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受降-《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朱槿亲自押解着元顺帝,走在队伍的中央,能清晰地感觉到身旁的元顺帝身体在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连日奔波的疲惫。

  朱槿侧过头,压低声音对元顺帝低语:“到了这里,你也该明白,元朝气数已尽。我父王仁慈,只要你安分守己,我可以代他许诺!保你后半辈子衣食无忧。若还存着不该有的心思,后果你该清楚。”

  元顺帝浑身一僵,脚步顿了顿,却没敢回头,只是喉咙里发出一声模糊的呜咽,像是默认,又像是不甘。朱槿不再多言,只是眼神更冷了几分,押着他继续向前走去。

  受降台上,朱元璋身着吴王衮服,稳稳地端坐在一张铺着虎皮的木椅上。衮服上绣着的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在阳光下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在他身后,朱标站在队伍最前面,身姿挺拔,可以看出此时朱标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看到朱槿押解着元顺帝前来,悄悄朝朱槿的方向挤了挤眼,眼中带着几分欣喜与默契。

  再往后,李善长、刘基等一众肱骨之臣整齐站立。

  李善长面无表情,神色冷峻,眼神中透着让人难以捉摸的深邃;刘基则轻抚胡须,目光如炬,落在元顺帝身上,带着几分审视与思量,似乎在透过这个落魄的前朝君主,洞察着历史的走向。

  而在文武百官的行列中,夹杂着数位前朝降官,他们身着崭新的官服,神色复杂。有的低头敛目,似乎仍未从身份转变的冲击中缓过神来;有的偷偷抬眼,目光在朱元璋与元顺帝之间游移,满是忐忑。

  一旁的士绅代表们穿着长袍,头戴方巾,个个正襟危坐。他们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被特意邀请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此刻,他们眼中既有对新势力崛起的敬畏,又有对改朝换代的感慨,低声的议论在他们之间此起彼伏,却又在禁军威严的目光下迅速收敛。

  台下的百姓们被两列手持长戟的禁军拦在三丈开外,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着。前排的人踮着脚,后颈绷得像拉满的弓弦,后排的索性踩着墙根的青石墩,孩子们则骑在父亲肩头,小胳膊小腿晃悠着,生怕错过半点新鲜。

  他们的窃窃私语如嗡嗡的蝇虫声,为这场庄重的仪式添了几分烟火气。

  “哎,你看那人,那就是元庭的皇帝么?”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扯了扯身旁同伴的袖子,眼睛瞪得溜圆,“俺活了四十三载,走南闯北跑过码头,还是头一回见真皇帝呢!原以为得是金盔金甲、威风八面的模样,没想到……哎,竟这般蔫头耷脑的。”

  同伴踮着脚张望,咂咂嘴道:“这就是亡国之君呗,听说当年他在大都可威风了,如今还不是成了阶下囚。”

  人群东头,几个少女正挤在一棵老槐树下,手里攥着绣了一半的荷包,指节都捏得发白。她们的目光像系了线的风筝,越过灰头土脸的元顺帝,径直落在不远处骑在枣红马上的朱槿身上。

  “快看快看!那就是吴王的二公子朱槿吧?”穿水绿布裙的少女用团扇遮着嘴,声音压得像蚊子哼,脸颊却红得能滴出血来。

  她偷偷抬眼,飞快地瞟了一眼那身着银甲的身影,又慌忙低下头,“果然像茶楼里唱的那样,又英武又俊朗,骑在马上跟画里走出来的似的……”

  旁边穿粉裙的少女推了她一把,咯咯地笑:“你这没羞没臊的,也不怕被人听见!不过说真的,听说二公子不光模样周正,武艺更是了得,这次活捉元顺帝,就是他亲自带队呢!要是能……”

  话没说完,就被同伴笑着捂了嘴,几个姑娘闹作一团,鬓边的珠花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在人潮里漾开一串清脆的笑。

  距离受降台还有十步远时,朱槿停下了脚步。

  “跪下。”朱槿压低声音,对元顺帝说道,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元顺帝身形一晃,似乎想要反抗,但在朱槿冰冷如霜的目光注视下,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台上的朱元璋,嘴唇微微颤动,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朱槿从怀中取出元庭的玉玺,以及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传国玉玺,将元庭玉玺递到元顺帝手中。

  元顺帝双手捧着玉玺,高高举过头顶,肩膀微微耸动,像是在无声地哭泣。

  朱槿接过元顺帝手中的元庭玉玺,转身登上受降台,将两枚玉玺一同双手奉上。

  朱元璋接过玉玺,在掌心轻轻掂量了一下,忽然放声大笑道:“不愧是咱的儿子!果然好样的!!!”

  他稍作停顿,目光转向台下的元顺帝,语气放缓了些,“你虽丢了江山,倒也还算识趣。咱念你曾为一朝天子,饶你不死,赐你应天城内一处宅院,保你衣食无忧,安度余生。咱要让你亲眼看看,咱治下的天下将会是何等模样!让你看看你那些蒙古铁骑,如何被咱的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番话掷地有声,台下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

  元顺帝伏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个头,声音嘶哑地说道:“谢……谢吴王不杀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