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推开时发出的声响,在这间刚刚恢复生机的药堂里,显得格外突兀。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门口。
那个探头探脑的中年男人,被屋里几道视线齐刷刷地盯着,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就想缩回头去。他只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看看,毕竟镇上的人都说,济顺堂的沈老先生已经病得起不来床,医馆也早就关门了。
“请问……这里是济顺堂吗?沈老神医……还在坐诊吗?”男人扶了扶眼镜,声音里透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沈老先生愣住了。
沈芸也愣住了。
扶着老爷子的那个年轻学徒,更是张大了嘴巴,忘了自己该干什么。
半年了。整整半年,这扇大门除了自家人进出,再也没有一个病人推开过。他们就像被整个小镇遗忘在了这个萧条的角落里,慢慢地,连同这满屋的药草,一起腐朽。
中年男人见无人应答,脸上的希望一点点黯淡下去,以为自己还是来晚了,正要转身离去。
“咳……在。”
一个略显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
沈老先生推开了搀扶着他的学徒,自己往前站了一步。他看着门口的病人,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种名为“医者”的光。
“哪里不舒服,进来说吧。”
这简单的几个字,仿佛耗尽了他积攒了半年的力气,却也像一道闸门,重新开启了他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男人大喜过望,赶忙走了进来。他一踏入大堂,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咦?你们这药堂的味道,怎么跟别处不一样?闻着……闻着心里都舒坦。”
他常年因为工作压力大,患有顽固的头痛失眠,跑遍了大小医院,中药西药吃了个遍,身上总带着一股散不去的药味。可济顺堂里这股清澈又复杂的药香,却让他紧绷的神经都为之一松。
沈芸扶着爷爷坐回了那张积了灰的诊桌后,手忙脚乱地用袖子擦了擦桌面,又把脉枕摆正。
老人伸出三根枯瘦却异常平稳的手指,搭在了男人的手腕上。
闭目,凝神。
整个大堂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老座钟“滴答”的走针声。
陈玄百无聊赖地拉过一张板凳,一屁股坐下,翘起了二郎腿。林晚晴站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她能感觉到,沈老先生在搭上脉搏的那一刻,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不再是那个固执暴躁的病老头,而是一位沉静如山的老医家。
片刻后,沈老先生睁开眼,目光清明。
“思虑过度,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乱心神。所以你才会夜不能寐,头痛如针扎,对不对?”
男人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得无以复加:“对!对!沈老神医,您说得太准了!我看过好几个专家,都没您说得这么透彻!”
沈老先生没有理会他的恭维,略一沉吟,提笔,在那张泛黄的毛边纸上写下了一行行字。他的手腕很稳,笔锋苍劲,与方才那个病得摇摇欲坠的样子判若两人。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小芸,去抓药。”
“哎!”沈芸应了一声,拿着药方,几乎是小跑着奔向了那面巨大的药柜。她拉开一个个抽屉,按照爷爷的方子,熟练地称量、配伍。
奇怪的是,以往她抓药时,总觉得心浮气躁,那些药材在她手里也仿佛是死的。可今天,当她的手拂过那些药材时,无论是草木的清香,还是根茎的厚重,都显得那么鲜活,充满了生命力。
就在沈芸包好第一副药时,门口又传来了动静。
“请问,沈大夫在吗?我听王家大哥说,您今天又开诊了?”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人,满脸焦急地探身进来。她怀里的孩子面色潮红,呼吸急促,不停地咳嗽。
沈老先生刚给第一个病人交代完服药的禁忌,闻言抬头,只看了一眼那孩子,便沉声道:“风热犯肺,进来吧。”
一时间,原本门可罗雀的济顺堂,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一个病人刚走,另一个病人就接踵而至。
有的是听了风声特意赶来的老街坊,有的是路过此地,被这股奇异的药香吸引进来的游客。
“沈大夫,我这老寒腿,天一阴就疼得走不了路……”
“神医,您快帮我看看,我这胃啊,天天胀气,跟揣了个皮球似的……”
“大夫,我……”
小小的药堂,竟破天荒地排起了队。
沈芸忙得脚不沾地,抓药、称重、打包、算账,那个年轻学徒也跟着打下手,两人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林晚晴看着这番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她转头看向陈玄,却发现始作俑者正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眉头紧锁,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你怎么了?”她小声问。
“腰疼。”陈玄睁开眼,没好气地抱怨,“站了半天,又指挥了半天,累死我了。说好的膏药呢?这老头光顾着看病,把我的诊金给忘了?”
