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关关难过关关过-《灵气枯竭,我能往返仙界!》

  要不然抄那首宋朝张俞的‘蚕妇’。

  就是那首经典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不过也让路无尘排除了,因为他的身份还不至于让他如此!

  又多想了几首诗之后路无尘终于想到了白居易的那首‘观刈麦’。

  正好和当初路无尘执行任务的临北城的生产情况大体相符。

  临北城也是有着大量的农户从事着农业生产,随着灵气衰落,田地里能够产出的粮食也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农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捉襟见肘!

  这首诗也算是合情合景。

  更别说路无尘还曾经拿出自己一个多月的俸禄,共计三百余枚灵石用来帮助当地的贫苦百姓!

  现在拿他们当做借口,路无尘也是问心无愧!

  打定主意之后,路无尘开始动笔。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原来他是想要写百姓种地的艰辛,主席台的前辈众人都看他到底能写出什么来!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不过是写出力干活而已,如此一来反落俗人窠臼!

  众人心中不免有了几丝失望!

  路无尘提笔继续往下写。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一个‘拾’字,让人感慨万千,写出了身份对比,道尽了穷困潦倒!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月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路无尘当初的前往临北城时是炼气八层,每个月的俸禄是一百八十枚灵石。

  再加上前往世俗界的灵气补贴和发放的丹药等杂物,一个月的俸禄有着二百近三百枚灵石!

  所以他现在写月禄三百石,也算是合理!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张老祖拍手称道:“好好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我没有什么想要问的了,诸位请吧!”

  “你并不是文州的修士,我想知道你是如何求学的呢?”

  路无尘听到东华书院的化神老祖的问题之后,开口回道:“回禀前辈,晚辈求学没有捷径,唯有勤之一字!”

  说罢路无尘便拿起笔来准备下笔。

  这一关他打算抄袭前世的那首人尽皆知的‘送东阳马生序’。

  把里面稍微改一改,写成一篇‘送文州道友序’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篇文章路无尘上学的时候就背的滚瓜烂熟,在此时写起来比写日记还顺溜!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四肢僵劲不能动...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通篇情深意切、娓娓道来,无一句不是在说自己,但是满座文修无一人不皱眉头!

  东华书院的化神老祖在口中念叨着:“‘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诸位请吧!”

  离尘书院的化神老祖向前问道:“不知你在求学时有何心得。”

  “回禀前辈,晚辈的心得唯有‘专心’二字!”

  路无尘提起笔来打算开始抄袭前世的那篇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在元央界也是有类似于黄泉的传说的,所以路无尘也就没有过多修改!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离尘书院的老祖看到路无尘的文章之后叹道:“孺子可教也!”

  “我问完了,你们来吧!”

  凌云书院的老祖站起身来问道:“你并不是文州修士,虽然青州临近文州,但终究是略差一筹,不知你求学问师时可有何挑选。”

  “回前辈话,晚辈晚辈求学不论年龄大小、境界高低,准则只有一条,那就是‘达者为师’!”

  这一关路无尘拿起笔打算抄袭前世韩愈的那篇‘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路无尘把文中的孔子、郯子等前世的人物换成了元央界的先贤。

  凌云书院的老祖看过路无尘的回复笑着点了点头:“我这里没有问题!你们来吧!”

  无为书院的老祖接着继续问道:“你远在青州,不像是在文州可以耳濡目染,你这些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回前辈话,晚辈以为宝剑锋从磨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