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战机显现——决断前夜-《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太行山深秋的黎明前,是一天中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刻。浓重的水汽从山谷底部蒸腾而起,与尚未散尽的硝烟混合,形成一片湿冷、粘稠的乳白色浓雾,将整个磐石谷及其周边山峦包裹得严严实实。能见度不足二十米,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连惯于夜啼的寒鸦也噤了声。这种寂静,并非安宁,而是暴风雨来临前,那种压抑到极致、充满不祥预兆的宁静。

  在这片浓雾的深处,日军吉田中队的临时营地,如同一座被遗弃的坟场,死气沉沉。曾经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早已被连日来的惨重伤亡和无休止的袭扰消磨殆尽。营地里,篝火大多熄灭,只剩下几处微弱的余烬在湿雾中苟延残喘,映照出的是士兵们一张张写满绝望、疲惫和恐惧的脸。

  * 士兵们蜷缩在潮湿的帐篷里或露天堑壕中,眼窝深陷,目光呆滞。许多人用脏污的毯子蒙着头,试图隔绝外界的一切,但身体却不受控制地瑟瑟发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源于内心深处无法驱散的恐惧。连续多日,白天要提防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冷枪,夜晚不敢合眼,生怕在睡梦中被手榴弹炸得粉身碎骨。神经已经绷到了极限,随时可能断裂。 伤兵们的哀嚎声有气无力,如同鬼魅的呜咽,得不到有效的药品和救治,只能在痛苦中慢慢耗尽生命。一种失败和绝望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营地蔓延。甚至开始出现逃兵,尽管下场是被宪兵队抓获后当场枪决,但这种迹象本身,就足以说明日军士气的彻底崩溃。

  * “猎鹰”小队那次大胆的渗透和焚毁行动,效果开始显现。弹药箱空了大半,士兵们被告知要节约每一颗子弹;粮食供应锐减,只能靠稀粥和少量发霉的饭团勉强果腹,饥饿加剧了士兵的虚弱和怨气;药品奇缺,伤员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退,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骡马在袭扰中损失惨重,后勤补给线又受到外围游击队不断的骚扰和破坏,物资运输极其困难。吉田中队,这支曾经装备精良的部队,如今已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窘境。

  中队长吉田正一的帐篷里,气氛比外面更加冰冷。煤油灯下,吉田双眼布满血丝,头发凌乱,往日骄横的神情被焦躁、愤怒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慌所取代。他刚刚与上级联队部进行了一次极不愉快的通话。他在通话中,语气近乎哀求地描述了部队面临的极端困境,士兵伤亡惨重、士气低落、补给断绝,强烈建议立即撤退,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联队部的回复冰冷而强硬,斥责他指挥无能,有损皇军威名,严令其必须限期攻克磐石谷,否则军法从事!吉田摔了电话,像困兽一样在帐篷里咆哮,却无计可施。下属军官们面面相觑,士气更加低落,内部矛盾暗流涌动。指挥系统,已近乎瘫痪。

  就在这片混乱和绝望中,浓雾提供了最好的掩护。赵铁锤率领的“猎鹰”小队,像真正的幽灵一样,再次悄无声息地抵近日军营地,进行了一次极其冒险却又至关重要的抵近侦察。他们趴在冰冷的草丛中,透过浓雾的缝隙,仔细观察了将近一个小时。

  返回指挥部后,赵铁锤顾不上休息,立刻向林烽和老赵汇报,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和肯定:

  “支队长,鬼子彻底垮了!营地警戒形同虚设,哨兵抱着枪打瞌睡!能战斗的兵力顶多七八十人,还大半带伤,都缩在中间那几个大帐篷和工事里,跟等死差不多!营地外面乱七八糟,没人收拾,臭气熏天!战机已经完全成熟了!”

  这份关键的情报,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林烽心中对是否主动出击的最后一丝权衡。指挥部里,油灯的光芒映照着他异常冷静却又目光灼灼的脸庞。老赵、赵铁锤、以及几位连长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决断。

  “兄弟们!”林烽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鬼子吉田中队,现在就是一头陷入泥潭、奄奄一息的病牛!兵无斗志,粮弹将尽,指挥混乱!他们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援兵或者我们不敢出击,让他们缓过这口气!”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日军营地的位置,目光扫过众人:“但是,我们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等到鬼子援兵真的来了,或者吉田狗急跳墙,拼死一搏,局面就可能再生变数!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主动出击,彻底消灭他们!”

