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是被手机屏幕的光刺醒的。
不是清晨透过窗帘缝隙的微光,也不是深夜路灯漫进房间的冷光,是那种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近乎锐利的白光,在漆黑的卧室里硬生生割出一块亮斑,像冰面反射的寒芒,扎得他眼仁发疼。
他猛地睁开眼时,窗外的梧桐树正被凌晨三点的风卷得发狂。老小区的树都长了几十年,枝桠粗壮得能攀到三楼窗台,此刻那些枝桠在风里扭曲着、摇晃着,影子投在墙上,像无数只瘦骨嶙峋的手在抓挠,指甲刮过墙面的“沙沙”声顺着窗缝钻进来,混着远处马路上偶尔驶过的货车声,在寂静的夜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林舟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不是浅眠的人,往常就算楼下吵架也吵不醒,可今晚这阵光像是有某种穿透力,直接把他从深梦里拽了出来。他摸向床头柜,指尖碰到手机外壳时,还能感觉到一丝残留的凉意,那是电子设备长时间待机才有的温度,不像刚被唤醒,倒像已经亮了很久。
指纹解锁的瞬间,屏幕顶端的“未接来电”提示跳了出来,红底白字,像个醒目的警告。号码很陌生,11位数字排列得规规矩矩,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前三位是普通的运营商号段,可后面八位数字像是随手按出来的乱码,既没有规律,也查不到归属地。林舟点开通话记录,那串数字孤零零地躺在最顶端,通话时长显示“00:00”,拨打时间精确到秒——03:00:00。
他困得眼皮都在打架,脑子里像灌了铅,只扫了一眼就把手机扔回枕头边。“肯定是骚扰电话。”他含糊地嘀咕了一句,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柔软的枕套里。可那串数字像是生了根,在他脑子里反复打转,连带着梦里的场景也变得模糊又诡异:他站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耳边全是手机铃声,叮叮当当的,却怎么也找不到手机在哪儿。铃声越来越响,最后变成尖锐的电流声,刺得他耳膜发疼,直到天快亮时才猛地惊醒,浑身都黏着一层薄汗,睡衣后背湿了一大片。
第二天晚上,林舟特意把手机调了静音,还塞进了枕头底下,用被子压了两层,他倒要看看,这样还能不能被吵醒。结果凌晨三点整,他突然睁开眼,不是被声音吵醒的,是一种莫名的直觉,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句“看手机”,声音又轻又冷,带着股陈旧的气息。
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摸出枕头底下的手机,屏幕果然亮着,还是那串陌生号码的未接来电,时间依旧是03:00:00。
这时候林舟才真正慌了。他坐起身,卧室里只有窗帘缝隙透进来的一点路灯光,家具的影子歪歪扭扭地贴在墙上,衣柜的影子像个站着的人,床头柜上的台灯影子像只伸着脖子的鸟,连他自己的影子都在墙上晃悠,显得格外狰狞。他盯着那个号码看了半天,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指尖微微发抖,回拨还是不回拨?
好奇心最终压过了恐惧。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回拨键。听筒里先是一阵“滋滋”的电流声,像是信号不好,过了几秒,一个机械的女声传了出来,没有任何感情,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存在,请核对后再拨。”
林舟皱着眉挂了电话,心里的疑惑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不存在的号码,怎么会连续两天给他打未接来电?他翻遍了手机设置,检查了通话黑名单,甚至重启了手机,可通话记录里,那个未接来电依旧躺在那里,红底白字,像个甩不掉的标记。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这场诡异的“三点来电”成了林舟的噩梦。
他试过关机,睡前把手机电量耗尽,屏幕黑得彻底,可到了凌晨三点,手机会自己开机,屏幕亮着,未接来电准时出现;他试过把号码拉黑,甚至下载了拦截骚扰电话的APP,设置了“夜间免打扰”,可第二天三点,手机还是会突破所有拦截,把那个未接来电推到他眼前;他甚至换了张手机卡,是同事推荐的小众运营商,号码从未给任何人说过,可新卡插进去的第一个凌晨三点,那串数字依旧准时出现,像是长在了他的手机里,或者说,长在了他的生活里,甩都甩不掉。
林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眼窝深陷,脸色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白天上班时,他总坐在工位上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同事喊他好几声才能反应过来。有一次,他负责的季度报表里错了三个关键数据,被领导当着全部门的面批评,他站在办公室中央,脑子里却全是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连领导说的话都没听进去。
“你最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午休时,同事张鹏递给他一杯热咖啡,眼神里带着担忧,“我看你总魂不守舍的,晚上是不是失眠了?”
