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退婚商户女?状元郎,你高攀不起!16-《快穿之我帮女主逆袭人生手撕反派》

  琼林苑内,碧水环绕,奇石罗列,正值初夏,百花争艳,彩蝶纷飞。

  宴设于开阔的临水轩中,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宫娥内侍穿梭如织,一派皇家气象。

  新科进士们身着青色官袍,意气风发。

  三五成群,或吟诗作对,或高谈阔论,目光却不时瞥向入口处,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究。

  他们早已听闻,今日有位特殊的客人——那位新晋的五品诰命,商户出身的沈宜人。

  勋贵朝臣们则显得矜持许多,彼此寒暄应酬,目光流转间,心思各异。

  不少人的家眷也受邀在列,贵妇千金们锦衣华服,珠翠环绕,低声交谈间,话题也绕不开那位传奇的沈妙青。

  林清远站在一群进士中间,一身簇新官袍衬得他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难掩一丝阴郁与焦躁。

  他努力维持着状元郎的风度,与同科谈笑,眼角余光却总是不自觉地扫向入口。

  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怕见到沈妙青,又隐隐有种扭曲的期待,想看看那个被他抛弃的女子,在这种场合会如何自处。

  赵月柔今日刻意打扮得雍容华贵,一袭云锦宫装,头戴赤金点翠步摇,光彩照人。

  她与几位交好的贵女坐在一处,言笑晏晏,眼神却如淬了毒的针,不时刺向入口。

  她已安排好一切,只等沈妙青出现,便要让她在万众瞩目下,颜面扫地!

  时辰将至,宾客几乎到齐。就在众人以为沈妙青或许怯场不敢来时,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只见一位女子,在内侍的引领下,缓步而入。

  她没有像其他贵妇那般浓妆艳抹,珠翠满头。

  只一身按制缝制的五品诰命礼服,颜色庄重,剪裁合体,衬得她身姿挺拔,气质清雅。

  乌发绾成端庄的髻,仅簪一支素雅的玉簪,并那代表诰命身份的珠冠。

  脸上薄施脂粉,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朱,脖颈处用巧妙的立领遮掩了旧痕。

  没有半分商户女的俗气,也没有刻意张扬的锋芒。

  她就那样平静地走来,步伐沉稳,目光澄澈,仿佛周围所有的打量、议论、好奇、鄙夷,都与她无关。

  那份从容与镇定,竟让原本有些喧闹的轩内,渐渐安静了下来。

  许多人是第一次见到沈妙青的真容。

  此刻都不禁暗叹:好一个气度不凡的女子!难怪能得陛下青睐!

  林清远看到她的瞬间,呼吸一窒。

  眼前的沈妙青,与他记忆中那个温婉怯懦、对他满眼倾慕的女子判若两人!

  她身上有种难以言喻的光彩,沉静而强大,竟让他感到一阵自惭形秽的心悸。

  赵月柔更是妒火中烧!

  她没想到,沈妙青竟敢以如此素净的装扮出现,反而衬得她们这些浓妆艳抹的像是庸脂俗粉!

  那份从容的气度,更是将她精心准备的“贵气”比了下去!

  沈妙青无视各种目光,依礼向主位的皇室亲王及几位重臣行礼问安。

  举止得体,仪态万方,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亲王和重臣们也皆含笑回应,态度颇为和蔼。

  毕竟,这是皇帝亲封的诰命,且刚献上治水策和玻璃奇物,风头正劲。

  宴会开始,觥筹交错。

  沈妙青被安排在女眷席中较为靠前的位置,与几位品级相当的诰命同席。

  她并不多言,只是安静用餐,偶尔与人交谈,也是言简意赅,态度不卑不亢。

  很快,便到了新科进士向皇室和重臣献诗的环节。

  这是琼林宴的传统,也是进士们展示才华、博取赏识的机会。

  林清远作为状元,自然要率先出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杂念,走到场中,向亲王和重臣躬身一礼,然后朗声吟诵了一首精心准备的七律。

  诗词华美,辞藻堆砌,无非是歌颂圣恩、赞美盛世、表达忠心的陈词滥调,但胜在工整流畅,倒也引来一片叫好声。

  林清远心中稍定,面露得意。

  目光下意识地瞥向沈妙青的方向,却见她正低头小口啜饮着清茶,似乎并未在意他的表演,这让他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颇感失落。

  几位进士依次献诗后,场面渐趋平淡。

  这时,一位与赵家交好的翰林院学士,忽然笑着开口道。

  “素闻沈宜人不仅聪慧过人,于奇技淫巧…哦不,是于格物致知颇有心得,想必文采亦是不凡。

  今日盛会,何不也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此言一出,满场目光瞬间聚焦在沈妙青身上。

  这话看似客气,实则刁难!

