐军各路将领齐聚一堂,鎏金穹顶下,“北伐成功,统一可期”的红绸匾额熠熠生辉。南京克复的捷报早已传遍全国,孙传芳主力覆灭,长江下游防线彻底崩溃,北伐军兵锋直指江浙、鲁豫,而论功行赏,成为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马小丑身着笔挺的陆军上将军服,肩扛三星肩章,胸前佩戴着“北伐一等功”与“南京克复特等勋章”,肃立在队列前排。他的目光平静,却难掩周身的锋芒——从冀南起兵时的临城自卫队,到如今麾下数万精锐,从汉阳大捷到南京攻坚,他率领的部队以军纪严明、战力强悍、民心所向着称,成为北伐军序列中最不可忽视的力量。

  “马小丑将军麾下第1集团军,自北伐以来,屡立奇功!汉阳一役,夜克坚城,歼敌两万余;南京攻坚,破坦克之困,协同主力收复古都,击毙、俘虏北洋军八万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且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推行新政,深得民心!”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站在高台之上,声音洪亮,传遍整个议事厅,“为表彰其功勋,稳定东南局势,国民政府决议:任命马小丑为江苏省政府主席,管辖江苏全境、安徽省东部(安庆、芜湖、滁州等十县)、河南省南部(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八县),节制三省地方军政;其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9军,总兵力核定为十万人,拨付军费八十万银元,支持部队整训与防务!”

  话音落下,议事厅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各路将领纷纷投来敬佩与忌惮的目光——谁也没想到,这个崛起于冀南的“后起之秀”,短短一年多时间,竟能一跃成为管辖三省要地、手握十万重兵的一方大员,势力之跃升,堪称北伐奇迹。

  陈明站在马小丑身侧,低声道:“军长,恭喜!这三省之地,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是我们稳固势力、图谋发展的绝佳根基!”

  马小丑微微颔首,走上前接过任命状与印信,语气沉稳而坚定:“谢国民政府信任!小丑定不负所托,坚守‘保境安民’初心,整饬地方、安抚百姓、整训部队,为北伐统一大业、为国家安宁再尽绵薄之力!”

  就职仪式定在三日后的南京省政府大礼堂。当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位“传奇军长”的风采。省政府大礼堂内,三省地方官员、商会代表、乡绅耆老、部队将领齐聚,马小丑身着主席制服,庄严宣誓:“一曰保境安民,肃清匪患,使三省百姓安居乐业;二曰整饬吏治,严惩贪腐,使地方政务清明;三曰发展实业,改善民生,使三省经济复苏;四曰整训部队,扞卫疆土,使北伐大业功成!”

  宣誓完毕,马小丑当场任命林婉清为三省民政总长,负责地方治理、新政推行;陈明为参谋长,统筹部队整训与防务规划;沈若雁为三省保安总司令,负责肃清匪患、维护治安;秦雨薇为情报总监,监控地方异动与北洋军残余势力;而夏晚晴,则被任命为三省财政经济总长,全权负责经济整合、实业发展与财政统筹——这是马小丑早已深思熟虑的安排,夏晚晴在冀南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的经济才能,如今管辖三省要地,唯有她能担起整合资源、夯实经济根基的重任。

  一、辖地稳固:新政落地,民心归向

  接管苏、皖、豫三省部分地区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地方秩序。历经多年战乱,这些地区民生凋敝,匪患横行,北洋军残余势力潜伏,百姓人心惶惶。马小丑采取“军事清剿 民政安抚”的双重策略,迅速稳住了局面。

  沈若雁率领锐锋特种团与地方保安部队,对三省境内的匪患与北洋军残余势力展开清剿。这些匪徒多是北洋军溃散的士兵与地方恶霸,盘踞山林、河道,劫掠商旅、欺压百姓。沈若雁采取“分区域、点对点”的清剿战术,锐锋特种团如同尖刀,直插匪巢,仅用一个月时间,便肃清了江苏境内的三大匪帮、安徽东部的河道劫匪、河南南部的山地土匪,击毙匪首十余人,俘虏匪徒三千余人,缴获枪支弹药无数。