林舟握着咖啡杯,指尖传来的暖意却暖不透心里的寒意。他想把未接来电的事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会相信一个不存在的号码每天凌晨三点给他打未接来电呢?搞不好还会被当成神经病,说他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他只能扯了扯嘴角,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最近家里有点事,没睡好。”
张鹏也没多问,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有难处就说,别一个人扛着。”
林舟点点头,看着咖啡杯里飘着的热气,突然想起了爷爷。爷爷还在的时候,他要是遇到烦心事,总会坐在爷爷的书房里,听爷爷讲过去的事。爷爷的书房里有个老式的藤椅,坐上去咯吱咯吱响,书桌上总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绿茶,香气能飘满整个房间。可爷爷去年冬天走了,走得很突然,脑溢血,倒在书房的藤椅上,手里还握着一本没看完的《三国演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邻居发现。
那时候林舟正在外地出差,接到亲戚电话时,他还在和客户谈合同。电话里亲戚的声音带着哭腔,说“你爷爷走了”,他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直到客户问他“怎么了”,他才猛地蹲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他赶最早的高铁回去,到家时,爷爷已经被盖了白布,躺在客厅的临时床上,他想掀开白布看看爷爷,却被亲戚拉住了:“别碰,对你不好。”
他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那天晚上,林舟实在睡不着。他躺在卧室里,盯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脑子里全是那个未接来电的号码,还有爷爷的样子。他索性爬起来,想找点事情做,转移下注意力他想起爷爷去世后,留下了很多旧物,都堆在次卧里,他一直没忍心整理,总觉得那些东西还带着爷爷的温度,一整理,就像是彻底把爷爷从生活里赶走了。
次卧里积了一层薄灰,阳光从来照不进来,空气里飘着一股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味道,还带着点淡淡的霉味。林舟打开台灯,昏黄的光线下,那些旧物显得格外冷清:一个掉漆的木箱子,里面装着爷爷的旧衣服;一摞泛黄的老照片,用铁夹子夹着;还有几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爷爷收集的邮票和硬币。
他蹲下来,从木箱子里往外翻东西。先是一件灰色的中山装,布料已经发硬,领口和袖口都磨破了,这是爷爷年轻时在单位上班穿的;然后是一本《三国演义》,封面上有爷爷用钢笔写的名字,字迹遒劲有力,书页里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树叶,不知道是哪年秋天夹进去的;接着是一叠老照片,有爷爷年轻时穿军装的样子,眉眼间带着股英气;有他小时候骑在爷爷脖子上的合影,照片里的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手里还拿着一个糖葫芦;还有一张是爷爷和奶奶的结婚照,奶奶穿着旗袍,爷爷穿着中山装,两人站在一棵老槐树下,笑得格外温柔。
林舟的眼眶有点发热,他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继续往下翻。突然,他的手指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个黑色的翻盖手机,很旧的款式,屏幕已经裂了一道缝,机身掉了漆,露出里面银色的金属壳,按键上的数字都快磨平了。他认得这个手机,是爷爷晚年用的,那时候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可爷爷不习惯触屏,说“按不准”,就一直用这个翻盖机,说按键大,听得清楚,而且待机时间长,充一次电能用一个星期。
爷爷走后,这个手机就不见了,林舟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还以为是搬家的时候弄丢了,没想到在箱子底下。他拿起手机,按了下开机键,心里没抱什么希望,毕竟放了快一年了,电池肯定早就没电了。可屏幕闪了几下,居然亮了起来,电量显示还有一格,像个惊喜,又像个警告。
他有点意外,又有点高兴,像是突然和爷爷有了联系。他漫无目的地翻看着手机里的内容,通讯录里只有几个人的号码,都是亲戚,还有一个备注是“老王”的,应该是爷爷的老朋友王爷爷,两人年轻时就在一个单位上班,退休后还经常一起去公园遛弯。短信箱里空荡荡的,只有几条运营商发来的欠费提醒,最后一条是去年12月的,也就是爷爷走后没多久,写着“您的号码已欠费停机,请及时缴费”。
林舟叹了口气,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摩挲着,像是在抚摸爷爷的手。他正想把手机放回去,手指却不小心碰到了“最近通话”的按钮,这个手机的系统很老旧,没有智能分类,只有一个简单的“最近通话”列表,按时间顺序排列。
屏幕上跳出了几行通话记录,都是去年的,有爷爷打给亲戚的,也有亲戚打给爷爷的,通话时长大多是几分钟,只有一条是打给王爷爷的,时长有二十多分钟,应该是两人在聊天。林舟往下翻了翻,手指突然顿住了,浑身的血液像是瞬间凝固了。
在通话记录的最下面,有一个未接来电,号码和每天凌晨三点打给他的那个号码一模一样!
林舟的心跳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把手机凑到眼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没错,前三位是普通号段,后八位是那串没有规律的数字,和他手机里的号码分毫不差。他的手指开始发抖,屏幕都跟着晃悠,他盯着那个未接来电的时间,瞳孔猛地收缩,不是2023年,也不是2022年,是1998年3月12日,凌晨三点整。
1998年。
林舟感觉自己的头皮都在发麻。爷爷的这个旧手机,怎么会有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而且还是那个缠着他不放的号码?这根本不符合常理,1998年,这个翻盖手机还没生产出来呢!爷爷晚年用的这个手机,是2010年左右买的,怎么可能记录1998年的通话?
他把手机放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头,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脑子里像炸开了锅,无数个问题涌上来:1998年发生了什么?爷爷那时候为什么会接到这个号码的电话?这个号码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二十五年后,它又找上了自己?
他突然想起,爷爷的书房里好像有一本日记。爷爷是个很念旧的人,从年轻时候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不管每天多忙,都会在睡前写几句话,记录当天的事情。那本日记是爷爷的宝贝,用一个紫檀木盒子装着,放在书房书架的最底层,谁都不让碰,连奶奶想看看都不行,爷爷说“这是我的心事,等我走了,你们再看”。
林舟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紧紧攥着爷爷的旧手机,快步冲出次卧,往书房跑。
爷爷的书房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书桌上摆着爷爷用过的钢笔、老花镜,还有一个没写完的毛笔字,纸已经泛黄了,上面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字,最后一个“远”字的笔画还没写完,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片。书架上摆满了书,从地板一直顶到天花板,左边是历史书,中间是文学书,右边是爷爷收藏的古籍,每一本书都用牛皮纸包着封面,上面写着书名,都是爷爷的笔迹。
林舟蹲在书架最底层,手指在书缝里摸索着。书架最底层放的都是爷爷年轻时的旧书,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纸页都脆了,一碰就容易掉渣。他摸了半天,终于摸到了那个紫檀木盒子,盒子很小,只有巴掌大,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是爷爷亲手刻的,他小时候还见过爷爷拿着刻刀在盒子上雕刻,木屑掉了一地。
他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日记的封面是棕色的牛皮纸,已经磨得发亮,边缘都卷了起来,上面用钢笔写着“日志”两个字,字迹工整,带着爷爷特有的笔锋。林舟坐在地上,背靠着书架,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纸张哗啦啦地响,带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像是穿越了时光,扑面而来。
日记里的内容很琐碎,大多是记录每天的天气、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偶尔也会写一些心情。1985年5月6日:“今天天气晴,单位发了奖金,给老伴买了一条围巾,她很高兴。”1990年10月1日:“国庆,带孙子去公园玩,他非要买气球,买了三个,红的、黄的、蓝的,他笑得很开心。”2000年12月31日:“跨世纪了,电视里在放庆祝晚会,和老伴一起看,喝了点酒,心里很踏实。”
林舟一页一页地翻着,像是在重新经历爷爷的人生。他看到爷爷记录自己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考满分,那些他早就忘记的小事,爷爷都记得清清楚楚。眼泪不知不觉地掉了下来,滴在日记的纸页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他不知道自己翻了多久,直到手腕都酸了,才翻到1998年3月的那几页。3月10日:“今天天气晴,去公园遛弯,碰到老王,聊了会儿天。他说最近总睡不好,半夜总听到电话响,起来看又没有,问我是不是也这样,我说没有,可能是他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3月11日:“阴,在家看书,下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没说话,只有滋滋的电流声,挂了之后心里慌慌的,总觉得不对劲。晚上吃饭的时候,老伴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可能是有点着凉。”
然后是3月12日。这一页的字迹比平时潦草很多,墨水像是晕开了,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上面只写了一句话,用加粗的钢笔字写的,笔画用力得几乎要把纸戳破:“1998年3月12日,别接那个电话。”
林舟的呼吸一下子停住了。他盯着那句话,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连眼泪都忘了擦。1998年3月12日,就是爷爷旧手机里那个未接来电的日子!爷爷那时候也收到了那个号码的电话,而且还在日记里警告自己,别接那个电话。
为什么?那个电话到底是什么?接了会怎么样?
