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皮岛新生-《杀手崇祯》

  五月的皮岛,海风依旧带着凉意,但岛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毛文龙站在新修葺的点将台上,俯瞰着这座正在发生巨变的岛屿。

  大帅,按照您的吩咐,岛上老弱已经全部迁往登州安置。

  陈继盛躬身禀报。

  现有精壮一万二千人,均已编入东江锐卒。

  毛文龙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正在操练的士兵。

  这些士兵个个精神抖擞,装备着最新的燧发枪,穿着统一的军服。

  与数月前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士兵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炮台修建得如何?

  毛文龙转向沈世魁。

  回大帅,东西两处炮台均已完工,各部署红衣大炮五门。北面主炮台正在收尾,预计旬日内即可完成。

  很好。

  毛文龙满意地点头。

  这时,曲承恩匆匆赶来:大帅,船坞第一批十艘唬船已经下水!

  去看看。

  毛文龙立即带着众将前往船坞。

  新建的船坞位于皮岛南侧一处避风港湾。

  这里原本是一片荒滩,如今却建起了整齐的工坊和船台。

  数十名工匠正在忙碌,锯木声、敲击声不绝于耳。

  这些唬船虽然不大,但速度快,吃水浅,最适合登陆作战。

  曲承恩介绍道。

  毛文龙登上一艘新下水的唬船,仔细检查了一番。

  不错。继续建造,至少要储备一百艘。

  明白!

  离开船坞,毛文龙又视察了新开辟的农田。

  在宋应星的指导下,岛上开辟了千亩良田。

  绿油油的红薯苗在春风中摇曳,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土豆也开始结薯。

  宋大人真是神人!

  老农激动地向毛文龙汇报:这些新作物长得快,产量高。照这个长势,今年咱们岛上就能自给自足了!

  毛文龙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茁壮的庄稼,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皮岛还是个饥荒频发的地方。

  将士们常常饿着肚子打仗,难民们更是朝不保夕。

  如今,这一切都在改变。

  大帅,您看那边。

  亲兵指着远处新建的居民区。

  那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窝棚,而是整齐的砖瓦房。

  街道干净整洁,甚至还建起了学堂和医馆。

  以工代赈这个法子真好。

  沈世魁感叹道:难民们通过劳动获得食宿,既改善了生活,又建设了岛屿。

  毛文龙漫步在新建的街道上。

  路边,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前晒太阳。

  见到毛文龙,百姓们纷纷起身行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毛大帅!

  一个老者激动地跪倒在地:多谢大帅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毛文龙连忙扶起老人:要谢就谢皇上。是皇上派来了宋大人,送来了新作物,还教会我们制盐。

  是的,制盐。

  如今的皮岛,盐场已经扩建到百亩规模。

  白花花的盐堆成了小山,不仅满足岛上需求,还成为重要的财源。

  大帅,朝鲜商队又来了,想要再订购五千斤盐。

  商队管事前来禀报。

  告诉他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毛文龙笑道:用这些盐换来的银子和物资,正好用来继续建设皮岛。

  傍晚,毛文龙登上了北面新修的主炮台。

  这座炮台居高临下,控制着整个海峡。

  十门红衣大炮威风凛凛地指向海面。

  从这里望去,皮岛的全貌尽收眼底。

  西面是整齐的军营和操练场,东面是欣欣向荣的农田,南面是忙碌的船坞和盐场,中央是安居乐业的居民区。

  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荒凉贫瘠的皮岛?

  这分明是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大帅,京师来信。

  亲兵呈上一封密信。

  毛文龙展开一看,是崇祯的亲笔:

  闻皮岛日新月异,朕心甚慰。望将军善用此基业,使其成为真正的不沉战舰......

  毛文龙小心翼翼地将信收好,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

  是的,皮岛已经重生。

  它不再只是一个军事据点,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支点。

  在这里,将士们可以安心训练,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商队可以往来贸易。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出发,东江军的利剑可以随时刺向敌人的心脏。

  海风拂面,带来咸腥的气息。

  毛文龙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座岛屿的生机与活力。

  皮岛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在不久的将来,这座海上堡垒必将在大明的版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