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乾帝写信-《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

  乾帝说完之后,眼睛闪过一丝寒光,冷声道:

  “不过还有一件事,这段时间,朕得知了一个消息,雍国那边的苏安又研究出了什么细盐,让雍国百姓的凝聚力又上升了一步。”

  匈奴使臣阿勒达闻言,神色也凝重起来,但眼神中依旧闪过一丝疑惑。

  “细盐?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

  乾帝沉声说道:“根据朕的暗探回报,雍国如今市面上都已换成一种雪白细腻的盐。”

  阿勒达皱着眉头:“既然如此,难道不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这雪白细腻的盐,想必价格更高,民心怎么会凝聚呢?”

  乾帝摇了摇头,不只是这匈奴使臣心存疑惑,就连自己也有些不信。

  可是他们的暗探打探到消息并带回来一点后,他自己也品尝了一些。

  无论是味道还是价格,都远高于他们的粗盐。

  意想不到的是这价格还更低了一些。

  有点像拿着这细盐冲击粗盐的价格一样。

  可是无论无论,目前来看雍国的百姓都是受益的。

  乾帝说着,从龙案上拿出一个小纸包,叹了口气。

  这纸包都是从雍国购买的。

  随手交给一旁的太监,让他递给这匈奴使臣,

  匈奴使臣从太监的手中接过,打开纸包凑近看了看。

  这与他平日所见泛黄结块的粗盐截然不同,伸出手指蘸了一点放入口中,顿时瞪大了眼睛。

  咸味纯正,毫无苦涩!

  “这怎么可能?制盐工艺复杂,如此品质的细盐,成本必然高昂,怎会卖得比粗盐还便宜?”

  “朕起初也不信。”乾帝神色极为凝重,额头上甚至都浮现出一抹青筋:

  “但暗探经过多方打探之后,那苏安不知用了什么秘法,竟能大幅降低制盐成本。”

  “如今雍国上下,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用的都是这种细盐。”

  直到此时这匈奴使臣才感到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雍国,如今距离乾国和雍国战争结束,已经近一年时间。

  这一年时间,他们虽是匈奴,但也了解过这些汉人,知道这雍国以文试嬴了三座城池,后又经历过天花和粮价一事。

  甚至他们连所谓的曲辕犁他们都打探到了。

  但讲真的,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将雍国的这些事放在心上,只是在坐等。

  坐等雍国恢复元气,出兵乾国。

  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趁机协助乾国打击雍国,让汉人长期处于内耗之中,他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元日之前,他们便打探到了雍国的发展实在过于迅速。

  迅速的让他们心惊,所以在元日之时,才会联合乾国,主动进攻雍国。

  可没想到就因为乾帝的一句等到春暖花开之际,竟然让雍国搞出了这所谓的细盐。

  并且还推广的如此迅速,这定然是他们早就研究好了而已,只不过在元日之时才开始推广。

  想到这里,匈奴使臣阿勒达就一脸阴沉。

  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一眼乾帝,都是他这一句要等到春暖花开这句话,让雍国又多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休养生息。

  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说道:“陛下,事已至此,我们当务之急是要立即发兵,不能在给雍国任何的喘息之机。”

  说到这里,匈奴使臣阿勒达就一脸便秘之色,顿了顿:“长此以往下去,莫说乾国,连我部落都会收到波及。”

  乾帝也自知理亏,阴沉着脸说道:“使臣说得对,我乾国大军已经备好,五日内就可开拔!”

  乾国使臣听后,轻轻点了点头,脸色终于是缓过来一点。

  用单手捂住胸口,微微躬身:“既然如此,外臣这就回去禀告大单于。”

  “十日内,我部大军也定然如期到达。”

  匈奴使臣阿勒达计算了一下,虽然他们距离雍国的边境比较近,但是无论是回去禀告大单于路程,再加上集合大军。

  十天的时间,已经是极限的不能再极限了。

  而乾帝自然也明白这些,只是说道:“好,届时你我两军合围,定要让雍国腹背受敌!”

  “陛下英明。”阿勒达微微躬身,”待破城之日,还望陛下遵守承诺,将雍国北境三郡的牧场尽数划归我部。”

  “这是自然,不过...朕要苏安的活口,此人身怀制盐秘术,对朕大有用处。”

  阿勒达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算计:“外臣明白。”

  “待生擒此人,定当完好无损地送至陛下面前。”

  虽如此说,但对于匈奴来说,这雍国的苏安,也是一个香饽饽,他们也想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而乾国皇帝自然也捕捉到了匈奴使臣眼中的这一抹算计之色,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心里也明白,这所谓的合作,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说完,这匈奴使臣阿勒达便向乾帝告退,快马赶往这他们部落之中。

  刚离开,乾帝就吩咐群臣:“即刻整军备战,五日内必须开拔。”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是!”

  整个乾国都笼罩在一丝备战之中,兵部尚书以及将军们都安抚将士,剩下的官员们都安抚一下城中的百姓。

  毕竟结束战乱也才一年之久。

  如今又要打仗,自然是要做好民心的准备。

  等众臣离去之后,乾帝在殿内紧皱着眉头。

  因为对乾国来说,这场战争太依靠匈奴。

  虽然他们有二十万大军,但战斗力目前来说,是远远不如匈奴的十万人。

  况且后勤保障也不一定能及时供应。

  想到这里,乾帝拿出暗探从雍国购买的纸张,让一旁的小太监磨好墨,思索了片刻,开始动笔。

  “雍国皇帝钟玄亲启:”

  “朕闻贵国近日颇多创新物品,造纸、印刷、细盐等物实乃利国利民之良方,然天下宝物,当与邻邦共之。今特致书,望贵国能将此三术倾囊相授,以续两国之好。”

  “想必贵国收到这封信件之时,已经得知匈奴出兵的消息,若蒙允准,朕当即刻退兵,永结盟好,共同抵御匈奴。”

  “倘若执意相拒,届时我两国联军南北夹击,纵使贵国兵精粮足,恐也难以抵挡。望雍国皇帝三思。”

  “乾国皇帝,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