  对于俘虏的匪徒,马小丑推行“甄别处置”政策:罪大恶极者依法处决;有恶行但非主犯者,押往兵工厂与矿山劳役;穷苦出身、被迫为匪者,发放路费与粮食,遣返回家,鼓励其务农或进厂做工。这一政策既震慑了恶势力,又体现了宽仁,深得百姓支持。

  与此同时,林婉清的民政团队迅速铺开新政:在三省境内推行“十税一”税制,废除北洋军留下的苛捐杂税(如厘金、亩捐、房捐等);设立百余所免费学堂,让穷苦孩子能读书识字;扩建医疗站,聘请中西医师,为百姓免费诊治;推行“减租减息”,将佃农地租从“五五分成”降至“三七分成”,严禁地主欺压佃农。

  在江苏苏州,一位老佃农领到减租后的粮食,激动地对民政官员说:“以前北洋军在时,地租重,苛捐多,辛苦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现在马主席来了,减了租,免了捐,我们终于能攒点余粮了!”

  在安徽芜湖,新建的学堂里,数百名孩童朗朗读书,他们大多是孤儿或穷苦人家的孩子,学堂不仅提供免费教育,还管食宿。一位教书先生感慨道:“马主席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这些孩子,将来都是建设国家的栋梁!”

  新政的落地,迅速稳定了民心,百姓们对马小丑的拥护愈发深厚。不少地方乡绅、商户主动捐款捐物,支持新政推行;青年们踊跃参军,为部队补充了新鲜血液;潜伏的北洋军残余势力,因失去百姓支持,要么被清剿,要么主动投降,三省境内的秩序迅速恢复,为经济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部队扩编:十万精锐,军备鼎盛

  随着管辖范围的扩大与民心的归附,部队扩编也提上了日程。国民政府核定的十万人兵力,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要打造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力强悍的精锐之师。

  马小丑将原第1集团军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与第19军:第7军由赵武任军长,下辖三个师,兵力五万五千人,驻守江苏全境,作为机动主力;第19军由陈明远任军长,下辖三个师,兵力四万五千人,驻守安徽东部与河南南部,负责边境防务与清剿残余势力。锐锋特种团保留独立编制,由沈若雁兼任团长,兵力扩充至五千人,作为特种作战力量;炮兵团、工兵营、通讯营等技术兵种也相应扩编,装备全部更新为冀南兵工厂生产的先进武器。

  扩编的兵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南京、汉阳战役中俘虏的北洋军降兵(经甄别,挑选四万余名有战斗力、无恶行的士兵,编入部队);二是三省境内招募的新兵(三万余名穷苦青年,自愿参军);三是收编的北伐军残部(两万余名在之前战役中溃散的北伐军士兵,听闻马小丑的威名,主动前来投奔)。

  为了让新兵与降兵快速形成战斗力,马小丑设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由陈明统筹训练工作。训练内容包括体能、射击、战术、军纪、新政理念等,尤其强调“军民同心”的思想教育,让士兵们明白“打仗是为了保境安民,不是为了争权夺利”。

  训练基地内,士兵们使用的武器全部是冀南兵工厂生产的先进装备:汉造1926式步枪、冀造1926式轻机枪、105mm改良型榴弹炮、反坦克地雷与炸药包。一名北洋军降兵,第一次使用冀造轻机枪,兴奋地说:“以前我们用的都是老旧步枪,卡壳是常事。现在这轻机枪,射速快,精度高,拿着它打仗,心里踏实多了!”

  冀南兵工厂也因部队扩编,扩大了生产规模。南京克复后,马小丑将兵工厂核心部分迁至南京,在雨花台附近建立了“南京兵工厂”,与安阳的“冀南兵工厂”形成南北两大生产基地。南京兵工厂引进了更多欧洲先进设备,招募了数千名熟练工人,月产步枪三千支、轻机枪两百挺、重机枪五十挺、迫击炮两百门、炮弹三万发、子弹一百万发,足以满足十万人部队的装备与补给需求。

  扩编后的部队,不仅数量充足,装备精良,更有着高昂的士气与严明的军纪。在一次江苏境内的演习中,第7军的一个师模拟进攻“敌军”据点,士兵们战术灵活、配合默契,改良型榴弹炮精准打击目标,轻机枪与步枪形成密集火力网,仅用两个小时便完成“攻坚”任务,展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马小丑在视察演习时,对将领们说:“我们的部队,不仅要能打仗,还要能护民。装备是基础,军纪是灵魂,民心是根本。只有三者兼备,才能成为真正的精锐之师,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所向披靡。”

