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摊丁入亩-《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刚刚还侃侃而谈的胡惟庸和杨宪,此刻都低下了头。

  李善长捋着胡须,眉头紧锁。

  一旁的刘伯温,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了一般。

  这可是个千古难题。

  豪强劣绅、官僚地主,他们有权有势。

  有的是办法将百姓的土地变成自己的。

  朝廷的法令,到了下面,往往会变成一纸空文。

  看着沉默的群臣,朱元璋的眼神里,闪过失望。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父皇,儿臣有两个不成熟的想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站在诸王前列的朱棡,缓步而出。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朱元璋的身体微微前倾,看着自己这个总能带来惊喜的儿子。

  “哦?”

  “你说说看。”

  朱棡微微躬身,吐出了两个让满朝文武都感到无比陌生的词汇。

  “户贴制。”

  “以及,一条鞭法。”

  这些话,让所有人心头都泛起了涟漪。

  他们每个字都认识。

  连在一起,却无人能解其意。

  文官们面面相觑,眼神里全是茫然。

  就连博览群书的翰林院诸学士,此刻也都在疯狂地思索着典籍,

  却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记载。

  这是什么法子?

  李善长捋着胡须的动作停滞。

  刘伯温他微微抬起眼皮,一道精光射向朱棡,带着审视。

  朱元璋紧紧盯着自己的儿子,眼神中的催促意味不言而喻。

  “说清楚。”

  “这两个,是甚么东西?”

  朱棡挺直了脊背,声音依旧清朗。

  “回父皇,要说清这两个法子,得先说说父皇刚才那个问题。”

  “为何历朝历代,都逃不过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的死循环?”

  他没有直接解释,反而把问题又抛了回去。

  朱元璋没有不耐烦,只是沉声道:“说。”

  “根子,在税上。”

  朱棡一字一顿。

  “我大明如今沿袭的,还是唐宋以来的两税法。”

  “夏秋两季,按田亩征收田税,按人头征收丁税。”

  “田税暂且不论,问题就出在这个丁税上。”

  户部尚书闻言,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这可是他的业务范畴。

  朱棡的目光扫过他,继续说道。

  “人丁税,顾名思义,就是按人头收钱。”

  “听起来很公平,一个脑袋一份税,对吧?”

  他笑了笑,带着讥讽。

  “可实际上呢?”

  “一个家里有百亩良田的富户,和一个只有一亩薄田的贫民。”

  “只要家里人口一样,交的丁税,就是一样的。”

  “这公平吗?”

  “富者田连阡陌,却只需与贫者缴一样的丁税。”

  “贫者无立锥之地,却要承担与富者相同的税负。”

  “长此以往,贫者愈贫,愈贫就愈交不起税。”

  “最后只能卖掉仅有的薄田,沦为流民,或者给地主当佃户。”

  “而富者呢,愈富,便愈有钱去兼并土地。”

  这番话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在场的都是人精,谁不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千百年来,早已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无人想过要去改变。

  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

  他就是从最底层的贫民爬上来的,他太懂这种不公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朱棡话锋一转。

  “最关键的是,人是活的,田是死的。”

  “田亩有多少,画在图上,记在册里,跑不了。”

  “可人呢?”

  “一个村子,报上来一百户,三百口人。”

  “可实际上,可能有一百二十户,四百口人。”

  “多出来的人去哪了?”

  朱棡的声音陡然拔高。

  “被那些豪强劣绅、官僚地主,藏起来了!”

  “他们将这些失地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家奴。

  “这些人不用向朝廷纳税,只需要给地主交租就行。”

  “如此一来,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国库空虚。”

  “而地主豪强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豢养私兵,与朝廷分庭抗礼!”

  “这,才是动摇国本的祸根!”

  “说得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站了起来,双目炯炯,死死地盯着朱棡。

  “咱就知道!咱就知道问题出在这!”

  “咱当年……咱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情绪有些激动,但很快又平复下来。

  “继续说!你的法子,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很简单。”

  朱棡迎着朱元璋灼热的目光,缓缓吐出四个字。

  “摊丁入亩。”

  “将复杂的人丁税,全部废除。”

  “将其总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进田亩税之中。”

  “从此以后,朝廷收税,只认一样东西。”

  “那就是田!”

  “谁的田多,谁就多交税。”

  “谁的田少,谁就少交税。没有田的,就不用交税!”

  所有人都懵了。

  废除人丁税?

  自古以来,人头税都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从未有哪个朝代敢将其废除。

  李善长整个人都呆住了,他张着嘴,胡子一颤一颤的。

  作为中书左丞相,他瞬间就明白了这“摊丁入亩”背后蕴含的能量。

  这……这是在刨地主豪强的根啊!

  但同时,这又是充实国库,解放民力,让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子!

  他看向朱棡的眼神,已经变成了震惊。

  这个三殿下,究竟是何方神圣?

  “划时代……这简直是划时代的创举!”

  李善长嘴唇哆嗦着,忍不住喃喃自语。

  然而,一片震惊之中,刘伯温却再次出列。

  他对着朱棡微微躬身,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晋王殿下,下官有一问。”

  “摊丁入亩,固然是惊世良策。但正如殿下所言,田是死的。”

  “豪强地主,完全可以凭借财力,继续兼并贫民的土地。”

  “如此一来,他们的田更多,税负更重。”

  “为了转嫁税负,他们只会更加疯狂地压榨佃户,收取更高的地租。”

  “到头来,贫民的日子,岂不是更加艰难?”

  “这土地兼并的问题,似乎……还是没有解决?”

  刘伯温的问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心头。

  是啊。

  税虽然都摊到田里了,但土地还是可以买卖的。

  富人把穷人的地买光,然后把税负成本加到地租里,让佃户承担。

  最后的结果,好像没什么变化。

  刚刚还一脸狂喜的朱元璋,眉头也重新皱了起来。

  面对刘伯温的诘问,朱棡却笑了。

  他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此一问。

  “刘大人所言极是。”

  “所以,‘摊丁入亩’只是第一步。”

  “想要遏制土地兼并,就需要请出我的第二个法子了。”

  “户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