  “我完全同意支队长的判断!”老赵立刻接口,语气激昂,“宜将剩勇追穷寇! 我们的战士,被鬼子压着打了这么多天,心里都憋着一股火,一股劲!现在鬼子成了软柿子,正是我们出气、报仇、奠定胜局的时候!趁他病,要他命!一举击溃这股顽敌,我们磐石谷才能真正安稳!”

  两位主官的意见高度统一,作战决心瞬间形成。接下来,是制定具体作战方案。

  林烽拿起炭笔,在地图上快速勾勒,语速快而清晰:

  “此战,代号‘雷霆’!方针就八个字:黎明出击,速战速决! 我们要像雷霆一样,迅猛、突然、彻底地打垮敌人!”

  他详细部署兵力和任务:

  1. 由一连主力、二连一部组成,兵力约八十人。由我亲自指挥! 任务是从“一线天”正面阵地出击,像一柄沉重的铁砧,对日军营地发起正面强攻!要打得猛,打得狠,牢牢吸引并正面压垮日军的残存抵抗力量,为其他方向创造战机!

  2. 由二连主力、以及挑选出来的民兵骨干组成,兵力约六十人。由老赵指挥! 任务是利用黎明前的浓雾和复杂地形,秘密、快速地迂回到日军营地的侧后,切断其退路!然后像一柄铁锤,与正面的“铁砧”前后夹击,砸碎敌人!

  3. 由赵铁锤指挥,加强部分侦察排精锐,共约十五人。你们是尖刀!任务最重,也最关键!直插日军营地心脏,目标明确——找到并摧毁日军指挥部,力争俘虏或击毙吉田正一! 打掉敌人的大脑,让他们彻底瘫痪!

  “协同信号:”林烽强调,“以三发红色信号弹为总攻开始信号!各集群必须严格按时到位,看到信号,同时发动攻击!通讯保持畅通,遇有突发情况,及时报告!”

  方案既定,命令如山。整个磐石谷根据地,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在浓雾的掩护下,高效而无声地运转起来。

  * 各参战部队利用对地形的极致熟悉,在夜暗和浓雾的掩护下,悄然离开现有阵地,向预设的进攻出发地域秘密运动。没有喧哗,没有火光,只有轻微而急促的脚步声和武器与衣物摩擦的窸窣声。战士们检查着手中的步枪,确保刺刀卡榫牢固,将一颗颗黄澄澄的子弹压入弹仓,手榴弹的盖子拧开,放在最顺手的位置。空气中弥漫着擦枪油的味道和一种大战前的紧张气息。

  * 在各自集结地,林烽、老赵、赵铁锤分别对部队进行了简短而极具鼓动性的战前动员。没有长篇大论,只有最朴实、最直接、也最能点燃热血的话语。林烽站在“铁砧”集群的战士们面前,目光如炬,声音低沉却穿透浓雾:“兄弟们!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把鬼子赶出我们的家园!用我们手中的枪和刺刀,告诉吉田,磐石谷,不是他该来的地方!用胜利,告慰我们牺牲的战友!‘山鹰’,出击!”同样的决心和斗志,在“铁锤”和“斩首”队中燃烧。

  浓雾,依旧没有散去的迹象,反而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变得更加厚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仿佛过得异常缓慢。

  在“一线天”隘口外一处精心选定的进攻出发阵地上,林烽匍匐在一处土坎后,抬起手腕,借着微弱的天光,看着腕上手表的秒针,一下一下,坚定地走向那个预定的、决定命运的时刻。他的身边,战士们紧紧握着钢枪,刺刀在浓雾中泛着冷冽的幽光,一双双年轻的眼睛透过雾气,死死盯着前方那片死寂的、却隐藏着敌人的黑暗区域。没有人说话,只有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以及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的声音。

  整个磐石谷,连同这片即将成为决战战场的地域,都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弦,积蓄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空气紧绷到了极致,一丝火星,就能引爆一场毁灭性的风暴。黎明前的黑暗,格外深沉,但所有人都知道,曙光,即将刺破这厚重的迷雾,带来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或是……最终审判。