  三、经济整合:夏晚晴的“实业兴邦”之路

  部队扩编与新政推行,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夏晚晴走马上任三省财政经济总长后,第一件事便是深入三省各地,调研资源分布与经济现状。经过半个月的调研,她摸清了三省的优势资源:江苏盛产棉花、丝绸,纺织业有一定基础;安徽东部矿产丰富,尤其是煤炭、铁矿;河南南部是粮食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长江、淮河贯穿三省,航运便利,是天然的贸易通道。

  基于此,夏晚晴制定了“资源整合、产业联动、打通渠道、财政增收”的经济发展规划,核心围绕惠民纺织厂、莘县煤矿的产能扩张,以及长江航运的打通,形成“农业-工业-贸易”的完整产业链。

  (一)惠民纺织厂:从区域工厂到全国标杆

  惠民纺织厂原本是冀南莘县的一家小型纺织厂,在夏晚晴的经营下,已具备一定的产能。南京克复后,夏晚晴决定将其扩建为三省乃至全国的纺织龙头企业。

  首先是产能扩张。夏晚晴在江苏无锡、安徽芜湖各新建一座大型纺织分厂,无锡分厂依托当地丰富的棉花资源,芜湖分厂则利用长江航运便利,进口外国优质棉花。两座分厂均引进德国先进的纺纱机、织布机,每座分厂的纱锭规模达五万锭,织布机五百台,月产棉布十万匹、棉纱五十吨,加上莘县总厂,惠民纺织厂的总产能较之前扩大了五倍。

  其次是技术革新。夏晚晴从上海聘请了十余名留洋归来的纺织技术专家,改良纺织工艺,提高棉布质量。同时,她在纺织厂内设立“学徒班”,招收穷苦人家的青年,教授纺织技术,既解决了工人短缺问题,又为工厂培养了后备人才。改良后的棉布,质地柔软、色泽均匀,不仅满足军需(部队军装、被褥的生产),还深受百姓喜爱,甚至通过上海的洋行,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再次是原料与销售渠道整合。夏晚晴与江苏、安徽的棉农签订长期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棉花,保障原料供应;同时,在三省境内设立数十个销售点,统一售价,避免中间商囤积居奇;与上海、南京的商会合作,将棉布销往全国,甚至通过长江航运,运往武汉、重庆等地,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惠民纺织厂的扩张,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棉农因稳定的收购渠道,收入大幅增加;纺织厂雇佣了上万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穷苦妇女与失业农民,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围绕纺织厂,还催生了染坊、缝补店、运输队等配套产业,形成了繁荣的产业集群。

  (二)莘县煤矿:产能翻倍,能源命脉

  莘县煤矿是冀南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兵工厂、纺织厂的主要动力来源。夏晚晴深知能源的重要性,对莘县煤矿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

  产能扩张方面,夏晚晴投入两万银元,引进德国先进的采矿设备(如蒸汽绞车、通风机、抽水机等),替代了原来的手工采矿方式,采矿效率提升了三倍。同时,她组织工人开挖新的矿井,扩大开采规模,煤矿的月产量从原来的五千吨提升至一万五千吨,产能翻倍。

  运输优化是关键。之前,莘县煤矿的煤炭主要通过公路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且受天气影响大。夏晚晴协调三省路政部门,修建了一条从莘县煤矿到安阳火车站的铁路支线,全长五十公里,煤炭通过铁路运往安阳、南京等地,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运输效率提升了四倍。同时,她与铁路部门签订长期运输协议,保障煤炭的稳定运输,为兵工厂、纺织厂以及三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

  安全与工人待遇改善也被提上日程。夏晚晴投入专项资金,改善矿井的通风、排水条件,降低矿难风险;提高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 奖金”制度,工人月均工资较之前提高了三成;在煤矿周边设立工人宿舍、食堂、医疗站与学堂,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工人待遇的改善,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煤矿的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莘县煤矿的产能扩张与运输优化,不仅满足了内部的能源需求,还对外销售煤炭,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江苏、安徽的工厂、商户纷纷向莘县煤矿订购煤炭,通过铁路与长江航运运往各地,煤炭销售成为三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打通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复苏