林舟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他继续往下翻,想看看爷爷在那之后有没有写更多关于那个电话的事。3月13日:“晴,今天没什么事,在家打扫卫生,把书房整理了一下,把旧书都擦了一遍。晚上睡得很早,没听到电话响。”3月14日:“多云,去菜市场买菜,买了老伴爱吃的白菜和萝卜,还买了点肉,晚上包饺子。老王打电话来,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说挺好的,没提电话的事。”3月15日:“阴,今天有点冷,没出去。下午的时候,那个电话又打来了,我没接,把电话线拔了。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3月16日之后,爷爷就再也没有提到过那个陌生号码了。日记里又恢复了之前的琐碎,记录着每天的生活,像是把那个号码彻底忘了一样。可林舟能感觉到,爷爷的字迹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笔画比以前更用力,有时候还会写错字,然后涂掉,重新写。直到很多年后,那丝紧张才慢慢消失,字迹又恢复了之前的工整。
林舟把日记抱在怀里,靠在书架上,浑身发冷。他想起爷爷走之前的几个月,确实有点不对劲。那时候爷爷已经很少出门了,总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眼神空洞,像是在想什么心事。林舟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只是摇摇头,有时候还会突然惊醒,说梦到有人打电话给他,可问他是谁打的,他又说不上来。那时候林舟还以为是爷爷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胡思乱想,现在才知道,爷爷那时候是在害怕,害怕那个来自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害怕那个藏在号码背后的东西,再次找到他。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日记,纸页边缘已经被他攥得发皱。1998年3月15日那页,爷爷写“把电话线拔了”,可爷爷晚年用的是手机,不是座机,这说明1998年的时候,爷爷家里装的还是座机。那为什么爷爷的旧手机里,会有1998年的通话记录?那个翻盖手机明明是2010年才买的,怎么可能跨越十二年,记录下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
林舟猛地站起来,抱着日记和爷爷的旧手机,冲回卧室。他打开电脑,手指因为紧张而发抖,在搜索框里输入那串陌生号码。页面跳出来,全是“号码不存在”“无此号段信息”的提示,甚至连专门查询陌生号码的网站,都显示“未收录该号码”。他又输入“1998年3月12日 陌生未接来电”,翻了几十页,全是无关的新闻,没有任何一条和“诡异号码”“循环来电”有关。
他不甘心,又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老王”——王爷爷。爷爷和王爷爷是几十年的老同事、老朋友,1998年的时候,他们应该还在一个单位上班,说不定王爷爷知道些什么。林舟翻出手机里的通讯录,找到王爷爷的号码——那是去年爷爷走后,亲戚给他的,说王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让他有空多去看看。可这大半年,他一直忙着工作,加上心里总觉得爷爷的走是个遗憾,没敢去见王爷爷,怕勾起彼此的伤心事。
现在,王爷爷成了唯一的线索。
林舟看了眼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半,天快亮了。他不敢等到白天,生怕再晚一点,那个号码又会带来新的诡异。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王爷爷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没人接,林舟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就在他以为要挂掉的时候,听筒里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迷糊:“喂?谁啊?”
“王爷爷,是我,林舟。”林舟的声音有点发颤,“对不起,这么早打扰您,我有件事情想问问您,关于1998年3月的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王爷爷急促的声音:“1998年3月?你问这个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是不是那个电话又找来了?”
林舟的心猛地一揪:“您知道那个电话?”
“怎么能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带着后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1998年那时候,我和你爷爷都在机床厂上班,住一个家属院。3月初的时候,我就总觉得不对劲,半夜总听到家里的座机响,起来看又没来电显示,有时候刚躺下,铃声又响,折腾得我好几晚没睡好。我跟你爷爷说,他还劝我,说我耳朵不好使。结果3月12号那天凌晨,我家的电话又响了,我没敢接,把电话线拔了。第二天去单位,看到你爷爷坐在工位上,脸色白得吓人,我问他怎么了,他才跟我说,前一天凌晨三点,他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没敢接,还说‘别接那个电话,接了就完了’。”
林舟握着手机,指节都在发白:“王爷爷,您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的吗?接了会怎么样?”
“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低了下去,“那之后没几天,机床厂就出了事。有个老工人,叫李建国,跟我们一个车间的,平时挺开朗的,可3月15号那天,他突然没来上班。我们以为他生病了,去他家看,发现他死在家里了,手里还攥着电话听筒,座机的线没拔,屏幕是黑的,怎么按都没反应。警察来查,没查出什么,最后说是突发心脏病。可我和你爷爷都知道,他肯定是接了那个电话。”
林舟的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李建国……他接了电话之后,就死了?”
“嗯。”王爷爷叹了口气,“那之后,我和你爷爷就再也没提过那个电话,也没敢再在半夜接电话。后来机床厂搬迁,我们搬了家,换了电话,我还特意跟电信局说,不要给我装来电显示以外的功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那件事早就过去了,没想到……林舟,是不是那个电话找你了?”
