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

  20

  此战乃我大魏与贵霜首次交锋,务必取胜,不容有失!

  今日,定要叫贵霜人领教我大魏天威!

  曹烁一声令下,杀气凛然。

  诸将闻言,斗志昂扬,战意冲天。

  三万魏军将士饱餐战饭,蓄势待发。

  夕阳西沉,营门洞开。

  魏军将士列阵而出,在玉门关前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玉门关城门缓缓开启。

  蓝色贵霜战旗迎风招展,三万贵霜大军鱼贯而出,背靠关城摆开阵势。

  朔风呼啸,沙尘弥漫。

  两军在这座千年雄关之前,相隔三百步对峙而立。

  城楼之上,刘备目光灼灼,低声自语:曹烁,中原无人能制你,但愿这异族大军,能成为你的克星。

  诸葛亮轻摇羽扇,进言道:大王,观贵霜军阵严整,以骑兵为主,论兵力当在魏军之上。此战紧那罗胜算不小。

  刘备闻言稍安,凝神静观战局发展。

  贵霜中军阵中,紧那罗半眯双眼,轻蔑地打量着魏军阵势。

  见魏军多以步兵为主,骑兵不足五千,不由嗤之以鼻:区区步卒,也敢迎战我贵霜铁骑?东方之人,竟如此欠缺骑兵!

  贵霜本为游牧后裔,国土半为草原,自古以骑兵见长,最善 ** 突击,却拙于攻城之法。

  西域诸国多是不战而降,贵霜人方能长驱直入,若 ** 坚拔寨之能,却无甚过人之处。

  面对汉军驻守的楼兰坚城,贵霜大军顿显颓势,强攻半载仍难寸进。此番紧那罗率军与魏军 ** ,正是其最擅长的战法。

  眼见魏军步卒居多,骑兵稀少,贵霜将士更是士气高涨。

  传令三军!所有铁骑分袭两翼,务必要一战击溃魏军!紧那罗扬鞭挥斥,胜券在握。

  贵霜军旗迎风猎猎,号角声响彻玉门关外。两万余铁骑如潮水般涌出,直扑魏军两翼而去,其势如雷霆万钧。

  城楼之上,刘备目睹敌军阵势,不禁攥紧双拳,眼中燃起希冀之火:若贵霜能击败曹贼,实乃天佑大汉,天助刘玄德!

  魏军阵中,三万将士面对奔腾而来的敌骑,虽神色微凛,却无一人动摇。兵刃在手,热血沸腾,脚下生根。

  全军上下同心一念:随魏王征战,必能所向无敌!纵使对手是异域胡骑,亦当战而胜之!

  一照面便遣骑兵猛攻,这紧那罗,倒是小觑本王了...曹烁望着滚滚烟尘中的敌骑,嘴角泛起讥诮之色。

  敌骑越来越近...

  三百步...

  二百步...

  百步之距...

  敌军已踏入攻击范围。

  曹烁高举天龙戟,厉声喝道:速展暴雨连弩,让贵霜蛮夷见识我大魏神兵之威!

  军令疾传,中军令旗猎猎招展。

  两侧阵型骤然变化。

  盾阵豁然开启,万名 ** 手列阵而出。

  五千张神机连弩森然指向奔袭而来的贵霜铁骑。

  这正是曹烁决战的倚仗。

  锦衣卫密报早言,贵霜主力尽为骑兵,此战三万敌军,骑卒逾两万之众。

  破骑之策,首推强弓劲弩。

  故曹烁在两万步卒中,暗藏万余弩手。

  更配有暴雨连弩这等杀器!

  弩阵乍现,冲锋中的贵霜骑军犹自狂妄,依旧策马狂奔。

  顷刻间,号角震天。

  万余弩手同时扳动机括。

  嗖嗖嗖——

  万箭齐发之声响彻云霄。

  十万支箭矢织成铁幕,向着奔腾的骑阵碾压而去。

  箭雨倾泻之下。

  人马俱碎,血雾弥漫。

  转瞬之间,数千贵霜铁骑如枯草般纷纷栽倒。

  凄厉哀嚎顷刻盖过战鼓雷鸣。

  仅一轮齐射。

  七千贵霜精骑便化作箭下亡魂。

  余者不及收缰,接连撞上倒地同袍,阵型大乱。

  两万铁骑,须臾溃散。

  压阵的万余贵霜步兵目睹此景,尽皆骇然失色。

  紧那罗面上傲气荡然无存,扭曲的面容布满惊惧。

  岂有此理!

