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济南府-《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天刚擦黑,朱槿一行人马已抵达济南城下。

  济南城门的城楼值守士兵,望见一队全副武装的人马疾驰而来,顿时如临大敌,忙不迭通知下方门吏加强警戒。

  随着这队人马靠近,守城士兵更是心头一紧——约莫五十人的队伍,个个装备精良,手中竟都握着燧发枪,在昏暗中泛着冷冽的光。

  战乱年月里,这般阵仗非同小可。城楼下的守军们握紧了手中的长枪,枪杆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为首的士兵喉头滚动了两下,嘶哑着嗓子喊出:“来者何人?止步!”

  其余士兵迅速列成半弧形的防线,刀刃在残阳下闪着寒芒,连呼吸都透着紧绷。城门内侧的门吏也踮着脚张望,手心里沁出细密的汗,眼神里满是警惕——这年头流寇、散兵层出不穷,这般精锐的队伍突然出现,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朱槿勒住马缰,身后的队伍应声停下,五十匹战马喷着响鼻,蹄子在地上刨出浅浅的坑,却没有半分喧哗,军纪之严让守军更觉心惊。朱槿抬手示意,身旁的蒋瓛上前一步,将朱槿腰间的腰牌解下,递向门吏。那门吏先是犹豫着后退半步,见对方并无敌意,才颤巍巍地走上前,接过腰牌凑近了借着城楼上悬着的羊角灯笼细看。

  这一看不要紧,门吏的眼睛倏地瞪圆了,手指在“卫指挥使”四个烫金大字上蹭了又蹭,连带着那枚雕刻着飞熊图案的铜质牌面都泛起了温热。

  他先前还紧绷的脸瞬间松弛下来,嘴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扬起,堆起满脸的褶子,连声音都变了调,带着几分刻意的谄媚:“哎哟!是卫指挥使大人!小人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啊!”

  说罢,他猛地转身,朝着城楼上扯着嗓子喊:“百户大人!百户大人!快下来!卫指挥使大人到了!”喊完还嫌不够,又亲自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往城楼跑了两步,对着上面值守的百户连连拱手,那急切的模样,仿佛慢一步就是天大的罪过。

  城楼上的百户正在喝着小酒,听见喊声连忙放下酒杯,顺着梯子三步并作两步冲下来,靴子踏在石板上发出咚咚的响。

  朱槿目光扫过城门处的景象,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引路吧,去城中驿站,歇息一夜。”话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百户耳中。

  百户刚站稳脚跟,闻言忙不迭躬身应道:“是是是,属下这就为大人引路!”他腰身弯得极低,几乎要贴到地面,脸上堆着小心翼翼的笑,眼角的余光却不住地瞟向朱槿一行人的装备,眼中难掩惊叹。

  起身时,他特意将脚步放轻,快步走到朱槿身侧稍后的位置,做出引路的姿态,那副谨慎恭敬的模样,生怕自己的举动惹得这位年轻的卫指挥使不快。

  一行人沿着城内的街道前行,夜色渐浓,街边偶有几家铺子亮着微弱的灯光,却早早关了门。

  百户一边走,一边殷勤地介绍着沿途的景象,生怕冷落了朱槿。快到驿站时,他更是加快了语速,满脸堆笑地说道:“大人,前面就是谭城驿了。这驿站在济南城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您别看现在天色晚了,往日里往来的官员都乐意在这儿落脚。百姓们都管这儿叫‘接官亭’,一听这名字就知道,那可是专为接待像您这样的尊贵大人设的地儿。”他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满是讨好的意味。

  到了驿站门口,百户先一步上前,伸手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大门,侧身请朱槿等人进入。

  待众人都到了门口,他又往前凑了凑,脸上的笑容愈发殷勤:“大人,今夜属下在城楼值班,就在那边不远的地方。您一行要是有任何吩咐,哪怕是夜里有丁点事儿,只管差人去城楼寻我,属下随叫随到,绝不敢耽搁片刻。”

  他一边说,一边朝着城楼的方向指了指,那姿态,明摆着是想借着这点机会,好好巴结这位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的卫指挥使。

  朱槿淡淡瞥了他一眼,只微微颔首,算是应了。

  朱槿带着一行人踏入了驿站。作为济南城内数一数二的驿站,谭城驿虽难掩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比寻常地方规整不少。