林舟张了张嘴,想否认,可喉咙像是被堵住了,说不出话。他沉默了几秒,还是点了点头,尽管王爷爷看不到:“是,每天凌晨三点,都会给我打未接来电,回拨显示号码不存在。我在爷爷的旧手机里,看到了同样的号码,还有爷爷的日记,写着‘别接那个电话’。”
电话那头安静了很久,久到林舟以为王爷爷挂了。就在他想开口的时候,王爷爷突然说:“林舟,听爷爷的话,别接那个电话,千万别有好奇心。1998年的时候,你爷爷就说,那个电话不是给活人打的,是给‘过去’打的。你要是接了,就会被拉进过去的循环里,再也出不来了。”
“过去的循环?”林舟皱着眉,没听懂,“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怕被什么东西听到,“你爷爷那时候没细说,只说看到了‘不该看的’。林舟,你最近是不是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你?是不是总听到奇怪的声音?”
林舟的心猛地一跳,王爷爷说的,全中了。这几天,他总觉得卧室里有双眼睛在盯着他,尤其是在晚上,他不敢关灯,一关灯就觉得黑暗里藏着什么东西;他还总听到手机铃声在耳边响,可拿起手机,却什么都没有,有时候甚至能听到电流声,滋滋的,和爷爷日记里写的一样。
“是……”林舟的声音带着哭腔,“王爷爷,我该怎么办?我躲不掉,关机、换卡都没用,它总能找到我。”
“躲不掉……”王爷爷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绝望,“当年你爷爷也说躲不掉,可他还是活了这么多年。林舟,你试试去找找你爷爷1998年住的老房子?说不定那里有答案。我记得,你爷爷当年住的是机床厂家属院3号楼2单元401,后来那片家属院改成了养老院,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机床厂家属院3号楼2单元401,林舟把这个地址记在心里,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谢谢您,王爷爷,我这就去找。”
“哎,你小心点。”王爷爷叮嘱道,“要是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别回头,赶紧走。”
挂了电话,天已经亮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亮痕,可林舟却觉得比深夜还要冷。他看着手里的爷爷的旧手机,屏幕还亮着,那个未接来电的记录依旧躺在那里,1998年3月12日,凌晨三点整。
他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了件衣服,拿着爷爷的旧手机和日记,就冲出了家门。他要去机床厂家属院,去爷爷当年住的老房子,找到那个号码背后的秘密,找到躲掉循环的方法。
机床厂家属院在城市的老城区,离林舟现在住的地方很远。他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才到地方。眼前的家属院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外墙被重新刷了一遍,刷成了淡黄色,门口挂着“夕阳红养老院”的牌子,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的长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蒲扇,慢悠悠地扇着。
林舟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养老院的院长是个中年女人,很热情,听说林舟是来寻找爷爷当年住的房子,就带着他往里面走。“3号楼是最里面那栋,当年家属院改造的时候,只有3号楼没怎么动,里面的格局还是老样子,就是把房间改成了双人间,住了老人。”
林舟跟着院长走到3号楼楼下,抬头往上看。楼不高,只有五层,墙面有些斑驳,露出里面的红砖,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框窗,有些玻璃已经裂了,用胶带粘着。他的心跳得飞快,脚步像是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觉得沉重。
“2单元401,就是这户。”院长指着四楼的一个窗户,“现在住了两位老人,一位姓张,一位姓刘,都是十几年前住进来的。你要是想进去看看,得跟他们打个招呼,老人家脾气好,应该会同意的。”
林舟点点头,跟着院长上了楼。楼梯是水泥的,扶手是铁的,已经生锈了,踩在楼梯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刺耳。走到401门口,院长敲了敲门:“张爷爷,刘爷爷,有人来看你们了。”
门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是张爷爷。他看到林舟,笑了笑:“是小伙子啊,进来吧。”
林舟跟着他们走进房间,里面的格局果然和他现在住的房子很像,两室一厅,客厅很小,摆着一个老式的沙发和一个茶几,墙上挂着一个日历,是去年的。他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过,突然停在了客厅的墙角,那里有一个老式的座机,黑色的,机身掉了漆,和爷爷当年用的一模一样。
“张爷爷,这个座机……还能用吗?”林舟指着座机,声音有点发颤。
张爷爷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笑了笑:“不能用了,就是个摆设。这房子以前的主人留下的,养老院改造的时候没扔掉,我们就留着了,有时候还能当个小桌子放东西。”
“以前的主人……是不是姓林?”林舟问。
“姓林?好像是。”张爷爷想了想,“我住进来的时候,养老院的人说,以前住在这里的是个老工人,姓林,后来搬走了。怎么,你认识?”
林舟点点头:“是我爷爷。”
张爷爷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原来是你爷爷的房子啊,真巧。你爷爷是个好人,我听养老院的老同事说,你爷爷当年住在这里的时候,还经常帮邻居修东西,人特别热心。”
林舟笑了笑,没说话。他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个座机,心里像是有个声音在告诉他,秘密就在这个座机里。他走过去,蹲在座机旁边,仔细看着。座机的线没插在墙上的插孔里,机身上面落了一层薄灰,按键上的数字已经磨平了,和爷爷的旧手机一样。
他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座机的听筒。就在他的手指碰到听筒的瞬间,他突然听到一阵“滋滋”的电流声,从座机里传出来,和他手机里的电流声一模一样!
林舟猛地缩回手,像是被烫到了一样。张爷爷和刘爷爷看到他的反应,都愣了一下:“小伙子,怎么了?”
“没……没什么。”林舟勉强笑了笑,心里却慌得厉害。他站起身,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突然看到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棵梧桐树,和他现在住的房子窗外的梧桐树一模一样!