  怎会如此!

  瞬息之间,竟毁我两万铁骑?

  “那是何种 ** ,竟有如此威能?”

  紧那罗神色惊恐,面无血色,如同撞见邪祟。

  城楼之上。

  刘备同样大惊失色,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仿佛目睹了世间最离奇之事。

  “连环弩!”

  司马懿猛然惊醒,失声叫道:“莫非这就是传说中曹贼剿灭匈奴的利器?天下间竟真存在此等神兵!”

  “连环弩?”

  刘备倒抽一口凉气,双膝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身侧的诸葛亮更是惊得目瞪口呆,手中鹅羽扇悬在半空,纹丝不动。

  “绝无可能!那曹贼怎会造出连环弩,这绝对——”

  诸葛亮不仅震惊,更充满不解。

  早在一年前,他便开始研制可 ** 十箭的弩机。

  费尽心思,却只构思出粗略雏形。

  因此,当听闻曹烁用连环弩歼灭四万匈奴骑兵时,他一直嗤之以鼻,不信对方能先于自己造出此物。

  此刻,他的自以为是彻底粉碎。

  曹烁当着他的面,用十 ** 的神弩,轻易击溃两万贵霜铁骑。

  诸葛亮怎能不骇然失色,额前冷汗涔涔。

  魏军阵中。

  曹操连连赞叹:“早闻大王神弩威力惊人,今日总算亲眼得见。”

  曹烁冷笑挥戟:“背嵬军听令!让贵霜人领教大魏铁骑的厉害!”

  “咚咚咚!”

  战鼓雷鸣,压过敌军哀嚎。

  魏军盾阵忽分两翼,露出五千精锐骑兵。

  这五千铁骑,乃是大魏最强悍的背嵬军。

  曹烁催动战马,火龙驹如金色闪电破阵而出,直扑敌军。

  # 铁骑破阵

  一声号令骤起,背嵬骑如雷霆迸发,五千铁骑列阵而出,紧随曹烁马蹄,大地为之震颤。

  贵霜军阵前,尘埃尚未落定。

  紧那罗仍被先前的骑兵溃败震得魂不守舍。

  待他回神抬眼,黑压压的铁骑洪流已碾至眼前——那般不可阻挡的气势,竟压过了他引以为傲的贵霜骑兵。

  放箭!速速放箭!

  他嘶吼着,嗓音扭曲。

  三千弓手仓促搭箭,乱箭如蝗飞出,却在铁甲上纷纷弹落。

  两轮箭雨过后,魏骑折损不过五百,冲势丝毫未减。

  轰隆隆——

  铁骑如怒涛拍岸,瞬间撕碎了贵霜军阵。盾折枪断,哀嚎遍野。曹烁手中龙戟翻飞,所过之处血雾喷溅。贵霜军阵顷刻土崩瓦解,士兵们丢盔弃甲,如羊群般四散溃逃。

  东方骑兵……竟强横至此?

  紧那罗面庞抽搐,眼中俱是骇然。旋即惊骇化作暴怒——这是总督因陀罗赐予的建功良机,若就此败北,他有何颜面回禀?

  退后者死!

  他拔剑咆哮,却已无人听从。

  “退后者,杀无赦!”

  紧那罗面目狰狞,挥刀劈砍溃逃的士兵,刀刃过处鲜血飞溅。

  败局已定。

  贵霜军队被东方铁骑震慑,军心涣散,只顾四散奔逃。

  就在此时,血雾弥漫的战场上,一道金色身影吸引了紧那罗的注意。

  那少年猛将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东方之王!”

  “曹烁!”

  这个名字脱口而出。

  当初在玉门关会见刘备时,对方曾展示过曹烁的画像。

  紧那罗自信满满地将画像传阅全军,扬言要生擒活捉。

  此刻他立即认出了这名劲敌。

  “只要斩杀此人,就能反败为胜!”

  “魏国必将分崩离析,我贵霜大军不仅能夺取西域,更能长驱直入东方!”

