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能号令天下的名分-《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而在另一边,五军都督府的气氛则要火爆得多。

  “好!好一个曹孟德!”

  魏国公徐达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杯乱晃。

  “临危不乱,巧言令色,还能在重重包围之下赚走一匹宝马!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鄂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火爆脾气,急得抓耳挠腮。

  “俺就想知道,他出了城门之后怎么办!”

  “董卓手下那么多西凉猛将,吕布的方天画戟可不是吃素的!”

  信国公汤和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故事了。”

  “这是兵法,是韬略!”

  冯胜、邓愈等一众开国武将,将这份《三国演义》奉为神作,日夜研读。

  第二天一早。

  朱棡照常前往国子监。

  可他刚一到门口,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

  往日里清净的国子监外,此刻竟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

  放眼望去,全是熟面孔。

  绯红的,青绿的,各色官袍挤在一起,文臣武将,泾渭分明。

  朱棡刚一下车,就被一群人围了上来。

  为首的,正是他的岳父,魏国公徐达。

  徐达的身后,跟着常茂、汤和……大明朝最能打的一帮将军,几乎全到齐了。

  朱棡愣了一下。

  “岳父大人?各位国公?你们这是……”

  徐达干咳一声,努力摆出一副严肃求学的表情。

  “哦,那个……我们听说燕王殿下学识渊博,今日特来国子监……旁听学习!”

  “对对对,学习!”

  常茂在后面大声嚷嚷道,生怕别人听不见。

  “我们都是粗人,也想沾沾文气!”

  周围的武将们纷纷点头,一个个表情严肃,眼神却无比热切。

  那眼神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快点!曹操到底怎么样了!

  朱棡无奈地叹了口气,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帮老将军,哪里是来学习的,分明是来催更的。

  “好吧。”

  他清了清嗓子。

  “各位大人想旁听,自然是可以的。”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

  “但是!”

  朱棡话锋一转,伸出一根手指。

  “只能在学堂外听,不可入内。更不许喧哗,以免打扰皇子们上课。”

  “没问题!”

  徐达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大包大揽。

  “殿下放心!今天俺亲自在这守着!谁敢出声,俺第一个削他!”

  朱棡看着这群平日里威风八面,此刻却像学生一样乖巧的开国元勋们,心中一阵好笑。

  这《三国演义》的魅力,还真是跨越时空,无人能挡啊。

  朱棡走到讲台前,环视了一圈。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学堂。

  “昨日,我们讲到曹操献刀失败,赚了吕布一匹赤兔马,星夜逃出洛阳。”

  “今日,我们便来讲讲,他逃出城后,又遇到了何等凶险。”

  话音刚落,堂内堂外,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朱棡将曹操逃亡至中牟县被擒,县令陈宫感其忠义而弃官追随的故事娓娓道来。

  他声音富有磁性,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将故事中的紧张与转折演绎得淋漓尽致。

  堂内的皇子皇孙们听得小脸通红,仿佛自己也跟着曹操经历了一场生死逃亡。

  堂外的徐达等人更是听得心都揪了起来。

  听到曹操被抓时,常茂急得差点一拳砸在柱子上,被旁边的汤和眼疾手快按住了。

  当讲到陈宫那句“我见天下无主,各霸一方,反为汉贼”时。

  堂外的武将们更是个个眼神发亮。

  这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紧接着,便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

  当讲到曹操对陈宫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时。

  整个大本堂内外,陷入了一片死寂。

  堂内的皇子们面面相觑,年幼的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冷酷与决绝。

  而堂外的徐达、汤和等人,却是浑身一震,看向彼此的眼神里充满了惊骇。

  朱棡没有停顿,继续往下讲。

  曹操散尽家财,发布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

  “发矫诏,聚义兵,我因此号召天下,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朱棡的声音变得慷慨激昂,仿佛他就是那个站在高台上振臂一呼的曹孟德。

  一时间,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一个个名字从他口中蹦出。

  十八路诸侯会盟,共推袁绍为盟主。

  故事讲到这里,已经足足过去了五回。

  朱棡停了下来,喝了口茶。

  他看着堂内若有所思的弟弟侄儿们,还有窗外的脸,微微一笑。

  “故事说完了,现在,我们来说说这故事里的门道。”

  此言一出,堂外的徐达等人精神猛地一振。

  正戏来了!

  “曹操为何要散尽家财,发布矫诏?”

  朱棡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了问题。

  朱棣的眼睛最亮,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站了起来。

  “四哥,因为他需要一个名分!能号令天下的名分!”

  朱棡赞许地点了点头。

  “说得对。”

  “献刀刺董,是为匹夫之勇,虽能博得一时忠义之名,却无法成事。”

  “而发布矫诏,会盟诸侯,则是将自己从一个逃犯,变成了一个匡扶汉室的义军领袖。”

  “这是阳谋!”

  “他用大义将天下诸侯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无论这些诸侯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必须捏着鼻子认下他这个发起人的身份。”

  “这便是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朱棡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徐达、汤和等人的脑海中炸响。

  他们之前只觉得曹操厉害,脑子活泛。

  可经过朱棡这么一剖析,曹操的每一步行动,都充满了深远的谋略。

  这哪里是在讲故事,这分明是在拆解天下大势!

  “铛——铛——铛——”

  下课的钟声悠悠响起。

  堂内堂外的听众们如梦初醒,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神情。

  朱棡合上书本,站起身来。

  “今日便到这里,下课。”

  “先生辛苦了!”

  朱雄英带头,所有皇子皇孙齐刷刷地起身,对着朱棡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

  朱棡坦然受之,随后带着他们走出了大本堂。

  门外,徐达、常茂、冯胜、邓愈……所有武将,全都默默地让开一条路。

  当朱棡走过时,以徐达为首,所有人都躬身一礼。

  这一礼,没有了早上的戏谑,没有了岳父对女婿的亲近。

  只有学生对老师的,最纯粹的敬佩。

  朱棡的才华,征服了这群在沙场上杀出来的大明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