  谁不知道沈妙青是商户女出身?

  纵然有些急智,于诗词歌赋这等“正统”学问上,岂能与科班出身的进士相比?

  这分明是赵家一系的人,想让她在擅长的领域出丑!

  赵月柔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林清远也皱起眉头,心中复杂,既希望沈妙青出丑,又隐隐觉得不妥。

  众人都以为沈妙青会推辞,或是作出平庸之句贻笑大方。

  然而,沈妙青缓缓放下茶盏,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学士。

  微微一笑,笑容清浅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

  “大人过誉了。妙青才疏学浅,不敢与诸位进士老爷比肩。

  不过,既然大人有命,妙青便献丑,作一首小诗,以咏今日琼林之景,聊博诸位一笑。”

  她站起身,并未离席,略一沉吟,清越的声音便响彻水轩。

  “琼林宴饮沐天光,碧水潺潺映华章。

  昔日寒窗磨铁砚,今朝金榜题名扬。

  莫道商贾无风骨,巾帼亦能守纲常。

  愿效松柏凌霜雪,忠心一片报君王。”

  诗成,满场寂静!

  这首诗,看似简单直白,却意境开阔!

  前两联应景,赞美琼林盛宴与新科进士。

  第三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莫道商贾无风骨,巾帼亦能守纲常”。

  这分明是对世俗偏见的铿锵回应,更是她自身经历与气节的写照!

  最后一句“愿效松柏凌霜雪,忠心一片报君王”,更是将格调拔高,表达了不畏艰难、忠君报国的决心!

  这哪里是商户女能作出的诗?

  这气魄,这风骨,简直堪比朝中忠良!

  尤其结合她献治水策、制玻璃利国利民的事迹,更显得此诗真情实感,绝非无病呻吟!

  短暂的寂静后,主位上的亲王率先抚掌赞叹。

  “好!好一个莫道商贾无风骨,巾帼亦能守纲常!沈宜人此诗,有情有景,有骨有气,当浮一大白!”

  重臣们纷纷附和,赞叹不已。

  就连一些原本对沈妙青心存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此诗确实作得漂亮,无可挑剔。

  新科进士们更是面面相觑,不少人心生敬佩。

  他们苦读诗书,所作之诗却多为应制之作,缺乏真性情。

  沈妙青这首诗,反倒显得他们有些匠气了。

  林清远脸色阵红阵白,他方才那首精心雕琢的诗,与沈妙青这首一比,高下立判!

  他感觉自己状元的脸面,被狠狠踩在了地上!

  赵月柔更是气得浑身发抖,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她万万没想到,沈妙青竟有如此急才!

  非但没出丑,反而大出风头!

  她安排的人,反倒成了沈妙青的垫脚石!

  沈妙青微微躬身。

  “王爷谬赞,妙青愧不敢当。”

  神色依旧平静,仿佛刚才那首惊艳四座的诗,不过是信手拈来。

  经此一事,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商户诰命”。

  宴会后半程,甚至有不少贵妇和官员主动与沈妙青交谈,态度颇为客气。

  沈妙青应对得体,言谈间不经意透露出的对商事、匠艺的见解,也让一些务实派的官员暗暗点头。

  宴会终了,沈妙青在众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从容告退。

  自始至终,她没有多看林清远和赵月柔一眼,仿佛他们只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这种彻头彻尾的无视,比任何嘲讽和报复,都更让林清远和赵月柔感到难堪和刺痛!

  沈妙青走出琼林苑,初夏的阳光洒在她身上,诰命礼服上的刺绣泛着淡淡金光。

  她知道,今日之后,“商户女”的标签,将被“诰命宜人”和“才女”的光环所取代。

  而林清远和赵家,在她攀升的路上,又一次成为了可笑的背景板。

  复仇的棋局,她已牢牢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