  这个念头让他热血沸腾。

  他怒目圆睁,策马扬刀,径直冲向曹烁。

  “曹烁!”

  “贵霜元帅紧那罗在此,纳命来!”

  嘶吼声穿透战场。

  虽不解其意,但曹烁清晰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抬头望去,一名蓝甲武将正疯狂杀来,沿途魏军纷纷倒下。

  “贵霜元帅!”

  “紧那罗!”

  曹烁怒火中烧,厉声喝道:“番邦贼子,犯我疆土,今日取你性命!”

  双腿一夹,赤红战马如离弦之箭,直取敌将。

  转瞬间,两员大将已正面交锋。

  疾风骤起,铁蹄震撼大地。

  何等神驹,竟有如此之速?

  紧那罗瞳孔骤缩,不曾料到曹烁座下战马快如闪电。

  还未回神,那天龙戟已携开山裂地之势轰然斩落。

  戟锋未至,死亡气息已笼罩四野。

  紧那罗面色煞白,寒意自脊背窜起——这一击,避无可避!

  刀戟相撞,爆出惊天轰鸣。

  那精钢长刀竟如陶器般炸裂,碎片迸射如雨。

  噗——

  紧那罗双臂筋骨尽断,五脏俱碎,整个人如败絮般倒飞十丈,重重砸入尘埃。

  仅......一招?

  血沫从齿间溢出,他不可置信地望着染红的天穹。此刻方知自己犯下弥天大错——东方魏王的实力,早已超出凡俗认知!

  悔恨如毒蛇啃噬心脏。若早听刘备谏言,何至全军覆没?

  呃啊!

  残躯忽遭千斤践踏,赤炭火龙驹的铁蹄将他双臂碾为肉泥。剧痛撕裂意识前,他最后看见的,是曹烁策马冲向溃军的背影。

  玉门关城墙上的积雪,被鲜血染成刺目的红。

  贵霜大军竟也败了!

  这场惨败,竟是全军覆没!

  本以为强横的贵霜人能制约曹烁,将其击败。

  未料这些西域蛮夷,终究不敌曹烁。

  莫非这世间,当真无人能制伏那曹贼?

  刘备喃喃低语,眼中希冀再次化为绝望。

  诸葛亮与司马懿同时长叹。

  司马懿怒斥:紧那罗这狂妄之徒,若非他执意出城迎战,何至于此!

  愚不可及!

  这厮误了主公大业!

  诸葛亮亦随声附和。

  刘备猛然惊醒,颤声问道:二位军师,如今贵霜已败,我等该如何是好?

  二人相视,又是一声叹息。

  诸葛亮上前拱手:玉门关已不可守,请主公速离此地,前往楼兰与因陀罗会合。

  这番话似利刃直刺刘备心口。

  玉门关乃中土西疆最后屏障。

  弃守此关,便意味着永远离开华夏故土。

  堂堂汉室宗亲,竟要远走异域,托庇外族!

  何其耻辱!

  倘先祖有知,只怕要痛斥这不成器的子孙,竟将汉家颜面丢尽。

  刘备犹疑不决。

  主公,今日暂别中土,是为来日 ** !

  大丈夫能屈能伸,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定能体谅主公苦心。

  诸葛亮看出主公顾虑,如此劝慰道。

  一千一百

  司马懿亦言:“此时若顾及颜面不肯弃关而逃,我等皆将落入曹烁之手,汉室必亡!来日史册之上,那曹烁定会极尽污蔑之能事,令大王背负万世恶名!”

  刘备闻言猛然惊醒,最后一丝犹豫顿时消散。

  若不逃,即便死守玉门关,终会被曹烁篡改史书,永遭唾骂!

  若逃,虽暂受非议,但来日若能收复河山、重振汉室,恶名自会化为美誉。

  “传令三军——即刻放弃玉门关,全军撤往楼兰!”

  刘备嘶声怒吼,再无半分迟疑。

  诸葛亮与司马懿相视颔首。

  当夜,刘备抛下玉门关,携卧龙虎冢及世家将领,向西域仓皇遁去。

  暮色沉坠时,曹烁踏上了玉门关城头。

  神州西陲巨隘,终飘扬大魏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