林晚晴被他这副样子逗得哭笑不得。那边是起死回生的医学奇迹,这边是为了一贴膏药耿耿于怀的“绝世高人”,这反差实在太大。
她不知道的是,陈玄的抱怨不全是装的。刚才那番调动,看似只是动动嘴皮子,实则极其耗费心神。他要在一瞬间,将几百种药材的五行属性、阴阳药性在脑中进行推演、组合、排列,找出那个唯一能让气场流转起来的“活眼”,其运算量,不亚于一台超级计算机。
而变化最显着的,还是沈老先生。
他从午后一直坐诊到黄昏,看了不下二十个病人,开出的方子张张对症,有些甚至是困扰病人多年的顽疾,他只寥寥几味药,就点出了病根所在。
换做以前,别说看二十个,就是看两个病人,他都得喘半天。可今天,他非但没觉得疲惫,反而越看越精神。他脸上的死气不知不觉间已经散去,添了几分红润,腰杆挺得笔直,连咳嗽声都再没听到过。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温润的、充满了生机的“气”,正从这间药堂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体内,滋养着他那快要干涸的五脏六腑。
他终于明白了。
困龙煞,困住的不仅仅是医馆的财路和生气,更是他这个医馆之主的命!
如今局破龙活,龙气反哺,他这个“养龙人”,自然也跟着重获新生。
夕阳的余晖,从门口斜斜地照进来,给满堂的药柜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最后一个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沈芸累得直接瘫坐在了凳子上,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
沈老先生缓缓站起身,他没有去看孙女,也没有去看来之不易的诊金。
他的目光,穿过半个大堂,落在了那个正揉着腰,一脸不爽的年轻人身上。
老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长衫,布满皱纹的脸上,神情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撼,有惭愧,有恍然大悟,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
他迈开步子,一步,一步,走到了陈玄的面前。
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这位行医一生、傲骨嶙生的老中医,对着那个比自己孙女还小的年轻人,深深地,弯下了他那从未向任何人弯下过的腰。
“老朽沈济之,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多有冒犯,还望……陈大师恕罪。”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字字清晰。
陈玄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拜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后躲了躲,嘴里嘟囔着:“别别别,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再给我拜出个好歹来,我可没钱赔你。”
他顿了顿,看着老人依旧躬着的身子,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恕罪就免了。我的膏药呢?赶紧拿来,我好回家躺着。”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门口。
那个探头探脑的中年男人,被屋里几道视线齐刷刷地盯着,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就想缩回头去。他只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看看,毕竟镇上的人都说,济顺堂的沈老先生已经病得起不来床,医馆也早就关门了。
“请问……这里是济顺堂吗?沈老神医……还在坐诊吗?”男人扶了扶眼镜,声音里透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沈老先生愣住了。
沈芸也愣住了。
扶着老爷子的那个年轻学徒,更是张大了嘴巴,忘了自己该干什么。
半年了。整整半年,这扇大门除了自家人进出,再也没有一个病人推开过。他们就像被整个小镇遗忘在了这个萧条的角落里,慢慢地,连同这满屋的药草,一起腐朽。
中年男人见无人应答,脸上的希望一点点黯淡下去,以为自己还是来晚了,正要转身离去。
“咳……在。”
一个略显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
沈老先生推开了搀扶着他的学徒,自己往前站了一步。他看着门口的病人,那双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种名为“医者”的光。
“哪里不舒服,进来说吧。”
这简单的几个字,仿佛耗尽了他积攒了半年的力气,却也像一道闸门,重新开启了他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男人大喜过望,赶忙走了进来。他一踏入大堂,就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咦?你们这药堂的味道,怎么跟别处不一样?闻着……闻着心里都舒坦。”
他常年因为工作压力大,患有顽固的头痛失眠,跑遍了大小医院,中药西药吃了个遍,身上总带着一股散不去的药味。可济顺堂里这股清澈又复杂的药香,却让他紧绷的神经都为之一松。
沈芸扶着爷爷坐回了那张积了灰的诊桌后,手忙脚乱地用袖子擦了擦桌面,又把脉枕摆正。
老人伸出三根枯瘦却异常平稳的手指,搭在了男人的手腕上。
闭目,凝神。
整个大堂安静下来,只剩下墙上老座钟“滴答”的走针声。
陈玄百无聊赖地拉过一张板凳,一屁股坐下,翘起了二郎腿。林晚晴站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这一幕,她能感觉到,沈老先生在搭上脉搏的那一刻,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不再是那个固执暴躁的病老头,而是一位沉静如山的老医家。
片刻后,沈老先生睁开眼,目光清明。
“思虑过度,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乱心神。所以你才会夜不能寐,头痛如针扎,对不对?”