“张爷爷,这幅画……”林舟指着画,声音都在发抖。
“哦,这幅画啊,也是以前的主人留下的。”张爷爷说,“挂在这里十几年了,我们也没动过。你爷爷
不是清晨透过窗帘缝隙的微光,也不是深夜路灯漫进房间的冷光,是那种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近乎锐利的白光,在漆黑的卧室里硬生生割出一块亮斑,像冰面反射的寒芒,扎得他眼仁发疼。
他猛地睁开眼时,窗外的梧桐树正被凌晨三点的风卷得发狂。老小区的树都长了几十年,枝桠粗壮得能攀到三楼窗台,此刻那些枝桠在风里扭曲着、摇晃着,影子投在墙上,像无数只瘦骨嶙峋的手在抓挠,指甲刮过墙面的“沙沙”声顺着窗缝钻进来,混着远处马路上偶尔驶过的货车声,在寂静的夜里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林舟的心跳漏了一拍。他不是浅眠的人,往常就算楼下吵架也吵不醒,可今晚这阵光像是有某种穿透力,直接把他从深梦里拽了出来。他摸向床头柜,指尖碰到手机外壳时,还能感觉到一丝残留的凉意,那是电子设备长时间待机才有的温度,不像刚被唤醒,倒像已经亮了很久。
指纹解锁的瞬间,屏幕顶端的“未接来电”提示跳了出来,红底白字,像个醒目的警告。号码很陌生,11位数字排列得规规矩矩,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前三位是普通的运营商号段,可后面八位数字像是随手按出来的乱码,既没有规律,也查不到归属地。林舟点开通话记录,那串数字孤零零地躺在最顶端,通话时长显示“00:00”,拨打时间精确到秒——03:00:00。
他困得眼皮都在打架,脑子里像灌了铅,只扫了一眼就把手机扔回枕头边。“肯定是骚扰电话。”他含糊地嘀咕了一句,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柔软的枕套里。可那串数字像是生了根,在他脑子里反复打转,连带着梦里的场景也变得模糊又诡异:他站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耳边全是手机铃声,叮叮当当的,却怎么也找不到手机在哪儿。铃声越来越响,最后变成尖锐的电流声,刺得他耳膜发疼,直到天快亮时才猛地惊醒,浑身都黏着一层薄汗,睡衣后背湿了一大片。
第二天晚上,林舟特意把手机调了静音,还塞进了枕头底下,用被子压了两层,他倒要看看,这样还能不能被吵醒。结果凌晨三点整,他突然睁开眼,不是被声音吵醒的,是一种莫名的直觉,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句“看手机”,声音又轻又冷,带着股陈旧的气息。
他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摸出枕头底下的手机,屏幕果然亮着,还是那串陌生号码的未接来电,时间依旧是03:00:00。
这时候林舟才真正慌了。他坐起身,卧室里只有窗帘缝隙透进来的一点路灯光,家具的影子歪歪扭扭地贴在墙上,衣柜的影子像个站着的人,床头柜上的台灯影子像只伸着脖子的鸟,连他自己的影子都在墙上晃悠,显得格外狰狞。他盯着那个号码看了半天,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指尖微微发抖,回拨还是不回拨?
好奇心最终压过了恐惧。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回拨键。听筒里先是一阵“滋滋”的电流声,像是信号不好,过了几秒,一个机械的女声传了出来,没有任何感情,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存在,请核对后再拨。”
林舟皱着眉挂了电话,心里的疑惑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不存在的号码,怎么会连续两天给他打未接来电?他翻遍了手机设置,检查了通话黑名单,甚至重启了手机,可通话记录里,那个未接来电依旧躺在那里,红底白字,像个甩不掉的标记。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这场诡异的“三点来电”成了林舟的噩梦。
他试过关机,睡前把手机电量耗尽,屏幕黑得彻底,可到了凌晨三点,手机会自己开机,屏幕亮着,未接来电准时出现;他试过把号码拉黑,甚至下载了拦截骚扰电话的APP,设置了“夜间免打扰”,可第二天三点,手机还是会突破所有拦截,把那个未接来电推到他眼前;他甚至换了张手机卡,是同事推荐的小众运营商,号码从未给任何人说过,可新卡插进去的第一个凌晨三点,那串数字依旧准时出现,像是长在了他的手机里,或者说,长在了他的生活里,甩都甩不掉。
林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眼窝深陷,脸色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白天上班时,他总坐在工位上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同事喊他好几声才能反应过来。有一次,他负责的季度报表里错了三个关键数据,被领导当着全部门的面批评,他站在办公室中央,脑子里却全是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连领导说的话都没听进去。
“你最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午休时,同事张鹏递给他一杯热咖啡,眼神里带着担忧,“我看你总魂不守舍的,晚上是不是失眠了?”