  院墙的砖石虽有些许风化,边角处也有磨损,但大体还算齐整,只是墙头上生了些低矮的杂草,在夜风中轻轻摇曳。门楼的木梁虽不复往日鲜亮,却依旧稳固,未曾有歪斜之感,原本的暗红色漆皮虽已斑驳,露出的木纹却光滑细腻,能看出曾精心打磨过。院内的地面是夯实的黄土,虽免不了有些凹凸,却不见积水,显然时常有人打理。

  穿过正院,往后院望去,只见几匹驿马拴在简陋却结实的马桩上,它们神态悠闲,偶尔甩甩尾巴,打个响鼻,打破了些许沉寂。

  驿站里虽算不上热闹,却也并非空无一人。那位白发老者——驿站驿丞正蹲在石阶旁,用一块破布擦拭着一个铜制的马灯,灯光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明明灭灭。不远处的角落里,两个年轻些的驿卒正埋头整理着草料,他们动作麻利地将干草捆成小束,时不时抬头抹一把额角的汗。见朱槿一行人进来,三人齐刷刷地停下手中的活计,驿卒们连忙站直身子,垂手侍立在一旁,眼神里带着几分拘谨与敬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驿丞连忙将马灯放在地上,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佝偻着身子快步上前。

  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朱槿递来的腰牌,先是眯起浑浊的老眼凑近看了看,在“卫指挥使”几个字上停留了许久,才缓缓点头,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原来是卫指挥使大人,快请进,快请进。”

  说罢,他侧身引着众人往里走,脚步虽有些蹒跚,每一步却都踩得很稳,像是怕怠慢了贵客。

  核验完腰牌,老驿丞领着众人穿过院子,一边走一边介绍:“大人,这边几间是上房,收拾得干净些,给您和身边的几位大人住;那边的厢房宽敞,正好给随行的弟兄们歇脚。”他说话时,眼睛不时瞟向朱槿,见朱槿没什么表情,又连忙低下头,加快了脚步。

  安排好房间后,朱槿站在院中,目光落在拴着的战马上,那些战马经过一路奔波,鼻尖还在微微翕动。他转过身对老驿丞道:“老人家,劳烦给我们的战马添些好些的饲料。”

  老驿丞闻言,脸上的皱纹微微蹙起,他低下头,双手轻轻搓着衣角,小声说道:“大人放心,小的这就去准备,虽算不上极品,却也是精心挑选的上等草料。”声音里带着些许自信,毕竟是接待官员的驿站,在草料上还是有些储备的。

  朱槿看着老驿丞,又看了看天色,知道弟兄们一路辛苦,定是饿坏了,便朝蒋瓛递了个眼色。那眼神里藏着几分考量:这战乱年月,驿站虽能提供基本用度,但想必好东西不多,弟兄们奔波劳累,得吃些像样的才能恢复体力。

  蒋瓛瞬间领会了朱槿的意思,他往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银子在灯光下闪着温润的光。他将银子轻轻塞进老驿丞手里,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老人家,这点心意您收下。弟兄们一路赶路,辛苦得很,麻烦您多准备些好点的吃食,肉食、热汤什么的能有就尽量安排上。这银子除了置办这些,剩下的您就自己留着,买点东西补补身子。”

  老驿丞的手被银子烫了似的,连忙想往回推,脸上满是惶恐:“大人,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啊!照料好大人们本就是小的分内之事,哪能收您的银子呢?”

  蒋瓛按住他的手,继续说道:“老人家,您就别推辞了。这不是什么额外的赏赐,是弟兄们的一点心意。您把事情办得妥帖些,让弟兄们能吃好喝好,就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老驿丞看着蒋瓛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朱槿默许的神色,手心里的银子沉甸甸的。他知道这队人马是真的体恤下情,眼眶微微有些发热,连忙点头:“哎,哎,多谢大人体恤!小的这就去安排,保证让各位大人和弟兄们吃好喝好!”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银子揣进怀里,像揣着个宝贝似的,转身快步朝后厨走去,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几分。

  两个驿卒见状,也连忙跟着忙活起来,一个跑去马厩准备草料,一个则紧随老驿丞往后厨去帮忙。院子里,只剩下朱槿一行人,战马偶尔发出一声嘶鸣,打破了夜的宁静。

  按规矩,像朱槿这般身份的一行人,食宿及战马饲料本该由驿站全权负责。济南归附朱元璋治下后,官府对谭城驿颇为重视,时常拨下物资修缮维护,虽不比太平盛世时的奢华,却也能让往来官员住得安稳舒适。但朱槿深知战乱带来的不易,弟兄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能让他们吃顿好的,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