男人听得连连点头,激动得无以复加:“对!对!沈老神医,您说得太准了!我看过好几个专家,都没您说得这么透彻!”
沈老先生没有理会他的恭维,略一沉吟,提笔,在那张泛黄的毛边纸上写下了一行行字。他的手腕很稳,笔锋苍劲,与方才那个病得摇摇欲坠的样子判若两人。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小芸,去抓药。”
“哎!”沈芸应了一声,拿着药方,几乎是小跑着奔向了那面巨大的药柜。她拉开一个个抽屉,按照爷爷的方子,熟练地称量、配伍。
奇怪的是,以往她抓药时,总觉得心浮气躁,那些药材在她手里也仿佛是死的。可今天,当她的手拂过那些药材时,无论是草木的清香,还是根茎的厚重,都显得那么鲜活,充满了生命力。
就在沈芸包好第一副药时,门口又传来了动静。
“请问,沈大夫在吗?我听王家大哥说,您今天又开诊了?”一个抱着孩子的中年妇人,满脸焦急地探身进来。她怀里的孩子面色潮红,呼吸急促,不停地咳嗽。
沈老先生刚给第一个病人交代完服药的禁忌,闻言抬头,只看了一眼那孩子,便沉声道:“风热犯肺,进来吧。”
一时间,原本门可罗雀的济顺堂,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一个病人刚走,另一个病人就接踵而至。
有的是听了风声特意赶来的老街坊,有的是路过此地,被这股奇异的药香吸引进来的游客。
“沈大夫,我这老寒腿,天一阴就疼得走不了路……”
“神医,您快帮我看看,我这胃啊,天天胀气,跟揣了个皮球似的……”
“大夫,我……”
小小的药堂,竟破天荒地排起了队。
沈芸忙得脚不沾地,抓药、称重、打包、算账,那个年轻学徒也跟着打下手,两人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林晚晴看着这番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她转头看向陈玄,却发现始作俑者正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眉头紧锁,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你怎么了?”她小声问。
“腰疼。”陈玄睁开眼,没好气地抱怨,“站了半天,又指挥了半天,累死我了。说好的膏药呢?这老头光顾着看病,把我的诊金给忘了?”
林晚晴被他这副样子逗得哭笑不得。那边是起死回生的医学奇迹,这边是为了一贴膏药耿耿于怀的“绝世高人”,这反差实在太大。
她不知道的是,陈玄的抱怨不全是装的。刚才那番调动,看似只是动动嘴皮子,实则极其耗费心神。他要在一瞬间,将几百种药材的五行属性、阴阳药性在脑中进行推演、组合、排列,找出那个唯一能让气场流转起来的“活眼”,其运算量,不亚于一台超级计算机。
而变化最显着的,还是沈老先生。
他从午后一直坐诊到黄昏,看了不下二十个病人,开出的方子张张对症,有些甚至是困扰病人多年的顽疾,他只寥寥几味药,就点出了病根所在。
换做以前,别说看二十个,就是看两个病人,他都得喘半天。可今天,他非但没觉得疲惫,反而越看越精神。他脸上的死气不知不觉间已经散去,添了几分红润,腰杆挺得笔直,连咳嗽声都再没听到过。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温润的、充满了生机的“气”,正从这间药堂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体内,滋养着他那快要干涸的五脏六腑。
他终于明白了。
困龙煞,困住的不仅仅是医馆的财路和生气,更是他这个医馆之主的命!
如今局破龙活,龙气反哺,他这个“养龙人”,自然也跟着重获新生。
夕阳的余晖,从门口斜斜地照进来,给满堂的药柜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最后一个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沈芸累得直接瘫坐在了凳子上,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
沈老先生缓缓站起身,他没有去看孙女,也没有去看来之不易的诊金。
他的目光,穿过半个大堂,落在了那个正揉着腰,一脸不爽的年轻人身上。
老人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长衫,布满皱纹的脸上,神情复杂到了极点。有震撼,有惭愧,有恍然大悟,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
他迈开步子,一步,一步,走到了陈玄的面前。
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这位行医一生、傲骨嶙生的老中医,对着那个比自己孙女还小的年轻人,深深地,弯下了他那从未向任何人弯下过的腰。
“老朽沈济之,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多有冒犯,还望……陈大师恕罪。”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字字清晰。
陈玄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拜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后躲了躲,嘴里嘟囔着:“别别别,你这老胳膊老腿的,再给我拜出个好歹来,我可没钱赔你。”
他顿了顿,看着老人依旧躬着的身子,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恕罪就免了。我的膏药呢?赶紧拿来,我好回家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