林舟握着咖啡杯,指尖传来的暖意却暖不透心里的寒意。他想把未接来电的事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会相信一个不存在的号码每天凌晨三点给他打未接来电呢?搞不好还会被当成神经病,说他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他只能扯了扯嘴角,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最近家里有点事,没睡好。”
张鹏也没多问,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有难处就说,别一个人扛着。”
林舟点点头,看着咖啡杯里飘着的热气,突然想起了爷爷。爷爷还在的时候,他要是遇到烦心事,总会坐在爷爷的书房里,听爷爷讲过去的事。爷爷的书房里有个老式的藤椅,坐上去咯吱咯吱响,书桌上总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绿茶,香气能飘满整个房间。可爷爷去年冬天走了,走得很突然,脑溢血,倒在书房的藤椅上,手里还握着一本没看完的《三国演义》,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邻居发现。
那时候林舟正在外地出差,接到亲戚电话时,他还在和客户谈合同。电话里亲戚的声音带着哭腔,说“你爷爷走了”,他愣了半天,没反应过来,直到客户问他“怎么了”,他才猛地蹲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他赶最早的高铁回去,到家时,爷爷已经被盖了白布,躺在客厅的临时床上,他想掀开白布看看爷爷,却被亲戚拉住了:“别碰,对你不好。”
他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那天晚上,林舟实在睡不着。他躺在卧室里,盯着天花板上的吊灯,脑子里全是那个未接来电的号码,还有爷爷的样子。他索性爬起来,想找点事情做,转移下注意力他想起爷爷去世后,留下了很多旧物,都堆在次卧里,他一直没忍心整理,总觉得那些东西还带着爷爷的温度,一整理,就像是彻底把爷爷从生活里赶走了。
次卧里积了一层薄灰,阳光从来照不进来,空气里飘着一股旧纸张和灰尘混合的味道,还带着点淡淡的霉味。林舟打开台灯,昏黄的光线下,那些旧物显得格外冷清:一个掉漆的木箱子,里面装着爷爷的旧衣服;一摞泛黄的老照片,用铁夹子夹着;还有几个玻璃罐,里面装着爷爷收集的邮票和硬币。
他蹲下来,从木箱子里往外翻东西。先是一件灰色的中山装,布料已经发硬,领口和袖口都磨破了,这是爷爷年轻时在单位上班穿的;然后是一本《三国演义》,封面上有爷爷用钢笔写的名字,字迹遒劲有力,书页里还夹着几片干枯的树叶,不知道是哪年秋天夹进去的;接着是一叠老照片,有爷爷年轻时穿军装的样子,眉眼间带着股英气;有他小时候骑在爷爷脖子上的合影,照片里的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手里还拿着一个糖葫芦;还有一张是爷爷和奶奶的结婚照,奶奶穿着旗袍,爷爷穿着中山装,两人站在一棵老槐树下,笑得格外温柔。
林舟的眼眶有点发热,他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继续往下翻。突然,他的手指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个黑色的翻盖手机,很旧的款式,屏幕已经裂了一道缝,机身掉了漆,露出里面银色的金属壳,按键上的数字都快磨平了。他认得这个手机,是爷爷晚年用的,那时候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可爷爷不习惯触屏,说“按不准”,就一直用这个翻盖机,说按键大,听得清楚,而且待机时间长,充一次电能用一个星期。
爷爷走后,这个手机就不见了,林舟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还以为是搬家的时候弄丢了,没想到在箱子底下。他拿起手机,按了下开机键,心里没抱什么希望,毕竟放了快一年了,电池肯定早就没电了。可屏幕闪了几下,居然亮了起来,电量显示还有一格,像个惊喜,又像个警告。
他有点意外,又有点高兴,像是突然和爷爷有了联系。他漫无目的地翻看着手机里的内容,通讯录里只有几个人的号码,都是亲戚,还有一个备注是“老王”的,应该是爷爷的老朋友王爷爷,两人年轻时就在一个单位上班,退休后还经常一起去公园遛弯。短信箱里空荡荡的,只有几条运营商发来的欠费提醒,最后一条是去年12月的,也就是爷爷走后没多久,写着“您的号码已欠费停机,请及时缴费”。
林舟叹了口气,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摩挲着,像是在抚摸爷爷的手。他正想把手机放回去,手指却不小心碰到了“最近通话”的按钮,这个手机的系统很老旧,没有智能分类,只有一个简单的“最近通话”列表,按时间顺序排列。
屏幕上跳出了几行通话记录,都是去年的,有爷爷打给亲戚的,也有亲戚打给爷爷的,通话时长大多是几分钟,只有一条是打给王爷爷的,时长有二十多分钟,应该是两人在聊天。林舟往下翻了翻,手指突然顿住了,浑身的血液像是瞬间凝固了。
在通话记录的最下面,有一个未接来电,号码和每天凌晨三点打给他的那个号码一模一样!
林舟的心跳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把手机凑到眼前,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没错,前三位是普通号段,后八位是那串没有规律的数字,和他手机里的号码分毫不差。他的手指开始发抖,屏幕都跟着晃悠,他盯着那个未接来电的时间,瞳孔猛地收缩,不是2023年,也不是2022年,是1998年3月12日,凌晨三点整。
1998年。
林舟感觉自己的头皮都在发麻。爷爷的这个旧手机,怎么会有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而且还是那个缠着他不放的号码?这根本不符合常理,1998年,这个翻盖手机还没生产出来呢!爷爷晚年用的这个手机,是2010年左右买的,怎么可能记录1998年的通话?
他把手机放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头,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可脑子里像炸开了锅,无数个问题涌上来:1998年发生了什么?爷爷那时候为什么会接到这个号码的电话?这个号码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二十五年后,它又找上了自己?
他突然想起,爷爷的书房里好像有一本日记。爷爷是个很念旧的人,从年轻时候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不管每天多忙,都会在睡前写几句话,记录当天的事情。那本日记是爷爷的宝贝,用一个紫檀木盒子装着,放在书房书架的最底层,谁都不让碰,连奶奶想看看都不行,爷爷说“这是我的心事,等我走了,你们再看”。
林舟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猛地站起来,手里紧紧攥着爷爷的旧手机,快步冲出次卧,往书房跑。
爷爷的书房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书桌上摆着爷爷用过的钢笔、老花镜,还有一个没写完的毛笔字,纸已经泛黄了,上面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字,最后一个“远”字的笔画还没写完,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片。书架上摆满了书,从地板一直顶到天花板,左边是历史书,中间是文学书,右边是爷爷收藏的古籍,每一本书都用牛皮纸包着封面,上面写着书名,都是爷爷的笔迹。
林舟蹲在书架最底层,手指在书缝里摸索着。书架最底层放的都是爷爷年轻时的旧书,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纸页都脆了,一碰就容易掉渣。他摸了半天,终于摸到了那个紫檀木盒子,盒子很小,只有巴掌大,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是爷爷亲手刻的,他小时候还见过爷爷拿着刻刀在盒子上雕刻,木屑掉了一地。
他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日记的封面是棕色的牛皮纸,已经磨得发亮,边缘都卷了起来,上面用钢笔写着“日志”两个字,字迹工整,带着爷爷特有的笔锋。林舟坐在地上,背靠着书架,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纸张哗啦啦地响,带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像是穿越了时光,扑面而来。
日记里的内容很琐碎,大多是记录每天的天气、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偶尔也会写一些心情。1985年5月6日:“今天天气晴,单位发了奖金,给老伴买了一条围巾,她很高兴。”1990年10月1日:“国庆,带孙子去公园玩,他非要买气球,买了三个,红的、黄的、蓝的,他笑得很开心。”2000年12月31日:“跨世纪了,电视里在放庆祝晚会,和老伴一起看,喝了点酒,心里很踏实。”
林舟一页一页地翻着,像是在重新经历爷爷的人生。他看到爷爷记录自己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考满分,那些他早就忘记的小事,爷爷都记得清清楚楚。眼泪不知不觉地掉了下来,滴在日记的纸页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他不知道自己翻了多久,直到手腕都酸了,才翻到1998年3月的那几页。3月10日:“今天天气晴,去公园遛弯,碰到老王,聊了会儿天。他说最近总睡不好,半夜总听到电话响,起来看又没有,问我是不是也这样,我说没有,可能是他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3月11日:“阴,在家看书,下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没说话,只有滋滋的电流声,挂了之后心里慌慌的,总觉得不对劲。晚上吃饭的时候,老伴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可能是有点着凉。”
然后是3月12日。这一页的字迹比平时潦草很多,墨水像是晕开了,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上面只写了一句话,用加粗的钢笔字写的,笔画用力得几乎要把纸戳破:“1998年3月12日,别接那个电话。”
林舟的呼吸一下子停住了。他盯着那句话,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连眼泪都忘了擦。1998年3月12日,就是爷爷旧手机里那个未接来电的日子!爷爷那时候也收到了那个号码的电话,而且还在日记里警告自己,别接那个电话。
为什么?那个电话到底是什么?接了会怎么样?
