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伪造病历陷阱-《手术预演之医圣崛起》

  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响起。

  齐砚舟没抬头,手指还在笔帽上轻轻敲着。他刚把小雨送来的资料归档,脑子里还压着刘振虎离开前那句话——“你会后悔的”。

  脚步声进了屋,皮鞋踩在地板上很稳。

  “齐主任。”声音温和,带着点刻意的恭敬,“刚听说您推了刘总的邀约,佩服啊。”

  齐砚舟抬眼。

  张明站在办公桌前,西装笔挺,金丝眼镜反着走廊的光。他手里拿着一份病历,封面上写着“陈建国,男,52岁,颅内动脉瘤待评估”。

  “你消息挺快。”齐砚舟说,语气轻松,像随口聊天。

  “急诊科谁不知道您刚救了个花店老板,又顶了刘振虎的天价合同?”张明笑了笑,把病历轻轻放在桌上,“全院都在传,说咱们外科出了个不要钱、不要命、只要原则的神仙医生。”

  齐砚舟没接这话。他伸手拿过病历,翻开第一页。

  血压记录:190\/110 mmhg。心率:108次\/分。影像报告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大小约7.2mm,形态不规则。

  看起来是个典型的高危病例。

  但他翻到血流动力学分析那页时,指尖顿了一下。

  一项关键参数——动脉瘤壁剪切应力值——标为32.6 dyn\/cm2。这个数值太高了,几乎接近破裂临界点的两倍。按这数据,手术窗口期不超过48小时,必须立刻干预。

  可齐砚舟记得,昨天下午交班时,林夏提过一句,这个病人入院时意识清楚,能对答,血压也控制得不错。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翻。

  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用药史里写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这些都没问题。

  但那个剪切应力值,和临床表现对不上。

  太巧了。刘振虎刚走,张明就送来一个“随时会爆”的动脉瘤病人,还主动让出主刀权。

  齐砚舟合上病历,嘴角扬了扬:“张医生费心了,这么复杂的病例你还先做了评估。”

  “应该的。”张明双手插进西裤口袋,拇指摩挲着袖扣边缘,“您昨晚连做两台手术,今天又面对那种压力,我怕您太累。这种高风险病人,万一术中大出血,责任太大。”

  齐砚舟听懂了弦外之音。

  不是关心他累不累,是在提醒他——这台手术一旦出事,主刀担全责。

  他把病历往桌上一放,靠进椅背:“这病例确实棘手。”

  张明眼神微动:“您看要不要尽快安排手术?我这边可以配合。”

  “不急。”齐砚舟说,“我得先核对原始影像和检验单。”

  “都已经上传系统了,您随时能看。”张明语气依旧客气,“需要我调出来吗?”

  “不用。”齐砚舟摇头,“我自己来。”

  张明站了几秒,见他不再多问,终于松了口气:“那行,您有需要随时叫我。”

  他说完转身,皮鞋声清脆地退出办公室。

  门关上了。

  齐砚舟没动。

  他盯着那份病历看了三秒,然后起身走到电脑前,登录医院内网,调出患者陈建国的所有原始数据。

  第一项:ct血管造影dI文件。

  他放大动脉瘤区域,反复比对三维重建模型。

  真实剪切应力值应该是18.3左右,根本不到32.6。

  再查实验室数据。

  阿司匹林浓度超标——病人实际已停药三天,但病历显示仍在服用。

  第三处异常:血压曲线图被截取了凌晨两点到四点的数据段,那段正好是血压峰值,用来夸大病情紧急程度。

  三处改动,每一处都精准指向一个结果:让医生误判病情,急于手术。

  而一旦在非最佳时机开颅,术中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极高。

  如果他签字主刀,术后出事,就是“决策失误”“过度激进”。

  齐砚舟闭上眼。

  三秒后,脑海中浮现一场虚拟手术。

  他站在手术台前,器械在手,视野清晰。动脉瘤暴露,夹闭过程中,远端血管突然痉挛,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

  这不是意外。

  是病历误导下的必然结果。

  睁眼时,他呼吸没变,但眼神冷了下来。

  想用一份假病历把他推进坑?

  他拿起手机,打开科室工作群,找到患者陈建国的入院登记表,点进权限管理页面,给这份病历加上“仅限查阅,修改需双认证”的锁。

  然后新建一条备注:“待复核,主刀未定。”

  做完这些,他坐回椅子,把病历推到桌角。

  窗外天已经黑透,办公室没开灯,只有电脑屏幕亮着。

  他盯着那个剪切应力值看了很久。

  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一下,一下,像在计时。

  他知道张明不会等太久。

  这种人,最喜欢看别人跳进自己挖的坑。

  他也知道,现在揭穿,只会被反咬一口——“齐主任疑神疑鬼,不信任同事”。

  不如等。

  等证据自己浮上来。

  等张明以为鱼已上钩,放松警惕的时候。

  他伸手摸了摸锁骨上的听诊器项链,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

  刚才那场预演消耗不小,太阳穴还在跳。他从抽屉里拿出一颗奶糖,剥开塞进嘴里。

  甜味在舌尖化开。

  他忽然笑了下。

  笑得很轻,没人看见。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系统提醒:病历访问记录更新。

  张明刚刚查看过这份病历,停留时间47秒,修改了“建议手术时间”字段,从“待定”改为“建议24小时内手术”。

  齐砚舟点开记录,截图保存,顺手发到私人邮箱。

  然后他关闭页面,把电脑屏幕转了个方向,不让门口的人一眼看清内容。

  他重新看向那份病历。

  纸面平整,没有任何折痕。但齐砚舟知道,这张纸背后,有人等着看他摔跤。

  他不急。

  手术台上他从不赶时间。

  尤其是,当对手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

  他靠在椅背上,手指慢慢摩挲着笔帽边缘。

  脑子里已经开始模拟真正的手术流程。

  动脉瘤位置、夹闭角度、备用方案。

  一遍,两遍。

  直到每一个细节都像呼吸一样自然。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还没开始。

  但现在,他已经准备好了。

  办公室很安静。

  他没有叫任何人。

  也没有向上级报备。

  只是把那份病历放进抽屉,锁好。

  然后打开新一天的排班表。

  明天上午九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排班栏还是空的。

  他没填自己的名字。

  也没填别人的。

  光标在表格里闪着。

  他盯着看了几秒,关掉电脑。

  整个房间陷入黑暗。

  只有窗外远处的路灯,投进来一道斜长的光线,照在抽屉把手上。

  那里,锁孔正对着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