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去给他掠阵-《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想到这里,朱棡再也坐不住了。

  他猛地站起身,大步流星地朝着王府的后厨走去。

  “王爷,您怎么来了?这儿烟熏火燎的。”

  厨子们见到朱棡亲临,一个个都吓得不轻,手忙脚乱地就要下跪。

  “都出去,本王今天想亲自下厨,弄点新奇玩意儿。”

  朱棡摆了摆手,直接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

  厨子们面面相觑,虽然满心疑惑,却也不敢违抗命令,只能躬身退下。

  朱棡关上厨房门,立刻开始了他的实验。

  他找来一大包官府发卖的粗盐,那种盐颜色灰暗,里面还夹杂着不少杂质。

  接着,他又找来一口大锅,几块干净的棉布。

  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一套流程下来,朱棡虽然弄得满头大汗。

  但看着锅底那层薄薄的、雪白的结晶体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用手指捻起一点,放进嘴里。

  纯粹的咸味在舌尖炸开,没有丝毫苦涩。

  成了!

  这玩意儿要是拿出去卖,得卖什么价?

  金陵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怕是要抢疯了。

  不过,在金陵搞这个,目标太大了。

  这里是天子脚下,他可不想因为这点事,引起父皇的猜忌。

  最好的办法,是派一个心腹,去他的封地燕地,开设一家盐场作坊。

  一来可以远离金陵的政治漩涡。

  二来,北平靠近边境。

  将来无论是卖给蒙古人换取战马,还是供应自己未来的大军,都方便得很。

  朱棡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在朱棡沉浸在自己的发财大计中时,皇宫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

  那不是报时的钟,而是召集百官紧急议事的警钟。

  朱棡心中一凛,出事了!

  果然,没过多久,一名宫里的太监就火急火燎地赶到了燕王府。

  “燕王殿下,陛下急召!请您速速进宫!”

  当朱棡再次踏入奉天殿时,发现气氛比上一次还要凝重。

  太子朱标、丞相李善长、御史中丞刘伯温……文武重臣,悉数到场。

  所有人都板着一张脸,神情肃穆。

  龙椅之上,朱元璋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奏折,手背上青筋暴起。

  “都看看吧!”

  朱元璋将奏折猛地摔在御案上。

  一名太监战战兢兢地捡起奏折,依次传给下方的大臣们。

  朱棡接过奏折,只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一缩。

  北境八百里加急军报!

  北元顺帝收拢残部,纠集了漠北各部落,号称三十万骑兵,兵锋直指北平!

  “岂有此理!”

  脾气火爆的丞相李善长第一个拍案而起,怒喝道。

  “这些元廷余孽,真是亡我大明之心不死!”

  “陛下!”

  武将队列中,身材魁梧的常遇春一步跨出,声如洪钟。

  “臣请战!”

  “区区三十万骑兵,何足挂齿!”

  “请陛下给臣十万兵马,臣必将那元顺帝的脑袋提来见您!”

  “若有违此誓,臣愿提头来见!”

  常遇春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然而,站在文臣之首的刘伯温却皱起了眉头。

  “陛下,常将军勇则勇矣,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北元骑兵来去如风,机动性极强。”

  “我大明军队多为步卒,若是在草原上正面硬撼,恐怕会吃大亏。”

  太子朱标闻言,也站了出来,拱手道。

  “父皇,刘大人所言有理,常将军亦是为国心切。”

  “依儿臣看,不如稳妥起见,增兵五万,命常将军统帅十五万大军北上。”

  朱元璋冰冷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常遇春那张战意昂扬的脸上。

  他沉吟片刻,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准!”

  “常遇春听令!”

  “朕命你为征虏大将军,统兵十五万,即日北上,迎击元寇!”

  “臣,遵旨!”

  常遇春轰然领命,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

  朱棡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却掀起了波澜。

  他记得,历史上这次北伐的主帅,应该是他的岳父徐达才对。

  怎么换成常遇春了?

  常遇春虽然号称“常十万”,勇猛无敌,但他用兵过于激进,喜欢冒险。

  而他的对手,是北元名将,扩廓帖木儿。

  那可是一个连父皇朱元璋都赞不绝口,称其为“天下奇男子”的狠角色。

  常遇春对上扩廓帖木儿……

  朱棡的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议事结束,群臣散去。

  朱棡正准备离开,却被朱元璋叫住了。

  “老三,你留下。”

  空旷的大殿内,很快只剩下父子二人。

  朱元璋从龙椅上走下,来到朱棡面前,那股君临天下的威压收敛了许多。

  他盯着朱棡的眼睛,缓缓开口。

  “老三,你跟咱说句实话。”

  “你觉得,常遇春此去,有几成胜算?”

  朱棡心头一跳,没想到父皇会问他这个问题。

  他沉默了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

  “父皇,常将军悍勇无双,乃我大明第一猛将。但用兵好行险招,一往无前。”

  “而据儿臣所知,北元那位统帅扩廓帖木儿,用兵沉稳老练,深谙兵法之道。”

  朱棡顿了顿,迎着朱元璋审视的目光,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若两军在草原上对垒,常将军急于求成,扩廓帖木儿稳扎稳打……”

  “儿臣以为,北元胜算,或在七成之上。”

  话音落下,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大殿之内,落针可闻。

  父子二人就这么对视着,空气中的压力几乎让人窒息。

  朱棡看着自家老爹那难看的脸色,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话说重了。

  但他不能不说。

  常遇春是他敬重的长辈,他绝不希望看到这位猛将折在草原上。

  就在朱棡准备开口再说点什么补救一下的时候,朱元璋那股威压忽然散去了。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整个人仿佛都疲惫了几分。

  “你说的,咱何尝不知。”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沙哑与无奈。

  “常家兄弟的性子,咱比谁都清楚。”

  “可这征虏大将军的位置,除了他,咱还能给谁?”

  朱棡心头一动,瞬间明白了什么。

  他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

  “不是吧父皇?”

  “您……您该不会是想让我去吧?”

  朱棡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这才刚成亲几天啊!您就要把我踹到战场上去?”

  这抱怨的语气,不像皇子对皇帝,倒更像是儿子在跟自家老爹耍赖。

  朱元璋被他这副模样气笑了。

  “臭小子,想什么呢!”

  他没好气地瞪了朱棡一眼。

  “咱让你去,常家兄弟的面子往哪搁?满朝文武会怎么想?”

  “咱是让你……”

  朱元璋顿了顿,压低了声音,那双鹰隼般的眸子紧紧盯着朱棡。

  “……去给他掠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