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冰冷的条款-《替嫁新娘:冷遇千金的逆袭》

  夜深人静。

  张家别墅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中,只有二楼角落那个小房间的窗户还透出微弱的光。张丽涵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照亮了她面前那份摊开的婚前协议,也照亮了她苍白如纸的脸。

  陈律师离开后,她又将那份协议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一遍。这一次,没有父母紧张的目光,没有律师职业性的注视,只有她自己,和这份即将决定她一生的文件。

  每一个字,每一个条款,都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入她的心脏。

  她拿起一支红色签字笔,开始在那些特别严苛的条款旁做标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像是命运的倒计时。

  第3条:婚姻期间,张丽涵需全职照顾傅天融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职业工作。

  她在这一条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写下:“职业女性的终结”。

  十年寒窗,职场打拼,她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项目总监,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而现在,一纸协议就要剥夺她所有的事业和梦想,让她成为一个全职护工。

  第5条:张丽涵在傅家的所有开支将由傅家承担,但每月零用钱不得超过五万元,且需提供详细开支明细。

  她在“五万元”下面划了一条线,写下:“定价的尊严”。

  多么讽刺。傅家愿意为这场婚姻投入数亿资金挽救张氏企业,却要将她每月的花费控制在五万元以内,还要查账。仿佛她是一个需要严加看管的雇员,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7条:未经傅宇成先生书面同意,张丽涵不得擅自离开傅家超过8小时,不得在外过夜。

  她在这一条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圈,笔尖几乎戳破纸张。“囚笼”,她写道。

  这不是婚姻,这是监禁。她将失去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每一次外出都需要获得批准,像一个小孩子,或者更糟——像一个囚犯。

  第12条:若傅天融先生不幸离世,张丽涵需在一年内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诞下傅家继承人,否则将自动丧失一切遗产继承权。

  看到这一条时,她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红色笔迹在这一条周围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像是一滩滩血迹。“生育机器”,她最终写下这三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带着深深的屈辱。

  她不仅要照顾一个植物人丈夫,还要在丈夫死后成为傅家传承香火的工具。她的人格,她的身体,都将不再属于自己。

  第15条:张丽涵在婚姻期间需遵守傅家一切家规,包括但不限于着装要求、社交礼仪、言行规范等。

  她在“家规”二字下划了两道横线,写下:“无形的枷锁”。

  什么样的家规?谁来制定?谁来解释?这些模糊的条款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她的头顶,随时可能落下。

  第18条:若张丽涵单方面提出离婚,将自动放弃一切财产权利,并需偿还傅家为张氏企业提供的所有资金支持。

  她在这一条旁边停顿了很久,最终只写下两个字:“绝路”。

  一旦踏入这段婚姻,她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即使生活再痛苦,处境再艰难,她也只能忍受,否则整个张家都将为她陪葬。

  还有那些附加条款——

  保密协议,限制她与家人的往来,将她与过去的一切切割...

  每读一条,张丽涵就感觉自己的心冷了一分。当她终于翻到最后一页时,整个人已经如同置身冰窖,连指尖都冰凉得没有一丝温度。

  这不是婚姻,这是一场交易,一场赤裸裸的、不对等的交易。而她,就是那个被明码标价的商品。

  她缓缓抬起头,望向镜中的自己。那双曾经明亮的眼睛此刻黯淡无光,那张曾经充满生气的脸庞此刻写满疲惫和绝望。

  这就是她的未来吗?一个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未来?

  她想起白天自己对陈律师提出的那几个修改意见,现在想来是多么天真可笑。在这样一份全面剥夺她权利的协议面前,那几点小小的修改要求,不过是螳臂当车。

  傅家要的不是一个儿媳,而是一个驯服的、尽责的、永远不会反抗的守护者和生育工具。

  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协议纸上,晕开了红色的笔迹。但她没有擦拭,任由它们一颗接一颗地落下。

  在这个寂静的深夜,在这个无人看见的角落,她终于允许自己卸下所有的坚强和伪装,面对内心最真实的恐惧和痛苦。

  她拿起手机,翻到通讯录里“小璐”的名字,手指悬在拨号键上,久久没有按下。

  她能想象小璐会说什么——“不要签!离开那里!来我家住!”

  可是然后呢?张家破产,父母晚年凄惨,妹妹失去一切...这些后果,她真的能够坦然面对吗?

  她又翻到外婆的照片,那张泛黄的老照片上,外婆的笑容依然那么温暖慈祥。

  “外婆,”她对着照片轻声说,声音哽咽,“如果您还在,会让我怎么做?”

  照片上的外婆不会回答,但张丽涵仿佛能听见她的声音:“丽涵,我的孩子,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即使是在最黑暗的夜里,也要记得寻找星光。”

  星光?在哪里?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协议上,那些冰冷的条款在灯光下泛着残酷的光泽。

  也许,这就是她的命运。从出生在这个家庭开始,从成为“张家长女”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多的牺牲。

  她轻轻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协议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开始写下自己的条件。

  不再是白天那几点微不足道的修改,而是更根本的要求:

  “一、在履行照顾傅天融先生的主要职责前提下,保留接受远程工作和继续职业发展的权利;

  二、建立独立的紧急医疗基金,确保在任何健康状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治疗;

  三、每周至少拥有连续24小时的个人时间,期间可自由安排活动;

  四、若未来医学证明不适合生育,或三次人工授精尝试失败,生育条款自动失效;

  五、协议生效五年后,若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可协议离婚,张丽涵享有基本财产分割权。”

  写完这五条,她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些要求,或许依然无法改变这场婚姻的交易本质,但至少,她为自己争取到了一点点空间,一点点可能。

  她知道,将这些条件提交给傅家,很可能会激怒傅宇成,导致交易破裂。但她宁愿冒着这样的风险,也不愿毫无抵抗地接受那份卖身契。

  窗外,东方天际已经开始泛白,黎明即将来临。

  张丽涵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那片逐渐明亮的天空。晨光熹微中,她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不是来自外界的拯救,而是来自内心的觉醒。

  即使是在最严酷的冬天,也有梅花傲雪绽放。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牢笼,也有灵魂向往自由。

  她拿起那份写满红字的协议,轻轻抚过那些冰冷的条款,眼神逐渐坚定。

  这份协议可以约束她的身体,但不能囚禁她的心灵。傅家可以限制她的自由,但不能剥夺她的尊严。

  在这场看似必输的棋局中,她至少要守住最后的底线——作为“张丽涵”而不是“张家长女”的自我认同。

  晨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苍白的脸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某个声音在说:

  “即使命运给我黑暗,我也要活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