  长江是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贯穿江苏、安徽两省,是三省经济联动的关键。然而,多年战乱导致长江航道堵塞,海盗与北洋军残余势力骚扰频繁,航运中断,严重影响了贸易往来。

  夏晚晴将打通长江航运作为经济整合的核心任务,采取“疏浚航道 武力护航 商会合作”的策略,逐步恢复长江航运。

  首先是疏浚航道。夏晚晴投入三万银元,雇佣数千名民夫与工兵,对长江江苏、安徽段的航道进行疏浚。清除江底的淤泥、礁石与沉船,拓宽狭窄航道,加深水深,确保大型货轮能够顺利通行。同时,在航道沿线设立航标,指引船只航行,降低触礁风险。经过两个月的疏浚,长江航道恢复畅通,万吨货轮可从上海直达武汉,途经南京、芜湖等重要港口。

  其次是武力护航。沈若雁派遣锐锋特种团的一个营,组建“长江护航队”,配备巡逻艇与机枪,在长江航道上巡逻,打击海盗与北洋军残余势力。护航队成立后,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清剿行动,击毙海盗头目五人,俘虏海盗两百余人,肃清了长江航道的骚扰势力。同时,在南京、芜湖、安庆等港口设立军事据点,派驻守军,保障港口安全。

  最后是商会合作。夏晚晴与上海、南京、芜湖、安庆等地的商会合作,成立“长江航运协会”,整合航运资源,统一调度船只,规范运费标准,保障商户利益。她还与外国洋行谈判,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航道通行,但需缴纳合理的关税,同时享受护航服务,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促进了国际贸易。

  长江航运的打通,彻底激活了三省的经济。江苏的棉布、丝绸,安徽的煤炭、铁矿,河南的粮食,通过长江航运运往上海、武汉等地,再将外地的食盐、五金、洋货运回三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南京、芜湖、安庆等港口变得繁忙起来,码头工人装卸货物,商船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

  四、财政增收:翻倍的底气与未来的布局

  惠民纺织厂的扩张、莘县煤矿的产能提升、长江航运的复苏,加上新政推行后稳定的税收,三省的财政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夏晚晴提交的财政报表显示,接管三省半年后,财政收入较之前冀南、豫北时期翻了两倍,月均财政收入达五十万银元,其中税收占三成,企业利润(惠民纺织厂、莘县煤矿等)占四成,航运收入与其他收入占三成。

  财政收入的翻倍,为部队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军费保障:每月拨付二十万银元用于部队军饷、训练、装备更新,确保十万大军的战斗力;

  - 民生投入:每月拨付十万银元用于学堂、医疗站的建设与运营,以及救济粮的发放;

  - 实业投资:每月拨付十万银元用于兵工厂、纺织厂、煤矿的扩建与技术革新;

  - 基建投入:每月拨付五万银元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的建设与维护;

  - 储备资金:每月留存五万银元作为应急储备,应对突发情况。

  财政的充盈,让马小丑的势力进一步巩固。他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陈雪梅的军工学堂与兵工厂研发,南京兵工厂开始研发更先进的重炮与机枪;有足够的资金改善部队装备,十万大军全部配备冀造先进武器,成为北伐军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有足够的资金推行新政,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对马小丑的拥护愈发深厚。

  此时的马小丑,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将领,而是手握苏、皖、豫三省部分地区军政大权、经济实力雄厚、民心所向的一方重镇。他的部队精锐,经济稳固,新政深入人心,成为国民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为他未来在北伐战争中进一步崛起,乃至问鼎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总统府的书房内,马小丑看着夏晚晴提交的财政报表与三省经济地图,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他的势力将不断壮大,“保境安民、统一中国”的宏愿,也将一步步变为现实。而夏晚晴,这位才华横溢的经济总长,用她的智慧与努力,为这一切提供了最坚实的经济支撑。

  窗外,长江的江水滔滔东逝,载着商船与希望,奔向远方。三省的土地上,工厂机器轰鸣,学堂书声朗朗,部队训练正酣,百姓安居乐业,一幅“实业兴邦、军民同心”的画卷,正在马小丑与他的团队手中,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