林舟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他继续往下翻,想看看爷爷在那之后有没有写更多关于那个电话的事。3月13日:“晴,今天没什么事,在家打扫卫生,把书房整理了一下,把旧书都擦了一遍。晚上睡得很早,没听到电话响。”3月14日:“多云,去菜市场买菜,买了老伴爱吃的白菜和萝卜,还买了点肉,晚上包饺子。老王打电话来,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说挺好的,没提电话的事。”3月15日:“阴,今天有点冷,没出去。下午的时候,那个电话又打来了,我没接,把电话线拔了。心里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3月16日之后,爷爷就再也没有提到过那个陌生号码了。日记里又恢复了之前的琐碎,记录着每天的生活,像是把那个号码彻底忘了一样。可林舟能感觉到,爷爷的字迹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笔画比以前更用力,有时候还会写错字,然后涂掉,重新写。直到很多年后,那丝紧张才慢慢消失,字迹又恢复了之前的工整。
林舟把日记抱在怀里,靠在书架上,浑身发冷。他想起爷爷走之前的几个月,确实有点不对劲。那时候爷爷已经很少出门了,总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眼神空洞,像是在想什么心事。林舟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只是摇摇头,有时候还会突然惊醒,说梦到有人打电话给他,可问他是谁打的,他又说不上来。那时候林舟还以为是爷爷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胡思乱想,现在才知道,爷爷那时候是在害怕,害怕那个来自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害怕那个藏在号码背后的东西,再次找到他。
他低头看着怀里的日记,纸页边缘已经被他攥得发皱。1998年3月15日那页,爷爷写“把电话线拔了”,可爷爷晚年用的是手机,不是座机,这说明1998年的时候,爷爷家里装的还是座机。那为什么爷爷的旧手机里,会有1998年的通话记录?那个翻盖手机明明是2010年才买的,怎么可能跨越十二年,记录下二十五年前的未接来电?
林舟猛地站起来,抱着日记和爷爷的旧手机,冲回卧室。他打开电脑,手指因为紧张而发抖,在搜索框里输入那串陌生号码。页面跳出来,全是“号码不存在”“无此号段信息”的提示,甚至连专门查询陌生号码的网站,都显示“未收录该号码”。他又输入“1998年3月12日 陌生未接来电”,翻了几十页,全是无关的新闻,没有任何一条和“诡异号码”“循环来电”有关。
他不甘心,又想起爷爷日记里提到的“老王”——王爷爷。爷爷和王爷爷是几十年的老同事、老朋友,1998年的时候,他们应该还在一个单位上班,说不定王爷爷知道些什么。林舟翻出手机里的通讯录,找到王爷爷的号码——那是去年爷爷走后,亲戚给他的,说王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让他有空多去看看。可这大半年,他一直忙着工作,加上心里总觉得爷爷的走是个遗憾,没敢去见王爷爷,怕勾起彼此的伤心事。
现在,王爷爷成了唯一的线索。
林舟看了眼时间,已经是凌晨四点半,天快亮了。他不敢等到白天,生怕再晚一点,那个号码又会带来新的诡异。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王爷爷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没人接,林舟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就在他以为要挂掉的时候,听筒里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迷糊:“喂?谁啊?”
“王爷爷,是我,林舟。”林舟的声音有点发颤,“对不起,这么早打扰您,我有件事情想问问您,关于1998年3月的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王爷爷急促的声音:“1998年3月?你问这个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是不是那个电话又找来了?”
林舟的心猛地一揪:“您知道那个电话?”
“怎么能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带着后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1998年那时候,我和你爷爷都在机床厂上班,住一个家属院。3月初的时候,我就总觉得不对劲,半夜总听到家里的座机响,起来看又没来电显示,有时候刚躺下,铃声又响,折腾得我好几晚没睡好。我跟你爷爷说,他还劝我,说我耳朵不好使。结果3月12号那天凌晨,我家的电话又响了,我没敢接,把电话线拔了。第二天去单位,看到你爷爷坐在工位上,脸色白得吓人,我问他怎么了,他才跟我说,前一天凌晨三点,他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没敢接,还说‘别接那个电话,接了就完了’。”
林舟握着手机,指节都在发白:“王爷爷,您知道那个电话是谁打的吗?接了会怎么样?”
“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低了下去,“那之后没几天,机床厂就出了事。有个老工人,叫李建国,跟我们一个车间的,平时挺开朗的,可3月15号那天,他突然没来上班。我们以为他生病了,去他家看,发现他死在家里了,手里还攥着电话听筒,座机的线没拔,屏幕是黑的,怎么按都没反应。警察来查,没查出什么,最后说是突发心脏病。可我和你爷爷都知道,他肯定是接了那个电话。”
林舟的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李建国……他接了电话之后,就死了?”
“嗯。”王爷爷叹了口气,“那之后,我和你爷爷就再也没提过那个电话,也没敢再在半夜接电话。后来机床厂搬迁,我们搬了家,换了电话,我还特意跟电信局说,不要给我装来电显示以外的功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那件事早就过去了,没想到……林舟,是不是那个电话找你了?”
林舟张了张嘴,想否认,可喉咙像是被堵住了,说不出话。他沉默了几秒,还是点了点头,尽管王爷爷看不到:“是,每天凌晨三点,都会给我打未接来电,回拨显示号码不存在。我在爷爷的旧手机里,看到了同样的号码,还有爷爷的日记,写着‘别接那个电话’。”
电话那头安静了很久,久到林舟以为王爷爷挂了。就在他想开口的时候,王爷爷突然说:“林舟,听爷爷的话,别接那个电话,千万别有好奇心。1998年的时候,你爷爷就说,那个电话不是给活人打的,是给‘过去’打的。你要是接了,就会被拉进过去的循环里,再也出不来了。”
“过去的循环?”林舟皱着眉,没听懂,“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王爷爷的声音越来越低,像是怕被什么东西听到,“你爷爷那时候没细说,只说看到了‘不该看的’。林舟,你最近是不是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你?是不是总听到奇怪的声音?”
林舟的心猛地一跳,王爷爷说的,全中了。这几天,他总觉得卧室里有双眼睛在盯着他,尤其是在晚上,他不敢关灯,一关灯就觉得黑暗里藏着什么东西;他还总听到手机铃声在耳边响,可拿起手机,却什么都没有,有时候甚至能听到电流声,滋滋的,和爷爷日记里写的一样。
“是……”林舟的声音带着哭腔,“王爷爷,我该怎么办?我躲不掉,关机、换卡都没用,它总能找到我。”
“躲不掉……”王爷爷重复了一遍,声音里带着绝望,“当年你爷爷也说躲不掉,可他还是活了这么多年。林舟,你试试去找找你爷爷1998年住的老房子?说不定那里有答案。我记得,你爷爷当年住的是机床厂家属院3号楼2单元401,后来那片家属院改成了养老院,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机床厂家属院3号楼2单元401,林舟把这个地址记在心里,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谢谢您,王爷爷,我这就去找。”
“哎,你小心点。”王爷爷叮嘱道,“要是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别回头,赶紧走。”
挂了电话,天已经亮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亮痕,可林舟却觉得比深夜还要冷。他看着手里的爷爷的旧手机,屏幕还亮着,那个未接来电的记录依旧躺在那里,1998年3月12日,凌晨三点整。
他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了件衣服,拿着爷爷的旧手机和日记,就冲出了家门。他要去机床厂家属院,去爷爷当年住的老房子,找到那个号码背后的秘密,找到躲掉循环的方法。
机床厂家属院在城市的老城区,离林舟现在住的地方很远。他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才到地方。眼前的家属院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了,外墙被重新刷了一遍,刷成了淡黄色,门口挂着“夕阳红养老院”的牌子,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的长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蒲扇,慢悠悠地扇着。
林舟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养老院的院长是个中年女人,很热情,听说林舟是来寻找爷爷当年住的房子,就带着他往里面走。“3号楼是最里面那栋,当年家属院改造的时候,只有3号楼没怎么动,里面的格局还是老样子,就是把房间改成了双人间,住了老人。”
林舟跟着院长走到3号楼楼下,抬头往上看。楼不高,只有五层,墙面有些斑驳,露出里面的红砖,窗户还是老式的木框窗,有些玻璃已经裂了,用胶带粘着。他的心跳得飞快,脚步像是灌了铅,每走一步都觉得沉重。
“2单元401,就是这户。”院长指着四楼的一个窗户,“现在住了两位老人,一位姓张,一位姓刘,都是十几年前住进来的。你要是想进去看看,得跟他们打个招呼,老人家脾气好,应该会同意的。”
林舟点点头,跟着院长上了楼。楼梯是水泥的,扶手是铁的,已经生锈了,踩在楼梯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刺耳。走到401门口,院长敲了敲门:“张爷爷,刘爷爷,有人来看你们了。”
门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探出头来,是张爷爷。他看到林舟,笑了笑:“是小伙子啊,进来吧。”
林舟跟着他们走进房间,里面的格局果然和他现在住的房子很像,两室一厅,客厅很小,摆着一个老式的沙发和一个茶几,墙上挂着一个日历,是去年的。他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过,突然停在了客厅的墙角,那里有一个老式的座机,黑色的,机身掉了漆,和爷爷当年用的一模一样。
“张爷爷,这个座机……还能用吗?”林舟指着座机,声音有点发颤。
张爷爷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笑了笑:“不能用了,就是个摆设。这房子以前的主人留下的,养老院改造的时候没扔掉,我们就留着了,有时候还能当个小桌子放东西。”
“以前的主人……是不是姓林?”林舟问。
“姓林?好像是。”张爷爷想了想,“我住进来的时候,养老院的人说,以前住在这里的是个老工人,姓林,后来搬走了。怎么,你认识?”
林舟点点头:“是我爷爷。”
张爷爷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原来是你爷爷的房子啊,真巧。你爷爷是个好人,我听养老院的老同事说,你爷爷当年住在这里的时候,还经常帮邻居修东西,人特别热心。”
林舟笑了笑,没说话。他的目光一直盯着那个座机,心里像是有个声音在告诉他,秘密就在这个座机里。他走过去,蹲在座机旁边,仔细看着。座机的线没插在墙上的插孔里,机身上面落了一层薄灰,按键上的数字已经磨平了,和爷爷的旧手机一样。
他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座机的听筒。就在他的手指碰到听筒的瞬间,他突然听到一阵“滋滋”的电流声,从座机里传出来,和他手机里的电流声一模一样!
林舟猛地缩回手,像是被烫到了一样。张爷爷和刘爷爷看到他的反应,都愣了一下:“小伙子,怎么了?”
“没……没什么。”林舟勉强笑了笑,心里却慌得厉害。他站起身,目光在房间里扫了一圈,突然看到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是一棵梧桐树,和他现在住的房子窗外的梧桐树一模一样!
“张爷爷,这幅画……”林舟指着画,声音都在发抖。
“哦,这幅画啊,也是以前的主人留下的。”张爷爷说,“挂在这里十几年了,我们也没动过。你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